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年輕人,行事為人要對得住耶和華
    守望台2003年 | 10月15日
    • 年輕人,行事為人要對得住耶和華

      一些年輕基督徒暫時離開家人和會眾,獨自在外面生活。有些是為了擴大傳道工作,有些則因為在政治事務上緊守中立而被迫跟家人分開。(以賽亞書2:4;約翰福音17:16)在某些國家,緊守忠義的年輕人被「凱撒」判入獄,或被判履行社會服務。a(馬可福音12:17;提多書3:1,2)

      由於緊守中立而入獄的年輕人,也許會跟一些少年罪犯共處一段長時間。為了別的原因跟家人分開的年輕人,有些被迫在色情場所工作。處於這種環境的年輕人可以怎樣克服困難,面對壓力,以求行事為人繼續對得住上帝呢?(帖撒羅尼迦前書2:12)父母可以怎樣教導兒女,幫助他們做好準備,應付各種不利的情況?(箴言22:3)

      要面對的考驗

      塔基斯今年21歲,他要跟家人分開37個月。b他說:「父母愛護我,長老對我關懷備至,一旦跟他們分開,我感到心慌意亂,不知所措。有些時候,甚至覺得徬徨無助。」20歲的彼得羅斯要離家兩年多,他承認:「這是我頭一次完全要自己決定,選擇什麼娛樂,結交什麼朋友。可是我的選擇不一定是明智的。雖然自由多了,但責任也相應增加,我不時為此憂心忡忡。」塔索斯是基督徒長老,經常接觸到一些要離家獨自生活的年輕基督徒。他說:「年輕人毫無戒心,意志薄弱,很容易從不信的同輩習染了不潔的言談、反叛的態度和暴力的行為。」

      年輕基督徒跟不尊重聖經原則的人一同生活、工作,必須提高警覺,以免受不住引誘,跟從同輩做出一些不道德,或違反聖經標準的事來。(詩篇1:1;26:4;119:9)跟這些人一起,要保持良好的生活常規,經常研讀、聚會、傳道也許並不容易。(腓立比書3:16)要定下屬靈目標和達到這些目標,也許同樣困難。

      忠信的年輕基督徒當然希望自己的言行取悅耶和華。他們衷心聽從天父的忠告:「我兒,你要有智慧,好叫我的心歡喜,使我可以回答那譏刺我的人。」(箴言27:11)他們知道,自己的儀容舉止足以影響別人對耶和華和他子民的看法。(彼得前書2:12)

      值得稱讚的是,大部分年輕人都盡力效法古代忠僕的榜樣。保羅曾為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禱告,求上帝使他們行事為人對得住耶和華,「凡事叫他喜悅,在各樣善行上不斷結出果實,……凡事忍耐,懷著喜樂而堅忍」。(歌羅西書1:9-11)聖經記述了幾個敬畏上帝的年輕人的榜樣,他們遠離親友,在充滿敵意、盛行偶像崇拜的環境中行事對得住耶和華。(腓立比書2:15)

      「耶和華與約瑟同在」

      約瑟是雅各和拉結的愛子,他很年輕就被賣到埃及為奴,跟敬虔的父親分開,得不到他的蔭庇。約瑟勤勉肯幹、忠誠信實、品德高尚,是年輕人的榜樣。儘管主人波提乏不是敬拜上帝的人,約瑟還是勤勤懇懇地伺候他,於是主人就把家中大小事務都交給他管理。(創世記39:2-6)約瑟對耶和華緊守忠義,雖然因此琅璫入獄,也沒有自嘆:「緊守忠義有什麼價值呢?」在獄中,他也顯出優良的特質,不久監獄長把監裡的囚犯全都交在他手裡。(創世記39:17-22)上帝賜福給他,正如創世記39:23說,「耶和華與約瑟同在」。

      約瑟跟敬畏上帝的父母分開,要採納周遭異教徒的行為,和埃及人的不道德生活,是很容易的事。但約瑟繼續保持清白無瑕,面對極大誘惑,也沒有偏離敬虔的原則。波提乏的妻子再三勾引他,要跟他發生苟且關係,約瑟堅決拒絕說:「我怎能做這麼大的惡事,得罪上帝呢?」(創世記39:7-9)

      今天,年輕的耶和華見證人必須留意基於聖經的警告,避免不良交往、不道德的娛樂、色情作品和墮落的音樂。他們深知「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不斷鑑察惡人和善人」。(箴言15:3)

      摩西棄絕「罪中之樂」

      摩西在法老宮中長大,平日接觸的都是崇拜偶像和耽於逸樂的人。聖經談及摩西說:「摩西因有信心,……不肯稱為法老女兒的兒子,寧願選擇與上帝的子民同受虐待,也不願享受暫時的罪中之樂」。(希伯來書11:24,25)

      跟世界友好可能帶來若干短暫的利益,但世界已餘日無多,這些利益充其量只能延續一段有限的時間。(約翰一書2:15-17)效法摩西的榜樣豈不是好得多嗎?聖經說,他「堅定不移,像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上帝」。(希伯來書11:27)摩西的思想集中於祖先遺留的屬靈產業之上。耶和華的想法也就是摩西的想法,遵行上帝的旨意是他一生的首務。(出埃及記2:11;使徒行傳7:23,25)

      敬畏上帝的年輕人要是跟不敬虔或充滿敵意的人一起生活,就必須勤於研讀聖經,深入認識「那不能看見的上帝」,鞏固自己跟耶和華的關係。基督徒的屬靈常規,例如經常聚會和傳道,能夠幫助這些年輕人將思想集中在屬靈的事上。(詩篇63:6;77:12)他們應當樂於以耶和華為友,讓耶和華的觀點支配自己的言行;也效法摩西,培養堅強的信心,抓緊穩確的希望。

      用言談讚美上帝

      在先知以利沙的日子,一個跟家人分開的以色列小女孩也在這方面堪作模範。她被敘利亞人擄去為奴,奉派伺候元帥乃縵的妻子。乃縵患了痲瘋,小女孩就對女主人說:「如果我主人去見撒馬利亞的先知就好了,先知必能治好他的痲瘋。」由於她的見證,乃縵前往以色列去見以利沙,結果痲瘋得以治愈。乃縵還成為耶和華的敬拜者呢!(列王紀下5:1-3,13-19)

      這個小女孩的例子說明,即使年輕人跟父母分開,他們也該用言談尊榮上帝。如果這個女孩素來愛說「愚蠢的話題」或者「猥褻的笑話」,有機會作見證時,她能夠這麼泰然自若地向主人談及耶和華嗎?(以弗所書5:4;箴言15:2)二十出頭的尼科斯曾因嚴守中立被判入獄,他憶述:「我和幾個年輕弟兄被囚在一個農場監獄裡,沒有父母監管,也沒有會眾長老照料,我留意到大家的言談素質不斷下降。」這樣的言談當然不能讚美耶和華。幸好得到弟兄的幫助,尼科斯和幾個年輕人聽從了保羅的勸告:「淫亂和各種不潔的事,或是貪心的事,在你們當中連提也不該提,才合聖民的體統。」(以弗所書5:3)

      看耶和華要看得真實

      耶穌說人在小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路加福音16:10)但以理的三個希伯來同伴在古巴比倫的經歷表明,耶穌的話一點也沒錯。關於摩西律法禁止的食物,他們大可辯稱,自己既處身異地,又是俘虜,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但是對於這件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們也服從上帝。這種態度為他們帶來多大的福分!事實證明,他們比所有吃御膳的俘虜更健康、更有智慧。在小事上忠心無疑大大強化他們的信心,使他們在面對更大的考驗,被迫向偶像下拜時,也能堅守立場,拒絕妥協。(但以理書1:3-21;3:1-30)

      三個年輕人看耶和華看得很真實。雖然遠離家人,也遠離崇拜耶和華的地方,他們決心保持清白,不讓世界的不潔事物把自己玷污。(彼得後書3:14)在他們看來,跟耶和華的關係至為寶貴,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耶和華必不撇棄你

      遠離自己深愛和信任的人,年輕人也許會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憂心忡忡。但是,他們面對考驗時可以確信,「耶和華必不撇棄」他們。(詩篇94:14)即使「要為正義受苦」,耶和華也會扶持他們,使他們繼續「走在正義的路上」。(彼得前書3:14;箴言8:20)

      耶和華不斷強化約瑟、摩西、被擄為奴的以色列小女孩,以及三個希伯來青年,並賜給他們豐富的獎賞。今天,耶和華也運用聖靈、他的話語、他的組織去扶持年輕人,幫助他們「為信仰打美好的一仗」,以求贏得「永生」的獎賞。(提摩太前書6:11,12)真的,行事為人對得住耶和華是做得到 的,也是明智之舉。(箴言23:15,19)

      [腳注]

      a 參閱《守望台》1996年5月1日刊,18-20頁。

      b 不是真名

      [第25頁的附欄]

      父母們——幫助孩子做好準備!

      「年輕時所生的兒子,好像勇士手中的箭。」(詩篇127:4) 一支箭射中靶子不是僥倖的事。射箭的人必須瞄準目標,才能射中。同樣,除非父母預先提出適當的指導, 否則兒女就無法應付在外面所遇到的種種難題了。(箴言22:6)

      年輕人做事往往一時衝動, 也較易向「年輕人常有的慾望」屈膝。(提摩太後書2:22) 聖經警告說:「杖打和責備使人有智慧,放縱的孩子使母親蒙羞。」(箴言29:15) 如果父母沒有為兒女定下明確的行為標準, 孩子就很難應付外面生活的壓力了。

      負責任的基督徒父母會清楚告訴兒女, 現行制度的生活現實, 年輕人獨自在外面生活會遇到哪些難題和壓力。 但不必一味強調負面因素,以致令孩子灰心喪氣。父母的教導,加上來自上帝的智慧, 可以「使缺乏經驗的人精明,使年輕人有知識,會思考」。(箴言1:4)

      如果父母把敬虔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刻在孩子心上, 就能幫助他們應付各種考驗。 但成功與否仍取決於, 父母有沒有習以為常地舉行家人聖經研讀,跟孩子開誠布公地交談,以及對孩子的福利表現關注。 父母運用敬神的原則訓練兒女時,表現積極、 平衡合理的態度,就能幫助孩子日後自立。 父母要以身作則, 讓孩子看出, 在世界裡但不屬世界是做得到 的。(約翰福音17:15,16)

      [第23頁的圖片]

      一些年輕基督徒不得不獨自在外面生活

      [第24頁的圖片]

      年輕人竭力抵抗引誘,就能效法約瑟,保持道德清白

      [第26頁的圖片]

      要效法被擄為奴的以色列小女孩,用言談榮耀耶和華

  • 讀者來函
    守望台2003年 | 10月15日
    • 讀者來函

      耶和華在創世記3:22所說的「我們」是指誰呢?

      耶和華上帝說:「這個人已經跟我們相似,能辨識善惡。」(創世記3:22)在這句話中,「我們」一詞看來指上帝自己和他的獨生子。為什麼呢?

      耶和華向第一對人類宣判後,說出了創世記3:22的話。有人認為,翻做「我們」的詞語,是個表示威嚴的複數詞。可是,關於創世記1:26及3:22,聖經學者唐納德·高恩說:「人們認為『我們』一詞用來顯示威嚴或強度,或是表示說話的人在衡量不同的選擇,或暗示上帝有超過一個位格……。但是,這些見解在舊約中大多找不到佐證。用這些說法來解釋創世記3:22中的『我們』也不合邏輯。」

      既然當時撒但已開始自行判斷「善惡」,甚至慫恿人類的始祖步他的後塵,耶和華所說的「我們」是不是包括魔鬼撒但呢?這不合理。「我們」一詞包含同屬一方之意,然而撒但當時已經不再是耶和華手下的忠心天使,上帝不可能認為撒但跟自己同屬一方。

      那麼,上帝是對那些忠心的天使說話嗎?是或不是,我們不能一口咬定。不過,創世記1:26和3:22所用的字眼類似,倒是解開疑團的線索。在創世記1:26,耶和華說:「我們 要照我們 的形像、按我們 的樣式造人」。他在向誰說話呢?耶穌降生為完美的人之前是個靈體,使徒保羅曾談到他,說:「他是那不能見的上帝的形像。在受造的萬物中,他是頭生子,因為天上的、地上的……全都是藉著他而創造的。」(歌羅西書1:15,16)因此在創世記1:26,耶和華看來是對他的獨生子說話,就是在創造天地萬物時他身旁的那個「好工匠」。(箴言8:22-31)既然創世記3:22用類似的措辭,照理當時耶和華也是對身邊最親密的個體說話,那就是他獨生的兒子。

      上帝的獨生子看來有辨識善惡的能力。他跟耶和華相處了那麼久,與耶和華的關係那麼親密,一定很清楚他天父的想法、原則和標準。耶和華也確信這一點,並深信兒子會完全按照他的想法處事。所以,耶和華可能特准他的兒子處事時不用每次都先問他的意見。上帝的兒子蒙父親賜予能力,在這個範圍內有權判斷善惡。可是,上帝的獨生子跟撒但、亞當和夏娃不一樣,他沒有自定標準,違背耶和華的原則。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