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個沒有禮貌的世界裡養成基督徒的禮貌守望台1989年 | 9月15日
-
-
在一個沒有禮貌的世界裡養成基督徒的禮貌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詩篇133:1。
1.關於禮貌,今日的情形如何?
『在過去25年間,禮貌已大不如前了,』專欄作家蘭德斯(Ann Landers)說。『這並不是說男子不再為女子開車門,或在地下鐵路和公共汽車上讓位給女子那麼簡單。難題較此深入得多。』的確,無論我們看看哪方面,我們都見到證據表明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沒有禮貌的世界裡。人們在排隊時爭先恐後,在擁擠的電梯裡吸煙,在公共場所播放嘈吵的音樂等。每天的經驗告訴我們,雖然受教育的機會和生活水準均有改善,在我們這個時代,「謝謝」和「請」一類的字已成為陌生的字眼,普通的禮貌和謙讓已被人遺忘了。
2.為什麼今日一般人缺乏良好禮貌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2 這一切令人感到意外嗎?其實並不然。這只是使我們想起使徒保羅在上帝感示之下描述「末後日子的艱難時期」的情形而已。除了其他事之外,保羅預言屆時人會「專愛自己、……自誇、高傲、……忘恩負義、……沒有親情、……不能自律。」(提摩太後書3:1-3,《新譯》)你甚至稍作觀察也可以看出,這樣的行為在今日各種年齡、階級、國籍的人當中均大為流行。何以故呢?究竟什麼促成了一般人缺乏良好禮貌的現象?
沒有禮貌的成因
3.這個制度的「空氣」怎樣助長粗魯不文的態度?
3 「專愛自己」這句話很適切地描述現今這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世代』。一般人所受的教養均強調要剛愎自用、我行我素、不甘後人。這種瀰漫在我們四周「空氣中」的精神是與聖經的勸告背道而馳的,因為聖經吩咐基督徒「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以弗所書2:2,3;腓立比書2:4)結果如何呢?這個世代的人既自幼受到教導要『我行我素』,自然不會關心他們的行為可能對別人產生什麼影響。
4.今日人們對於蔑視禮法的人懷有什麼看法?基督徒對這事應當懷有怎樣的看法?
4 以前的人尚能保持若干程度的禮貌,在這方面曾擔任重大角色的一件事是同輩壓力。很久以來,人們由於關心別人如何想法而受到約束。可是今日,人的行徑越令人震驚,越恬不知恥,就越可能受許多人所讚賞。許多人雖然公開蔑視受人接納的標準,卻不再被視為粗魯或無禮,反之他們被視為瀟灑或老於世故而受人欽羨。可是要記住,『老於世故』(英文sophisticated)一詞的意思是「並非處於自然、純潔或原本的狀態」。這個字與彼得後書1:16所說的「巧妙捏造」一詞來自同一的希臘文字根。真正的基督徒避免這樣的態度無疑是好的。
5.促使禮貌衰退的另一個因素是什麼?
5 「因為斷定罪名不立刻施刑,所以世人滿心作惡,」傳道書8:11說。這節經文顯示促成大眾缺乏禮貌的另一個因素。由於一般人發覺他們很易逃過處分,遂對於違反受接納的行為標準變成漠不關心。《紐約時報》的一篇社論說:『許多公民若公開被人指責為犯法分子,就會大感震驚,可是這些人卻滿不在乎地公開違反各種各式的法律——交通條例、禁止吸毒的法律、禁人亂拋垃圾的法律等。』結果,『粗暴吵鬧、破壞他人財產及在公眾場所亂塗亂寫,』均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經驗中一個無法避免的部分。這樣,禮貌及對別人的權利、財產和私生活的尊重均進一步衰退。
6.人們的禮貌怎樣受到忙碌的生活所影響?在這方面,耶穌怎樣大異其趣?
6 既然良好的禮貌通常被人視為生活上較精細的部分,人們在匆忙時便很容易將禮貌忘記了——而現今大部分人看來大部分時候都來去匆匆。結果,他們彼此相遇時不發一言或木無表情。他們在排隊時爭先恐後,或為了節省幾分鐘或幾秒鐘而不耐煩地轉換行車線。時常人們如此專注於個人的事務,或時間表排得如此緊密,以致若有任何出乎意料之外的事發生或有不速之客來訪,他們便感覺厭煩或認為他們受到攪擾。請想想這與耶穌甚至當人們在不方便的時間來見他時的反應多麼不同。——馬可福音7:24-30;路加福音9:10,11;18:15,16;約翰福音4:5-26。
7.關於禮貌,真正的基督徒必須提防什麼?
7 即使我們生活在一個步調迅速的世界裡,各種事務對我們的時間和精力要求日增,容許這些壓力使我們行動粗魯無疑並不會使情形有所改善。剛相反,這樣的行徑僅會導致我們在今日時常聽到的無意識暴力——爭吵、打鬥、不和、甚至謀殺——均由於人們以粗暴還粗暴的緣故。這一切都是俗世精神的表現,但真正的基督徒必須不屬於這個世界。——約翰福音17:14;雅各書3:14-16。
好禮貌的優良榜樣
8.雖然我們周遭的人缺乏禮貌,聖經卻鼓勵基督徒怎樣行?
8 既然今日我們周遭的人大都對別人漠不關心,我們很容易對環境壓力屈膝而忘記了良好的禮貌。可是,既然聖經吩咐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我們可以留意效法聖經裡的許多傑出榜樣而努力在今日這個沒有禮貌的世界裡緊守基督徒在禮貌方面必須符合的崇高標準。(羅馬書12:2,21;馬太福音5:16)我們的行動應當表明我們衷心同意詩篇執筆者所說的話:「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詩篇133:1。
9.關於耶和華對待人的方式,聖經透露什麼?
9 在表現良好禮貌方面,最偉大的榜樣是萬物的創造者,天父耶和華上帝自己。世上居高位的人或有權勢的人時常『頤指氣使』,要求別人順應他們的意願。可是,宇宙的最高主宰耶和華上帝卻在對待下屬方面總是彬彬有禮。他將一項祝福賜給他的朋友亞伯拉罕時說:「從你所在的地方,[請]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又說:「[請]向天觀看,數算眾星。」(創世記13:14;15:5,見《新世》)上帝將一項顯示他的大能的標記賜給摩西時說:「[請]把手放在懷裡。」(出埃及記4:6,見《新世》)許多年後,耶和華透過彌迦先知甚至對他手下剛愎任性的子民說:「雅各的首領,以色列家的官長啊,你們[請]聽!」(彌迦書3:1,9,見《新世》)我們在這方面有「效法上帝」,與別人相交時留意說「請」嗎?——以弗所書5:1。
10,11.(甲)關於耶穌的行事方式和禮貌,我們可以說些什麼?(乙)我們可以怎樣效法耶穌對所有人均彬文有禮?
10 「在父懷裡」的耶穌基督是值得我們效法的另一個傑出榜樣。(約翰福音1:18)他對待別人一方面溫柔憐憫,同時也堅定有力;可是他從沒有對任何人表現粗魯或不仁慈的態度。《來自拿撒勒的人》一書論及耶穌『具有與各種各式的人相處均泰然自若的傑出能力』,說:『他在公共場所和私下均一視同仁地與男子和女子交往。他與天真無邪的小孩子相處時泰然自若,奇怪的是,他與像撒該一類受良心煎熬的貪官污吏交往時也泰然自若。像馬利亞和馬大一類的良家婦女能夠自然、坦率地與他交談,但妓女也樂於親近他,彷彿肯定他會了解她們而願意與她們為友似的……他對於囿限普通人的各種界限全不介意,這是他最獨特的氣質之一。』
11 以尊重、體貼的方式對待所有人乃是真正有禮貌的人的標誌,我們在這方面效法耶穌基督的確是好的。不錯,大部分人均對某些人,特別是地位高於他們的人,表現尊敬。但是對他們認為地位低於他們的人,或甚至對他們的同輩,他們就時常表現冷漠無情、粗魯無禮的態度了。這看來使他們感覺自己比別人優越和更有勢力似的。但有人說得不錯,『粗魯是弱者假裝自己有力量的方法。』因此聖經勸勉我們說:「在互相恭敬方面要帶頭。」(羅馬書12:10,《新世》)我們若盡力聽從這項勸告,就能夠像耶穌一樣對所有人均表現良好的禮貌。
12.對於人際關係,耶穌的教訓的精髓是什麼?
12 耶穌的教訓也表現這種積極、外向的特質,特別以所謂的「金規」為然:「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馬太福音7:12)令人感興趣的一點是,據《論語》——孔子的《四書》之一,很久以來一直被人視為東方道德行為的最高典範——所載,一個門徒問孔子他是否可以提出一個字作為人生行為的準則。孔子回答說:「其恕乎,」然後他補充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將兩者比較,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出耶穌的教訓更勝一籌。人必須採取主動「對別人行善」,才能促成溫暖、愉快、和睦的關係。
基於愛心的基督徒禮貌
13,14.(甲)關於大眾人士的禮貌,最近有人留意到什麼情形?(乙)什麼促使目前許多人對禮儀和禮節感覺興趣?
13 由於今日一般人如此缺乏禮貌,有些人主張要設法恢復正當的行為。『在60年代我們反抗禮貌,』研究這個問題的作家和教師斯圖爾特(Marjabelle Stewart)說。『但一場新的革命正在將其恢復過來。人們正承認禮貌的重要,並且希望知道什麼是社會行為的標準。』對禮貌的這種新興趣從討論禮節的書本、手冊、專欄和電視清談節目數目大增一事反映出來,所論及的題材從怎樣在正式宴會中使用叉至怎樣在今日迅速轉變的複雜社會和家庭關係中稱呼別人不等。
14 可是,何以有些人比以前更留意禮貌呢?『在今日高度競爭的社會中,』斯圖爾特解釋說,『禮貌是繼續生存所必需的。』換句話說,好禮貌被視為幫助人出人頭地的手段。因此許多人閱讀書籍和報名參加講習班,以求精通禮節,學會怎樣衣著得體,給人留下好印象,怎樣受董事會所接納等。a這一切的毛病是,禮貌僅成為權宜之計,好像人在表演期間帶上假面具,事後便脫下一般。因此,不足為奇的是,我們時常聽聞有些出自「名門望族」的人犯了最令人震驚的白領罪行。
15,16.(甲)關於『行為的最佳律則』,一位研究禮貌的權威怎樣說?(乙)哥林多前書13:4-7怎樣與真正的基督徒禮貌有關?
15 這與真正的良好禮貌實在大異其趣。深受尊重的禮節權威范德比爾特(Amy Vanderbilt)在《禮節大全》一書中寫道:『行為的最佳律則見於哥林多前書第13章——聖保羅對愛所作的美妙描述。這些規則與服飾的細節或表面的禮貌毫無關係。它們所涉及的乃是感覺與態度、仁慈及對別人的體貼。』
16 當然,范德比爾特所指的是哥林多前書13:4-7的經文;在這段經文裡,保羅詳細描述基督徒愛心的各項表現。請考慮一下他所提及的幾點可以導致什麼結果,例如,「恆忍仁慈」的人必然會在對待別人方面表現忍耐、尊敬的態度。人若『不做不規矩的事』,意思其實便是「行事規矩」,而『規矩』的定義是『符合品味、禮貌或質素的標準』。因此,J.B.菲利普斯的《現代英文新約》將這句話譯作,『愛有良好的禮貌。』我們很難想像表現這種愛心的人會被視為粗魯不文。
17.我們的禮貌將什麼顯示出來?
17 因此,顯然基督徒的禮貌與基督徒的愛心有直接關係。這種禮貌並非僅是用來達到某個目的的手段,或在有利時才擺出的幌子。反之,我們的禮貌——對待別人的方式,我們的舉止、行為和習慣——顯示我們關心別人到什麼程度,以及我們對他們的愛有多深。不論老幼,我們都應當努力聽從聖經的勸告:「人不要求自己的好處,卻要求別人的好處。」(哥林多前書10:24,《新譯》)因此,基督徒的禮貌乃是基督徒的愛心的表現,而且是把耶穌基督的真正門徒辨明出來的標誌。——約翰福音13:35。
隨時隨地表現良好禮貌
18.即使我們見到周遭的人均缺乏禮貌,我們卻決心怎樣行?
18 論到我們的世代,耶穌預言「因為不法的事增加,許多人的愛心就冷淡了。」(馬太福音24:12,《新譯》)這種愛心冷淡無疑從今日許多人那種只關心自己不關心別人的態度反映出來。可是,我們不應當報以同樣漠不關心的態度,反之我們需要將保羅的勸告謹記在心:「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馬書12:17,18)我們應當決心隨時隨地表現良好的禮貌,不論別人是否賞識我們所作的努力。——馬太福音5:43-47。
19.我們的禮貌怎樣影響到生活的每一方面?
19 不錯,基督徒的禮貌乃是我們內心對別人所懷的摯愛與關懷的外在表現。正如我們的言談將內心的為人顯示出來,我們的舉止則表明我們對別人有多關懷抑或漠不關心。(馬太福音12:34,35)這樣的禮貌應當在生活的每一方面均擔任重要角色。這應當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可以怎樣更充分地將其表現出來?我們可以怎樣進一步養成有益的基督徒禮貌?我們會在下一篇文章考慮這些問題。
-
-
「行事為人要與福音相稱」守望台1989年 | 9月15日
-
-
「行事為人要與福音相稱」
「你們行事為人[要]與基督的福音相稱。」——腓立比書1:27。
1.最近在紐約市發生的一件事促使市長對見證人有什麼好評?(羅馬書13:3)
據《紐約時報》報導,在1988年9月29日有『超過1000個見證人』來到曼哈頓下區的市政廳。當時有一宗建築申請在評估局受到聆訊,這些見證人前來表示支持。雖然市政府沒有批准耶和華見證人在他們的世界總部興建一間宿舍大廈,市長卻「稱讚見證人『儀容極為端正』,並且說他們『實在令人欽佩』。」
2.見證人的行事方式怎樣與別不同?為什麼?
2 通常,當有超過一千人聚集起來支持一項不受歡迎的運動時,我們預期會有什麼事發生呢?推擠、嚷叫,甚至爆發暴力亦並非罕見。但是為什麼見證人大為不同呢?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時刻將他們的信仰反映出來。他們清楚記得聖經的勸告:「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鑑察的日子歸榮耀給上帝。」——彼得前書2:12。
良好的禮貌為耶和華增光
3.在尊榮耶和華方面,我們的禮貌擔任什麼角色?
3 以好行為為耶和華上帝增光顯然是基督徒的責任。(馬太福音5:16)當然,好行為包括許多事在內——例如包括誠實、勤懇和道德清白。可是,這些品德通常只有那些熟悉我們或與我們經常有接觸的人,例如朋友、親戚、雇主、同事、教師等,才會留意到。但只與我們有些微接觸的大部分人又如何呢?這便是特別牽涉到我們的禮貌的地方。因為正如美觀悅目的包裝使一份貴重的禮物更具吸引力,良好的禮貌會使我們所提供的東西更吸引人。無論我們具有其他什麼基督徒美德,或我們的意圖多麼高尚,我們的禮貌若不佳,這些東西就不會有很大好處了。因此,我們怎樣才能以良好的禮貌為耶和華增光呢?
4.在生活的什麼方面我們應當留意自己的禮貌?
4 保羅說:「行事為人[要]與福音相稱。」(腓立比書1:27)當然,這牽涉到我們的公開服事職務。但我們在崇拜處所、鄰里間、工作地方、學校裡——不錯,在我們生活的每一方面——的行為和表現也與我們傳道工作的效能有直接關係。保羅寫道:「我們凡事都沒有妨礙人,不讓這職分受到詆毀。」(哥林多後書6:3,《新譯》)我們怎樣才能肯定自己的確將這項勸告付諸實行呢?我們可以怎樣彼此幫助,特別是幫助我們當中的年輕人,時刻表現基督徒的禮貌呢?
在王國聚會所
5.我們在王國聚會所時應當意識到什麼?
5 王國聚會所是我們的崇拜處所。我們應耶和華和他的愛子耶穌基督之請前往這個地方。在這種意義上,我們是耶和華家裡的客人。(詩篇15:1;馬太福音18:20)你來到王國聚會所時是個好客人嗎?若要作好客人,我們就必須不但對主人表現適當的體貼和尊重,對其他客人亦然。這牽涉到什麼事呢?
6.(甲)習以為常地在聚會遲到顯示這樣行的人缺乏什麼?(乙)我們可以怎樣行以求克服這個難題?
6 首先,我們要考慮到守時的問題。誠然,要準時抵達並非時常都是易事。有些人住得很遠。其他人有家人和兒女要照顧。他們作出努力經常參加基督徒的聚會,的確值得稱讚。可是,我們留意到有些人習以為常地遲到。他們可以怎樣設法補救呢?我們必須首先意識到,經常在基督徒的聚會遲到並不一定表示當事人對聚會的價值缺乏體會。有些時常遲到的人——一旦他們抵達聚會所——看來從聚會得到的樂趣並不亞於其他任何人。其實難題可能來自計劃不周及對基督徒同工缺乏體貼。聖經吩咐我們「不可停止聚會」的原因之一是要我們「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希伯來書10:24,25)我們若屢次遲到而令弟兄分散精神或受到騷擾,我們就很難達成聚會的目的了。專家們提議,我們若不想遲到,就應該立下目標儘量早點抵達而非僅僅及時趕到。你需要將這項勸告付諸實行嗎?
7.請解釋在聚會中留意聆聽怎樣與良好的禮貌有關。
7 良好的禮貌需要我們在別人對我們說話時留意聆聽。(箴言4:1,20)這也對基督徒的聚會適用。在聚會裡上帝的服事者對我們發言以求將屬靈的裨益傳給我們以造就我們。我們若打瞌睡,屢次與坐在我們旁邊的人低聲耳語,嚼口香糖或吃糖果,閱讀其他書刊或在聚會期間做其他的事,就可說是缺乏禮貌了。年輕的以利戶不但耐心坐著聆聽約伯和三個同伴所作的悠長談話,同時也繼續「側耳聽」和「留心聽」他們的話。(約伯記32:11,12)良好的基督徒禮貌會促使我們對講者和他那基於聖經的信息表現適當的尊重,在他說話時留心聆聽以表示支持。
8.我們怎樣表明自己與其他見證人同是耶穌基督的門徒?
8 在聚會之前和之後,基督徒的禮貌包括我們對王國聚會所的其他人表現積極的興趣。保羅指出,基督徒會眾的受膏分子「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上帝家裡的人了。」(以弗所書2:19)你把你的見證人同工當作外人和客旅對待嗎?抑或當作家裡的人對待?友善的招呼、親切的握手、仁慈的微笑——也許這些都是小事,但卻是表明我們同是耶穌基督門徒的證據。如果我們遇見陌生人時尚且以這種方式對待他們,我們「向信徒一家的人」豈不「更當這樣」行嗎?——加拉太書6:10。
9.父母可以怎樣教導兒童除了對那些與自己年紀相若的人表現興趣之外也關心其他的人?
9 我們可以教導兒童對那些並非與他們年紀相若的人也表現真摯的興趣嗎?有些成年人可能覺得兒童在聚會裡坐了一兩小時之後需要去與他們的小朋友玩耍。但王國聚會所並不是玩耍的地方。(傳道書3:1,17)有一次教師問一個四歲半的男孩他有多少弟兄姊妹,他回答說:「多到我無法數得盡。」後來男孩的父母向他問及這件事,男孩解釋說:「我不知道我有多少個弟兄姊妹。我去王國聚會所時,那裡有這麼多人。」在他看來,所有參加聚會的人都是他的弟兄姊妹。
在公開服事職務上
10.耶穌的什麼吩咐可以幫助我們在服事職務上『行事與福音相稱』?
10 「行事為人與福音相稱」自然牽涉到我們的公開服事職務。我們必須記住,既然我們所傳的是個和平的信息,我們的舉止就應當將這件事反映出來。(以弗所書6:15)耶穌的吩咐是:「進他家裡去,要請他的安。那家若配得平安,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藉著表現親切、友善、尊敬的態度,我們讓戶主知道我們的確關心他的福利。可是,有時我們在門口遇到的人並不友善,或甚至表示敵意。我們應當感到惱怒而以惡報惡嗎?請留意耶穌接著所說的話:「[戶主]若不配得,你們所求的平安仍歸你們。」(馬太福音10:12,13)我們在別人門口的舉止行為應當總是與「和好的道理」相稱。——哥林多後書5:18。
11.我們的衣著和儀表怎樣對我們作為上帝的服事者的角色有所影響?
11 我們的舉止也以其他方式將我們的為人顯露出來。例如,我們的儀表與我們身為上帝話語的傳道員的身分相稱嗎?我們的裝備——書袋、聖經和聖經書刊——又如何?一位報紙專欄作家對商界人士提出這項勸告:「衣著要適合業務而非適合參加派對、出席非正式的社交集會或運動場合。」為什麼呢?因為你的衣著和儀表『好像社交速記一般向周遭的人提供關於你的為人、身分和你在事物規制中居於什麼地位的資料。』因此當我們從事服事『業務』時,我們的衣著和儀表不應當不修邊幅,也不應當標奇立異或過度華麗,反之務要『與福音相稱』。——可參閱提摩太前書2:9,10。
12.我們可以怎樣對戶主的權利和財產表現良好禮貌?
12 雖然我們應當「隨時作妥準備為好消息辯護」,優良的基督徒禮貌卻要求我們「以溫柔、敬畏的心」如此行。(彼得前書3:15)這包括對戶主的權利和財產表現尊重在內。我們計劃自己的活動以求在合理的時間上門探訪嗎?我們敏於留意我們是否打擾某些必需的事務或家務嗎?我們常常使用例如『我可以嗎?』『請』,和『謝謝』一類的話嗎?我們試圖與戶主交談嗎?抑或我們滔滔不絕說個不停,因為我們害怕沒有機會說完我們預備好要說的話?
13.請舉例說明在傳道工作上表現良好禮貌怎樣時常導致好結果。
13 良好的禮貌,連同誠懇的個人關注,時常替人打開機會作個優良的見證。由於這緣故,彬彬有禮的兒童時常能贏得戶主的注意和興趣,而成年人卻未能如此行。墨西哥有一個13歲的見證人遇到一個女孩想研讀聖經。可是,女孩說她不得不瞞著父親如此行。但是年輕的傳道員覺得,在這個事例上,為了尊敬女孩的父親起見,她自己應當先獲得後者的允准。於是她自告奮勇向女孩的父親說項,告訴後者她們所要研讀的資料十分重要。作父親的見到這個年輕的姊妹態度十分認真,並且賞識她直接對他談及這件事,於是說:『研讀的資料若是這麼重要,那麼我們全家都應當研讀。』結果這位13歲的女孩與這男子的整家人,包括一個已婚的兒子、他的妻子和其他長大的兒女,開始了一個聖經研究。
好禮貌從家裡開始
14.良好的禮貌始於什麼地方?什麼因素擔任重要角色?
14 年輕見證人的良好禮貌時常為他們顯然在家裡受到的優良教養作一個有力見證。的確,我們的禮貌反映出我們的生活方式。為了這緣故,與有些人的想法相反,良好的禮貌應當在家裡佔一席重要地位。在這件事上,正如在家庭生活的其他方面一般,父母的榜樣至為重要。(提摩太後書1:5)父母若告訴兒女,『照我所說的去做好了,但不要照我所做的去做,』就絕不是教導兒女養成良好禮貌的方法了。良好禮貌的無數細節不是僅憑著口頭的吩咐而是憑著觀察和模仿而學得的。《成功的孩子》一書的作者費爾德曼(Beverley Feldman)評論說:『父母不但是首要的教師,他們也是模範,因為我們的兒女藉著仿效我們的行事方式而學習。』你的兒女從你身上見到怎樣的行事方式呢?
15.父母可以怎樣幫助兒女養成終生不變的良好禮貌?
15 聖經的勸告是:「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激怒兒女。」(以弗所書6:4,《新世》)父母若一方面吩咐兒女要仁慈體貼,可是兒女卻看見父母爭吵、說閒話、行動粗魯或小氣易怒,兒女就會感覺惱怒受挫了。他們若以同樣的方式行事,父母能夠怪責他們嗎?在另一方面,聖經接著說:「要繼續以耶和華的管教和思想調整教養他們成人。」這包括教導兒女基本的良好禮貌,例如說『你好,』『請,』『謝謝,』和『對不起,』尊敬較年長的人及樂於把東西與別人分享等。(利未記19:32;羅馬書16:3-7)童年在家裡養成的這些特質會一生都深具價值。——箴言22:6。
16.這需要父母作出什麼努力?這會導致什麼結果?
16 因此父母和兒女都應當表現良好禮貌,這應當是他們日常的慣例而非僅在某些特別場合才表現出來。在這件事上,父母應當忍耐和寬容兒女必然會犯的錯誤。要讓兒女知道他們的好行為在你看來多麼重要,並且敏於稱讚他們所作的進步。當然,這需要你付出很大努力。但是聖經豈不是說,父母應當將敬虔的原則循循善誘地灌輸給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如此行嗎?(申命記6:7)可是,這樣行會在家裡形成一種溫暖、健全的氣氛,這會大大有助於使兒女長成為樂於助人、關心別人和彬彬有禮的成年人。這樣他們便會為你和為他們的造物主耶和華上帝都帶來讚譽和光采。
一群禮貌良好的人
17.別人在耶和華見證人的王國聚會所留意到什麼事?
17 在那九月的下午,聚集在紐約市市政廳外面的『超過1000位見證人』只是以細小的規模將耶和華見證人經常的行事方式表現出來而已。在另一個地方,一個男子首次前往王國聚會所之後說:『我在一天之內遇到許多素未謀面、但卻真正有愛心的人,甚至多過我多年來在教堂裡所遇見的。』結果如何?他說:『顯然我已經找著了真理。』這個男子毅然改弦易轍;七個月之後,他便將自己的生命呈獻給耶和華而受了浸。——可參閱哥林多前書14:25。
18.耶和華見證人在禮貌方面的優良標準對外界人士有什麼影響?
18 見證人在他們所舉行的全國集會和國際大會中所表現的良好禮貌曾引起了許多好評。最近在日本舉行的一個大會中,旅遊車上的一位嚮導評論說:『你們下車時,每個人,包括年輕人在內,都沒有忘記對我說,「謝謝你。」這使我十分快樂!』在另一個大會中,附近一個火車站的職員告訴一位見證人說:『上次有1萬2000人參加在大阪堡壘禮堂舉行的集會時,情形混亂不堪。』但他接著說:『你們卻真正秩序良好,使我們十分放心。請代表我們向你們的主持人致謝。』
19.關於禮貌,我們人人都應當決心怎樣行?
19 這些評論表明什麼呢?這表明耶和華見證人以整體而言的確『行事為人與福音相稱』。個別而言又如何?正如兒女敬仰慈愛的父親,願我們所有人,無論老幼,都敬仰我們的天父耶和華,使我們能夠受到教導甚至在一個毫無禮貌的世界裡作一群彬彬有禮的人。——申命記8:5;箴言3:11,12。
你記得嗎?
◻ 為什麼我們的好行為需要包括優良的禮貌在內?
◻ 在我們的崇拜處所,怎樣的良好禮貌是適當的?
◻ 我們可以怎樣在外勤服事職務上表現良好禮貌?
◻ 父母可以怎樣幫助兒女養成良好的禮貌?
◻ 我們應當努力在禮貌方面保持什麼崇高標準?
-
-
『有毒的』血液守望台1989年 | 9月15日
-
-
『有毒的』血液
紐約布洛克林最高法院裁定,受愛滋病污染的血液乃是有毒的物質。這次史無前例的決定使一位從一枝隨便丟棄的注射器染上愛滋病的醫生得以提出訴訟,要求賠償1億7500萬美元。這位30歲的女醫生因病狀惡化,無法工作,於是『要求法庭儘快作出裁判,』她的律師告訴《紐約時報》說。
美國血液銀行協會發表一篇題名為『自體移植與管理血液計劃』的報告,對受愛滋病污染的血液提出以下的評論:『這是醫學界最痛苦的諷刺現象;救生的寶貴血液竟然變成了令人死亡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