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青年》 19章150-157頁
  • 為什麼其他孩子時常攪擾我?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為什麼其他孩子時常攪擾我?
  •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絕不是玩笑
  • 他們何以這樣行
  • 平息攪擾行為
  • 發出光來
  • 有仇不報非君子,有什麼不對?
    警醒!2001年
  • 我該怎樣應付性騷擾?
    警醒!2000年
  • 傳道時碰見同學怎麼辦?
    警醒!2002年
  • 在學校時,我怎樣才能保護自己?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2冊)
查看更多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
《青年》 19章150-157頁

第19章

為什麼其他孩子時常攪擾我?

男孩走路的神態把他的心情完全顯露出來。他緊張而缺乏自信,顯然因新環境而有點失措。原有的學生馬上看出他是個新生。不消一會兒,他已被一群少年圍住。他們用猥褻的粗話辱罵他!男孩面紅耳赤,立刻逃到最就近的避難所——洗手間——去。牆外笑聲震天。

攪擾、戲弄、侮辱別人是許多青年人的殘忍消遣。甚至在聖經時代,有些年輕人已顯出卑劣的性情來。例如,有一次一群男孩子攪擾預言者以利沙。這群年輕人藐視以利沙的職位,輕蔑地喊道:「禿頭的上去吧!禿頭的上去吧!」(列王紀下2:23-25)今日也有許多年輕人同樣喜歡侮辱、嘲弄別人。

《課室裡的成長痛苦》一書的作者之一回憶說:「在第9年級裡,我是最矮的學生。就初中生而言,在班裡最聰明而又最矮小是個極不幸的組合:別人若不是為了我個子矮小而揍我,就因為我聰明而揍我。除了叫我『四眼仔』之外,他們也叫我做『活動辭典』,另外還給我改了800個渾名[罵人話]。」《兒童的寂寞》一書的作者補充道:「身體殘缺、說話有困難或在身體、行為上和別人有明顯差異的兒童都是其他孩子戲弄的現成目標。」

有時年輕人為了保護自己,於是投入一場殘忍的比賽:彼此向對方報以損人的辱罵(對象往往是對方的父母)。但許多年輕人對於同輩的攪擾毫無抵抗能力。一個年輕人回憶,有些日子,由於受到同學戲弄和攪擾,他又驚慌又氣惱,甚至『以為自己會作嘔』。為了擔心別的同學會怎樣對付他,他連學習也無法集中精神。

絕不是玩笑

你做過同輩殘忍行為的目標嗎?若然,知道上帝並不把這件事當作玩笑也許可以叫你感到安慰。請想想聖經的記載:亞伯拉罕為了慶祝兒子以撒斷奶而大排筵席,但大兒子以實瑪利看來嫉妒以撒將要得到繼承權,於是「戲笑」以撒。但這些戲弄絕不是善意的玩笑,而是與『逼迫』無異。(加拉太書4:29)以撒的母親撒拉發覺戲弄所含的敵意。她知道耶和華的旨意是要藉她的兒子以撒產生一個「種子」,即未來的彌賽亞。故此,她把這種戲弄視為對耶和華的旨意的侮辱。由於撒拉的要求,以實瑪利和他的母親給趕出亞伯拉罕的家。——創世記21:8-14。

照樣,別的年輕人若惡意攪擾你,這也不僅是玩笑而已——特別是他們若為了你盡力按照聖經的標準生活而騷擾你,情形便更嚴重了。例如,眾所周知,基督徒青年敏於跟別人分享自己的信仰,但正如耶和華的一群年輕見證人說:「學校裡的孩子因我們逐家逐戶向人傳道而嘲笑我們,瞧不起我們。」不錯,像上帝的古代忠僕一樣,許多基督徒青年不得不「忍受戲弄」。(希伯來書11:36)他們毅然忍受這樣的辱罵,實在勇氣可嘉!

他們何以這樣行

可是,你也許想知道怎樣才能使欺負你的人不再攪擾你。首先,要想想他們為什麼戲弄你。聖經在箴言14:13說:「人在喜笑中,心也有傷痛。」(《呂譯》)一群青年攪擾別人時會哄堂大笑,但卻不是『因心中高興歡呼』。(以賽亞書65:14)笑聲往往只是心緒不寧的掩飾而已。在虛張聲勢的背後,欺凌你的人的真正心聲也許是:『我們不喜歡自己,但貶低別人叫我們自覺舒服一點。』

嫉妒也會驅使人攻擊別人。試想想聖經中有關年輕的約瑟的記載。由於約瑟的父親特別寵愛約瑟,他的胞兄便攻擊他。在嫉妒心的驅使下,他們不但口頭辱罵約瑟,甚至企圖殺死他!(創世記37:4,11,20)今日也一樣,特別聰明或格外受老師鍾愛的學生也可能惹起同輩的嫉妒。侮辱他看來可以『挫挫他的銳氣』。

故此不安全、嫉妒心、自卑感往往是導致嘲弄行為的原因。既然如此,即使有些自覺不安全的青年人失去了他們的自尊,你又何須因他們而失去你的自尊呢?

平息攪擾行為

詩篇執筆者說:「不坐[嘲笑者]的座位,……這人便為有福!」(詩篇1:1,2)為了轉移別人對你的注意而參與嘲弄行為只會使互相侮辱循環不止而已。上帝的勸告是:「不要以惡報惡,……要以善勝惡。」——羅馬書12:17-21。

傳道書7:9進一步說:「你不要心裡急躁惱怒,因為惱怒存在愚昧人的懷中。」不錯,何必把戲弄看得太認真呢?如果有人嘲弄你的體格或取笑你臉上的瑕疵,當然會傷害你的自尊心。不過,他們的話雖然不禮貌,卻不一定是惡意的。因此,假若有人無意地——或即使有意地——觸及你的痛處,又何必感到痛心疾首呢?只要他們所說的不是猥褻或對上帝不敬的話,就不妨試想想其中幽默之處。要記住,「笑有時」。有時別人戲弄你只是開玩笑而已,因此而生氣就未免過度認真了。——傳道書3:4。

但是戲弄若十分殘忍,或甚至惡毒刻薄又怎樣?要記得,嘲笑你的人想看見你有所反應。你若憂愁苦惱,他就揚揚自得。回嘴、抗辯或放聲大哭很可能只會鼓勵對方繼續攪擾你。何必心煩意亂,讓對方看見了沾沾自喜呢?應付侮辱的最好方法往往是不加理會,處之泰然。

所羅門王說:「人所說的一切話,你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斤斤計較別人所說的每一句話」,《當代》],恐怕聽見你的僕人咒詛你。因為你心裡知道,自己也曾屢次咒詛人。」(傳道書7:21,22)把嘲弄你的人的刻薄話「放在心上」,就意味到你過於計較他們對你所作的評估。他們的評價有根據嗎?使徒保羅曾受到嫉妒他的同輩不公平的攻擊,但他答道:「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判斷我的乃是主[耶和華]。」(哥林多前書4:3,4)保羅和上帝有非常鞏固的關係,因此他有足夠的自信和內在力量去抵受不公平的攻擊。

發出光來

身為基督徒,你可能有時為了你的生活方式而受人嘲笑。耶穌基督自己便曾不得不忍受這樣的「頂撞」。(希伯來書12:3)耶利米也由於放膽講論耶和華的信息而「終日成為笑話」。耶利米所受的攪擾如此持續不斷,以致他暫時感到心灰意冷,決定「不再提耶和華,也不再奉他的名講論」。可是,對上帝和真理的摯愛終於推使他克服恐懼感。——耶利米書20:7-9。

今日有些基督徒青年也同樣感到氣餒。有些人為了急於制止別人戲弄他們,便試圖隱瞞自己的基督徒身分。但是愛上帝的心往往在最後促使這些人克服恐懼感而『發出光來』!(馬太福音5:16)例如一個10多歲的男孩子說:「我的態度改變了。我不再認為做基督徒是個難負的重擔,反而開始視之為值得自豪的事。」你也可以因為你有殊榮認識上帝,為他所用去幫助別人而「誇口」。——哥林多前書1:31。

然而,不要老是批評別人,或者使人覺得你孤高自賞,以致引起別人的反感。一有機會就要和別人分享信仰,但要懷著「溫柔和深深的尊重」如此行。(彼得前書3:15,《新世》)事實證明,在學校裡最能夠保護你的也許就是你品行良好的聲譽。雖然別人可能不喜歡你的勇敢立場,卻往往不得不因此而尊重你。

曾有一群少女攪擾一個名叫文妮薩的女孩子,打她,欺負她,把她手上的書撞跌——全為了要激怒她,想她跟她們打架。她們甚至把一杯巧克力奶昔倒在她的頭上和潔白的裙子上,但文妮薩從沒有向挑釁屈服。過了一段日子之後,文妮薩竟在耶和華見證人的大會裡碰見那群女孩的首領!這個從前欺負她的女孩子說:「我以前討厭你,……我想看見你激動失措,就算只有一次也是好的。」但是她對於文妮薩能夠沉得住氣感到十分好奇,於是答應跟耶和華見證人研究聖經。「我愛上了我所學到的真理,」她繼續說,「明天我就要受浸了。」

故此不要讓同輩的「頂撞」使你心灰意冷。在適當的時候表現一點幽默感。要以仁慈還惡毒。不要給爭論火上加油。欺負你的人可能終久發覺,以你為嘲弄目標根本樂趣不大,因為「火缺了柴就必熄滅」。——箴言26:20。

供討論的問題

◻ 上帝對那些殘忍地戲弄別人的人有什麼看法?

◻ 年輕人攪擾別人的原因往往是什麼?

◻ 你怎樣才能把嘲弄盡量減少或甚至加以平息?

◻ 為什麼即使別人為此而取笑你,你在學校裡『發出光來』仍然十分重要?

◻ 你可以採取什麼步驟去保護自己免受學校的暴力所傷害?

[第155頁的精選語句]

在虛張聲勢的背後,欺負你的人的真正心聲也許是:『我們不喜歡自己,但貶低別人叫我們自覺舒服一點』

[第152頁的附欄]

我怎樣才能避免捱揍?

『你上學時正冒著生命危險。』許多學生都這樣說。但帶備武器卻是愚蠢的,反會招惹麻煩。(箴言11:27)那麼,你怎樣才能保護自己呢?

知道什麼是危險地帶,盡量避開。在某些《學校》裡,走廊、樓梯井、更衣室是真正的危險地帶。廁所是青年聚集打架、吸毒的地方,許多年輕人由於久聞臭名,所以寧願忍受不便也不使用這些設施。

留心你的交往。年輕人常常發覺自己之所以捲入打鬥之中,只不過是因為誤交損友之故。(可參閱箴言22:24,25。)當然,對同學不理不睬可能使他們疏遠你或引起他們的反感。但如果你對同學友善有禮,他們就更可能不再攪擾你。

避開打鬥。不要「迫大家攤牌」。(加拉太書5:26,《新世界譯本》注腳)即使你打勝了,也許只會促使你的對手伺機和你打架而已。因此要先試試說服他們不要動武。(箴言15:1)倘若講理行不通,就要走開,甚至跑離暴力對抗的現場。要記住,「活著的狗比死了的獅子更強。」(傳道書9:4)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才用任何合理而必需的方法去保護自己。——羅馬書12:18。

告訴父母。年輕人「甚少向父母報告學校裡的恐怖遭遇,因為他們害怕父母以為他們懦弱,又怕父母責罵他們不挺身反抗欺凌」。(《兒童的寂寞》)然而,父母插手干預往往是平息糾紛的惟一方法。

向上帝禱告。上帝沒有保證你不會受到身體的傷害,但他能使你有勇氣應付對峙的局面,並且有足夠的智慧使情況平息下來。——雅各書1:5。

[第151頁的圖片]

許多年輕人是同輩攪擾行為的受害者

[第154頁的圖片]

嘲弄你的人想看見你憂愁苦惱,他就揚揚自得。回嘴或放聲大哭也許反會招來進一步的攪擾

[第156頁的圖片]

被人戲弄時試試表現幽默感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