宣揚好消息——作有效的回訪
1.人們的家裡是教導他們的最佳地方。耶穌的傳道工作便足以證明這件事實。在四福音裡,「屋」和「家」這兩個字出現過110次以上。在差不多每個事例上,它們均與耶穌在其中所從事的教導工作有關。耶穌不但作起初的探訪,而且也回去探訪別人。他的使徒們也都同樣行。例如我們讀到保羅對巴拿巴說,他們應當回去探訪他們的弟兄。——徒15:36。
2.在香港,我們分派了很多書刊,藉此作了一個良好的見證。但是我們並不是推銷員,也不像基督教國的教士們一樣只是想從別人得利,反之我們想幫助人。耶和華見證人真正關心耶和華的羊。(林後2:17)由於這緣故,他們回去探訪別人,時常不惜花費金錢以求激發別人在他們初次探訪時所表現的興趣以及開始一個經常的家庭聖經研究。
3.為了作有效的回訪,我們最好記得兩件事。這可以幫助我們不致在開始便感覺灰心。第一,我們回去探訪的大部分人時常不在家,我們需要作頗大的努力才能夠再次找到他們。第二,當我們找到對方時,有許多人對書刊只是稍為看過一點而已,有些甚至完全沒有看過。我們若預料會有這種情形發生,當我們實際遇到這種情形時,便不會感覺失望了。
4.現在讓我們考慮一下我們若派了書刊給屋主人,而我們覺得他在起初表現相當的興趣,於是我們可以怎樣行。我們會預備一些我們覺得可以激發對方興趣的思想。要準備好從書刊中向他指出書中含有一些什麼資料,以及這可以怎樣對他和他的家人有所幫助。你若作了良好準備,但卻發覺他不在家,不要感覺灰心。要考慮一下他的環境,他為了什麼緣故當時不在家,以及在什麼時候他在家的可能性較高。也許另一次,在日中不同的時間或在晚間,他會在家。要運用思想能力。憑著耶和華的幫助和祝福,你終會找著他在家而能夠作一個有效的回訪。
5.有時你可能作了良好準備而熱心去作回訪。你見到對方,他卻表現很少興趣,時常甚至完全沒有讀過他所接受的書刊。我們應當感覺灰心嗎?不,這應當是意料中的事,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十分複雜的社會裡,各種事務佔去了人們的大部分時間、精神和資源。許多人懷著良好的意圖接受我們的書刊,但在我們離去之後,由於生活的種種事務和憂慮他們便將書刊忘記了。由於這緣故,他們需要有一個王國傳道員以有效的方式回去探訪他們,將他們對上帝的道的興趣恢復過來。
6.因此要對接受書刊的人表現真摯的關懷,盡力幫助他們。讓我們設法改善回訪工作的質素以求使上帝的道快快傳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