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宣揚者》 20章318頁-339頁6段
  • 以全球的規模合力建造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以全球的規模合力建造
  •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王國聚會所
  • 採用多種建造方法
  • 發展速建技術
  • 多個國家採納速建方法
  • 地區建築委員會
  • 滿足對大會堂的需求
  • 環球的辦事處、印刷廠及伯特利之家
  • 環球各地的迅速擴展
  • 盈千累萬的人鼎力相助
  • 世界總部持續擴展
  • 國際志願工人
  • 建築工程為耶和華增光
    上帝的王國統治了!
  • 耶和華見證人——1995年鑑報告
    1995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喜樂地照料收割工作的需要
    王國傳道月報-1992年
  • 支持今天的屬靈建造工作
    王國傳道月報-2004年
查看更多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宣揚者》 20章318頁-339頁6段

第20章

以全球的規模合力建造

在耶和華見證人當中有一種真正的弟兄友愛存在,這種感覺以許多方式顯示出來。出席他們聚會的人便見到這件事的明證。在他們的大會中,這種精神以較大的規模表現出來。每逢他們齊心合力為會眾提供合適的聚會地點時,這種精神也清楚可見。

1990年代的起頭,耶和華見證人在普世各地有超過6萬群會眾。在1980年代,他們平均每年增加1759群新的會眾。在1990年代初期,增加率增至每年逾3000群會眾。為所有這些新會眾提供合適的聚會地點無疑是一件十分艱巨的工作。

王國聚會所

像第一世紀的基督徒一樣,耶和華見證人的許多會眾起初在私人家裡舉行大部分的聚會。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最初經常舉行聚會的幾個人使用一間木匠店。店裡日間的工作結束之後,他們便將店鋪租來舉行聚會。由於受到逼迫,西班牙拉科魯尼亞省的一小群見證人起初在一個細小的穀倉裡舉行聚會。

在有宗教自由的國家裡,會眾若需要較大的地方,當地的耶和華見證人會眾便會租賃一個聚會處所。可是,租用的地方若是個與其他組織合用的禮堂,弟兄們就必須在每個聚會舉行之前將器材帶到聚會地點,又或者將禮堂的設備重新布置好;很多時,禮堂裡還留下陣陣燒煙草的氣味。若是可能,弟兄們會租一個空著的店鋪或樓上房間,惟獨供會眾使用。但後來在許多地方,由於租金昂貴和很難找著合適的聚會地點,弟兄們便不得不採用其他的安排。在有些事例上,他們自行購置物業而加以裝修。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有少數會眾自行建築特別設計成供他們使用的聚會處所。早在1890年,美國西弗吉尼亞州芒特盧考特的一群聖經研究者便建造了自己的聚會處所。a可是,直至1950年代,見證人才開始廣泛地建造王國聚會所。

1935年,當時的守望台社社長J.F.盧述福首創了「王國聚會所」這個名稱。他派弟兄在夏威夷檀香山的守望台分社興建一個會堂供舉行聚會之用。詹姆斯·哈勞伯問盧述福弟兄,這幢建築物應當稱為什麼,盧述福回答說:「既然我們致力於宣揚王國的好消息,你豈不同意我們應當將這幢建築物稱為『王國聚會所』嗎?」在此之後,只要是可能,見證人逐漸把他們經常使用的聚會地點以「王國聚會所」的字樣標明出來。因此,倫敦幕屋在1937-38年改建之後,便轉稱為王國聚會所。過了相當時候,普世各地耶和華見證人會眾的主要聚會地點均稱為王國聚會所。

採用多種建造方法

至於要租賃抑或自行建造王國聚會所,事情由當地的個別會眾去決定。他們也負責支付任何建築和保養的費用。為了節省資金,大部分會眾均盡可能自己擔任必需的建築工程,而非交給外界的承建商負責。

聚會所本身可能以磚、石、木材或其他建築材料建成,視乎當地可以獲得什麼物資以及所需的費用而定。在納米比亞的卡蒂馬穆利洛,弟兄們用茅草蓋屋頂,用蟻丘的泥(這種泥凝結之後十分堅硬)作牆和鋪地板。哥倫比亞塞哥維亞的見證人自行製造水泥磚。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科爾法克斯的見證人則到拉森山採集火山岩石作建築材料。

1972年,萊索托馬塞盧會眾出席聚會的人數時常超過200人,弟兄們知道他們需要建造一幢合適的王國聚會所才行。人人都協助工程進行。有些年老的弟兄走了32公里的路來參與建築工程。兒童幫忙將圓水桶滾到工地。姊妹們負責膳食。她們也不斷用腳踩實土地,以便為稍後倒下的混凝土地基板作準備。她們一方面隨著音樂的節奏一齊踏足,同時也齊聲高唱王國詩歌。弟兄們可以從附近的山上採得免費的沙岩,於是便以此為牆。結果他們建成了一幢能夠容納250人的王國聚會所。

有時,鄰近會眾的見證人自告奮勇協助建築工程進行。例如在1985年,耶和華見證人在南非一個稱為奄巴里的黑人市鎮建造了一幢能夠容納400人的聚會所,鄰近彼得馬里茨堡和德班的見證人同工前往協助。鑑於南非時常發生種族暴亂,鄰人看見許多白種人、混種人和印度人紛紛抵達鎮上,與他們的非洲黑種弟兄並肩工作,你可以想像鄰人感到多麼驚奇!當地的市長宣布說:「這樣的事惟獨憑著愛心才能成就。」

無論弟兄們多麼樂意,會眾發覺當地環境所造成的限制時常令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會眾裡許多男子要維持家人的生活,因此通常只能在週末或在晚間用一點時間參與建築工程。在許多會眾裡,在建築行業有專長的人很少,甚或完全沒有。可是,一幢適合熱帶而比較簡單的開放式建築物也許能夠在幾天或數週之內建成。憑著附近會眾的見證人之助,較堅實的建築物則可以在五六個月內完成。在其他事例上,建築工程可能需時達一兩年之久。

可是,到了1970年代,耶和華見證人在世界各地的增長使他們需要每天成立二至三群新會眾。到1990年代早期,增長率升至大約每天成立九群會眾。他們能夠應付會眾對新王國聚會所的迫切需求嗎?

發展速建技術

1970年代早期,在美國密蘇里州的卡特維爾,50多位來自鄰近會眾的見證人合力建築了一幢新的王國聚會所,為原本在韋布市聚集的小組提供聚會地方。他們在一個週末築成了主要的構架,並且完成了屋頂的大部分工程。在此之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結果他們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完成這宗工程;但工程的一個重要部分卻在很短的時期內完成。

再接著的十年,弟兄們合力建造了大約60幢王國聚會所;他們克服了許多障礙,也發展了一些更有效的方法。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意識到,一旦完成了地基的工程,他們便差不多能夠在一個週末築成整幢王國聚會所。

幾位會眾的監督——他們都來自美國的中西部——於是著手設法達成這個目標。每逢有會眾請他們協助建造王國聚會所,這些弟兄中至少有一位會與會眾討論建築的計劃,並且提供詳細的資料,說明有些什麼準備工夫必須在工程開始之前完成。這些事包括:取得建築許可證、鋪設混凝土地基板、預備適當的電力供應、裝好地下水管、作出運送建築材料的可靠安排。然後他們便可以定下興建聚會所的日期。建築物並不是預製的;反之,它會在工地上興建起來。

誰會擔任實際的建築工程呢?在可能範圍內,所用的是不受薪的志願工人。整家人時常一同參與。負責籌備計劃的人會和願意參與計劃的見證人技工取得聯絡。有許多這樣的人熱切期待每項新的建築工程。其他的見證人獲悉這些工程之後也想參與。數以百計的人來自四周的地區——有時來自較遙遠的地方。他們紛紛抵達建築工地,甘願為所能做的任何工作出力。以大部分而言,他們都不是專業的建築工人,但卻表明自己全力支持耶和華的彌賽亞君王。詩篇110:3描述這樣的人說:「你的子民會甘願獻出自己。」(《新世》)

在工程開始之前的星期四晚上,督導工程的人員聚集起來釐定最後的細節。次日晚上,他們以幻燈片向工人說明工作的程序,使後者明白工作會怎樣進行。他們極力強調,表現各種敬虔的特質是至為重要的事。他們鼓勵弟兄們懷著愛心一同工作,表現仁慈、耐心和體貼。人人都受到鼓勵以穩定的步調努力工作,但卻無需急促行事;他們若有機會以幾分鐘時間與別人分享富於造就的經驗,他們大可以這樣行。次日清晨,建築工程便開始了。

在星期六清早一個指定的時候,人人都會停下來聆聽就當日經文所作的討論。然後他們一起禱告,因為人人都體會到,整項工程的成功完全有賴於耶和華的祝福。——詩篇127:1。

工作一旦開始,便迅速進行。一小時之後,間柱已立起了。跟著裝好屋頂的構架。然後將護牆板釘好。電氣工人開始安裝電線。接著空氣調節和暖氣的管道也一一裝妥。貯物櫃製成之後,便在適當地點安裝起來。有時整個週末都下雨,或者氣候變得非常寒冷或十分炎熱,但工作仍繼續進行。在工人當中絕沒有任何競爭或敵對的情形存在。

時常,在第二天日落之前,王國聚會所已經完成了——內部已裝飾妥當,也許甚至戶外的庭園也已經布置好。如果看來較切合實際,他們會將各項工作安排在三日或甚至兩個週末內完成。工程結束時,許多工人會留下來出席會眾在新聚會所首次舉行的聚會——《守望台》研究班。他們雖然疲倦,卻十分喜樂。

美國俄克拉荷馬州蓋蒙的聚會所建成之後,當地有些人懷疑優質的工程是否能夠如此迅速完成,於是致電該城的檢查官。後來檢查官將這件事告訴見證人,他說:「我對這些人說,他們若想看看一宗妥善的工程,就應當到聚會所參觀一下!甚至隱藏起來看不見的工程,你們也造得無懈可擊!」

隨著對王國聚會所的需求日殷,有分發展速建方法的弟兄們開始轉而訓練其他人。有關速建工程的消息不久便傳到其他國家去。見證人能夠在當地也採用這種建築方法嗎?

多個國家採納速建方法

有一個時期,加拿大建築王國聚會所的工程進度相當緩慢,以致未能滿足各地會眾的需要。加拿大的見證人邀請在美國主持速建工程的弟兄向他們解釋怎樣執行這件工作。起初,加拿大的弟兄對於在他們本國採用這種方法並沒有什麼信心,但卻決定一試。1982年,加拿大第一幢以這種方法建成的王國聚會所在安大略省的埃爾邁拉落成。到1992年,加拿大總共有306幢王國聚會所以這種方法建成。

英國北安普敦的見證人認為他們也能採用這個方法。他們在1983年落實了全歐第一宗速建聚會所工程。美國和加拿大一些在這類建築工程上有經驗的弟兄前往英國督導工程進行,並且幫助當地的見證人學會怎樣執行這樣的工程。當時也有其他許多志願工人在場協助,他們分別來自日本、印度、法國和德國等地。他們都是不受薪的志願工人。這一切怎麼可能呢?正如曾督導一隊愛爾蘭見證人參與速建工程的監督說,『由於所有弟兄姊妹都在耶和華的靈感動之下群策群力,所以工程得以成功。』

有時,當地的建築規條看來不容許這樣的工程進行,但見證人卻發覺,他們若將細節向市府官員解釋清楚,後者時常會樂於與他們合作。

挪威的見證人在北極圈以北完成了一宗速建工程之後,當地的《芬馬克報》評論說:「這實在叫人嘆為觀止。耶和華見證人在上個週末所成就的事,我們只能以這種方式去形容。」在新西蘭的北島,見證人僅以兩天半的時間建成一座美觀的王國聚會所之後,也引起了類似的反應。當地報紙以首頁的大字標題宣布說:「工程幾乎可說是個奇跡。」文章補充說:「該項工程也許最難令人置信的特色便是,組織的嚴密和操作的寧靜。」

即使需要興建王國聚會所的地方十分僻遠,這也不是無法克服的障礙。在伯利茲,見證人完成了一宗速建工程,雖然他們必須將所有建築材料運到距離伯利茲城60公里的一個島上。在西澳大利亞的黑德蘭港,見證人在一個週末建成了一幢有空氣調節的王國聚會所,所用的建築材料和參與工程的建築工人差不多全部來自1600公里之外或甚至更遠的地方。旅費全部由工人自付。大部分參與工程的人都與黑德蘭港會眾的見證人素未謀面,很少人曾參加過當地的聚會,但這並沒有阻止他們以這種感人的方式表現愛心。

甚至在見證人數目很少的地方,這也不足以阻止他們運用速建方法建築聚會所。1985年,特立尼達有800多位見證人前往多巴哥島,協助當地的84位基督徒弟兄姊妹在斯卡伯勒興建一幢聚會所。在拉布拉多的古斯貝,當地的17位見證人(其中大部分是婦孺)若要有一間自己的王國聚會所,就無疑需要外人協助才行。1985年,來自加拿大多個地區的見證人租了三架飛機,將450位工人送到古斯貝執行這項工程。經過兩日的辛勤工作之後,他們在星期日晚上得以在落成了的聚會所裡舉行呈獻禮。

這並不是說現今所有的王國聚會所都以速建方法建成,但有越來越多會眾採用這種方法去興建他們的聚會所。

地區建築委員會

在1986年中期,會眾對新王國聚會所的需求大為增加。在此之前一年,普世各地有2461群新會眾成立,其中有207群在美國。有些王國聚會所由三群、四群甚或五群會眾共同使用。正如聖經所預言,耶和華的確加速召集工作的進行。——以賽亞書60:22。

為了確保以最佳的方式運用工作人員,並且使所有參與建造王國聚會所的人能夠從所獲得的經驗得益,社方開始統籌他們的活動。起初,社方在1987年設立了60個地區建築委員會去照料美國各地的需要。所有這些委員會都有充分工作可做;其中有些不久已有足夠的工程供他們做一兩年之久。奉派在這些委員會內任職的弟兄首先必須具備屬靈的資格,是會眾的長老,並且在表現聖靈的果子方面堪作模範。(加拉太書5:22,23)其中有許多也在地產、工程、建築、工商管理、安全和其他有關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

在揀選建造新王國聚會所的地點之前,社方鼓勵各群會眾與地區建築委員會商議。市內若有超過一群會眾,社方也敦促他們與環務監督、市務監督,以及鄰近會眾的長老商議。會眾若計劃重大的改建工程或建築新的王國聚會所,社方提議他們最好與當地的地區建築委員會取得聯絡,以求從這些弟兄的經驗以及社方所提供的指導方針得益。透過委員會,各項安排會受到統籌,以便從弟兄姊妹中選出所需的熟練工人;這些工人來自大約65種行業,他們均自告奮勇協助執行這些建築計劃。

隨著工作程序逐漸改善,建築計劃所需的工人數目亦相應地減少。在建築工地,無需有數以千計的人在場參觀或參與工作了;反之,在工地上很少有超過200個工人同時工作。工人也無需整個週末留在工地上,相反,他們惟獨在工程需要他們的技能時才在場。這樣,他們便有更多時間與家人共敘及參與自己會眾的活動。當地弟兄若能夠在合理時間內完成某項工作,督導工程的弟兄發覺,較為切合實際的做法是,惟獨一些急需完成的工作,才召請速建小組前來協助。

雖然整項工程以令人驚訝的速度進行,這並不是弟兄們最關心的事。更重要的是提供優質的工作,設計並建造一些適合當地需要的簡樸王國聚會所。弟兄們作出周詳的計劃,以求將開支減至最低程度。他們採取各項措施以確保安全——工人、鄰人、過路行人和將來使用王國聚會所的人的安全。

其他國家獲知速建王國聚會所的安排之後,有些分社相信這項安排在他們的地區裡會有好處,因此總社便將所需的細節提供給各分社。到1992年,社方委任的地區建築委員會已分別在阿根廷、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日本、墨西哥、南非和西班牙等國家協助興建王國聚會所。他們採用適合當地環境的建築方法。興建王國聚會所的工程若需要其他分社的協助,則可以通過總社的辦事處加以安排。在世界有些地區,新的聚會所在幾天之內完成,在其他地區則需時數週甚或數月。憑著仔細的計劃和群策群力,弟兄們的確能夠減短建成一間新王國聚會所的時間。

耶和華見證人的建築活動並非僅限於王國聚會所。由於多群會眾定時聚集起來舉行每年的環務大會和特別大會日,他們也需要較大型的設施。

滿足對大會堂的需求

在過去,有多年的時間社方曾運用多種類型的設施舉行環務大會。耶和華見證人曾租賃大會堂、學校、劇院、國民兵訓練中心、運動場和展覽會場等。在有些地區,他們能夠以廉宜的價錢租用十分優良的設施。可是,較常發生的情形是,見證人需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清潔場地,安裝音響設備,裝設講台,運來椅子。有時,他們所租用的場地在最後一分鐘臨時取消。隨著會眾的數目繼續增加,尋得足夠的適當會場變得越來越困難。這個難題可以怎樣應付呢?

再次,解決的方法是耶和華見證人擁有自己的會場。這需要他們翻新現有的合適建築物,或興建新的。在美國,第一座自置的大會堂是位於紐約市長島城的一家戲院,由耶和華見證人在1965年改建而成。

大約在同一時候,加勒比海瓜德羅普島的見證人設計了一個大會堂去滿足他們的需要。他們覺得,若能夠在許多不同的地點舉行環務大會,這會對他們有利。但大部分市鎮卻沒有面積夠大的場地供他們舉行大會。因此見證人建造了一個可以移動的建築物,由鋼管和鋁板瓦構成,有足夠空間容納700人,並且可以在任何平坦的空地上建立起來。後來他們屢次需要擴大這座建築物,直至能夠容納5000人。試想想,每次舉行大會都必須搬遷、安裝和拆除30噸的材料!這個大會堂每年需要設立和拆除數次,如是者共達13年之久。最後,由於很難找著可以建立這座可搬遷的大會堂的空地,弟兄們遂不得不購置一塊土地,興建一座永久性的大會堂。現今這座大會堂經常供舉行環務大會和區務大會之用。

在不少地方,見證人利用現有的建築物,將其改建為大會堂。在英國薩里郡的海斯布里哲夫,社方購置了一所有50年歷史的學校連棟大樓,然後加以改建。這所建築物坐落在景色優美的鄉間,佔地達11公頃。在西班牙,弟兄們改建了幾家電影院和一個工業倉庫;在澳大利亞則是一座空置的紡織廠;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是一所舞廳;在日本是一個保齡球場;在大韓民國則是一個貨倉。這一切均被改建成美觀大方的大會堂,十分宜於作大型的聖經教育中心之用。

其他的大會堂則需要重新建造。在英國南約克郡,見證人在海拉比興建了一座設計獨特的八角形大會堂,大部分工程均由志願人員擔任。這促使建築工程學院的刊物登出一篇以此為題的文章。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薩斯卡通的大會堂設計成足以容納1200人;但是,只要將幾塊內牆拉出來,這座建築物便成為四個並列的王國聚會所。海地的大會堂(在美國預製和運出)的左右兩邊可以打開,使會堂裡的人能不斷受到和風吹拂——在海地的驕陽暴曬之下,這為聽眾帶來頗大的舒解。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莫爾茲比港的大會堂設計成可以將會堂的牆壁像門一般打開,以便容納較大群的聽眾。

興建大會堂並非僅由一小群監督作出決定,然後期望人人都予以支持。在任何新大會堂興建之前,社方均仔細作過分析,決定實際的需要有多大,以及使用度有多高。他們所考慮的不僅是當地弟兄對工程的熱心,同時也留意到地區一般的需要。社方會與一切有關的會眾討論,探知弟兄們是否真正想興建大會堂,以及是否有能力落實該項計劃。

因此,工程一旦開始,地區裡的耶和華見證人便全力予以支持。每項工程所需的費用均由見證人本身負擔。社方向弟兄們解釋所需的經費,但捐獻則完全是自願和匿名的。工程預先作過周詳的計劃;再者,弟兄們在建築王國聚會所方面所得的經驗對這些工程頗有幫助,而且工程也時常從其他地方落實的大會堂興建計劃得益。若有需要,工程的某些部分可能由外界的承建商負責,但大部分工程通常由熱心的見證人自己擔任。這樣的安排可能使費用減半。

工作人員包括熟練的專業人士和其他自願獻出時間、才幹的人。整項工程通常進展得相當迅速。有些工程可能需要超過一年的時間。但是1985年在加拿大的溫哥華島,4500多位志願工作人員僅在九日之內便完成了一座佔地2300平方米的大會堂。這幢建築物也包括一個設有200個座位的王國聚會所,供當地會眾使用。1984年,新喀里多尼亞的政府由於當地發生政治騷亂而實施宵禁,但當時大約有400位志願工作人員正在參與建造大會堂的工作,結果工程僅在四個月之內便完成了。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附近,弟兄們只花了七個月便建成了一座美觀實用的大會堂,會堂裡設有900個有墊子的橡木座位。

有時弟兄們需要鍥而不舍地訴諸法律,才能取得所需的許可證。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薩里,便曾有這種情形發生。見證人購下土地時,都市劃分的法例容許該區建造崇拜處所。但弟兄們呈上建築計劃之後,薩里的地區委員會卻在1974年通過一項法例,規定教堂和聚會所只可建於P-3區——但當地根本就沒有這樣的一個區!可是,有79間教堂曾在市內興建,卻從沒有引起過任何難題。見證人將事情訴諸法庭。法庭屢次作出對耶和華見證人有利的裁決。他們終於克服了有偏見的官員所提出的一切障礙。志願工人工作得十分熱心,結果僅花了大約七個月的時間,便把工程完成了。像尼希米重建古耶路撒冷的城牆一樣,他們覺得『上帝施恩的手幫助他們』完成這項工程。——尼希米記2:18。

美國的耶和華見證人購下新澤西州澤西市的斯坦利劇院時,該座建築物是該州指定的歷史古跡之一。雖然劇院日久失修,情況惡劣,它卻具有極佳的潛質,可以作大會堂之用。可是,當見證人打算執行所需的修理工程時,市府官員卻拒絕發下許可證。市長不想讓耶和華見證人使用這個地區,因為他對該項物業另有計劃。社方不得不訴諸法庭以制止官員濫用權力。法庭作出有利於見證人的裁決。在此之後不久,市長在連任選舉中失敗。大會堂的工程進行得十分迅速,最後建成一座美輪美奐、能容納逾4000人的大會堂。澤西市的商業人士和居民都深以這幢建築物自豪。

過去27年間,耶和華見證人在世上許多地方興建了美觀、實用的大會堂作為聖經教育中心。在南北美洲、歐洲、非洲和東方,以及在許多島嶼上,這樣的大會堂正數目日增。在許多國家——例如尼日利亞、意大利和丹麥——耶和華見證人甚至興建了一些更大的永久性露天設施,供舉行區務大會之用。

可是,耶和華見證人為了推廣宣揚上帝王國的工作而執行的建築工程,並非僅限於興建大會堂和王國聚會所而已。

環球的辦事處、印刷廠及伯特利之家

1992年,守望台社在環球各地一共設立了99個分社辦事處,以便統籌耶和華見證人在世界各部分的活動。在這些分社中,有超過半數從事各種印刷活動以推廣聖經教育工作。這些分社的工作人員大部分均安置在稱為伯特利(意思是「上帝之家」)的住所裡。由於耶和華見證人和他們的傳道活動大為擴張,社方不得不擴大這些設施及建造新的設施。

由於組織擴展得十分迅速,時常有20至40項擴建分社的工程在同時進行。這需要社方設立一項龐大的國際建築計劃。

為了方便在世界各地進行的龐大建築工程,守望台社在紐約總部設有本身的工程部及製圖部。有些具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工程師撇下世俗工作,自願全時協助與王國活動有直接關係的各項建築工程。除此之外,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也訓練其他男女擔任建築、設計和製圖方面的工作。社方透過這個部門將工作統籌起來,因此,在世界任何部分建築分社所獲得的經驗,均可以造益在其他國家執行同樣計劃的見證人。

後來,由於工作量激增,社方發覺在日本設立一個地區工程部是有益之舉,目的是要協助在東方執行的各項建築計劃,為這些計劃繪製藍圖。此外,在歐洲和澳大利亞也有地區工程部設立,工作人員來自多個不同國家。這些工程部與總部緊密合作,他們所提供的服務,連同採用電腦技術,能夠減少各建築工地所需的製圖人員。

有些工程規模不大。例如,1983年在塔希提島興建的分社辦事處便屬於此類工程。這個分社包括辦公室、貯物室和供八位志願工作人員居住的宿舍。1982年至1984年間在加勒比海馬提尼克島興建的四層分社建築物也屬這個類型。在其他國家的大城市居民看來,這些建築物也許平平無奇,但在當地卻引起了大眾的注意。《法國-安的列斯群島報》宣稱,馬提尼克島的分社建築物是「建築學上的傑作」,充分反映出建造者的「高度敬業精神」。

在規模方面,與上述工程迥異的是1981年在加拿大落成的分社。分社的連棟大樓包括一幢佔地面積逾9300平方米的工廠和供250名工作人員居住的宿舍大廈。在巴西的塞薩里烏蘭日,於同一年落成的守望台連棟大樓包括八座建築物,實用面積幾達4萬6000平方米。建築工程用了一萬輛貨車運載的水泥和砂石,所用的混凝土樁合共的長度相當於埃佛勒斯峰的兩倍!1991年,一幢大型的新印刷廠在菲律賓落成;除此之外,社方還在當地興建了一幢11層高的宿舍大廈。

為了照料尼日利亞數目日增的王國宣揚者的需要,1984年社方在伊吉杜馬落實一項龐大的建築計劃。工程包括興建一所工廠、一座寬敞的辦公大樓、四座互相連結的宿舍大廈以及所需的設備。社方定下計劃,整個工廠會預先在美國製好,然後運往尼日利亞。政府所定的入口期限看來是弟兄們不可能達到的;但是他們終於克服了這些困難,所有物資都順利抵達建築工地。見證人並沒有將功勞歸於自己;反之,他們為耶和華的祝福向他致謝。

環球各地的迅速擴展

可是,由於宣揚王國的工作擴展得十分迅速,一個國家將分社設施大為擴展之後,時常僅過了一段短時候,便需要再次開始建造了。請考慮幾個例子。

在祕魯,1984年年底社方完成了一座美觀的新分社,包括辦公室、22間睡房、伯特利家庭成員所需的其他基本設施以及一個王國聚會所。但在南美洲的這個國家,人們對王國信息的響應比預期大得多。四年後,社方需要將當時的連棟大樓擴大一倍,並且採用防地震的設計。

1979年,社方在哥倫比亞落成了一座寬敞的新分社連棟大樓。在當時看來,這應當有足夠地方供多年之用了。可是,僅七年之後,哥倫比亞的見證人數目差不多增加了一倍;再者,分社負責印刷西班牙文版的《守望台》和《儆醒!》雜誌,不僅供本國使用,同時也供應鄰近的四個國家。結果他們在1987年不得不再次興建新分社——這次在一個有較大擴展餘地的地方。

1980年間,巴西的耶和華見證人用了大約1400萬小時公開向人宣揚王國信息。到1989年,這個數字升到幾達5000萬小時。有更多人渴望滿足自己的靈性飢渴。在1981年呈獻的分社設施已不敷應用了。1988年9月,為了興建新工廠而進行的挖掘工作開始。新工廠提供比原有工廠多百分之80的面積;當然,除此之外,分社也需要增建各項設施去照料數目大增的伯特利家庭成員。

在德國的塞爾特斯/陶努斯,守望台社在1984年為社方屬下第二大的印刷連棟大樓舉行呈獻禮。五年之後,由於德國的工作擴展,以及在若干由德國分社供應印刷品的國家裡,作見證的機會大為增加,社方定下計劃將工廠的面積擴大百分之85,並且增建其他的有關設施。

1972年,日本分社從東京遷到沼津的新址,其中的設施比以前大得多。1975年,分社作了進一步的重大擴展。1978年,社方購置了坐落在海老名的一項物業,並且迅速著手興建一座新工廠,面積達沼津舊工廠的三倍。這座建築物在1982年落成。但設施仍然不敷所需,於是社方在1989年增建了其他建築物。社方豈不能夠一勞永逸地建築一所較大的分社嗎?不能夠。日本的王國宣揚者數目屢次倍增,這是沒有人能夠預料的。1972年,該國有1萬4199名傳道員;1989年,傳道員的數目激增至13萬7941人,而且其中有頗大部分將全部時間用來執行服事職務。

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情形出現。在社方興建了有印刷設備的龐大分社之後,十年之內——有時僅在數年之內——又再需要大事擴充了。在墨西哥、加拿大、南非、大韓民國和其他地方均有這種情形出現。

實際的建築工作由誰擔任呢?這一切是怎樣成就的?

盈千累萬的人鼎力相助

在瑞典,社方興建阿爾博加的新分社時,該國有1萬7000名見證人,其中有5000人自願協助工程進行。大部分是在建築方面沒有什麼特殊技能的志願工人,但其中也有不少是技術精良的專業人士;這使工作能夠以妥善的方式完成。究竟什麼促使他們參與這件工作呢?對耶和華的摯愛。

丹麥政府測量部的一位官員聽聞社方在霍爾拜克興建新分社,所有工程均由耶和華見證人本身擔任,他對此表示疑慮。可是,志願服務的見證人卻能夠提供所有必需的專業技能。即使如此,他們若雇用外界的承建商,工作的成果是否會較好呢?工程完成之後,市政府工程部的專家前往參觀,他們都對工作素質的優良有好評——這種情形是他們在現今一般商業性的工程上很少見到的。至於在較早時候表示疑慮的官員,他微笑著說:「你要明白,當時我還不知道你們擁有一個怎樣的組織。」

1978年至1983年間,社方在澳大利亞的英格爾伯恩興建新分社,有3000人志願參與工程。由於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大部分志願人員至少要走1600公里的路程才能抵達工地。在弟兄統籌之下,多組志願人員分別乘坐公共汽車前往分社。他們在途中歇息時,沿途的會眾慷慨提供膳食,並與在場的弟兄交往。有些弟兄賣掉住宅,有些結束生意,有些則運用假期及作出其他犧牲以便參與這項工程。有多隊經驗豐富的技藝工人前來——有些甚至再三前來——擔任倒混凝土、安設天花板、豎起欄柵等工作。另一些則慷慨捐出各種建築材料。

在這些工程上,大部分志願工人都是沒有特殊技能的;但受過若干訓練之後,其中有些能夠負起重大責任而成就優質的工作。他們學會怎樣安裝窗門、操作拖拉機、調製混凝土和砌磚。與外間從事同類工作的非見證人比較,他們佔有很大優勢。在什麼方面呢?那便是,有經驗的見證人樂於將自己的知識與別人分享。沒有人害怕別人會奪去他們的差事;人人都有充分的工作可做。再者,他們受到有力的激勵要把工作做得好,因為這乃是他們對上帝表現愛心的機會。

在所有建築工地,若干見證人形成了建築「家庭」的核心。從1979年至1984年,當工程在德國的塞爾特斯/陶努斯進行之際,通常有幾百個見證人形成了工人隊伍的核心。有數以千計的工人與這些核心分子合力工作,逗留的時間長短不一,有許多人僅在週末參與工程。社方定下周詳的計劃,使所有志願工人抵達工地時都有充分工作可做。

只要人一天是不完美的,便會有難題發生;但是,參與這些工程的人盡力根據聖經原則去解決難題。他們深知,以基督徒的方式做事比效率優良更為重要。為了提醒人謹記這點,在日本海老名的建築工地,有些巨大的標語牌描繪一些戴著安全帽的工人,在每頂安全帽上各以日本字寫著一種聖靈果子:愛心、喜樂、和平、恆忍、仁慈、良善、信心、溫和、自制。(加拉太書5:22,23,《新世》)前往工地參觀的人可以耳聞目睹這件事所造成的差別。一個前往巴西分社建築工地參觀的記者表達他的感想說:「大家都通力合作,毫無混亂的情形。……這種基督徒氣氛使這塊工地與通常在巴西商業建築工地上見到的情形大異其趣。」

世界總部持續擴展

當守望台屬下的各分社紛紛擴展之際,世界總部的設施也必須大為增加。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社方在布洛克林和紐約州其他地方的工廠和辦公室擴展了逾十次之多。為了容納工作人員,社方不得不建造或購置、改建多座大小不同的建築物。社方在1990年8月和1991年1月宣布在布洛克林進行大規模的擴展。與此同時,1989年在紐約市之北開始的建築工程仍繼續在廣闊的守望台教育中心進行;這個中心被設計成能夠容納1200人,包括職員和學生在內。

自1972年以來,布洛克林的世界總部和紐約州及新澤西州的社方設施,持續不斷地有建築工程進行。過了相當時候,社方清楚看出,即使有數以百計的固定建築工人,他們仍無法照顧所有工作。因此,社方在1984年設立了一項持續的臨時工人計劃。社方致信給當時美國的8000多群會眾,邀請具備資格的弟兄撥出一個星期或更長的時間參與工作。(一項類似的計劃在若干分社,包括澳大利亞的分社,均有很好的成效,那些能夠逗留兩個星期的人受到邀請作志願服務。)社方會供給工人住宿和膳食,來往的交通費用則自付,而且不會有任何薪酬。誰會響應這項呼籲呢?

到1992年,社方已處理了2萬4000多份申請表!在這些人當中,至少有3900人已是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十次或第二十次申請服務了。他們當中大部分是長老、服事僕人或先驅——具備優良的屬靈資格的人。他們全都自願做任何必要的工作,不論是否需要他們運用自己的技能。工作通常又吃力又骯髒。但他們卻認為,能夠以這種方式參與推廣王國事務是一項特權。有些人覺得,這幫助他們更深深體會到在世界總部工作的弟兄們所表現的自我犧牲精神。他們人人都覺得,由於他們有機會在場聆聽伯特利家庭的早晨崇拜和每週伯特利家庭的《守望台》研讀,他們獲得了豐富的酬報。

國際志願工人

隨著迅速擴展的需要日殷,社方在1985年設立了一項國際志願工人的安排。這項安排並不意味到,見證人在合力建造方面剛開始邁向國際化;反之,只是從這時起,合作的安排由總部加以仔細統籌而已。所有參與的人都是見證人,他們自願協助其他國家的建築工作進行。這些都是熟練的工人,他們的配偶也一同參與建築計劃,盡可能提出協助。他們大部分均自付旅費,而且沒有為所擔任的工作接受任何薪酬。其中有些是短期的,通常逗留兩個星期至三個月不等。另一些則是長期的志願工人,逗留一年或更長時間,也許直至工程完成為止。在最初五年,有來自30個國家的3000名耶和華見證人參與這項計劃;還有很多人也表示,在社方需要他們的技能時願意參與服務。他們認為,能夠獻出自己和自己的資源,以這種方式推廣上帝王國的事務乃是一項特權。

社方提供國際志願工人住宿和膳食。至於各種便利的設施,時常都頗為有限。當地的見證人很感激這些外來弟兄所作的服務;只要是可能,他們便接待弟兄到家裡住宿,即使他們的住所相當簡陋。以大部分而言,志願工人都在工地進食。

並非全部工程均由外來的弟兄擔任。這些弟兄的目標是要與當地的建築工人一起工作。在國內有數以百計,甚至數以千計的人,也在週末前來協助,有些更花一週或更長的時間參與工作。在阿根廷,259位來自其他國家的志願工人與數千個當地弟兄一同工作,其中有些天天參與,另一些則花幾個星期的時間服務,還有些則僅在週末如此行。在哥倫比亞,工程進行的各階段分別有830位國際志願工人參與。除此之外,有逾200個當地的志願工人全時參與工程,每個週末還至少另有250人前來協助。因此,參與工程的個別人士超過3600人。

語言不同可以造成難題,但並不足以阻止來自多個國家的人合力工作。手勢、面部表情、幽默感,以及渴望完成一項為耶和華增光的工作——這一切均有助於使工作順利完成。

在有些國家裡,在建築方面有熟練技能的見證人數目頗有限,但這些國家卻在組織方面經歷傑出的增長——因此需要建造較大的分社設施。對耶和華見證人來說,這並沒有造成障礙,因為他們樂意彼此扶助。他們合力工作,因為他們是一個全球的大家庭,絕沒有因為國籍、膚色或語言不同就產生分裂。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志願工人每人按政府勞工處的要求,將本行的技藝傳授給一位巴布亞新幾內亞人。這樣,當地的見證人在獻出自己參與服務之際,也同時學會一些技能而能夠在後來照顧自己和家人的需要。

當薩爾瓦多需要有一幢新分社時,有326位外國志願工人加入當地弟兄的行列。至於厄瓜多爾的工程,則有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270位見證人與厄瓜多爾的弟兄姊妹並肩工作。有些國際志願工人甚至參與幾項同時進行的工程。他們按照工程對他們的技藝的需要,輪流到歐洲和非洲各地的建築工地服務。

到1992年,社方已將國際志願工人差遣到49個分社地區去協助當地的建築工人。在有些事例上,從這項計劃獲得幫助的人能夠進一步向別人提供協助。例如,菲律賓在建築新分社期間有60位長期的國際工人在當地服務。此外還有230位來自外國的志願工人曾提出短期的協助。在此之後,有些菲律賓弟兄自願前往東南亞其他國家協助建築當地的分社。

耶和華見證人大力執行建築工程是由於現今在宣揚好消息方面有這樣的需要。憑著耶和華的靈的幫助,他們決心要在哈米吉多頓尚未來臨之際作出一項最大的見證。他們深信上帝的新世界已迫在眉睫了,也堅信以一群有組織的人而言,他們會生還進入這個新世界裡,生活在上帝的彌賽亞王國統治之下。他們希望,他們所建造和呈獻給耶和華的許多優良設施,也許有很多會在哈米吉多頓之後繼續被用作教育中心。關於獨一真神的知識可以從這些中心散布出去,直至真正充滿全地。——以賽亞書11:9。

[腳注]

a 由於當地的聖經研究者覺得,閱讀守望台出版物使他們得見聖經的新光,這間建築物便稱為「新光」教堂。

[第322頁的精選語句]

來自鄰近會眾的見證人協助工作進行

[第323頁的精選語句]

建築工程由不受薪的志願工人擔任

[第324頁的精選語句]

他們極力強調要表現各種屬靈特質

[第326頁的精選語句]

優質工作、安全、將費用減至最低程度、提高工作速度

[第328頁的精選語句]

一所可以搬遷的大會堂!

[第331頁的精選語句]

向法庭上訴

[第332頁的精選語句]

大規模的國際擴展

[第333頁的精選語句]

工人將功勞歸於耶和華而非歸於自己

[第334頁的精選語句]

增長的速度是沒有人能夠預料的

[第336頁的精選語句]

他們認為,能夠以這種方式協助總社的建築工程進行乃是一項特權

[第339頁的精選語句]

他們形成一個全球的大家庭,一同合力工作,絕沒有因為國籍、膚色或語言不同而產生分裂

[第320,321頁的附欄或圖片]

齊心合力速建王國聚會所

每年有數以千計的新會眾成立。在大多數的事例上,新的王國聚會所都是由見證人自己興建的。以下的圖片攝於1991年見證人在美國康涅狄格州興建一幢王國聚會所期間

星期五,早上7點40分

星期五,正午12點

星期六,下午7點41分

星期日,下午6點10分,主要的工程均已完成

他們仰望耶和華的祝福,並且撥出時間一起討論來自他話語的勸告

人人都是不受薪的志願工人,大家喜樂地一起工作

[第327頁的附欄或圖片]

不同地區的王國聚會所

耶和華見證人舉行聚會的地方通常都樸實無華。這些聚會所不但清潔、舒適,周圍的環境也令人舒暢

祕魯

菲律賓

法國

大韓民國

日本

巴布亞新幾內亞

愛爾蘭

哥倫比亞

挪威

萊索托

[第330頁的附欄或圖片]

耶和華見證人的大會堂

為了有適當的地方舉行定期的大會,有些地區的耶和華見證人發覺興建自己的大會堂是切合實際之舉。這些建築工程大部分由當地的見證人擔任。以下是1990年代早期耶和華見證人所使用的自建大會堂的其中幾個

英國

委內瑞拉

意大利

德國

加拿大

日本

[第338頁的附欄或圖片]

國際建築計劃滿足緊急需要

由於組織迅速擴展,環球各地的分社辦事處、工廠及伯特利之家也需要不斷擴充

國際志願工人協助當地的見證人

西班牙

見證人所採用的建築方法使許多經驗有限的志願工人也能作出有價值的服務

波多黎各

熟練的工人喜樂地獻出自己的服務

新西蘭

希臘

巴西

採用耐用的材料有助於減低長遠的維修費用

英國

由於人人都真正關心要將工作做得好,他們得以達成優質的工程;他們藉此把自己對耶和華的摯愛表達出來

加拿大

這些建築工程是充滿喜樂的場合;許多見證人都在此締結了恆久的友誼

哥倫比亞

這個在日本的標語牌提醒工人不但需要留意安全措施,同時也要表現上帝聖靈的果子

[第318頁的圖片]

第一幢以王國聚會所為名的建築物位於夏威夷

[第319頁的圖片]

許多早期的王國聚會所設於租來的建築物裡,或僅是商店樓上的房間;只有很少數由見證人自行興建

[第329頁的圖片]

兩幢屬於最早期的大會堂

紐約市

瓜德羅普島

[第337頁的圖片]

新近抵達紐約世界總部的臨時建築工人

每群人均受到提醒要作屬靈的人,而且記住工作的素質比工作的速度更重要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