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1
(Eli,I)〔上升;上去〕
以色列的大祭司;以泰瑪的後代。以泰瑪是亞倫的兒子,在記載中排第四。(另見撒下8:17;王上2:27;代上24:3;出6:23)身為大祭司,以利為以色列人決事斷案四十年。撒母耳開始做先知的時候,以利仍然在生。(撒上4:18;3:10-13,19-21)以利任職的日子,以色列經歷屬靈的饑荒,因為「在那段日子,耶和華的話語稀少,異象也不常有」。(撒上3:1)
聖經初次提及以利,是在撒母耳記上第1章。記載說:以利坐在聖幕的門柱旁邊,以為義人哈拿喝醉了,就斥責她,其實哈拿只是在聖幕前懇切地祈求耶和華而已。哈拿告訴以利,她並不是喝醉了,而是大感憂愁,苦惱不堪,向耶和華傾訴心事。以利就叫她安心回去。耶和華垂聽了哈拿的禱告,讓她生下一個兒子,起名叫「撒母耳」。孩子一斷奶,哈拿就履行誓言,將孩子送到聖幕,使他終身為耶和華服務。(撒上1:9-18,20,24,28;2:11,18)
對兒子疏於管教 以利身為父親,又是以色列的大祭司,卻未能照耶和華的意思好好管教兒子。他的兩個兒子何弗尼和非尼哈,雖然任職祭司,卻是「無賴漢」,只顧滿足淫欲,一心貪圖口腹。上帝的律法規定,祭司可以享有一份祭肉,他們對此竟不滿足,派侍役向獻祭的人索取生肉,甚至祭牲的脂肪還未在壇上焚燒,使煙氣上騰之前,就已擅把祭肉取去,搶在耶和華之先享用。以利的兩個兒子既好色淫蕩,又貪得無厭,利用職權在會幕肆意作惡、偷竊聖物,令耶和華的聖潔崇拜大受玷污。他們跟在會幕門口侍候的婦人苟合,以利卻沒有革除他們的祭司職位,只是責備幾句就算了。以利尊重兒子過於尊重耶和華。(撒上2:12-17,22-25,29)
後來上帝的一個先知來見以利,向他發出嚴厲的警告:以利家的臂膀必被砍下,失去權柄和勢力,他家中必連一個老人也沒有。他兩個無惡不作的兒子必在同一天喪命。(撒上2:27-36)後來耶和華通過年輕的撒母耳重申他對以利家所作的不利判決。(撒上3:11-14)起初撒母耳不敢把信息告訴以利,但以利硬要他說出來,撒母耳只好從命。以利聽了之後溫順地說:「這是耶和華的意思,他看怎麼好,就怎麼做吧。」(撒上3:15-18)
耶和華審判以利家 耶和華所說的報應果然來到。以色列人跟非利士人交戰失利,損失了大約四千軍兵,於是決定把約櫃從示羅抬到軍營裡,以為這樣做就能救他們脫離仇敵的手。但非利士人奮力爭戰,殺了三萬以色列人,甚至搶去約櫃。何弗尼和非尼哈隨同約櫃來到軍營,結果被敵人所殺。有一個便雅憫人逃離戰場,回到示羅向以利報信。當時以利已98歲,虛弱無力,老眼昏花;他坐在路旁的凳上觀望,為上帝的約櫃擔憂顫慄。他一聽見約櫃被敵人搶去,就從凳上往後倒,頸項折斷而死。(撒上4:2-18)
後來報應通過掃羅王的手進一步臨到以利家。掃羅心狠手辣,下令將挪伯城的祭司殺盡;這些祭司都是以利的子孫,是通過非尼哈的兒子亞希突衍生的後代。(撒上14:3;22:11,18)只有亞希米勒的兒子亞比亞他逃過毒手,在大衛執政期間接續做祭司。(撒上22:20;撒下19:11)可是,後來亞比亞他協助亞多尼雅謀反,結果被所羅門革除祭司的職位。(王上1:7;2:26,27)這樣,耶和華對以利家所作的判決就全部執行了,以利的後代也永遠失去了做大祭司的殊榮。(撒上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