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受感示的聖經及其背景所作的研討
研究9——考古學與受感示的記載
對考古學的發現與證實聖經記錄的古代世俗歷史記載所作的一項研究。
1.(甲)聖經考古學、(乙)人工製品,是什麼意思?
聖經考古學便是指藉著文字記錄、器具、建築物和其他出土文物對聖經時代的人物和事件所作的研究。為了在聖經曾提及過的古代地方找尋人工製品,研究者作了很多發掘及搬動千百萬噸的沙土。人工製品便是由人製成而顯示人類活動與生活的任何物品。人工製品包括諸如陶器、廢墟、泥版、銘刻、文書、碑銘、刻在石上的編年史等。
2.聖經考古學有什麼價值?
2 到20世紀早期,考古學已發展為一項精細的研究。歐洲和美洲的重要大學和博物館都紛紛資助遠征隊前往聖經地區從事發掘。結果,考古學家發現了巨量資料將聖經時代的情形向我們顯示出來。考古學的發現往往證明了聖經的真實性,表明上帝的話語甚至在最小的細節上也準確無誤。
考古學與希伯來文聖經
3.有什麼古代廢墟和記載證實古巴比倫的確有塔廟存在?
3 巴別塔。據聖經報導,巴別塔是一項龐大的建築工程。(創11:1-9)饒有趣味的一點是,考古學家在巴比倫境內和四周的廢墟發現了好幾座金字塔型的塔廟,包括巴比倫城牆內荒廢了的艾特文南基廟。有關這種廟宇的古代記錄時常含有「塔頂通天」這句話。據報尼布甲尼撒王曾說:「我將艾特文南基廟的塔頂加高,直達雲霄。」一份殘篇敘述這樣一座塔廟的倒塌說:「建造這座塔觸怒了諸神。他們在夜間摧毀了人所建造的。他們將人驅散各地,使人的語言變成怪異。工程的進展遂受到阻礙。」a
4.在基訓有什麼考古學發現?這些發現與聖經記載有什麼關係?
4 基訓泉的輸水隧道。沃倫(Charles Warren)於1867年在耶路撒冷地區發現了一條輸水隧道,由基訓泉後面通入山中,最後有一個井穴通往大衛城。看來大衛的手下就是沿著這條途徑首次潛入城中的。(撒下5:6-10)在1909-11年之間,全條以基訓泉為起點的隧道均被清理妥當。另一條巨大的隧道,有1.8米高,533米長,鑿通堅硬的石層,由基訓一直伸展到(城內)泰羅比谷的西羅亞池;看來這便是希西家所建造的隧道。隧道的牆上刻有用古希伯來文寫成的一段話,其中的一部分說:「隧道以此方式鑿成:——各人[……]斧向[……]鑿去,還有三肘尺便鑿通時,[聽見]有人向同伴呼喊,因為石在右方[和左方]重疊了。隧道鑿通時,挖掘的工人朝著對方揮斧鑿去;水從泉源經過1,200肘尺流向貯水池,挖掘工人頭頂上的岩石高100肘尺。」在當時,這無疑是工程學上一項傑出成就!b——王下20:20;代下32:30。
5.在凱爾奈克發現的什麼考古學證據證實了示撒的入侵及聖經的地名記載?
5 示撒的勝利浮雕。聖經提及埃及王示撒達七次之多。由於羅波安王偏離了耶和華的律法,耶和華在公元前993年容許示撒入侵猶大,但卻沒有將其完全摧毀。(王上14:25-28;代下12:1-12)直至近年,看來只有聖經的記載才提及這次入侵。但後來研究者發現了一項與聖經稱之為示撒(示撒一世)的法老有關的巨大文獻。在埃及凱爾奈克(古代的底比斯)一間龐大的埃及廟宇南面的牆上有一幅宏偉壯麗的浮雕,其中滿是象形文字和圖畫。浮雕上刻有埃及神亞蒙的像,右手握著鐮刀似的長劍,左手則拿著繩索,把156個上了手銬的巴勒斯坦囚犯牽到法老示撒面前。每個囚犯代表一城或一鄉,這些地方的名字用象形文字寫出來,其中可以讀出和識別的有拉璧(書19:20);他納、伯·善、米吉多(書17:11);書念(書19:18);利合(書19:28);哈弗連(書19:19);基遍(書18:25);伯·和崙(書21:22);亞雅崙(書21:24);梭哥(書15:35)和亞拉得(書12:14)。文獻也提及「亞伯蘭的田地」;這乃是最早提及亞伯拉罕的埃及記載。c
6,7.摩押石的歷史如何?有關以色列與摩押之間的爭戰,它披露了什麼資料?
6 摩押石。1868年,德國傳教士克萊因(F. A. Klein)作了一項重大發現,在底本找著一塊古代碑銘,後來一般人稱之為摩押石。人為其上的銘刻鑄了一個模子,但原本的石碑卻被貝都因人(當地的游牧民族)弄碎了。然而,大多數的碎塊都得以尋回,如今石碑珍藏在巴黎羅浮宮博物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則存有一個複製品。石碑原本立於摩押地的底本,刻有摩押王米沙就他反叛以色列國一事所作的描述。(王下1:1;3:4,5)部分記載如下:「本人米沙,基抹之子[……],摩押之王,居於底本。……以色列王暗利屈辱摩押人多年(實際的意思是「日」),原因是[摩押人的神]基抹向他的土地發怒。他的兒子繼位,同樣說,『我要屈辱摩押。』他在我的日子這樣說,可是,我卻戰勝了他和他的家,以色列已永遠滅亡!……基抹對我說,『去攻取以色列的尼波!』我在夜間上去,由黎明直戰鬥到日午。我攻取那城,將居民全部殺盡。……我從那裡掠去雅威的[器皿],把它們帶到基抹面前。」d請留意最後一句話提到上帝的名字。你從摩押石的附圖可以見到這個名字。圖中第18行右端有上帝的四字神名出現。
7 摩押石也提及以下的聖經地方:亞他錄和尼波(民32:34,38);亞嫩谷、亞羅珥、米底巴和底本(書13:9);巴末·巴力、伯·巴力·勉、雅雜和基列亭(書13:17-19);比悉(書20:8);何羅念(賽15:5);伯·低比拉太音和加略(耶48:22,24)。因此摩押石證實這些地方是確曾存在的。
8.聖經的記載如何論及西拿基立?在他的宮殿裡出土的文物把什麼事透露出來?
8 西拿基立王的稜柱。聖經的記載詳細敘述亞述人於公元前732年在西拿基立王率領下進侵猶大的經過。(王下18:13-19:37;代下32:1-22;賽36:1-37:38)1847-51年期間,英國考古學家萊亞德(A. H. Layard)在古亞述的地區發掘出西拿基立建於尼尼微城的宏偉宮殿的遺跡。宮內約有70個房間,差不多有3,000米的牆壁附有雕塑的裝飾。西拿基立每年的國事報告或編年史都刻在以黏土製成的圓柱或稜柱之上。最後一份編年史看來是在他死前不久寫成的,刻在所謂的泰勒稜柱上,收藏在大英博物館裡。可是,芝加哥大學的東方研究所藏有一份更佳的編年史,刻在一條稜柱上。稜柱本身是在亞述帝國的首都尼尼微附近發現的。
9.西拿基立的記載有什麼資料是跟聖經的記載一致的?但他沒有提及什麼事?為什麼?
9 在這些最晚期的編年史裡,西拿基立大言不慚地描述他入侵猶大的經過:「猶太人希西家不肯屈服負軛,朕圍攻其堅固城46座和周圍無數的小村鎮,並藉著堅固的(土)壘,把破城槌運到近(城牆之處)(配合)步兵的攻擊,(利用)坑道、炮架及其他掘壕工事之助,把他們一舉擊敗。朕從(其中)擄去20萬零150人,包括男女老幼,並無數的馬、騾、驢、駱駝和大小牛隻作為戰利品。朕將其人[希西家]囚在耶路撒冷宮內如籠中鳥,……朕擄掠他的城鎮,奪去他的國土,轉賜給亞實突王米天提、以革倫王帕迪及迦薩王西里貝。……希西家本人……後來送朕返回王都尼尼微,並獻上金子30他連得,銀子800他連得,……各樣石、銻、紅石、(鑲嵌)象牙的床椅、象皮、烏檀木、黃楊木、各種各樣的寶物、他(自己)的女兒、妃嬪、男女樂手。為了獻上貢物及以奴隸身分向我致敬,他差來(私人)的特使。」e至於西拿基立向希西家徵收的貢物,聖經證實包括金子30他連得,但只提及300他連得銀子。此外,聖經也透露這件事發生在西拿基立恐嚇要圍攻耶路撒冷之前。在西拿基立對亞述歷史所作的偏頗報導中,他蓄意隱瞞自己在猶大的慘敗。當時在一夜之間,耶和華的天使擊殺了18萬5,000名亞述兵士,迫使他像隻喪家犬一般逃回尼尼微去。然而,西拿基立的稜柱上這項大言不慚的記載證實亞述人曾大舉進侵猶大,但耶和華在他們威脅到耶路撒冷之後使他們鍛羽而回。——王下18:14;19:35,36。
10,11.(甲)拉吉書信是什麼?這些書信把什麼事情反映出來?(乙)它們如何證實了耶利米的記載?
10 拉吉書信。聖經提及拉吉這個著名城堡有20多次。它位於耶路撒冷西南偏西約44公里。城堡的廢墟受到廣泛的發掘。1935年,發掘者從城門上一間雙房的衛兵室裡發現了18塊陶片,上面刻有一些字樣(在1938年又找著另外3塊)。這些陶片原來是以古希伯來文字寫成的書信。這21封書信現今被人合稱為拉吉書信。拉吉是尼布甲尼撒侵入猶大時最後被他攻陷的堅固城之一,在公元前609-607年被夷為一片焦土。信的內容反映出當時情勢的緊急,看來是由猶大軍隊剩下來的前哨兵寫給拉吉的司令耶書的。其中一封信(第IV號)的內容如下:「願YHWH[四字神名,「耶和華」]使我主得聞好消息,……我們正按照我主所發的一切訊號留意守望拉吉的烽火,因為我們看不見亞西加。」這封信以令人驚訝的方式證實了耶利米書34:7的記載,後者提及拉吉和亞西加是猶大剩下的最後兩個城邑。按照這封信,亞西加當時已陷落了。上帝的名字常以四字神名的形式在信中出現,由此表明當時猶太人仍在日常生活上時常使用這個名字。
11 另外一封信(第III號)的開頭如下:「願YHWH[意即耶和華]使我主得聞平安的消息!……你的僕人接獲報告說:『軍隊司令,以利拿單的兒子哥尼雅,已經抵達,打算前往埃及,他已派人去見亞希亞的兒子何大雅及其手下,以期獲得[物資供應]。』」這封信看來證實了猶大不聽上帝吩咐,擅自向埃及求助而導致國家的覆亡。(賽31:1;耶46:25,26)在信中出現的以利拿單和何沙雅兩個名字也見於耶利米書36:12和耶利米書42:1。信中提及的其他三個人名也曾在聖經的耶利米書出現。他們便是基瑪利雅、尼利亞和雅撒尼亞。——耶32:12;35:3;36:10。f
12,13.拿波尼度編年史記述了什麼內容?它何以深具價值?
12 拿波尼度編年史。19世紀下半葉,在巴格達附近發掘出很多泥版和圓柱,使人對古巴比倫的歷史認識大增。其中之一是深具價值的一份文獻,稱為拿波尼度編年史,現今收藏於大英博物館。巴比倫王拿波尼度曾與兒子伯沙撒共同攝政。但他比兒子活得更久,後者於公元前539年10月5日的晚上在居魯士手下的軍隊攻陷巴比倫時被殺。(但5:30,31)拿波尼度編年史就巴比倫的陷落提供一項注明日期的記錄,幫助我們確定事件發生的時間。以下是拿波尼度編年史一小部分的翻譯:「塔斯利都月[提斯利月(9、10月)],居魯士在底格里斯河的俄庇斯襲擊阿卡得的軍隊。……月中第14日,西巴爾不戰而降,拿波尼度逃離該城。第16日[儒略曆公元前539年10月11日;格雷果里曆10月5日]古提恩的總督戈布利亞(烏格巴魯)連同居魯士的軍隊不用動刀便進入巴比倫城。其後,拿波尼度在返回巴比倫時被捕。……亞拉沙姆努月[赫舍萬月(10、11月)]第3日[儒略曆10月28日],居魯士進入巴比倫,居民將青綠的樹枝鋪在他腳前——他宣布『和平』(sulmu)臨到城中。居魯士向巴比倫全境致意。他的總督戈布利亞在巴比倫設立(輔)總督。」g
13 我們留意到這部編年史並沒有提及米底亞人大流士,而且至今他尚未在聖經以外的任何銘刻中出現過,約瑟夫斯(第一世紀的猶太歷史家)以前的世俗歷史文獻也從未提及過他。故此,有些人認為他可能便是上述記載所提及的戈布利亞。雖然現有關於戈布利亞的資料看來與有關大流士的資料頗相似,我們卻無法斷言兩者便是同一個人。h無論如何,世俗歷史確實表明在征服巴比倫一事上居魯士居功至偉,而且後來他在巴比倫以君王的身分統治。
14.居魯士圓柱記載了什麼事?
14 居魯士圓柱。居魯士登基成為波斯世界霸權的君主之後,他在公元前539年攻佔巴比倫的事跡被記錄在一條黏土圓柱上。這項傑出的文獻也收藏於大英博物館。部分內容的譯文如下:「我是居魯士,世界的王、偉大的王、合法的王、巴比倫的王、蘇美爾和阿卡得的王、(地球)四方的王,……我把(以往)居於該處的偶像送回底格里斯河彼岸[某些以前提及]的聖城。雖然這些地方的聖所久已陷於荒涼,我卻為它們設立永久的居所。我(還)召集所有(從前的)居民,把原居地歸還(給他們)。」i
15.關於居魯士,居魯士圓柱顯示什麼?這跟聖經的記載如何吻合?
15 因此,居魯士圓柱表明波斯王的政策是要將被擄的民族遣返原居地。因此,居魯士下令讓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和重建耶和華的殿是與這項政策完全一致的。令人感興趣的是,在此之前200年,耶和華已在預言裡指名宣告居魯士會攻陷巴比倫及釋放耶和華的子民重返故土。——賽44:28;45:1;代下36:23。
考古學與基督教希臘文聖經
16.考古學發現了什麼與希臘文聖經有關的東西?
16 像希伯來文聖經的情形一樣,考古學發現了許多饒有趣味的人工製品去支持基督教希臘文聖經裡所含的受上帝感示的記載。
17.考古學如何支持耶穌就納稅問題所作的討論?
17 鑄有提庇留肖像的第那流錢幣。聖經清楚表明耶穌在凱撒·提庇留統治期間從事傳道工作。耶穌有些仇敵向他問及繳納人頭稅給凱撒一事而試圖陷害他。聖經的記載報導:「耶穌知道他們的假意,就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試探我?拿一個銀錢來給我看!』他們就拿了來。耶穌說:『這像和這號是誰的?』他們說:『是凱撒的。』耶穌說:『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他們就很希奇他。」(可12:15-17)考古學家找到了一個古羅馬的銀幣,上面鑄有凱撒·提庇留的頭像!該種銀幣是大約在公元15年開始流通的。既然提庇留在公元14年登位,錢幣流通的時期正好與他在位的時期吻合。這也進一步證實了施浸者約翰於提庇留在位第15年,即公元29年的春季,開始傳道的聖經記載。——路3:1,2。
18.有什麼與本丟·彼拉多有關的遺跡被人發現?
18 本丟·彼拉多的銘刻。1961年,考古學家首次發現與本丟·彼拉多有關的遺跡。遺跡是一塊位於凱撒利亞的石版,上面刻有本丟·彼拉多的拉丁名字。
19.雅典仍有什麼東西存留下來,從而證實了使徒行傳17:16-34的記載?
19 亞略·巴古。保羅於公元50年在希臘的雅典作了他最著名的演說之一。(徒17:16-34)當時有些雅典人抓住保羅,把他帶到亞略·巴古。亞略·巴古也稱為戰神山,這座光禿多石的山高約113米,位於雅典衛城的西北面。有石階一直伸延至山巔,其上有石凳環繞一個廣場的三邊,現今仍然可見。既然亞略·巴古至今仍在,這證實了聖經有關保羅所作的歷史性演說的記載。
20.提多拱門繼續為什麼事作證?如何作證?
20 提多拱門。公元70年,提多率領手下的羅馬大軍將耶路撒冷及其中的聖殿徹底摧毀。次年,提多和他的父皇維斯帕先一同慶祝這場勝利。他們選出七百個猶太俘虜參與凱旋行列,並且展示巨量的戰利品,包括聖殿的財寶在內。後來提多本人繼承皇位,統治時期由公元79到81年。他死後有一座巨大的紀念碑,稱為提多拱門,落成呈獻給被奉為神的提多。拱門通道兩側的浮雕描繪他的凱旋隊伍,一邊的浮雕形容羅馬的軍兵,頭戴桂冠,手拿無頭的矛,扛著耶路撒冷聖殿的神聖器具,包括一座七枝子的燈台以及放置陳設餅的桌子,其上放著神聖的號角。通道另一邊的浮雕則刻有凱旋歸來的提多,站在一輛由四匹馬拖拉的戰車上,戰車則由一個女人(代表羅馬城)所引導。j每年有數以萬計的觀光人士目睹羅馬這座提多凱旋門。它提出無聲的證據,一方面表明耶穌的預言已獲得應驗,同時也證明耶和華已向叛逆的耶路撒冷執行了令人驚懼的判決。——太23:37-24:2;路19:43,44;21:20-24。
21.(甲)考古學怎樣與手抄本的發現合力支持聖經?(乙)我們對考古學應懷有什麼正確態度?
21 正如古代手抄本的發現有助於恢復聖經起初純正的文本,大量人工製品的發現也時常證明聖經的記載在歷史上、年代上和地理上盡都真實可靠,甚至在最微小的細節上也莫不皆然。可是,我們不應當以為考古學在每一方面均與聖經一致。我們必須記住,考古學並不是一門百無一誤的科學。考古學的發現由人加以解釋,而這些解釋曾不時有所改變。有時考古學對上帝話語的真實性提出並非必需的支持。再者,正如曾任大英博物館館長和首席圖書館長多年的凱尼恩博士指出,「藉著使人對聖經的背景和環境有更充分的認識,」k考古學使聖經更為人所了解。但我們的信心必須建立在聖經而非考古學之上。——羅10:9;來11:6。
22.我們在下一課會考慮什麼證據?
22 正如我們會在下一課見到,聖經本身便含有無可反駁的證據,表明這本書的確是『永活長存的上帝的真實話語』。——彼前1:23,《新世》。
[腳注]
a 《聖經與鐵鍬》(英文),1938年,凱格(S. L. Caiger)著,第29頁。
b 《古代近東編簡》(英文),1974年,普里查德著,第321頁;《洞察聖經》(英文),第1冊,第941-2,1104頁。
c 《來自遠古的光》(英文),1959年,法因根(J. Finegan)著,第91,126頁。
d 《古代近東編簡》(英文),第320頁。
e 《古代近東編簡》(英文),第288頁。
f 《洞察聖經》(英文),第1冊,第151-2頁;《來自遠古的光》(英文),第192-5頁。
g 《古代近東編簡》(英文),第306頁。
h 《洞察聖經》(英文),第1冊,第581-3頁。
i 《古代近東編簡》(英文),第316頁。
j 《來自遠古的光》(英文),第329頁。
k 《聖經與考古學》(英文),1940年,第279頁。
[第333頁的圖片]
摩押石
放大了的四字神名,用古文寫成,見於第18行右端
[第334頁的圖片]
西拿基立王的稜柱
[第335頁的圖片]
拿波尼度編年史
[第336頁的圖片]
鑄有提庇留像的第那流錢幣
[第337頁的圖片]
提多拱門
[第337頁的圖片鳴謝]
鳴謝照片版權持有人:照片按研究9各頁出現次序排列:
第333頁,巴黎羅浮宮博物館;
第334頁,芝加哥大學東方研究所;
第335頁,大英博物館託管委員會;
第336頁,大英博物館託管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