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9 2/1 15-20頁
  • 要將學得的知識付諸實行以表明你信賴耶和華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要將學得的知識付諸實行以表明你信賴耶和華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9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我們的行為顯示我們的為人如何
  • 對待別人方面
  • 端莊的衣著和打扮
  • 信賴上帝供應尋求王國的人的所需
  • 「竭力尋求和平」
  • 在傳道工作上悉力以赴
  • 別人的榜樣促使我們『行善』
  • 不斷先追求王國
    崇拜獨一的真神
  • 你堅定不移地信賴上帝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6年
  • 『要繼續先求王國』
    團結一致地敬拜獨一的真神
  • 在困苦中全心信賴耶和華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3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9年
《守》89 2/1 15-20頁

要將學得的知識付諸實行以表明你信賴耶和華

「你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實為糧。」——詩篇37:3。

1,2.(甲)個人研讀應當導致什麼理想的結果?(乙)雅各作了個什麼比喻?他所描述的觀看是指匆匆的一瞥嗎?

研讀上帝的話語並非僅是為了滿足個人的喜好而已。反之我們應當把研讀視為對耶和華養成信賴的方法。(箴言3:1-5)以上詩篇執筆者的話指出,敬虔的信賴會透過人的「行善」表明出來。

2 雅各勸勉我們說:「你們應該作行道的人,不要單作聽道的人,自己欺騙自己;因為人若只作聽道的人,不作行道的人,他就像一個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貌,看過走開以後,馬上就忘記自己的樣子。」(雅各書1:22-24,《新譯》)這種觀看並非僅是匆匆一瞥。基本說來,與『觀看』有關的希臘字「表示思想上的行動去理解一件東西的若干事實」。——《新約字詞注釋詞典》,梵因(W. E. Vine)著;可參看使徒行傳7:31,《王國隔行對照譯本》。

3.照鏡子的人可能怎樣隨即忘記了『自己是怎樣的人』?

3 因此,試想像一下人在鏡子前細看自己的模樣,他也許發覺鏡子映現出來的形像並不那麼討人喜歡。他發覺自己由於暴飲暴食而下巴肥腫,睡眠不足而下眼泡鬆垂,憂慮重重而皺紋滿額。他面對面看見自己時決心要在習慣和生活方式上作一些耽延已久的改變。然後,他就「走開」了。那個令他不安的形像一旦離開了視線範圍,他「馬上就忘記」了——與其說他忘記了自己的容貌,不如說他忘記了『自己是怎樣的人』。他要改弦易轍的決心已煙消雲散了。

4.雅各所說的比喻可以怎樣應用在研讀聖經一事上?

4 照樣,你也許是個能幹的聖經研究者。可是,你對於自己從上帝話語的鏡子中看見的形像有什麼反應呢?若有靈性上的瑕疵和缺點映現出來,這僅引起你片刻的關注嗎?抑或你痛下決心要糾正弊端?雅各補充說:「惟有詳細察看那使人自由的全備的律法,並且時常遵守的人,他不是聽了就忘記,而是實行出來,就必因自己所作的蒙福。」(雅各書1:25,《新譯》)詩篇的執筆者則禱告說:「耶和華阿,求你將你的律例指教我,我必遵守到底。」——詩篇119:33。

我們的行為顯示我們的為人如何

5.(甲)我們的行為將我們的什麼顯露出來?(乙)「作孽之人」會有什麼結局?

5 的確,我們的行為證明我們內在的為人如何。人遲早都會由於行善或行惡將「隱祕的自我」顯露出來。(詩篇51:6)所羅門說:「憑著孩童的行為,人看出孩子的活動是否純潔正直。」(箴言20:11,《新世》)年輕的雅各和以掃便是個實例。隨著時間過去,以掃的所作所為充分表明他對屬靈的事缺乏體會。(創世記25:27-34;希伯來書12:16)同樣,今日有成千上萬的人自稱信賴耶和華,但他們的行為卻證明他們是聖經所說的「作孽的」人。(約伯記34:8)詩篇的執筆者寫道:「惡人茂盛如草,一切作孽之人發旺的時候,正是他們要滅亡,直到永遠。」——詩篇92:7。

6.為什麼我們必須現在就表明自己信賴耶和華?

6 惡人的數目正與日俱增,他們的毀滅也指日可待,因為上帝絕不會無限期地寬容作孽的人。(箴言10:29)因此,我們必須將所學得的聖經教訓付諸實行以表明我們信賴耶和華。彼得勸勉說,「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彼得前書2:12)那麼,我們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呢?

對待別人方面

7.為什麼我們在對待「外人」方面必須謹慎小心?

7 其中一方面可能要我們對待別人的方式。箴言13:20警告說:「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有些人沒有將這項受上帝感示的勸告應用出來,以致容許自己跟工作地方和學校裡的世俗朋友過度親密。例如有一位已婚的弟兄跟女同事發生了苟且關係。他也常跟男同事光顧當地的酒吧,以致喝得酩酊大醉。我們無疑必須「用智慧與外人交往」。——歌羅西書4:5。

8.有些人可以怎樣在對待基督徒同工方面有所改善?

8 我們對待基督徒同工的方式又如何?舉個例說,假設你欠了弟兄一筆錢。你會不必要地延遲償還,因為你認為弟兄看來相當富裕,而你『比他更需要這筆錢』嗎?詩篇37:21說,「惡人借貸而不償還。」你若是個雇主,在發薪給見證人雇員方面,你有應用「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這條原則嗎?(提摩太前書5:18)保羅能夠論及他對待別人的方式說:「我們處世為人,是本著上帝的聖潔和真誠,……對你們更是這樣。」——哥林多後書1:12,《新譯》。

端莊的衣著和打扮

9.有些長老留意到在衣著和打扮方面有些什麼趨勢?

9 德國的一位周遊監督將當地某些基督徒描述為「網球鞋的世代」,因為這些人參加聚會時所穿的服裝過於隨便。該國的分社辦事處補充說,雖然「絕大部分的弟兄均衣著端莊得體」,有些出席聚會的人卻「近乎不修邊幅」。照樣,另一個國家報導說,「這裡的難題之一是不注重個人衛生。……有些弟兄不穿清潔的衣服。他們參加聚會或傳道時頭髮髒亂。」耶和華手下的僕人必須在每一方面保持整齊清潔。這是至為重要的事!——哥林多後書7:1。

10.(甲)我們在選擇衣著和打扮方面應當受什麼原則所指引?(乙)在什麼情況下提出勸告是適當的?我們對此應當有什麼反應?

10 我們必須「廉恥自律,服飾端莊」,尤其是在從事屬靈活動之際。(提摩太前書2:9,《當代聖經》)問題不是某種服裝款式是否極端趨時,而是這種服式是否適合一個自稱為上帝傳道員的人。(羅馬書12:2;哥林多後書6:3)過度隨便或緊身的衣服都會分散別人對我們信息的注意。明目張膽地蓄意使男子女性化或女子男性化的服裝款式無疑絕不適宜。(可參閱申命記22:5。)當然,各地的風俗習慣因氣候的不同、職業的需要等而異;因此,基督徒會眾不會為普世的弟兄團體定下若干一成不變的規條。長老也不應當將自己個人的品味強加諸羊群身上。可是,以一般而言,若有王國傳道員的打扮令會眾感到不安或分散別人對傳道工作的注意,向之提出仁慈的勸告是應當的。你會懷著謙卑的態度接受勸告,表明你信賴耶和華嗎?——希伯來書12:7。

信賴上帝供應尋求王國的人的所需

11.有些人怎樣沉迷於追求物質的東西?為什麼這是不智的?

11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33)有些人沒有聽從這段話而招致多麼可悲的結果!由於輕易相信經濟安全的神話,這些人狂熱地追求財富、世俗教育和事業,「信賴自己的謀生方法」。(詩篇49:6,《新世》)所羅門警告說:「不要勞碌求富……。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麼?因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箴言23:4,5。

12.追求財富的人怎樣「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12 使徒保羅進一步警告說:「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書6:10)拉比爾(Douglas LaBier)醫生接受《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周刊的訪問時說,許多追求財富的年輕男女「報告感到不滿、憂慮、沮喪、空虛、疑惑,和各種各式的身體毛病——頭痛、背痛、腸胃不適、失眠、進食困難等。」

13.為什麼「有衣有食」就知足乃是最上策?

13 信賴耶和華供應他們生活所需的人卻得以免去許多痛苦愁煩。誠然,「有衣有食」就知足可能意味到要過較簡樸的生活。(提摩太前書6:8)但在「發怒的日子,資財無益。」(箴言11:4)此外,我們若增加為耶和華所作的服務,就有希望贏得「耶和華所賜的福」。這種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箴言10:22。

「竭力尋求和平」

14,15.(甲)怎樣的爭論有時會破壞會眾中的和平?(乙)若有意見衝突發生,我們可以怎樣尋求和平?

14 表明我們信賴耶和華的另一個方法是在信徒同工當中「竭力尋求和平」。(彼得前書3:10-12,《新譯》)可是,有時弟兄們卻容許瑣碎的事在彼此之間引起劇烈的爭論:王國聚會所的裝飾和布置、傳道地區的調整、研經班的委派、雜誌的處理和書籍的供應等。在有些事例上,弟兄們沒有按照馬太福音18:15-17所倡導的精神去處理個人或生意上的爭執,以致他們不再彼此交談,或讓他們彼此之間的爭執令會眾感到不安。

15 雅各說:「公義的果子是在和平的情況之下撒種。」(雅各書3:18,《新世》)為了保持和睦起見,要敏於對別人的品味或意見讓步,甚至不惜放棄個人的權利。(可參閱創世記13:5-12。)例如,若有兩群會眾合用一間王國聚會所,其中一群絕不應當行事彷彿自己「擁有」這間聚會所似的,覺得自己有權支配另一群會眾的聚會時間或其他事務。反之,兩群會眾應當互相尊重、彼此合作。

16.在家裡和會眾中承認神治的秩序有什麼好處?

16 其實只要我們承認神治的秩序而安於本位,便可以避免許多爭執了。(哥林多前書11:3;以弗所書5:22-27)妻子若尊重丈夫的意願,兒女聽從父母的吩咐,助理僕人遵照長老的訓示而行,會眾便會「逐漸成長,在愛中造就自己」。(以弗所書4:16,《新世》)當然,有時丈夫、父母和長老也會犯錯。(羅馬書3:23)可是,反叛、埋怨或抗拒好意的指引會使情況有所改善嗎?在上帝指派給我們的位置上安分守己、尋求和睦豈不是好得多!

在傳道工作上悉力以赴

17.(甲)有些人舉出什麼理由為自己在傳道工作上僅作象徵式的參與一事辯護?(乙)耶穌怎樣鼓勵基督徒對今日各種壓力作出適當反應?

17 對許多人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執行基督徒宣揚好消息的使命。(馬太福音24:14;28:19,20)有些人對傳道工作只作小量的參與,也許辯稱謀生和養家的壓力使他們很難作出更大努力。當然,「末世」的各種壓力相當巨大。(提摩太後書3:1)可是,耶穌卻警告我們不要讓『生活的掛慮壓住我們的心』。隨著世上的情況越來越惡化,基督徒更應當「挺身昂首」。(路加福音21:28,34)若要『站立得穩』,在撒但的攻擊下屹立不移,最佳的方法之一便是「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經常參加傳道工作!——以弗所書6:14,15。

18.有些人沒有全力參與傳道工作的原因可能是什麼?

18 在保羅的日子,許多基督徒(最低限度在有些會眾中)只「求自己的事,並不求耶穌基督的事」。(腓立比書2:21)今日,我們當中有些人的情形可能正是這樣嗎?也許這些人對尋求王國的看法未能像那名遇見『重價珠子』的人的看法一般——甘願為之犧牲一切。(馬太福音13:45,46)他們對自利之心屈膝,於是採取抵抗力最小的途徑,只作一點象徵式的服務便算了。要記住,對耶和華和人類同胞的愛應當推使真正的基督徒向人傳道,即使跟陌生人交談並不是我們自然喜歡做的事。——馬太福音22:37-39。

19.耶和華何以不喜悅不冷不熱的努力?我們可以怎樣衡量一下自己為上帝所作的服務?

19 我們若沒有受到感動向人傳道,那麼,我們對耶和華的愛和信賴只不過是思想上的意識而已。大衛勸勉所羅門說,「你當認識耶和華你父的上帝,誠心樂意的事奉他;因為他鑑察眾人的心,知道一切心思意念。」(歷代志上28:9)耶和華絕不會被不冷不熱的努力所騙倒。即使我們經常參加傳道工作,我們若僅作一點象徵式的服務而非『盡心竭力』,耶和華就絕不會感到滿足。(路加福音13:24)因此,每個基督徒都必須忠實地衡量一下自己在傳道工作上所作的參與,並且問問自己:『我真的已盡力而為嗎?』也許我需要在優先考慮什麼事方面作出調整。

別人的榜樣促使我們『行善』

20.考慮一下基督徒同工所立的好榜樣何以是適當的?

20 我們為上帝所作的服務絕不是為了「與別人比較」。(加拉太書6:4,《新世》)即使如此,別人的好榜樣卻時常能夠促使我們更加努力。使徒保羅自己便曾說:「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哥林多前書11:1)既然如此,請想想我們的弟兄每月花多少時間傳道。在美國一地,傳道員的平均傳道時間從1979年的8.3小時增至1987年的9.7小時!我們的弟兄一直穩定地增加他們的傳道時間。這正是你的情形嗎?

21.許多人受到什麼所打動而毅然參加先驅工作?試舉例說明。

21 由於受到別人的熱心榜樣所打動,現在有數目空前的人參加經常先驅的工作。在美國加州,一位年輕的姊妹安芝娜有機會獲得一份條件優厚的職業,包括提供獎學金讓她在自己揀選的大學裡就讀。可是安芝娜卻選擇了全時服務。原因何在?「由於我曾跟許多先驅交往,我可以看出他們不但深感知足,而且在他們與耶和華的關係上享有莫大的喜樂和滿足。我也想享有這種深切的喜樂和滿足。」

22.將我們所學得的付諸實行有些什麼裨益?

22 你希望享有『莫大的喜樂和滿足』嗎?若然,你就「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要讓你所獲得的知識推動你竭盡所能為耶和華服務。要將你所學得的付諸實行,這樣你在靈性上的進步便會對所有人顯明出來,同時也能夠以拯救生命的方式造益別人。(提摩太前書4:15,16,《新世》)因此,讓我們所有人都聽從保羅在腓立比書4:9所提出的勸勉:「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上帝就必與你們同在。」

複習的要點

◻ 我們察看上帝話語的鏡子之後應當有什麼反應?

◻ 我們可以怎樣改善我們對待別人的方式?

◻ 為什麼追求物質東西是不智的?

◻ 我們可以怎樣在會眾中尋求和平?

◻ 什麼應當推使我們全力參加傳道工作?

[第16頁的圖片]

僅是看出自己靈性上的瑕疵和缺點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採取行動去糾正弊端才行!

[第18頁的圖片]

追求財富的人時常為自己帶來「許多愁苦」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