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感示》 51-53頁
  • 聖經的第8本書——路得記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聖經的第8本書——路得記
  • 「聖經全部都是上帝所感示而有益的」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路得記的內容
  • 何以有益
  • 路得與波阿斯巧結良緣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3年
  • 賢德的婦人
    信心的榜樣
  • 路得記經文選講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5年
  • 一個賢德的婦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2年
查看更多
「聖經全部都是上帝所感示而有益的」
《感示》 51-53頁

聖經的第8本書——路得記

執筆者:撒母耳

寫作地方:以色列

成書時間:約公元前1090年

包含的時期:士師統治期間的11年

1.(甲)為什麼路得記絕不僅是一個愛情故事?(乙)聖經怎樣特別提及路得?

路得記是一齣感人肺腑的戲劇,引出了波阿斯與路得那美妙動人的愛情故事。然而,它不僅是一首愛情詩篇而已。寫作的用意也不在娛樂他人。全書強調耶和華定意要產生一個王國的繼承者,並顯揚他的慈愛。(得1:8;2:20;3:10)耶和華揀選一個曾一度崇拜外邦的神基抹,後來才歸附純真崇拜的摩押女子成為耶穌基督的祖先之一,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耶和華的愛心多麼寬宏。在從亞伯拉罕至耶穌的家譜中,聖經只提及四個女子的名字,路得是其中之一。(太1:3,5,16)聖經只有兩本小書以女子為名,除了以斯帖之外,另一位便是路得。

2.路得記的事跡在何時發生?在何時及由誰執筆寫成?

2 「當士師秉政的時候……」。路得記以這句話展開了它那感人的描述。這句話表明它是在後來,在以色列受君王統治的時期,寫成的。但是,路得記敘述的事跡卻發生於士師時代約11年的一段時期中。雖然書中沒有透露誰人執筆,但極可能是撒母耳。他顯然是士師記的執筆者,而且在國王統治的初期是個傑出的忠心人物。既然這本書在結尾時顯示當時大衛已經聲名顯赫,因此它應當是在公元前1090年左右寫成的。撒母耳對於耶和華宣布有一「獅子」從猶大支派而出的應許十分熟悉,此外耶和華也任用他去膏立猶大支派的大衛作以色列王,他無疑會十分熱衷於把從人類始祖至大衛的家系記錄下來。——創49:9,10;撒上16:1,13;得1:1;2:4;4:13,18-22。

3.有什麼事實證明路得記是聖經正典的一部分?

3 路得記是聖經正典的一部分,這乃是從未引起爭論的事實。耶和華感示人在馬太福音1:5將路得列入耶穌的家譜之內,從而證實了路得記的正典地位。猶太人一向承認路得記是希伯來文聖經正典的一部分。因此,不足為奇地,從1947年開始被人發現的死海書卷包括此書的若干殘片及聖經正典的其他部分。此外,路得記與耶和華的王國旨意及摩西律法的要求完全協調一致。雖然律法禁止以色列人與崇拜偶像的迦南人及摩押人通婚,但這並不包括一些像路得一樣擁護耶和華的崇拜的外族人。路得記一書詳細描述有關購贖及娶兄弟遺孀的律法安排。——申7:1-4;23:3,4;25:5-10。

路得記的內容

4.路得面對什麼決定?關於她所採納的崇拜,她所作的決定顯示什麼?

4 路得決定跟隨拿俄米(1:1-22)。故事始於以色列國遭遇饑荒的時候。伯利恆的以利米勒帶著妻子拿俄米和兩個兒子瑪倫及基連,過了約旦河來到摩押地寄居。兩個兒子在當地娶了摩押女子俄珥巴及路得為妻。後來這個家庭遭逢不測,先是父親去世,然後兩個兒子也相繼死去。結果只剩下了三個無兒無女的寡婦,以致以利米勒後繼無人。拿俄米聽聞耶和華再次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遂決定返回故土猶大。她的媳婦與她一同起行。拿俄米請她們返回摩押的娘家,並祈願耶和華恩待她們,使她們在本族中找到新的夫家。結果,俄珥巴「回她本國和她所拜的神那裡去了」,但路得卻誠心誠意,堅決歸附耶和華的崇拜,因此她決意追隨拿俄米。聖經以優美的言辭表達她的決心:「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在哪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1:15-17)但無依無靠的寡婦拿俄米——她名字的意思是「我的喜悅」——則表示自己應改名為瑪拉,意思是「苦」。

5.路得表現什麼美好的品德?波阿斯如何鼓勵路得?

5 路得在波阿斯的田裡拾遺穗(2:1-23)。到了伯利恆,路得徵得拿俄米同意在收割的季節拾大麥的遺穗。田主是年老的猶太人波阿斯,是路得的公公以利米勒的近親。波阿斯留意到路得。雖然路得憑著上帝的律法有權在田裡拾遺穗,但她仍謙恭地請求允准在田裡拾麥穗。(利19:9,10)波阿斯欣然答允,並吩咐她只管跟著他的青年女僕惟獨在他的田間拾遺穗。他表示曾聽聞路得對拿俄米的忠貞行徑,於是鼓勵她說:「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上帝的翅膀下,願你滿得他的賞賜。」(得2:12)當晚路得與拿俄米一同分享自己勞力的成果,並且說出由於波阿斯的善心才能有如此豐富的收穫。拿俄米看出這是耶和華的幫助,便說:「願那人蒙耶和華賜福,因為他不斷的恩待活人死人。……那是我們本族的人,是一個至近的親屬。」(2:20)不錯,波阿斯是個至近的親屬,他可以合法地奉已故的以利米勒之名替拿俄米生子繼後。路得繼續在波阿斯的田裡拾取遺穗,直到收完了大麥和小麥為止。

6.路得如何請求波阿斯以近親的身分履行購贖的婚姻?他的反應如何?

6 波阿斯以購贖者的身分娶了路得(3:1-4:22)。拿俄米已太年老而無法生養後代,於是吩咐路得代她履行親屬購贖婚姻的本分。根據以往的慣例,在這個重要的時節田主會親自在傍晚走到場上監督工人簸大麥,並趁機乘乘晚涼。波阿斯會在打麥場上睡覺,路得可以在該處找到他。路得悄悄的來到,掀開他腳上的被,躺臥在那裡。他在夜半驚醒起來,路得說明自己的身分,求波阿斯用衣襟遮蓋她。當時婦女若聲明自己有權與叔伯婚配,習俗的做法就是這樣。a波阿斯說:「女兒啊,願你蒙耶和華賜福,」並稱讚她沒有隨從情慾或貪婪而跟從年輕男子。路得絕沒有懷著不良的動機行事,反之她是個「賢德的女子」。(3:10,11)然而,波阿斯指出還有一個血統更近的親屬,他會在翌晨跟這人商量此事。路得於是在他腳下躺到天快亮為止。然後波阿斯送了一些大麥給她,她便回家把事情詳細告訴急欲知道詳情的拿俄米。

7.波阿斯怎樣達成這項婚姻的協議,並且獲得什麼福分?

7 波阿斯很早便到城門口找尋那至近的親屬。他從城裡揀選十個長老作見證,然後先讓那個至近的親屬有機會購贖以利米勒一切所有的東西。他願意這樣行嗎?在起初看來這樣行會增加他的財富,他馬上說「我肯。」但後來他獲悉要和路得叔嫂婚配,因此恐防此舉會損害他的產業權,遂脫鞋為證,表示他正式拒絕這項購贖。聖經沒有記載那個至近親屬的姓名,只是以不甚榮譽的方式稱他作「某人」。波阿斯遂在同一群見證人面前購贖路得作他的妻子。此舉是為了自私的動機嗎?並不是,只為了「好在死人的產業上存留他的名,免得他的名在本族本鄉滅沒」。(4:1,10)所有在場旁觀的人均祈求耶和華祝福這項仁愛的安排。這些祝福果然一一實現!路得為年老的波阿斯生下一個兒子,拿俄米作了這個孩子的養母。人們說:「拿俄米得孩子了,」就給孩子起名叫俄備得。——4:17。

8.什麼事進一步顯示應許種子的誕生有賴於耶和華的安排?

8 路得記的最後幾節經文列出從法勒斯至波阿斯然後到大衛的家譜。有些聖經批評者辯稱經文並沒有把家系全部列出,因為僅僅這幾個人不可能包括這麼長的一段時期。事實真的如此嗎?抑或經文所列出的人物蒙上帝賜福而得享長壽,並且在年老時才生下兒子呢?後一種意見可能是正確的,因為這樣便特別強調應許種子的誕生有賴於耶和華的安排和非配得仁慈才能成就,並非憑人的能力。在其他場合,耶和華也以類似的方式施展大能,因而促成了以撒、撒母耳及施浸者約翰的誕生。——創21:1-5;撒上1:1-20;路1:5-24,57-66。

何以有益

9.路得記戲劇中的主要人物在哪方面成為我們今日的好榜樣?

9 這項可喜的記載的確是有益的,它幫助愛好公義的人養成堅強的信心。在這齣令人興奮的戲劇裡,所有主要人物都對耶和華表現傑出的信心,他們都「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來11:39)他們也成為今日基督徒的好榜樣。拿俄米深深信賴耶和華的慈愛。(得1:8;2:20)路得則甘心樂意地離開自己的家鄉以求敬拜耶和華;她證明自己是個忠貞、順從、甘心的工人。波阿斯深深體會耶和華的律法,因此謙卑地同意遵行耶和華的旨意;同時由於對忠信的拿俄米和勤勞的路得之愛,他甘願履行婚姻上的購贖權。

10.為什麼路得記應該強化我們對王國應許的信賴?

10 耶和華所作的婚姻安排——在這個事例上以購贖的方式履行——被用來為他增光。他是波阿斯和路得的婚姻的安排者。他按自己的慈愛祝福這宗婚姻,藉此使那導至大衛的家系不致中斷而一直延續到更大的大衛——耶穌基督。為了以合法的方式產生王國的繼承者,耶和華所表現的細心關注應當強化我們的信念,使我們懷著信心盼望所有與王國有關的應許獲得實現。這種細心的關注也應該激勵我們在今日的收割工作上保持忙碌,深信可以從我們『投靠在其翅膀下』的耶和華——屬靈以色列的上帝——獲得十足的賞賜。他的王國旨意現正邁向光榮、完全的實現。(2:12)在導至上帝王國的聖經記錄上,路得記的確是另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

[腳注]

a 《洞察聖經》(英文),第2冊,第829頁。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