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聖經嗎?
奧姍娜是個年輕的俄羅斯女子。她偶然在莫斯科的街頭看見書販有聖經出售,感覺如獲至寶。至於她的同伴,約翰,在他本國,人們隨時可以買到聖經。奧姍娜對聖經的熱愛令約翰深受感動。他承認說:「我雖是個無神論者,卻想買下這本聖經送給她。」奧姍娜雖然起初推辭,卻終於接受了約翰的這份禮物。
像奧姍娜一樣,許多人十分渴望有一本聖經。在一些曾多年大力禁制聖經的國家裡,情形更是如此。例如,本刊的出版者正極力設法供應前蘇聯共和國,及世界其他地方人們對聖經的需求。在這些地區中,許多人首次有機會認真地查考聖經,結果,不少人被其中有力的信息所吸引。
批評家和懷疑者
另一方面,特別在北歐,聖經卻受人冷落,被撇在書架上積塵。有些人說:「聖經只是死的歷史而已!」並補充說,「它是為另一個世代的人寫的,跟現代人根本扯不上什麼關係。」甚至有名的牧師也公開作出低貶聖經的聲明。南非的《星報》報導,聖公會大主教德斯蒙德·圖圖曾說:「聖經裡有些部分並沒有什麼永久價值。」這一類的評論使許多人不禁納罕他們是否真的能夠對聖經有信心。
需要指引
不論是批評者抑或信徒,他們都得承認,現今這個世界急需能夠解決難題的方法。阿爾文·托菲拉在他所著的《未來的沖擊》一書中評論說:「除非人能夠盡快學會在個人事務及整個社會方面控制轉變發生的速度,否則我們就注定要遭遇一場重大的……崩潰。」這項警告是在20多年前發出的。托菲拉所談及的崩潰看來現今正在世界各地發生。
本世紀臨近尾聲之際,日新月異的科技及人為的理論均未能使世界情況穩定下來。最近人們所期待的世界新秩序已被失望取而代之。許多人的生活已淪為日復一日的掙扎求存。
統計數字顯示,貧富的懸殊已成為一道深邃的鴻溝。最近一項研究透露,世界財富有百分之82.7操縱在百分之20的世界人口手中。因此,許多國家若充斥著戰爭、饑荒、疾病、暴亂和無政府狀態,這又何足怪呢?為了力圖應付日益惡化的生活質素,許多人在感情上經歷很大的壓力。結果,甚至社會最基本的單位——家庭——也日趨式微。
儘管許多人像托菲拉一樣,認為人本身有責任要「找出嶄新的方法去穩定自己」,事實卻充分表明,人根本沒有能力為自己尋得解決的方法。
惟一的抉擇
雖然聖經是在3500年前開始寫的,許多世紀以來,它的內容並沒有經歷任何改變。它的原則也是歷久不衰的。例如,耶利米書10:23(《新譯》)的這段話在今日比以前任何時候更顯為真實:「人的道路是不由自己的;人行走時,也不能確定自己的腳步。」如果人無法定出自己所當走的路途,那麼,究竟誰能夠呢?聖經顯示惟一的真正指引來源:「我是耶和華你的上帝,是教導你,使你得益處的,是在你當行的道路上引導你的。」——以賽亞書48:17,《新譯》。
通過聖經的篇幅,耶和華上帝教導我們怎樣幫助自己。聖經裡載有許多優良的勸告,指示我們應當怎樣行事為人。這些勸告在今日完全適用,與在寫聖經的日子並無二致。下一篇文章會考查一下聖經在我們這個時代的實用價值。在許多不同的事上,從健康以至財富、家庭生活及個人行為不等,你都能夠看出,聖經在今日這像流沙一般不穩的世界裡,的確是個穩固的磐石。
[第4頁的圖片]
在今日這個動盪不安的世界裡,聖經有如一個穩固的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