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資源短缺嚴重到什麼程度?
    警醒!1975年 | 12月8日
    • 的調整發生。雖然向現時富裕的產油國借債可以暫救燃眉之急,這種借債決不能無限期地延續下去,因為債務的總額已大得驚人。這可能意味到各國無力購入舶來品以維持他們的生活方式。這也意味到民眾的生活水準會發生巨大的逆轉。

      民眾能否適應較低的生活水準是一件頗成問題的事。《紐約時報》昨年所登的一段新聞相當耐人尋味:

      「(路透社)開羅八月十日電——為了爭相購買一塊肥皂以致兩人被殺,五人受傷。肥皂在埃及現時已成為珍品,《金字塔報》今日報導說。

      「在羅薩克村一間商店中為了爭奪最後一塊肥皂,店主及其子慘遭殺害,該報說。」

      英國歷史家湯因比評論說,各工業國面已有積重難返之勢,他們的物質生活情況……將繼續惡化下去。」他並且補充說:

      「每個備受困擾的『先進國』都將要盡力控制他們日漸減少的資源……

      「結果,在一切『先進』國中,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嚴格管制的方式——將會由無情的極權政府加於民眾身上。」

      顯而易見地,許多觀察家看出世事的重大調整已為期不遠。難題已變成無法收拾。《第二方舟》一書的作者如此說:「我們知道舊制度已不能維持得很久了。」

  • 培養傾聽的藝術
    警醒!1975年 | 12月8日
    • 培養傾聽的藝術

      今日在人與人之間存有各種各式的「鴻溝」。長輩和後輩之間有所謂「代溝」存在。有些鴻溝則在阻隔著父母與兒女、教師和學生、雇主和雇員以及宗教領袖與他們的教友。

      這些鴻溝是因何而致的呢?原因無疑很多,而且類別不一,但比較主要的是雙方在意見上難以溝通。推源究始,這時常是由於雙方都不肯傾聽對方談話所致。許多時人們在表面上聽別人傾談,心裡卻想著別的事情而對談話的內容毫不留意。丈夫們多數有此傾向,尤以對著滔滔不絕的妻子時為然。

      精通傾聽的藝術對父母、學校教師、工商主管人以及必須對具有情緒難題的人提出勸告的人士特別重要。

      傾聽是什麼?

      傾聽的意思是用我們的頭腦、心靈、耳朵和理解力去真正「注意」。注意一詞的適當之處是因為這樣行要付出一些東西。付出什麼呢?特別是時間和自己的利益,因為你要將別人的利益置於自己的利益之先。換句話說,你需要有相當程度的不自私、智慧、忍耐和自制才行。

      傾聽大概可分為三種基本類型。(1)傾聽消息、事實、數字及思想內容。(2)傾聽感情的訴說,注意談話的聲調和談話者是否快樂或憂鬱、喜悅或憤怒、高傲或謙卑。我們若加以留意,便能進一步領會到對方談話所表現的情緒。以這種傾聽而言,最重要的是具有體貼的同情心。(3)從傾聽中領悟出弦外之音,方法如何呢?那便是要留意對方所暗示而非明白說出的意思。話中看來含有什麼目的或動機呢?一個人在談話時吞吞吐吐而不肯直接表露心事也許是由於驕傲或羞怯、心情沉重或不願得罪上帝的人所致。

      傾聽孩子談話

      父母或學校教師們有許多機會藉著傾聽兒女或學生的談話而予以幫助。有人說:「教師需要獲致的最基本和最有用的才能之一便是傾聽的藝術。」一位學校校長兼四個兒女的母親聲稱:「我發現幫助自己的兒女和學生解決難題的最有效工具便是傾聽。他們若有一點談話的機會,你會驚異於他們表現得多麼可愛。」

      許多時父母會由於兒女的行為而大感失望。他們可能對此大惑不解。可是他們若是良好的聽者,便應該一早已聽出徵兆而看出有些不對了。例如,他們可能從兒女的話中聽出一些違心之論,僅在口頭上敷衍父母以圖掩飾獨立自主或反叛的精神。

      傾聽兒女談話需要耐心和機巧,最重要的是,同情、體貼和了解。發覺兒女稍有差錯或表現得稍不如意便立即加以譴責是否明智呢?這樣行的結果可能使他將感情隱藏起來。隱蔽的感情比公開表露的更為危險,因為溝通的途徑已被切斷了。

      要從孩子的話中聽出他的情緒,不論是喜、怒、哀、樂,都應以同情的態度來反應。這樣孩子便會意識到你在留心聆聽。誠然,這樣行需要時間和耐心,可是明智的父母知道在傾聽兒女談話方面,時間是最值得的投資之一。

      父母不僅要樂於傾聽,而且要知道怎樣鼓勵孩子說話,怎樣使其表露心事。父母可以身體傾前、全神貫注地期待孩子發言,並用一些話去鼓勵他,如「告訴我,有什麼不對?」「是嗎?」「後來又怎樣?」等。要仔細留意他的情緒。與其立刻指出他錯在那裡或有什麼不對,何不以問題幫助他看出自己的錯誤而無需加以道破呢?藉著證明你本身是個樂於以理解力、警覺、機巧和體貼同情心來傾聽的父母,你會提供給兒女適當的環境,使其在感情上長成為一個願意信任別人和充滿樂觀的人。

      傾聽下屬談話

      作良好的聽者對於在工、商業身居要職的人也日益重要。據稱主管人平均將百分之40的辦公時間花在聽人談話之上,但聽入耳中的話僅佔百分之30而已。由於這緣故,遂有一門商業課程專教這些人學習傾聽的藝術。

      他們在課程中要學習將思想集中在別人所說的話上。這是個真正的難題,因為頭腦的思想比口中的談話快得多。因此他們要訓練(1)不斷分析所聽到的話(2)排除無關的思想(3)將要點分類;(4)將對方所說的話與他們本身所知作一衡量;(5)預測談話者的動向;(6)領悟出弦外之音。

      除了作這樣的傾聽之外,主管人或上司必須留意講者所懷的感情。再者,由於彼此間的關係屬於上司與下屬,他必須仔細聽取略而不宣的暗示。他必須體會到下屬方面暢所欲言的困難。下屬也許害怕得罪上司,害怕失業或恐怕進言會使事情惡化而非有所改善,以致猶疑不敢吐露真言。可是,藉著以同情的態度留心聆聽及提出機巧的問題,主管人可以獲悉難題的癥結所在和解決辦法。

      聆聽苦惱者的傾訴

      有人曾向一些向苦惱者提出勸告的人士,提出一個問題:「勸告者在幫助苦惱者方面最重要的單一因素是什麼?」答案如何呢?「真正注意」,那便是,用眼看和用耳聽。據一位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文寧格說,傾聽對診斷和治療同樣有利。他的意思是,仔細而同情的傾聽可以幫助勸告者更加了解難題,同時對需要幫助的人也可以產生治療作用。

      傾聽之所以受到如此注重是因為人常有搶先說話的傾向。這也許是由於對自己的成功、地位、教育或經驗滿懷自信心之故。聖經在雅各書1:19的訓示對這樣的場合十分適切:「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下列的真實經驗足以強調提出勸告的人需要傾聽而非爭先說話的重要性,

      在一個星期日早晨,一位基督徒傳道員正在練習聖經演講,準備在下午講出。突然有一位憤怒的青年未經敲門便闖入他的書室,開始訴說他所遭遇的挫折。經過整夜的思量還是想不通。傳道員非但沒有鼓勵這位青年繼續說下去及用問話探詢他的難題,反而立刻提出他認為是適當的勸告,其中大部分含有責備性質。青年倖倖而去,但不久又勃然大怒地重來;他撲向這位傳道員,企圖扼死他。幸而樓下有人聽見騷動,前來發現情形而制伏這個青年。

      不錯,你若要幫助一個受到煩惱所困的人,最重要的是傾聽;不但如此,還要使苦惱的人知道你很樂意和關心地傾聽。要用問題誘導他講述。以「有什麼例證?」和其他帶引的問題向他探取具體的資料,並以「是的」和「啊-啊」等表示來鼓勵他說話。不要表示不耐,尤其是,不要急於責備。雖然苦惱者看來是要請你給予勸告與幫助,但他其實更需要的是有人懷著同情去聽他說話。這種作法曾經幫助過一些在精神病院中被斷定為無望的精神病者回復正常的精神狀態。

      上帝所感示的忠告很適切地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傳道書3:1-7)當孩子需要關懷,下屬前來向你提出難題或報告,苦惱者前來請求勸告或訓示時,要有耐心,表示體貼的同情心,替訴苦者設身處地著想。記得傳道書所說的話,首先是「靜默」和傾聽,然後才「說話」。要傾聽事情的始末。留意含蓄的情緒。領悟略而不宣的弦外之音。正如有人說得不錯,『滋潤人的,必得滋潤』;你所作的善行必定會帶來莫大的滿足。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