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一個驚人的奧祕揭開了
    啟示錄偉大的高潮近了!
    • 10,11.(甲)聯合國把1986年定為什麼年?各國的反應如何?(乙)有多少「宗教派別」聚集在意大利的阿西西為和平祈禱?這些禱告會得到回應嗎?請解釋。

      10 為了增強人們對未來的信心,聯合國把1986年定為「國際和平年」,目標是「確保和平及人類的未來」。聯合國呼籲交戰各國放下武器至少一年。各國有沒有響應呢?國際和平研究所的一份報告指出,單單在1986年,就有多達500萬人在大小戰爭中喪生!儘管有些國家為和平年設計了紀念郵票和錢幣,大部分國家卻沒有採取什麼謀求和平的行動。然而,向來迫不及待要跟聯合國打好關係的宗教,則不遺餘力地四處宣傳和平年。1986年1月1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讚揚聯合國的功績,並把新的一年獻給和平。同年10月27日,在教宗的號召下,世界各地的宗教代表聚集在意大利的阿西西為和平祈禱。

      11 上帝會回應這些祈求和平的禱告嗎?這些宗教領袖究竟向哪個神祈禱呢?如果你問他們,不同的宗教會給你不同的答案。問題是:宇宙間真的有萬千神明,能聽到並回應當時形形色色的請求嗎?在參與這次集會的代表中,有名無實的基督徒崇拜三位一體的神c;佛教徒、印度教徒以及其他宗教的信徒則向多不勝數的神祇誦經祈禱。參與這次集會的共有十二個「宗教派別」,其中不乏有名望的宗教領袖,比如聖公會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佛教的達賴喇嘛,俄羅斯的正教教長,東京的神道教廟宇協會主席,非洲的泛靈論代表,還有兩個戴著羽毛頭飾的美洲印第安人。毫無疑問,當日場面非常壯觀,作為電視轉播節目是很引人注目的;有一群宗教代表還連續禱告了十二個小時之久。(參看路加福音20:45-47)問題是,他們的禱告當時有沒有穿越上空厚厚的陰雲,蒙上帝垂聽呢?沒有。原因有以下幾個。

      12.上帝為什麼不會垂聽宗教領袖祈求世界和平的禱告?

      12 跟那些奉耶和華的名而行的人相比,當時在場的宗教代表真是天差地遠,因為他們竟然沒有一個向永活的上帝祈禱。上帝的名字是耶和華,在聖經原文裡出現過七千多次。(彌迦書4:5;以賽亞書42:8,12)d再說,這些宗教團體也沒有奉耶穌的名向上帝禱告,其中大部分人甚至不相信耶穌基督。(約翰福音14:13;15:16)另外,他們沒有遵行上帝對這個時代的人所定的旨意,就是在普世宣揚上帝將臨的王國,向人指出這個王國才是人類真正的希望,而不是聯合國。(馬太福音7:21-23;24:14;馬可福音13:10)還有的是,這些宗教團體都曾在大大小小的戰爭中殺人流血,包括參與20世紀的兩場世界大戰。上帝對這些人說:「即使你們多多禱告,我也不聽。你們殺人害命,雙手沾滿鮮血。」(以賽亞書1:15;59:1-3)

      13.(甲)為什麼說,宗教領袖跟聯合國攜手合作、祈求和平很耐人尋味?(乙)聖經所預告的什麼高潮會在一片和平呼聲中來到?

      13 再說,世上的宗教領袖在現今這個時候跟聯合國攜手合作、祈求和平,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在現代,很多人正紛紛脫離宗教,所以宗教領袖為自己的好處著想,自然希望拉攏甚至左右聯合國。他們跟古代以色列國那些悖逆不忠的首領一樣高喊:「『平安無事了!平安無事了!』其實一點也不平安。」(耶利米書6:14)毫無疑問,和平的呼聲會繼續發出,直到使徒保羅所預告的高潮來到:「因為你們自己清楚知道,耶和華的日子臨到,就像賊在夜裡來到一樣。人正說『和平安全了』的時候,突如其來的毀滅就立時臨到他們,好像陣痛臨到孕婦一樣。他們一定逃脫不了。」(帖撒羅尼迦前書5:2,3)

      14.「和平安全」的呼聲可能會以什麼方式發出?人必須怎樣做,才不會上當受騙?

      14 政界人物近年常用「和平安全」這個字眼去描述他們的種種大計。世界領袖這些行動是不是表明,帖撒羅尼迦前書5:3已開始應驗呢?還是保羅的話專指某件驚天動地、轟動全球的大事呢?既然聖經的預言往往要在應驗之後或應驗期間才能完全明白,因此我們要密切留意,耐心等待。不過基督徒知道,無論各國看來在和平安全方面取得什麼成果,也只是粉飾太平而已。可以肯定,家庭破裂、道德淪喪的情況會持續不斷,自私、仇恨、罪行、疾病、憂傷和死亡也不會消失。因此,你要是明白世事發展背後的含意,留意聖經的預言並聽從警告,那麼無論「和平安全」的呼聲以什麼方式發出,你都不會上當受騙。(馬可福音13:32-37;路加福音21:34-36)

  • 處決大巴比倫
    啟示錄偉大的高潮近了!
    • 1.關於鮮紅色野獸,天使還說了什麼?我們必須有哪種智慧,才能洞悉啟示錄中每個「象徵」的含意?

      關於啟示錄17:3談到的鮮紅色野獸,天使進一步告訴約翰:「這裡就要用聰明智慧了:七個頭象徵女人所坐的七座山。有七個王:五個已經倒了,一個還在,另一個還沒有到。他到了,就必存留一會兒。」(啟示錄17:9,10)天使所傳達的是上頭來的智慧,只有這種智慧才能使人洞悉啟示錄的「象徵」有什麼含意。(雅各書3:17)憑著這種智慧,約翰預表的群體以及他們的同伴受到啟迪,看出自己正處於關鍵時期。憑著這種智慧,全心愛戴上帝的人明白耶和華快要執行判決,並對他養成敬畏的心。箴言9:10說得對:「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就是有悟性。」關於上文提到的野獸,來自上帝的智慧讓我們明白什麼呢?

      2.鮮紅色野獸的七個頭象徵什麼?「五個已經倒了,一個還在」這句話如何跟事實相符?

      2 這隻猛獸的七個頭象徵七座「山」或七個「王」。在聖經裡,「山」和「王」都用來指政府的權柄。(耶利米書51:24,25;但以理書2:34,35,44,45)聖經提到六個曾對上帝的子民產生過影響的世界霸權,分別是埃及、亞述、巴比倫、米底亞–波斯、希臘和羅馬。約翰接獲啟示錄的異象時,五個已經不在,只剩下當時稱霸世界的羅馬。這跟經文所說的完全吻合:「五個已經倒了,一個還在」。那麼,還沒有到的「另一個」是指誰呢?

      3.(甲)羅馬帝國怎樣一分為二?(乙)歐洲社會經歷了什麼變化?(丙)神聖羅馬帝國可算是什麼?

      3 約翰去世後,羅馬帝國仍然存留了幾百年,領土也繼續擴張。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把首都從羅馬遷到拜占廷,並把這個城市改名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公元410年,羅馬城被西哥特王阿拉里克佔領(西哥特人屬日耳曼民族,歸信亞里烏派的「基督教」)。西班牙和羅馬在北非洲大部分殖民地則被日耳曼民族(同樣信奉「基督教」)征服。隨後多個世紀,歐洲社會十分動盪,經歷了很多變化。在這些國家裡,先後崛起的君主中比較有名的,包括公元9世紀跟教宗利奧三世結盟的查理曼,和公元13世紀的腓特烈二世。他們統治的地區雖然被稱為神聖羅馬帝國,但跟全盛時期的古羅馬帝國相比,領土就小得多了。因此,神聖羅馬帝國可算是古羅馬的復興或延續,並不是什麼新帝國。

      4.東羅馬帝國曾收復什麼失地?古羅馬在北非洲、西班牙和敘利亞的大部分領土後來落到誰的手中?

      4 東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跟西羅馬帝國共存了一段日子,但彼此關係並不融洽。公元6世紀,東帝國的查士丁尼一世重奪北非洲的大部分失地,並曾介入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政事。公元7世紀,查士丁尼二世遠征馬其頓,收復了斯拉夫人早年奪走的一些土地。可是到了公元8世紀,古羅馬在北非洲、西班牙和敘利亞的大部分領土卻落到新興的伊斯蘭帝國手中,不再受君士坦丁堡和羅馬的控制。

      5.為什麼說,羅馬城雖然早於公元410年陷落,羅馬帝國在世界舞台上留下的痕跡卻到多個世紀後才完全消失?

      5 君士坦丁堡存留的時間稍微長一些。雖然波斯人、阿拉伯人、保加利亞人和俄國人曾多次進侵,這個城市卻歷劫猶存。直到公元1203年,君士坦丁堡終於失守了,但不是落在伊斯蘭教徒手裡,而是落在西歐的十字軍手裡。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人穆罕默德二世征服,不久更成為土耳其帝國的首都。因此,雖然羅馬城早於公元410年陷落,但羅馬帝國在世界舞台上留下的痕跡卻到多個世紀後才完全消失。儘管這樣,在一些以羅馬教皇制度以及東正教為基礎的宗教帝國裡,它的影響仍然清晰可見。

      6.哪些新崛起的帝國陸續登場?最成功的是哪個國家?

      6 到了15世紀,新崛起的帝國陸續登場。雖然有些新帝國的勢力範圍建立在以前屬於古羅馬的殖民地上,但這些帝國卻不是羅馬帝國的延續。葡萄牙、西班牙、法國和荷蘭都曾擁有遼闊的版圖,而最成功的要數英國。英國的殖民地遍及全球,因而有「日不落」帝國之稱。在歷史的不同時期,大英帝國的版圖包括北美洲、非洲、印度、東南亞以及南太平洋的廣大地區。

      7.一個聯合世界霸權怎樣誕生?據約翰指出,第七個「頭」或世界霸權會存留多久?

      7 在19世紀,北美洲一些殖民地紛紛脫離英國獨立,組成美利堅合眾國。雖然這個新國家跟宗主國在政治上時有衝突,但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兩國被迫承認彼此有共同利益,於是決定建立特殊的夥伴關係。這樣,一個由世上最富有的美國和版圖最大的英國組成的聯合世界霸權就誕生了。這就是啟示錄所說的第七個「頭」或世界霸權,它會一直存留到現行制度的末期。耶和華在現代的見證人最初也是在這個世界霸權的領土上發展起來的。跟第六個霸權相比,第七個「頭」統治的時間短得多,只會存留「一會兒」,直到上帝的王國消滅一切國家為止。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