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追求公義?
在洪水之前的強暴世界裡,有一個人與眾不同。這個人就是挪亞。雖然當時一般世人都漠視上帝,挪亞和他的一家卻與上帝同行。因此在那個邪惡的時代,「挪亞是個義人」。他對當代毫不留意的世人成為一個『傳義道者』。——創世記6:9;彼得後書2:5。
公元56年左右,保羅正在凱撒利亞獄中。他被提到總督腓力斯面前時,便把握機會向這個羅馬高官傳道。他的話的要旨是什麼呢?「保羅講論公義、節制,和將來的審判。」(使徒行傳24:25)不錯,保羅也是個傳義道者。
上帝這兩個忠僕對公義所表現的關注無疑十分適當。耶和華是「公義的上帝,又是救主」。(以賽亞書45:21)因此,受感示的箴言告訴我們:「惡人的道路,為耶和華所憎惡;追求公義的,為他所喜愛。」(箴言15:9)上帝的一切僕人都必須追求公義。
不幸的是,今天有許多人對這種特質採取隨隨便便的態度。他們說:『我沒有傷害別人,所以上帝一定喜悅我。』或者他們可能堅持說:『通往公義的途徑有許多。只要我對自己的宗教誠心誠意,就一切都沒有問題。』你認為這種漫不經心的態度是上帝所認可的嗎?
其他人也許提出另一個問題。他們留意到保羅曾說:「我們既因信稱義。」(羅馬書5:1)有鑑於此,他們也許納罕:『既然基督徒已經稱義,又怎樣繼續追求公義呢?』你會怎樣回答這個問題?
公義的上帝
根據詞典,公義就是道德正直、公正、與上帝的律法或道德法則一致。既然耶和華是公義的上帝,一切想取悅他的人都必須關注這種至為重要的特質。詩篇執筆者說:「耶和華是公義的,他喜愛公義;正直人必得見他的面。」(詩篇11:7;申命記32:4)使徒彼得說:「主[耶和華]的眼看顧義人;主的耳聽他們的祈禱。」——彼得前書3:12。
因此,我們在這件事上不能像許多猶太人一樣隨隨便便。他們有許多人無疑都循規蹈矩,沒有傷害別人。他們對自己的宗教也誠心誠意,甚至相當熱心。但在第一世紀,大部分這樣的人在上帝眼中都不是公義的。保羅說:「我可以證明他們向上帝有熱心,但不是按著真知識;因為不知道上帝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就不服上帝的義了。」——羅馬書10:2,3。
猶太人犯了什麼錯誤呢?保羅說他們沒有按著確切的認識追求公義。這個前車之鑑告訴我們,單有叫人喜歡的品格和避免傷害別人是不夠的。這個鑑戒也指出,導向公義並沒有許多不同的途徑。顯然,在使徒的日子大部分猶太人所選擇的途徑都有問題。我們惟獨聽從上帝,才能成功地追求公義。箴言一書說:「孩子啊,倘若你接受我的訓言,將我的誡命珍藏在心中;這樣,你就能辨別什麼是公義、公平和正直,也懂得一切美事之道。」——箴言2:1,9,《當代聖經》。
公義之道
從摩西直到耶穌的時候,公義與服從上帝在摩西律法裡所頒布的命令有直接關係。既然不完美的以色列人無法完全不違反這些命令,他們就必須獻上律法所規定的祭物和贖罪供物以求遮蓋罪過。摩西告訴以色列人說:「我們若照耶和華——我們上帝所吩咐的一切誡命謹守遵行,這就是我們的義了。」——申命記6:25。
多個世紀以來,沒有人能把律法遵守得十全十美。可是,許多人曾誠懇地試圖藉著守律法而追求公義,而聖經表示有些這樣的人是公義的。例如聖經說施浸者約翰的父母「都是義人,遵行主[耶和華]的一切誡命和律例,無可責備」。——路加福音1:6,《呂譯》。
然而,耶穌打開了追求公義的新途徑。他以完美的方式謹守了摩西律法——歷來惟一能夠這樣做的人。耶穌死在苦刑柱上,耶和華接納他的完美生命的價值,作為人類的贖價,從此人就不再需要律法的約之下的祭物了。耶穌的完美祭物遮蓋了一切誠心正意的人的罪。——希伯來書10:4,12。
真正的基督徒得以稱義
因此,自從耶穌死亡及復活以來,公義一直與人對上帝這位公義兒子懷具信心一事有密切不可分的關係。(約翰福音3:16)在保羅的日子,正統派的猶太人由於拒絕對耶穌有確切的認識,結果不能獲致公義。但至於忠信的基督徒,我們卻讀到:「憑著他的非配得仁慈,以基督耶穌所付的贖價帶來釋放,使他們得以稱義。」——羅馬書3:24,《新世》。
經文的上下文把這段話直接應用在受膏的基督徒身上。這些人由於對耶穌的祭物懷具信心而得以稱義,從而能夠與基督一同承受屬天的王國。可是,正如使徒約翰所預見,今天已有一大群懷著屬地希望的基督徒出現。他們也對贖價懷具信心,「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因此得以稱義成為上帝的朋友,並在大患難裡有生還的希望。——啟示錄7:9,14;可參閱雅各書2:21-26。
不斷追求公義
然而請注意,我們並不是相信了耶穌基督就無需再追求公義了。保羅給提摩太寫以下一段話的時候,提摩太已是一個獻了身、受了膏多年的基督徒:「要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和溫柔。要為信仰打那美好的仗。」(提摩太前書6:11,12,《新譯》;提摩太後書2:22)如果上帝已經稱提摩太為義,他為什麼仍要「追求公義」呢?
因為聖經也把「公義」一詞用在較廣泛的意義上,所指的是人過一種誠實、道德的生活,並且盡力服從上帝的命令。施浸者約翰的父母是義人就是這個意思。(路加福音1:6)耶穌的養父約瑟和亞利馬太的約瑟都在這種意義上是義人。(馬太福音1:19;路加福音23:50)基督徒已經稱義一事並沒有豁免他們在這種意義上追求公義的責任。其實,任何基督徒若不再過一種誠實、道德的生活,或者沒有服從上帝的命令,就不再在耶和華面前具有公義的地位了。
追求公義——一項挑戰
追求公義是一項挑戰。為什麼呢?因為人人都是不完美的,而且有行不義的強烈傾向。(創世記8:21;羅馬書7:21-23)此外,我們生活在一個大力助長不義思想和行為的世界裡,而這個世界則在「那惡者」撒但魔鬼控制之下。(約翰一書5:19;哥林多後書4:4)難怪保羅在寫給提摩太的信裡把追求公義與「為信仰打那美好的仗」相提並論!——提摩太前書6:11,12,《新譯》。
我們能夠成功地打這場「美好的仗」嗎?能夠,但我們必須對耶和華的標準養成深深的愛好,並且恨惡一切惡事才行。聖經論及耶穌說:「你喜愛公義,恨惡罪惡。」(希伯來書1:9)我們應該懷有同樣的態度:熱切渴望對上帝所喜悅的事養成愛好,同時厭惡任何使他不悅的事。
此外,我們應該記住,追求公義並不是一場競爭。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比別人好,或者我們因自己的公義而驕傲,我們就會變成與猶太的法利賽人無異了。(馬太福音6:1-4)一切成功地追求公義的人都對自己懷有真正謙卑的看法,「看別人比自己強」。——腓立比書2:3。
保羅強調在追求公義方面,研究聖經十分重要。他寫道:「聖經全部都是上帝感示的,對於教導、責備、糾正事態、憑公義管教,是有益的。」(提摩太後書3:16,《新世》)我們若研究聖經,並且經常參加討論聖經的基督徒聚會,就會在公義方面受到訓練。聖經能夠塑造我們,使我們穿上『新的品格,是在真正的公義和忠貞裡創造的』。——以弗所書4:24,《新世》。
公義成為我們品格的一個重要部分之後,我們就會真正恨惡不法。我們不會被誘去尋求這個世界的不良交往。(哥林多前書15:33)我們不會受到影響去愛這個世界的事物,或者接納世界那種崇尚物質的價值觀。(箴言16:8;提摩太前書6:9,10;約翰一書2:15-17)我們無疑不會被現今充斥著不道德和暴力的娛樂所吸引。——以弗所書5:3,4。
公義所帶來的福分
不錯,以耶和華的方式追求公義是一項挑戰,但這場奮鬥是值得的。為什麼呢?因為這場奮鬥使我們能與耶和華本身享有個人的關係。這是多大的殊榮!聖經告訴我們說:「[耶和華]賜福與義人的居所。」「耶和華遠離惡人,卻聽義人的禱告。」(箴言3:33;15:29)此外,我們得以充分了解耶和華的旨意。「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箴言4:18。
聖經應許尋求公義的人在這個不義的事物制度的末日臨到時會獲得保護。「世上遵守耶和華典章的謙卑人哪,你們都當尋求耶和華!當尋求公義謙卑,或者在耶和華發怒的日子可以隱藏起來。」(西番雅書2:3)在此之後,聖經對懷有屬地希望的人提出一個真正奇妙的前途:「義人必承受地土,永居其上。」——詩篇37:29。
我們有多麼充分的理由要追求公義!正如上帝親自提出保證:「追求公義仁慈的,就尋得生命、公義,和尊榮。」——箴言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