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穌行將度過他在世的最後一個逾越節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
第112章
耶穌行將度過他在世的最後一個逾越節
隨著尼散月11日星期二行將結束,耶穌完成了他在橄欖山上對使徒們所作的教導。當天他的確忙個不了,十分辛勞!現在,也許是在返回伯大尼過夜的途中,他對使徒們說:「你們知道,過兩天是逾越節,人子將要被交給人,釘在[苦刑柱]上。」
翌日,即尼散月12日星期三,耶穌看來在一處僻靜的地方與使徒共聚。他在前一天曾公開指責宗教領袖們。耶穌深知他們正密謀要殺他。他不打算在星期三公開露面,因為他不想有任何事發生,以致妨礙他在接著的晚上與使徒們一起守逾越節。
這時候,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聚集在大祭司該亞法的院子裡。他們對耶穌在前一天提出的抨擊大感憤怒,於是密謀用詭詐的手段逮捕他,然後將他處死。可是他們卻說:「當節的日子不可,恐怕民間生亂。」他們害怕民眾,因為耶穌深受民眾歡迎。
宗教領袖們正惡毒地圖謀殺害耶穌之際,忽然來了個不速之客。令他們出乎意料的是,這人竟是耶穌的使徒之一——加略人猶大!撒但在猶大心裡撒下了出賣主人的卑鄙念頭。猶大問宗教領袖們說:「我把他交給你們,你們願意給我多少錢?」這話使他們不禁心花怒放,於是欣然同意以三十塊銀子作為酬勞。按照摩西律法,這是一個奴隸的身價。從那時起,猶大便留意找個沒有群眾在場的好機會,將耶穌交給敵人。
尼散月13日開始於星期三的日落時分。耶穌早在星期五已從耶利哥來到伯大尼。因此這是他在伯大尼的第六日及最後一個晚上。他們必須在次日,即星期四,為從日落開始的逾越節作妥最後準備。他們需要將逾越節所用的羔羊宰了,然後整隻烤熟。他們會在哪裡守這個節日呢?誰會負責作準備?
耶穌並沒有透露這些細節,也許為了避免猶大在暗中通知祭司長,以致這些人在耶穌守逾越節的當兒前來捉拿他。但如今,可能是星期四下午的較早時分,耶穌從伯大尼差遣彼得和約翰說:「你們去為我們預備逾越節的筵席,好叫我們吃。」
他們問道:「要我們在哪裡預備?」
耶穌解釋說:「你們進了城,必有人拿著一瓶水迎面而來,你們就跟著他,到他所進的房子裡去,對那家的主人說:『夫子說:客房在哪裡?我與門徒好在那裡吃逾越節的筵席。』他必指給你們擺設整齊的一間大樓,你們就在那裡預備。」
無疑這位家主也是耶穌的門徒之一,也許他正期待耶穌在他家裡慶祝這個特別的節日。無論如何,彼得和約翰抵達耶路撒冷時,他們發覺情形正如耶穌所預言的一般。因此,他們兩人遂打點一切,預備好足夠供13個人——耶穌和12位使徒——用來守逾越節的羊羔及作妥其他安排。馬太福音26:1-5,14-19;馬可福音14:1,2,10-16;路加福音22:1-13;出埃及記21:32。
◼ 耶穌看來在星期三怎樣行?為什麼?
◼ 有什麼集會在大祭司家中舉行?猶大前往見宗教領袖的目的何在?
◼ 耶穌在星期四打發誰到耶路撒冷去?目的何在?
◼ 耶穌所差的人遇見什麼事,從而再次顯明耶穌具有神奇的能力?
-
-
在最後一個逾越節表現謙卑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
第113章
在最後一個逾越節表現謙卑
彼得和約翰已遵照耶穌的吩咐前往耶路撒冷為逾越節作準備。耶穌和其餘的十位使徒看來在下午的較後時間才抵達。耶穌和他的同伴從橄欖山上下來時,太陽已行將落下。在耶穌復活之前,這是他最後一次在日間眺望耶路撒冷了。
不久之後,耶穌和同伴抵達耶路撒冷,隨即前往他們守逾越節的地方。他們登上樓梯,進入一個大房間裡,看見供他們私下守逾越節所需的一切已準備妥當。耶穌久已期待這個日子來到,正如他說:『我一直盼望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吃這逾越節的筵席。』
根據傳統,守逾越節的人會喝四杯葡萄酒。看來耶穌在接過第三杯酒時向上帝祝謝了,然後說:「你們拿這個,大家分著喝。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的產品],直等上帝的國來到。」
耶穌在用膳期間站起來,脫了外袍,拿起一條毛巾,將水倒在盆裡。通常主人會留意派人給客人洗腳。但既然當時沒有主人在場,耶穌遂親自作出這項服務。其實在場的任何一位使徒都可以把握機會這樣行。但看來在他們當中仍存有若干競爭精神,因此沒有人自告奮勇作這項服務。如今耶穌動手替他們洗腳,他們都感到不好意思。
耶穌走到彼得跟前時,彼得提出異議,說:「不行,你千萬不可洗我的腳!」
耶穌說:「如果我不洗你的腳,你就與我沒有關係了。」
彼得回答說:「主啊,那就不單洗我的腳,連我的手和頭都洗吧!」
耶穌回答說:「洗過澡的人,全身都潔淨,只需要洗腳就可以了。你們是潔淨的,但不是人人都是這樣。」耶穌這樣說是因為他知道加略人猶大正計劃出賣他。
耶穌替12位使徒——包括叛徒猶大在內——洗完腳之後,就披上外袍,再次斜倚在桌子前。然後他問道:「我給你們作的,你們明白麼?你們稱呼我『老師,主』,你們說得對,我本來就是。我是主,是老師,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應當彼此洗腳。我作了你們的榜樣,是要你們也照著我所作的去行。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過主人,奉差遣的也不能大過差他的人。你們既然知道這些事,如果去實行,就有福了。」
耶穌就謙卑地為人服務一事提出了多麼感人的教訓!使徒們不應總是追求首位,自命不凡地要別人服事他們。相反,他們需要跟隨耶穌所立的榜樣,不是舉行洗腳的儀式,而是學會甘願大公無私地為人服務,無論工作何等卑微或令人不快也不介意。馬太福音26:20,21;馬可福音14:17,18;路加福音22:14-18;7:44;約翰福音13:1-17,新譯。
◼ 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守逾越節前眺望該城,這件事有什麼獨特之處?
◼ 慶祝逾越節時,看來耶穌作過祝謝之後將哪杯酒遞給十二使徒?
◼ 耶穌在地上時,主人慣於向客人提供什麼個人服務?為什麼耶穌和使徒守逾越節時沒有人向他們提供這項服務?
◼ 耶穌為了什麼目的作出替使徒洗腳這項卑微的服務?
-
-
紀念晚餐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
第114章
紀念晚餐
耶穌替使徒們洗完腳後,他引用詩篇41:9的經文說:「那吃我飯的,用他的腳踢我。」(《新譯》)然後他懷著沉重的心情解釋說:「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
使徒們開始感覺憂愁,於是逐一問耶穌說:「是我嗎?」甚至連加略人猶大也這樣問。坐在耶穌身旁的約翰挨近耶穌的懷裡,問他說:「主啊,是誰呢?」
耶穌回答說:「是十二個門徒中同我蘸手在盤子裡的那個人。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但賣人子的有禍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在此之後,撒但再次趁機進入猶大邪惡的心裡。因此,在當晚較後的時間,耶穌很適切地將猶大稱為「滅亡之子」。
耶穌如今告訴猶大:「你所做的,快做吧!」其餘的使徒沒有一個明白耶穌的話的意思。有些以為既然猶大是掌管錢囊的,耶穌可能吩咐他說:「你去買我們過節所需用的東西,」或者叫他拿一些東西去賙濟窮人。
猶大離去後,耶穌與他忠信的使徒舉行了一項嶄新的慶祝或紀念儀式。他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說:「你們拿著吃。」他解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各人吃過餅後,耶穌拿起一杯酒來。這顯然是舉行逾越節慶祝所用的第四杯酒。他為之祝謝了以後,便遞給門徒,叫他們分著喝,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
因此,這其實是一項紀念耶穌死亡的儀式。正如耶穌表明,為了紀念他,這項儀式需要重複在每年的尼散月14日舉行。這可以使參加者記得耶穌和他的天父為人類所做的事,使人能夠擺脫死亡的刑罰。對成為基督門徒的猶太人來說,這項儀式將會取代逾越節的慶祝。
耶穌所流出的血使新約得以生效,取替了舊的律法之約。耶穌乃是立約的雙方——一方是耶和華上帝,另一方則是14萬4000位由靈而生的基督徒——的居間者。除了能夠赦罪之外,新約還產生了一個由許多君王兼祭司共同組成的屬天國家。馬太福音26:21-29;馬可福音14:18-25;路加福音22:19-23;約翰福音13:18-30;17:12;哥林多前書5:7。
◼ 耶穌引用什麼關於同伴的聖經預言?他將預言應用在誰身上?
◼ 使徒們為何大感憂愁?於是每個人都怎樣問?
◼ 耶穌吩咐猶大怎樣行?其餘的使徒以為他的話是什麼意思?
◼ 耶穌在猶大離去後創立了一個什麼儀式?目的何在?
◼ 新約的立約雙方是誰?這約成就了一些什麼事?
-
-
爆發爭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
第115章
爆發爭辯
耶穌在傍晚較早的時候替使徒們洗腳,藉此提出一個感人的教訓,要他們樂於謙卑地為人服務。接著,他為自己將要經歷的死亡設立了一個紀念儀式。特別鑑於耶穌剛行過的事,如今所發生的事情實在令人大感意外。使徒們竟為了誰為大的問題發生激烈爭辯!看來這只是一項持續的爭論再次爆發而已。
記得耶穌在山上改變形貌之後,使徒們為了誰最大的問題發生爭執。此外,由於雅各和約翰曾請求在王國裡享有顯要的地位,以致在使徒們當中引起進一步的爭執。如今,在耶穌與使徒共聚的最後一晚,看見門徒再度為此爭執必然令耶穌大感痛心!他怎樣行呢?
耶穌並沒有因為使徒們的行為而責罵他們,相反,他再次耐心地跟他們推理:「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那掌權管他們的稱為恩主。但你們不可這樣。……是誰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嗎?」然後,耶穌再次提及他為門徒所立的榜樣,說:「然而,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
儘管使徒們是不完美的人,他們卻在耶穌受試煉時緊緊依附他。因此耶穌說:「正如我父和我立了約,我也和你們立約,去得一個王國。」(《新世》)這是耶穌和他的忠貞跟從者私下訂立的約,目的是要使他們能夠與他一同執掌王權。但只有數目有限的一群人——14萬4000人——才會最後被帶進這個王國的約裡。
雖然基督向使徒們提出與他一同在王國裡施行統治的奇妙希望,當時他們的靈性仍相當軟弱。因此耶穌說:「今夜,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耶穌告訴彼得他已為他禱告,並且敦促他說:「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
「小子們,」耶穌解釋說,「我還有不多的時候與你們同在;後來你們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這話我曾對猶太人說過,如今也照樣對你們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彼得問道:「主往哪裡去?」
耶穌回答說:「我所去的地方,你現在不能跟我去,後來卻要跟我去。」
「主啊,我為什麼現在不能跟你去?」彼得很想知道,「我願意為你捨命!」
「你願意為我捨命嗎?」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就在今天夜裡,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
「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彼得斷言,「也總不能不認你。」當眾門徒都紛紛這樣說之際,彼得更誇口說:「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
耶穌接著提及他差遣使徒們前往加利利傳道的時候,當時他們既沒有帶錢囊,也沒有裝糧食的口袋。他問道:「你們缺少什麼沒有?」
他們回答說:「沒有。」
「但如今有錢囊的可以帶著,有口袋的也可以帶著,」他說,「沒有刀的要賣衣服買刀。我告訴你們,經上寫著說:『他被列在罪犯之中。』這話必應驗在我身上,因為那關係我的事必然成就。」
耶穌所指的是他將會與罪犯同釘在苦刑柱上的時候。他也表示自此之後他的跟從者會遭遇猛烈的逼迫。他們說:「主啊,請看!這裡有兩把刀。」
耶穌答道:「夠了。」正如我們不久會見到,他們帶備刀使耶穌有機會向他們提出另一個重要教訓。馬太福音26:31-35;馬可福音14:27-31;路加福音22:24-38;約翰福音13:31-38;啟示錄14:1-3。
◼ 何以使徒們的爭辯如此令人感到意外?
◼ 耶穌怎樣處理這場爭辯?
◼ 耶穌與門徒所立的約會成就些什麼事?
◼ 耶穌提出什麼新的命令?這命令有多重要?
◼ 彼得表現什麼過度自信的態度?耶穌怎樣說?
◼ 何以耶穌一改他在較早時候的吩咐,轉而囑咐門徒帶備錢囊和口袋?
-
-
對使徒提出臨別的勸勉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
第116章
對使徒提出臨別的勸勉
耶穌和使徒吃過紀念晚餐之後仍留在樓上的房間裡。雖然耶穌行將離世,他卻還有許多未盡的話。他安慰使徒們說:「你們不要心裡愁煩不安。要對上帝表現信心,」但他接著補充說:「也要對我表現信心。」(《新世》)
耶穌繼續說:「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我往哪裡去,你們知道;那條路,你們也知道。」使徒們不明白耶穌正談及他要離開他們到天上去,因此多馬問道:「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往哪裡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
耶穌回答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不錯,人必須接受耶穌和效法他的生活方式,才有資格進入天父的家裡,正如耶穌說:「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腓力請求說:「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知足了。」腓力看來希望耶穌以人目能見的方式將上帝顯給他們看,正如古代上帝在異象裡把自己顯給摩西、以利亞和以賽亞看一般。可是,使徒們其實擁有比這種異象更佳的證據,正如耶穌說:「腓力,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你還不認識我嗎?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
既然耶穌以十全十美的方式將他父的品格顯現出來,使徒們與他共處和留意他的行事方式,便彷彿實際看見了父一般。然而,父親是高於兒子的,正如耶穌承認說:「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說的。」耶穌很適當地將他的教訓的功勞全歸於天父。
耶穌接著告訴使徒:「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這段話給他們多大的鼓勵!耶穌的意思並不是說他的跟從者會施行一些比他所行的更偉大的奇跡。不,他的意思是,他們執行服事職務的時間會長得多,工作會伸展到廣大得多的地區,也接觸到數目龐大得多的人。
耶穌離世之後並不會捨棄他的門徒。他應許說:「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必成就。」耶穌也進一步說:「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幫助者」,《新世》],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後來,耶穌果然在升天之後將這位另外的幫助者——聖靈——傾澆在門徒身上。
耶穌離世的日子近了,正如他說:「還有不多的時候,世人不再看見我。」耶穌會成為靈體,是人所不能看見的。但耶穌再次應許他的忠心使徒說:「你們卻看見我;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不錯,耶穌不但在復活之後會披上人形向門徒顯現,並且會在適當時候將他們復活成為靈體,與他一起在天上生活。
耶穌現在宣布一條簡單的律則:「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
至此那又名達太的使徒猶大插咀說:「主啊,為什麼要向我們顯現,不向世人顯現呢?」
耶穌回答說:「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不愛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世界不會像基督的跟從者一樣表現順服,相反,他們不理會他的教訓。因此耶穌不會向他們顯現。
耶穌在地上從事服事職務時曾教導使徒們許多事。直至當時為止,仍有很多教訓是門徒無法領悟的,他們又怎能記得耶穌的所有教訓呢?值得慶幸的是,耶穌應許說:「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
耶穌再次安慰門徒說:「我留下和平給你們;我把自己的和平賜給你們。……不要讓你們的心愁煩不安,也不要恐懼畏縮。」(《新世》)不錯,耶穌快要離世了,但他解釋說:「你們若愛我,因我到父那裡去,就必喜樂,因為父是比我大的。」
耶穌剩下來與門徒共聚的時間已很少了,他說:「以後我不再和你們多說話,因為這世界的王將到。他在我裡面是毫無所有。」魔鬼撒但是這世界的王,他便是進入猶大的心,將他緊緊攫住的惡者。可是,耶穌卻沒有任何犯罪的弱點,因此撒但無法誘使他背棄上帝。
享有親密的關係
耶穌設立了紀念晚餐之後,繼續以開心見誠的親切口吻鼓勵使徒。當時可能已過了午夜。因此耶穌敦促說:「起來,我們走吧!」然而,在他們離去之前,由於愛使徒的緣故,耶穌繼續與他們交談,並對他們說了一個感人的比喻。
他開始說:「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偉大的栽培者耶和華上帝在耶穌於公元29年秋季受浸時以聖靈膏他,從而栽下了這棵象徵性的葡萄樹。但耶穌進一步表明葡萄樹並非惟獨象徵他自己,他評論說:「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
五十一日之後,在五旬節那天,聖靈傾澆在使徒和其他人身上,他們遂成為葡萄樹的枝子。最後會有14萬4000人成為這棵象徵性的葡萄樹的枝子。他們與樹幹耶穌基督一起構成一棵象徵性的葡萄樹,結出上帝王國的果子來。
耶穌解釋結果子的要訣是什麼:「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然而,耶穌說,人若不結果子,「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裡燒了」。在另一方面,耶穌應許說:「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
耶穌進一步對使徒說:「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上帝要眾枝子所結的果子便是表現出與基督相若的品德,特別是愛心。再者,既然基督努力宣揚上帝的王國,上帝期望枝子所結的果子也包括他們從事使人作基督門徒的活動在內,正如耶穌所為一般。
耶穌現在敦促他們說:「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裡。」然而,使徒們怎樣才能留在他的愛裡呢?耶穌說:「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裡。」他繼續解釋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
耶穌在數小時之後便會為使徒和其餘一切對他懷具信心的人犧牲生命,藉此表現出這種無與倫比的愛。他所立的榜樣應當感動他的跟從者在彼此之間懷有同一自我犧牲的愛。這種愛會將他們標明出來,正如耶穌在較早時候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耶穌表明他的朋友是誰,說:「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
一項多麼寶貴的關係—成為耶穌的密友!但耶穌的跟從者若要繼續享有這種關係,就必須「多結果子」。他們若這樣行,耶穌說:「無論[你們]向父求什麼,他就賜給你們。」這的確是結出王國果子的偉大獎賞!耶穌再次敦促使徒要「彼此相愛」,然後解釋世界會恨他們。然而,他安慰他們說:「世人若恨你們,你們知道,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耶穌接著表明何以世界會恨他的跟從者,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
耶穌進一步解釋世界恨他們的原因,他繼續說:「他們因我的名要向你們行這一切的事,因為他們不認識那差我來的[耶和華上帝]。」事實上,耶穌所施行的奇跡定了恨他的人的罪,因為正如他說:「我若沒有在他們中間行過別人未曾行的事,他們就沒有罪;但如今連我與我的父,他們也看見也恨惡了。」這樣,正如耶穌說,經上的話便應驗了:「他們無故地恨我。」
像耶穌在較早時候所為一般,他再次安慰門徒,並答應差那幫助者(聖靈)——即上帝的強大動力——到他們那裡去。「他來了,就要為我作見證。你們也要作見證。」
進一步的臨別訓示
耶穌和使徒正打算離開樓上的房間之際,耶穌繼續說:「我已將這些事告訴你們,使你們不至於跌倒。」然後他向門徒提出一項嚴肅的警告:「人要把你們趕出會堂,並且時候將到,凡殺你們的就以為是事奉上帝。」
看來這項警告令使徒們大感困惑。雖然耶穌在較早時候曾說世界會恨他們,但他卻沒有如此直接地透露門徒會受人殺害。耶穌解釋說:「我起先沒有將這事告訴你們,因為我與你們同在。」然而,耶穌在離去之前提及這件事讓門徒有個心理準備。這樣做無疑是一件好事!
耶穌繼續說:「現今我往差我來的父那裡去,你們中間並沒有人問我:『你往哪裡去?』」在當晚的較早時候,門徒曾問耶穌他會往哪裡去。但如今耶穌所說的話令他們感到如此震驚,以至他們沒有追問下去。正如耶穌說:「只因我將這事告訴你們,你們就滿心憂愁。」使徒們感到憂心忡忡,不但因為他們獲悉自己將要遭遇猛烈的逼迫及受人殺害,也因為他們的主快要離開他們了。
因此耶穌解釋說:「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師就不到你們這裡來;我若去,就差他來。」當時耶穌只是人,只能一個時候在一處地方,可是,他一旦升到天上,無論他的跟從者在地上的哪個角落,他都能夠把幫助者——上帝的聖靈——差到他們那裡去。是故,耶穌離開他們是對他們有益的。
耶穌指出,聖靈「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聖靈會揭發世人的罪,指控他們沒有對上帝的兒子懷具信心。除此之外,耶穌會升回天父那裡去,這件事有力地證明他是正義的。既然撒但和他那邪惡的世界均無法破壞耶穌的忠誠,這件事有力地證明世界的王已受到不利的判決。
耶穌繼續說:「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但你們現在擔當不了。」因此,耶穌應許他會把上帝的動力——聖靈——傾澆下來,聖靈會按照門徒的了解能力指引他們明白這些事。
使徒們尤其無法了解耶穌會死去,然後復活過來向他們顯現。因此他們彼此問道:「他對我們說:『等不多時,你們就不得見我;再等不多時,你們還要見我』;又說:『因我往父那裡去。』這是什麼意思呢?」
耶穌看出門徒想問他,於是解釋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痛哭、哀號,世人倒要喜樂;你們將要憂愁,然而你們的憂愁要變為喜樂。」稍後,在當日下午耶穌被殺時,世界的宗教領袖會為此額手稱慶,但門徒卻會大為憂傷。可是,他們會在耶穌復活時化悲為喜!耶穌會在五旬節把上帝的聖靈傾澆在他們身上,授權給他們作他的見證人,使他們的喜樂得以持續下去!
耶穌把使徒當時的處境比作一個臨產的婦人,說:「婦人生產的時候就憂愁,因為她的時候到了。」孩子一旦出生,婦人很快便將痛苦拋諸腦後了。耶穌評論說:「你們現在也是憂愁,但我要[在我復活的時候]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
直至當時,使徒們尚未奉耶穌的名提出任何請求。但現在耶穌說:「你們若向父求什麼,他必因我的名賜給你們。……父自己愛你們;因為你們已經愛我,又信我是從父出來的。我從父出來,到了世界;我又離開世界,往父那裡去。」
耶穌的話給使徒們莫大的鼓勵。他們說:「因此我們信你是從上帝出來的。」耶穌問道:「現在你們信嗎?看哪,時候將到,且是已經到了,你們要分散,各歸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獨自一人。」看來令人難以置信,這件事會在該晚尚未過去之前便發生!
耶穌最後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撒但和世界千方百計要破壞耶穌的忠誠,把百般試煉加在他身上,耶穌卻忠心地完成上帝的旨意,藉此戰勝了世界。
在樓上房間所作的結束禱告
耶穌深愛他的使徒,所以他一直為自己即將離世一事裝備他們。如今,他向他們提出過詳盡的勸勉和安慰之後,便舉目望天,向天父祈求說:「願你榮耀你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你;正如你曾賜給他權柄管理凡有血氣的,叫他將永生賜給你所賜給他的人。」
耶穌引進了一個多麼令人振奮的主題——永生!他既接獲「權柄管理凡有血氣的」,就能夠將自己所獻的贖價祭物的裨益應用在所有垂死的人類身上。然而,他只會將「永生」賜給那些蒙天父嘉許的人。耶穌就永生的主題繼續禱告說:
「他們吸收關於你,獨一的真神,和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的知識,就意味到永生。」(《新世》)不錯,得救有賴於我們吸收上帝和他兒子的知識。但僅是腦袋的知識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具備更多條件。
人必須熟識上帝和耶穌基督,與他們養成一種互相了解的友誼,對各事懷有像他們一樣的感覺和觀點;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在對待別人方面努力效法他們那無與倫比的美德。
耶穌接著禱告說:「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你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耶穌既完成了直至當時上帝託付給他的任務,而且自信未來也會獲致成功,他遂向天父祈求說:「父啊,現在求你使我同你享榮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榮耀。」不錯,他如今請求天父藉復活使他復得他原本在天上所享的榮耀。
耶穌綜述自己來到地上的主要任務說:「你從世上賜給我的人,我已將你的名顯明與他們。他們本是你的,你將他們賜給我,他們也遵守了你的道。」耶穌在服事職務上運用上帝的名字,並且以正確的讀音如此行。可是他除了將上帝的名字向門徒顯明之外,還進一步擴大他們對耶和華、他的品格及旨意的認識和體會。
耶穌將耶和華奉為至高的主宰,他自己則是在上帝手下服務的工人。他謙卑地承認說:「你所賜給我的道,我已經賜給他們,他們也領受了,又確實知道,我是從你出來的,並且信你差了我來。」
耶穌將自己的跟從者與其餘的世人分別出來,他接著禱告說:「我為他們代求,我不為世界代求,而是為你賜給我的人代求,……我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我……看顧他們;我保護了他們;他們中間除了那滅亡之子以外,沒有一個遭受毀滅。」(《新世》)滅亡之子便是加略人猶大。他這時正在進行出賣耶穌的卑鄙勾當。因此,猶大正不自覺地應驗了聖經。
「世界又恨他們,」耶穌繼續禱告說。「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耶穌的跟從者在世界裡,置身於這個受撒但統治的有組織的人類社會中,但他們卻與世界及其邪惡保持分離,而且必須自始至終均如此行。
耶穌繼續說:「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耶穌在此將他經常引用的希伯來文聖經稱為「真理」。但他對門徒所提出的教訓及門徒後來在上帝感示之下寫成的基督教希臘文聖經同樣是「真理」。這真理能夠使人成聖,徹底改變人的一生,使之成為一個與世界分離的人。
耶穌如今「不但為這些人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他]的人祈求」。耶穌為那些將會成為他的受膏跟從者的人代求,也為那些在未來被召集成為「一群」的其他門徒代求。他為這些人祈求什麼呢?
「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耶穌和他的父親並非實際是同一的個體,但他們卻在凡事上都協調一致。耶穌祈求上帝使他的跟從者也享有同樣的合一,好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
耶穌為那些將會成為他的受膏跟從者的人向天父祈求。他祈求什麼?「我在哪裡,願你所賜給我的人也同我在那裡,叫他們看見你所賜給我的榮耀;因為[世界定基]以前,你已經愛我了。」上帝在很久之前,甚至在亞當夏娃生下他們的第一個後代之前,已深愛他這位後來降世成為耶穌基督的獨生子了。
耶穌在結束禱告時再次強調說:「我已將你的名指示他們,還要指示他們,使你所愛我的愛在他們裡面,我也在他們裡面。」對使徒們來說,認識上帝的名也牽涉到親自認識上帝的愛。約翰福音14:1-17:26;13:27,35,36;10:16;路加福音22:3,4;出埃及記24:10;列王紀上19:9-13;以賽亞書6:1-5;加拉太書6:16;詩篇35:19;69:4;箴言8:22,30。
◼ 耶穌正往何處去?關於通往該處的路,多馬獲得什麼答案?
◼ 從腓力的請求看來,他顯然想耶穌怎樣行?
◼ 何以人看見耶穌便等於看見了天父?
◼ 耶穌的跟從者會怎樣比他做更大的工作?
◼ 在什麼意義上說來,撒但無法控制耶穌?
◼ 耶和華在何時栽種了一棵象徵性的葡萄樹?其他人在何時及如何成為葡萄樹的一部分?
◼ 象徵性的葡萄樹最後會有多少枝子?
◼ 上帝期望枝子結出什麼果子來?
◼ 我們怎樣才能成為耶穌的朋友?
◼ 何以世界恨惡耶穌的跟從者?
◼ 耶穌提出什麼令使徒深感不安的警告?
◼ 何以使徒沒有追問耶穌往哪裡去?
◼ 使徒們特別無法了解什麼事?
◼ 耶穌用什麼比喻說明使徒的處境將會由憂傷化為喜樂?
◼ 耶穌說使徒們將會怎樣行?
◼ 耶穌怎樣戰勝世界?
◼ 耶穌在什麼意義上接獲「權柄管理凡有血氣的」?
◼ 認識上帝及他的兒子意味到什麼?
◼ 耶穌以什麼方式顯揚上帝的名?
◼ 「真理」是什麼?它可以怎樣使基督徒「成聖」?
◼ 上帝、他的兒子及所有真正的敬拜者怎樣合而為一?
◼ 「世界定基」是指什麼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