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要回訪
1 身為好消息的服事者,我們受命要使人作基督的門徒。(太28:19,20)回訪工作是使人作基督門徒的活動中重要的一環。我們深知事情牽涉到生命。因此,我們甘願不遺餘力設法栽培別人起初所表現的興趣。
2 我們應當把每個接受書刊的人視為值得我們加以回訪。當然,我們不應以對方有否接受書刊作為回訪的惟一根據。許多人願意討論聖經,卻不喜歡接受書刊。故此,我們若發現對方表示興趣,就應當盡力回訪,務求進一步培養對方的興趣。
3 跟進所分發的書刊:由於所分發的書刊數目遠超過回訪的數目,我們的回訪工作大有改善的餘地。一位先驅分發了一本精裝書,但留意到住戶並沒有表現多大的興趣。一天下午,這位弟兄回訪過別的住戶後,決定探訪這個住戶。結果建立了一個聖經研究。
4 一位弟兄分發了兩本雜誌給一名男子,但認為對方並非真正感興趣而把他忘掉了。數天後,那名男子致信當地會眾要求受浸。有人問一位海外傳道員姊妹,她得以幫助74個人成為傳道員,她認為最突出的因素是什麼。她說:「我們做很多分發雜誌的工作。我不斷回訪接受了雜誌的人,直至我能夠跟他們建立聖經研究為止。」
5 有時在初次探訪時,我們只能留下一份單張給住戶。不過,我們回訪時往往能夠利用單張,有效地作個聖經研究的示範。一位環務監督跟一個傳道員一起工作時,留下了一份單張給一名婦人。當時的探訪十分簡短,但環務監督鼓勵姊妹作回訪。結果,姊妹回訪時立刻建立了一個聖經研究。
6 住戶若表現興趣:即使住戶在我們首次探訪時沒有接受書刊,這不一定意味到他不感興趣。一位傳道員回訪一對年輕夫婦,發現他們早已有了我們的一些書刊,而且以前曾研讀聖經。他們很樂意恢復研讀。有一個婦人總是拒絕接受雜誌。一位特別先驅察覺到她其實是感興趣的,於是把雜誌放開一旁;結果,那名婦人願意討論一本小冊裡的數段資料。經過幾次回訪後,現今這婦人每週研讀聖經兩次。
7 所有獻了身事奉耶和華的人,都應當感到有責任要參與使人作基督門徒的工作。隨著我們經常回訪所有表現興趣的人,我們就會結出果子,為自己和『聽我們的人』帶來豐盛的祝福。——提前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