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青年》 29章225-235頁
  • 我已適合約會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我已適合約會嗎?
  •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約會的壓力
  • 約會陰暗的一面
  • 衝突、矛盾的感情
  • 我已準備好嗎?
  • 我什麼時候才可以開始約會呢?
    警醒!2007年
  • 我已適合談戀愛了嗎?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2冊)
  • 我真的適宜約會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4年
  • 約會是無害的樂趣嗎?
    警醒!1983年
查看更多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
《青年》 29章225-235頁

第29章

我已適合約會嗎?

在許多地方,約會被視為一種羅曼蒂克的消遣,一種有趣的活動。約會的形式也各有不同。對有些人來說,約會是正式的社交活動——一束花、一頓可口的晚餐和臨別的一吻都是不可少的節目。其他人只視之為與一個自己所喜歡的異性在一起。甚至有些經常結伴同遊的男女仍宣稱彼此『只是朋友』而已。無論你稱之為約會、把臂同遊抑或只是彼此見面,通常都離不開同一件事實:一對男女花很多時間作社交往來,而且時常是沒有人督導的。

在聖經時代並沒有約會的習俗。可是,男女雙方若行事明智、謹慎和光明正大,約會是促進彼此認識的一種正當方式。不錯,約會可以是令人愉快的。不過,這是不是說你應當與異性約會呢?

約會的壓力

你也許正受到壓力要迫使你與異性約會。你大多數的同輩很可能都與異性約會,你自然不想被人視為怪誕或與別不同。約會的壓力也可能來自誠懇的親友。當15歲的瑪莉安被邀約會時,她的姑母勸告說:「你是否想跟那個男孩結婚根本沒有關係。約會只是你個人自然發展的一部分而已。……畢竟,你若總是拒人於千里,你便不會再受人歡迎,也沒有人再跟你約會了。」瑪莉安回憶說:「姑母的話在我心裡留下很深印象。我是否錯過了一個大好機會?對方有自己的汽車,也很有錢。我知道他會使我玩得十分開心。我應該跟他約會嗎?」

對有些青年人來說,壓力來自對溫暖和愛護的渴求。「我需要受人愛護和尊重,」18歲的安妮解釋說。「由於我跟父母並不親近,我只好向男朋友傾訴;我希望有個人能夠真正明白我所訴說的感覺。」

然而,一個年輕人絕不應當只是由於受到壓力,便貿然與異性約會!原因之一是,約會是一件嚴肅的事——目的是要選擇結婚的對象。結婚?誠然,大多數約會的年輕人都根本沒有想到結婚的問題。可是,老實說,一對男女開始經常在一起,如果不是為了打算談婚嫁,還有其他什麼正當理由呢?長遠來說,為了其他理由而約會很可能會導致毫不「開心」的結果。何以故呢?

約會陰暗的一面

首先,青年人正經歷人生一段易受影響的時期,聖經稱之為「青春發動期」。(哥林多前書7:36,《新世》)在這段時期裡,你可能感到強烈的性衝動。這件事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妥,只是成長的過程而已。

可是,在青年人約會這件事上隱藏著一個嚴重難題:青年人正開始學習怎樣控制這些性衝動。不錯,你也許知道得很清楚上帝在性方面所訂的律法,也衷誠渴望保持貞潔。(可參閱第23章。)即使如此,你的身體機能卻發揮作用:你越接近異性,性慾便越旺盛——不論你是否甘願。(可參閱232-3頁。)這是我們所有人的本性!直至你年紀較大,對自己的感情能夠控制得較好,不然你便可能發覺約會是你難於處理的。不幸的是,許多年輕人要吃過苦頭才發覺這件事實。

「我們剛開始約會時,……甚至沒有牽手或接吻。我只是希望享受與她作伴和交談的樂趣,」一位青年男子說。「可是,她對我十分親熱,和我坐得很近。我們終於牽手和接吻。這使我動了心,以致性慾衝動。我的思想大受影響,每逢和她在一起,我不是只想傾談而是想擁抱、愛撫和接吻。甚至這麼親熱也不能使我滿足!我實際瘋狂地陷入情慾之中。有時我對此感到下賤和羞恥。」

因此,難怪約會時常導致不正當的性關係。以數百名少年男女為對象的一項調查顯示,百分之87的少女和百分之95的少男均認為性愛在約會中「頗為重要或十分重要」。可是,百分之65的少女和百分之43的少男承認曾經在約會之際發生性關係,即使當時他們並非真正想這樣行。

20歲的羅麗泰回憶說:「我們見面越多,就越難分難解。不久,接吻已變成不夠刺激,於是我們開始互相撫摸私處。我心裡惴惴不安,因為自覺十分污穢。後來我的男朋友更期望我『乾脆做到底』。……我感到十分惶惑。但是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我不願失去他。』我痛苦極了!」

當然,並非所有約會都導致性關係;有些人雖然盡情示愛,卻在最後關頭臨崖勒馬。但是人若在感情上受到挑逗,而又得不著正當的滿足,結果會如何?必定會大受挫折,而且所受的挫折並不僅限於性慾方面而已。

衝突、矛盾的感情

請考慮一下一位少年的難題:『我初時很愛嘉蒂。我承認自己曾說服她做一些她認為不對的事。但現在我感覺自己很可鄙,因為我已對她失去興趣。我怎樣才能拋棄嘉蒂而又不致傷害她的感情呢?』他的處境多麼令人惶惑!你若是嘉蒂,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心碎是青少年常遇到的難題。當然,一對年輕男女手牽手漫步的情景頗令人神往。但是一年之後兩人仍然在一起的機會有多大?結成夫婦的機會又如何?機會實在十分渺茫。青少年的相戀差不多總是以分手收場的;雙方很少會結為夫婦,時常更導致心碎。

畢竟,在青春期的時候,你的個性仍在繼續轉變。你正在探索自己是個怎樣的人,你真正喜歡什麼和你的一生究竟想做些什麼事。今日你所喜歡的人,明天很可能已令你生厭。可是,雙方若已容許羅曼蒂克的感覺在彼此之間形成,一方就必然會受到傷害。難怪若干調查研究顯示,「與女友吵架」或「失戀」一類的事與多宗少年自殺案有關。

我已準備好嗎?

上帝吩咐年輕人:「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年輕人的確傾向於「行[他們]心所願行的」事。然而,許多時看來充滿樂趣的事卻導致愁煩和災禍。故此聖經發出以下的呼籲:「你當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災禍],因為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傳道書11:9,10)「愁煩」意指深切的煩惱或極端的苦惱。「災禍」則指個人的禍患。兩者都能使人大感痛苦。

這是否意味到約會本身是愁煩和災禍的來源呢?不一定,但是假若你為了不正當的理由(『尋歡作樂』)而約會,或者你尚未作好準備便貿然如此行,約會就可以帶來愁煩了。因此,以下幾個問題也許可以幫助你分析自己的處境。

約會可以幫助抑或妨礙我的感情成長?約會可以將你囿限於單一的男女關係中。在另一方面,擴大你與別人的交往豈不會對你更有益?(可參閱哥林多後書6:12,13。)一位名叫蘇珊的年輕女子說:「我學會了與會眾裡較年長的基督徒婦女養成親密的友誼。她們需要友伴,我則需要別人的穩定影響。所以我會不時造訪她們,喝杯咖啡,與她們談笑。我跟她們養成了終生的真正友誼。」

藉著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朋友——老與幼;獨身與已婚的;男與女——你可以學會在別人面前,包括在異性面前,泰然自若;你所感受的壓力也比約會時輕得多。此外,與已婚的人來往可以使你對婚姻懷有較現實的看法。後來你會有較好的裝備去選擇一個優良的配偶,同時履行自己在婚姻裡的角色。(箴言31:10)一位名叫姬兒的少女表示:「我還未準備好結婚和成家立室。我仍然要更清楚認識自己,並且還有許多屬靈的目標尚未達到。因此,我其實並不需要跟一個異性過度親密。」

我想使別人傷心嗎?如果雙方根本沒有論嫁娶的希望,談戀愛只會為自己和別人帶來傷害而已。老實說,只為了要獲得與異性相處的經驗就玩弄別人的感情,這可說是公平嗎?——請參看馬太福音7:12。

父母會怎樣說?父母時常能夠看出你所無視的危險。畢竟,他們也曾年輕過。他們知道一對年輕男女花太多時間在一起便可以引起什麼真正的難題!因此,父母若反對你與異性約會,就不要反抗。(以弗所書6:1-3)很可能他們只是認為你應當等到年紀較大才談戀愛。

我能夠跟從聖經的道德標準嗎?人「過了青春發動期」,便會較有能力控制性慾的衝動——但甚至在這個時期仍絕非容易。在血氣方剛的少年時期,你真的能夠處理與異性的親密關係而繼續保持貞潔嗎?

令人感興趣的是,有許多年輕人向自己提出以上各問題之後,都與(上文所提及的)瑪莉安獲得同一的結論。她說:「我決心不受別人對約會的看法所影響。我要等到自己年紀夠大,已適合結婚,並且遇到一個具有我認為丈夫應有的各種品格特徵的人,然後才開始約會。」

因此,瑪莉安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是你必須在開始約會之前便考慮清楚的。

供討論的問題

◻ 「約會」一詞對你來說含有什麼意思?

◻ 為什麼有些年輕人受到壓力要與異性約會?

◻ 為什麼對那些仍在「青春發動期」的人來說,約會是不智的?

◻ 在約會方面,青年人可以怎樣「克去災禍」?

◻ 一對青年男女若『純粹是朋友』,這可以引起一些什麼難題?

◻ 你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已適合約會?

[第231頁的精選語句]

「不久,接吻已變成不夠刺激,於是我們開始互相撫摸私處。我心裡惴惴不安,因為自覺十分污穢。後來我的男朋友更期望我『乾脆做到底』」

[第234頁的精選語句]

『我怎樣才能拋棄嘉蒂而又不致傷害她的感情呢?』

[第232,233頁的附欄或圖片]

男女可以『純粹是朋友』嗎?

所謂柏拉圖式的關係(男女之間不涉及性的親密關係)在年輕人當中相當普遍。17歲的格雷戈里指出:「由於女孩子較富於感情和同情心,我覺得較容易與她們傾談。」其他年輕人則辯稱男女間的友情有助於他們個性的全面發展。

聖經勸勉年輕的男子要待「少年婦女如同姐妹;總要清清潔潔的。」(提摩太前書5:2)藉著實踐這項原則,我們能夠跟異性享有一種純潔、健康的關係。例如使徒保羅雖然獨身,卻能與其他基督徒女子保持朋友的關係。(請參閱羅馬書16:1,3,6,12。)他在信中提及兩個「[女人]在福音上曾與我一同勞苦」。(腓立比書4:3)同樣,耶穌基督也與其他女子享有平衡、有益的交誼。他曾多次受到馬大和馬利亞的慷慨接待,並且樂於與她們交談。——路加福音10:38,39;約翰福音11:5。

然而「柏拉圖式的」友情往往不過是稍加掩飾的羅曼史,或者僅是一種既得到異性的注意,而又無需作出承擔的手段。既然感情很容易改變,表現謹慎是必需的。希拉德(Dr. Marion Hilliard)博士警告說:「友情若不加約束,就可以在毫無警告之下轉變成衝動盲目的激情,彷彿時速由大約10哩增至100哩。」

當16歲的邁克與一個14歲的女孩子成為「朋友」時,他學得了這個教訓。他說:「我很快便發覺兩個人若彼此專注於對方,就很難繼續僅是朋友。我們兩人的關係越來越深,不久便彼此產生了異常的感覺,現在仍是這樣。」因為雙方還未達到適合結婚的年齡,這種異常的感覺造成了挫折感。

太多親密的交往可以造成甚至更痛苦的後果。一個年輕的男子試圖安慰一個對他傾訴難題的女朋友。不久,他們便愛撫起來。結果如何?他們良心自責,彼此怨恨。在其他事例上,結果導致性關係。《今日心理學》 所作的調查顯示:「差不多半數接受訪問的人(百分之49)都曾經與朋友發生性關係。」事實上,報告也指出,「接近三分之一(百分之31)接受調查的人透露在過去一個月內曾與朋友發生性關係。」

『但是我並沒有受到朋友所吸引,我永不會愛上他[或她]的。』或許這是真的。但未來又如何?此外,「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箴言28:26)我們的心可以騙倒我們,使我們無視自己的真正內心動機。況且,你清楚知道朋友對你懷有什麼感覺嗎?

在《友誼因素》一書裡,麥金尼斯(Alan Loy McGinnis)勸人說:「不要過度自信。」要小心,也許將你們的交往僅限於受到適當督導的群體活動。要避免以不合宜的方式表露自己的感情,或雙方單獨處於羅曼蒂克的環境裡。你若受到困擾,要向父母或長者傾訴,而非向同輩的異性訴說。

即使你有所防範,對方卻仍然一廂情願又如何?要「說實話」,讓對方知道你的感覺。(以弗所書4:25)這樣行若未能解決問題,也許你最好與對方保持距離。「通達人見禍藏躲。」(箴言22:3)又如《友誼因素》一書指出:「若有需要,就加以規避。有時,不論我們多麼小心提防,與異性的友誼仍會失去控制,我們很清楚它會導致什麼結果。」若是這樣,「逐漸後退」的時候便到了。

[第227頁的圖片]

青年人時常感受到壓力要與異性約會或配成一對

[第228頁的圖片]

約會時常使青年人受到壓力要向對方表示並非必要的愛意

[第229頁的圖片]

青年人可以在各種環境下與異性來往,但卻毋須受到約會的壓力

[第230頁的圖片]

所謂柏拉圖式的關係時常導致心碎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