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與生活聚會手冊》參考資料——2018年1月
1月1-7日
上帝話語的寶藏 | 馬太福音1-3章
〈天上的王國近了〉
(馬太福音3:1,2)當日施浸者約翰來到猶地亞的曠野傳道,2 說:「你們要悔改,因為天上的王國近了。」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3:1,2
傳道:通常譯作「傳道」的希臘語詞基本意思是「以傳令官的身分宣告」。這個詞強調宣告的方式:通常不是指向一群人講道,而是指公開的宣告。
王國:這節經文中,譯做「王國」的希臘語詞ba·si·leiʹa(巴西利阿)在聖經中首次出現,指以國王為元首的政府,也指由國王統治的土地和人民。在《希臘語經卷》中,這個詞共出現了162次,其中55次出現在馬太的記載中,並且大部分指上帝在天上的統治。由於馬太很多次用這個短語,所以他的福音被人稱為「王國福音」。
天上的王國:這個短語只出現在馬太福音裡,出現大約30次。它的對應詞組「上帝的王國」在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裡出現,表明「上帝的王國」從屬靈的天上施行統治。(太21:43;可1:15;路4:43;但2:44;提後4:18)
近了:這裡指天上王國的未來君王將要出現。
(馬太福音3:4)約翰身穿駱駝毛的衣裳,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
英《新世》精讀本多媒體資料
施浸者約翰的衣著與外貌:約翰跟先知以利亞的打扮相似。(王下1:8)他身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用來攜帶小件物品的皮帶或繫帶。駱駝毛織品十分粗糙,通常只有窮人才穿。富有的人一般會穿絲綢或細麻製的柔軟衣服。(太11:7-9)約翰一出生就是離俗人,因此他很可能從沒有剪過頭髮。約翰的衣著外貌可能會讓人們看出,他生活簡樸,全心全意地遵行上帝的旨意。
蝗蟲:在聖經裡,「蝗蟲」一詞可指任何種類的蝗蟲。牠們觸角短,一般大群遷移。在耶路撒冷進行的一項分析指出,沙漠蝗的身體有百分之75是蛋白質。今天在中東地區,人們吃蝗蟲時,先除去頭、腳、腹和翅膀,只吃胸。蝗蟲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有豐富的蛋白質。據說牠的味道跟蝦或蟹類似。
野蜜:圖為野生蜜蜂築的蜂巢(1)充滿蜜的蜂巢;(2)約翰吃的蜂蜜可能是當地特有的敘利亞蜂的蜜。這種好鬥的蜜蜂適應了猶地亞曠野炎熱乾旱的氣候,不適合人工養殖。早在公元前9世紀,以色列地就已經有人用泥缸飼養蜜蜂了。人們在位於約旦河谷地市區的中部(今天的泰勒雷霍夫)發現了很多遺留的蜂巢。在這些蜂巢裡釀蜜的蜜蜂很可能來自現稱土耳其的地方。
挖掘屬靈寶石
(馬太福音1:3)塔瑪給猶大生法勒斯和謝拉,法勒斯生希斯倫,希斯倫生蘭。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1:3
塔瑪:馬太記載的彌賽亞家譜中出現了五個婦女,塔瑪是第一個。另外的四個分別是兩位非猶太婦女喇合和路得(第5節)、「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第6節)和馬利亞(第16節)。耶穌的家譜列出的絕大多數是男性,而這五位婦女被記在其中,可能是由於她們身上發生過不同尋常的事。
(馬太福音3:11)我用水給你們施浸,是因為你們悔改。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大,我連替他脫鞋也不配。他要用聖靈和火給你們施浸。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3:11
給你們施浸:或「給你們施洗」。譯做「施浸」的希臘語詞ba·ptiʹzo(巴普蒂佐)含有「浸入、沒入」的意思。其他的聖經記載也表明,施浸指使人全部沒入水中。有一次,約翰選約旦河谷靠近撒琳的地方為人施浸,是「因為那裡水多」。(約3:23)腓力為埃塞俄比亞的宦官施浸時,兩人「一起下到水裡」。(徒8:38)同樣的希臘語詞也在《七十子譯本》的王下5:14裡出現,用於描述乃縵「在約旦河裡浸了七次」。
經文朗讀
(馬太福音1:1-17)亞伯拉罕的子孫,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歷史書:2 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猶大和他的兄弟,3 塔瑪給猶大生法勒斯和謝拉,法勒斯生希斯倫,希斯倫生蘭,4 蘭生亞米拿達,亞米拿達生拿順,拿順生撒門,5 喇合給撒門生波阿斯,路得給波阿斯生俄備得,俄備得生耶西,6 耶西生大衛王。烏利亞的妻子給大衛生所羅門,7 所羅門生羅波安,羅波安生亞比雅,亞比雅生亞撒,8 亞撒生約沙法,約沙法生約蘭,約蘭生烏西雅,9 烏西雅生約坦,約坦生亞哈斯,亞哈斯生希西家,10 希西家生瑪拿西,瑪拿西生亞們,亞們生約西亞;11 國民被擄到巴比倫的時候,約西亞生耶哥尼雅和他的兄弟。12 國民被擄到巴比倫以後,耶哥尼雅生撒拉鐵,撒拉鐵生所羅巴伯,13 所羅巴伯生亞比育,亞比育生以利亞敬,以利亞敬生亞所,14 亞所生撒督,撒督生亞金,亞金生以律,15 以律生以利亞撒,以利亞撒生馬但,馬但生雅各,16 雅各生約瑟,就是馬利亞的丈夫;稱為基督的耶穌是馬利亞生的。17 這樣,由亞伯拉罕到大衛,共十四代;由大衛到國民被擄往巴比倫,共十四代;由國民被擄往巴比倫到基督,共十四代。
1月8-14日
上帝話語的寶藏 | 馬太福音4-5章
〈登山寶訓中的道理〉
(馬太福音5:3)自覺有屬靈需要的人有福了,因為天上的王國是他們的。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5:3
有福:有福不僅指表面上的快樂,例如人因享受愉快時光而感到的快樂。當用來形容人時,有福指蒙上帝賜福並受上帝喜愛。這個詞在有些經文中也被譯作「快樂的」,用來形容上帝和得了榮耀的主耶穌。(提前1:11;6:15)
自覺有屬靈需要的人:希臘語「自覺……的人」一詞的字面意思是「貧困的人(乞丐,窮乏的人)」,這裡指強烈地意識到自己有屬靈需要的人。這個詞也出現在路加福音16:20,22,指「乞丐」拉撒路。有些譯本也譯作「為靈做乞丐」,指人急切想要滿足屬靈需要,想要認識上帝。
(馬太福音5:7)慈悲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會得蒙慈悲。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5:7
慈悲:聖經中「慈悲」一詞不單單指赦罪,也不單單指執行刑罰時從輕發落。慈悲經常用來表示人受到同情心和憐恤之心的推動,主動採取行動幫助有需要的人。
(馬太福音5:9)促進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會稱為「上帝的兒子」。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5:9
促進和睦的人:促進和睦的人不只是心平氣和、態度冷靜,當失去和睦時,他還會主動去修補關係。
〈教導兒女追求和睦,促進和平〉
基督徒父母特別關心怎樣訓練兒女「尋求和睦,追求不已」。(彼得前書3:11)人盡力消除猜疑、仇恨和失望的感覺,就能與人和睦共處,得享快樂,因此盡力追求和睦是值得的。
挖掘屬靈寶石
(馬太福音4:9)然後對他說:「你暫且俯伏崇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給你。」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4:9
暫且……崇拜:這裡表示崇拜的希臘語動詞是「不定過去時」,表示行動的時間只是一次或瞬間的。「暫且……崇拜」表示魔鬼沒叫耶穌持續崇拜他,他只要耶穌「暫且」崇拜他。
(馬太福音4:23)耶穌周遊加利利全境,在各會堂裡教導人,傳講王國的好消息,治好民眾的各種疾病、各種弱症。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4:23
教導……傳講:教導跟傳講不同;教導不僅是傳講真理,還要指導、講解,並舉出證據說明。
經文朗讀
(馬太福音5:31-48)「又有話說:『誰跟妻子離婚,就該給她離婚的文書。』32 我倒告訴你們:要不是因為妻子淫亂,凡同妻子離婚的,就可能導致她通姦;誰娶這離了婚的婦人,也是通姦。33 你們又聽見有話對古人說:『不可違背誓言,必須向耶和華履行你的誓願。』34 我倒告訴你們,根本不要起誓。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那是上帝的寶座;35 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那是他的腳凳;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那是大君王的城;36 也不可指著自己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叫一根頭髮變白變黑。37 你們的話,是就該說『是』,不是就該說『不是』;此外再說什麼多餘的話,就是出於那惡者。38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39 我倒告訴你們,不要跟邪惡的人對抗。有人摑你的右臉,就連左臉也轉過來讓他摑。40 有人想要告你,想得你的裡衣,就連外衣也給他。41 有掌權的人迫你服役,要你走一里路,就跟他走兩里。42 有人求你,就給他;有人請你免息借錢給他,不要轉身離開。43 你們聽見有話說:『要愛你的朋友,恨你的仇敵。』44 我倒告訴你們,總要愛你們的仇敵,為迫害你們的人禱告。45 這樣,你們就能做你們天父的兒子了;因為他叫日頭出來照善人,也照惡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46 你們只愛那些愛你們的人,有什麼獎賞呢?收稅人不也是這樣做嗎?47 你們單向你們的弟兄問好,有什麼了不起呢?列國的世人不也是這樣做嗎?48 所以,你們必須完全,就像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一樣。」
1月15-21日
上帝話語的寶藏 | 馬太福音6-7章
〈不斷先追求王國〉
(馬太福音6:10)願你的王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在地上實現,像在天上一樣。
〈通過禱告親近上帝〉
12在我們的禱告裡,跟耶和華上帝有關的事應該放在第一位。毫無疑問,我們理應為上帝所做的一切美事由衷地讚美他、感謝他。(歷代志上29:10-13)馬太福音6:9-13(請讀)記載了耶穌的模範禱告,他教我們祈求上帝的名彰顯為聖,祈求上帝的王國來臨,祈求上帝的旨意在地上實現,像在天上一樣。耶穌提及這幾件跟耶和華有關的重要事情之後,才提及個人的需要。我們要是像耶穌一樣,在禱告裡將上帝放在第一位,就表明我們不是只關心自己。
(馬太福音6:24)一個人不能做兩個主人的奴隸。他不是討厭這個,喜愛那個,就是忠於這個,輕看那個。你們不能又做上帝的奴隸,又做財富的奴隸。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6:24
做……奴隸:這個希臘語動詞指一個人只屬於一個主人,做他的奴隸。耶穌用這個詞表明,一個基督徒如果熱衷追求財物,就不可能同時專一愛戴上帝,給上帝應得的崇拜。
(馬太福音6:33)你們要不斷先追求王國和他的正義,這一切別的東西也必賜給你們了。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6:33
不斷……追求:這個希臘語動詞描述一種持續不斷的行動。真正跟隨基督的人總是把追求王國放在生活首位,不會三心二意,半途而廢。
王國:有些希臘語古抄本寫作「上帝的王國」。
他的:「他」指上帝,即馬太福音6:32所說的「天父」。
正義:追求上帝正義的人樂意遵行上帝的旨意,並按照他的是非標準行事。這與一心要確立自己正義的法利賽派完全相反。(太5:20)
〈要追求王國,不要追求物質的東西〉
18請讀馬太福音6:33。基督的門徒必須不斷先追求王國。如果我們聽從耶穌的吩咐這樣做,他保證上帝會把生活的必需品賜給我們。為什麼耶穌可以這麼肯定呢?他在前一節經文說:「你們需要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 的。」耶和華清楚知道我們需要食物、衣服和住的地方,就算我們還不知道自己會缺乏什麼,他都已經知道了。(腓立比書4:19)他甚至知道我們的哪件衣服快要破損不能再穿了,也知道我們每天的飲食需求,還知道我們需要多大的房子才夠整家人住。耶和華一定會滿足我們真正的需要。
挖掘屬靈寶石
(馬太福音7:12)所以,在一切事上,你們希望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得怎樣待人。其實,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話的真義了。
〈在傳道時實踐金規〉
14假如你接到一個電話,話筒裡傳來的是個陌生人的聲音,問你喜歡吃什麼。你大概會想:他是誰?有什麼目的?你可能會禮貌地敷衍幾句,然後表示不想再談下去了。可是,如果對方一開始就表明身分,說他正從事跟營養有關的行業,想告訴你一些有益的資訊,你很可能就比較願意聽下去了。通常,我們都希望別人禮貌地向我們清楚說明來意。那麼,我們傳道時可以怎樣留意這點,禮貌地對待別人呢?
15在很多地方,傳道員需要向住戶清楚說明來意。假設我們沒有介紹自己就突然問對方:「如果您有能力,您會解決世界上的哪些問題呢?」我們提出這類問題,可能是想了解對方的想法,然後請對方看聖經。不過,對方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不想聽下去,心想:「你是誰呀?為什麼問我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目的?」這樣的話,儘管我們有很寶貴的信息,對方也沒有機會聽到了。我們應該讓住戶感到自在。(腓立比書2:3,4)怎樣做到呢?
16一位探訪會眾的監督發覺以下方法很有效。他跟住戶打過招呼後,會給住戶一份傳單《你想找到真理嗎?》,說:「我們想把這份傳單送給住在附近的每一個人。傳單談到六個問題,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這份送給您。」這個弟兄發現,大多數人知道他的來意後,看起來都比較輕鬆自在,也更願意跟他談下去。弟兄也會問對方:「您想過傳單裡提到的問題嗎?」要是住戶選了一個問題,弟兄就會翻開傳單,給他看看聖經怎麼說。要是對方回答沒有,弟兄會挑一個問題跟對方討論,免得對方尷尬。當然,我們還可以用很多方法展開交談。在有些地方,人們比較注重見面時的禮節,傳道員不能一開口就向住戶說明來意。不管怎樣,我們跟別人交談時,都要顧及當地人的習慣。
(馬太福音7:28,29)耶穌說完了這些話,群眾都對他的教導方式感到驚訝;29 因為耶穌教導他們,好像有權威的人,不像他們的抄經士。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7:28,29
感到驚訝:這個希臘語動詞在這裡可以解釋為「驚訝到極點」。這裡使用的動詞時態表示持續的行動,意味著耶穌的教導對民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的教導方式:這個短語的意思包括耶穌怎樣施教,以及他的教導內容。因此這個短語也可以指登山寶訓的整套教導。
不像他們的抄經士:耶穌與當時的抄經士不同,他沒有把那些被奉為拉比的人的話當作權威;耶穌說話好像有權威的人,他根據上帝的話語聖經教導人,代表耶和華發言。(約7:16)
經文朗讀
(馬太福音6:1-18)「你們要小心,不可為了讓人觀看而在人前行義。要不然,你們就得不到天父的獎賞了。2 因此,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在你前頭吹號,好像那些虛偽的人在會堂和街上所做的,想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到全部的獎賞了。3 你施捨的時候,不要讓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4 這樣你就是暗中施捨。你父親暗中觀察,就會回報你。5 「你們禱告的時候,也不可像那些虛偽的人。他們喜歡站在會堂和大街的轉角上禱告,故意讓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到全部的獎賞了。6 你禱告的時候,倒要進你的私人房間,關上門,然後向你在暗中的父親禱告。你父親暗中觀察,就會回報你。7 你們禱告,不要反反覆覆說同樣的話,好像列國的世人一樣,他們以為話說得多就蒙垂聽。8 你們不要跟他們一樣,因為你們還沒有求,上帝你們的父親就知道你們需要什麼了。9 「所以你們要這樣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親,願你的名彰顯為聖。10 願你的王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在地上實現,像在天上一樣。11 我們今天所需的食物,求你今天賜給我們;12 寬恕我們的罪債,就像我們也寬恕了欠我們罪債的人一樣。13 不要叫我們陷入引誘,求你救我們脫離惡者。』14 「要是你們寬恕人的過錯,你們的天父也會寬恕你們;15 要是你們不寬恕人的過錯,你們的父親也不會寬恕你們的過錯。16 「你們禁食的時候,不要再面帶愁容,像那些虛偽的人一樣。他們把臉弄得難看,讓人看出他們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到全部的獎賞了。17 你禁食的時候,倒要用油抹頭,也要洗臉。18 這樣,你禁食就不是給人看,而是給你在暗中的父親看。你父親暗中觀察,就會回報你。
1月22-28日
上帝話語的寶藏 | 馬太福音8-9章
〈耶穌愛民眾〉
(馬太福音8:1-3)耶穌從山上下來,有一大群人跟隨他。2 有一個痲瘋病人來向他下拜,說:「主啊,只要你願意,就能使我潔淨。」3 耶穌伸出手來摸他,說:「我很願意!你潔淨了吧。」他的痲瘋立刻潔淨了。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8:3
摸他:摩西律法規定,痲瘋病人要被隔離。(利13:45,46;民5:1-4)猶太宗教領袖卻定出許多額外的規條,例如,任何人都要跟痲瘋病人保持4肘尺(1.8米)的距離。如果刮起風來,痲瘋病人就要至少跟別人保持100肘尺(45米)的距離。由於這些規定,痲瘋病人受到了無情的傷害。這些傳統的規定甚至認可一些惡劣的行為,例如有個猶太宗教導師一看見痲瘋病人就會躲起來,另一個則向痲瘋病人投擲石子,驅趕他們。相反,耶穌懷著極大的同情心,做了一件其他猶太人難以想像的事——伸出手來摸他。他本可以說一句話就治好痲瘋病人,不過他還是伸手摸他。(太8:5-12)
我很願意:耶穌不僅沒有拒絕對方的請求,更是積極渴望治好病人。這表明他這麼做不是僅出於責任感。
(馬太福音9:9-13)耶穌離開那裡,在路上看見一個人,叫做馬太,坐在收稅處。耶穌一看見他,就對他說:「來跟隨我吧。」馬太就起來,跟隨了耶穌。10 後來,耶穌在他家裡坐席的時候,有很多收稅人和罪人也來跟耶穌和門徒一起坐席。11 法利賽派的人看見,就對耶穌的門徒說:「為什麼你們的老師跟收稅人和罪人一起用膳呢?」12 耶穌聽見就說:「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生病的人才需要。13 『我要的是慈悲,不是祭牲。』你們去學習一下這句話的含意吧。我來不是要召義人,而是要召罪人。」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9:10
坐席:意即「斜靠在桌前用餐」。一個人與某人坐席表明他跟那個人有親密的友誼。因此,耶穌時代的猶太人一般絕不會跟非猶太人坐席吃飯。
收稅人:許多猶太人為羅馬的當權者收稅。收稅的猶太人普遍被人厭惡,因為他們不僅為外族當權者服務,而且常常不按照規定的稅率,超額收錢。猶太人一般會避開收稅人,認為他們和娼妓等惡名昭著的罪人是同類。(太11:19;21:32)
(馬太福音9:35-38)耶穌出發周遊各城各村,在會堂裡教導人,傳講王國的好消息,治好各種疾病、各種弱症。36 他看見群眾,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被人剝削,四處流離,好像綿羊沒有牧人一樣。37 於是他對門徒說:「莊稼的確很多,工人實在太少。38 所以,你們要懇求莊稼的主人,差工人出去收割他的莊稼。」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9:36
憐憫:這裡使用的希臘語動詞是splag·khniʹzo·mai(斯普拉克尼佐邁),與它相關的名詞splagʹkhna(斯普拉克納)字面意思是「腸子」。這個詞表達出肺腑深處一種極強烈的情感,是希臘語中表達憐憫最強烈的詞語之一。
挖掘屬靈寶石
(馬太福音8:8-10)軍官回答說:「先生,要你到舍下來,我不敢當。其實你只要說句話,就可以治好我的僕人了。9 我也在別人的權下,自己手下也有士兵。我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奴隸說『做這件事』,他就去做。」10 耶穌聽見就很詫異,對跟隨他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麼有信心的人,在以色列我也沒有見過。
〈「我為你們立下模範」〉
16另一次,一個外邦軍官來見耶穌,求他醫治患病的奴隸。軍官可能是羅馬人。耶穌深知這人有不少缺點。在那個年代,羅馬的軍官也許經常動武,殺人流血,並且崇拜假神。可是,耶穌著重留意軍官的優點:他對耶穌有無比的信心。(馬太福音8:5-13)耶穌死前,跟身旁一個懸在柱上的罪犯說話。耶穌並沒有數說罪犯的惡行,反而鼓勵他,讓他知道自己有希望進入樂園。(路加福音23:43)耶穌清楚知道,對人諸多不滿、吹毛求疵,只會使人灰心喪氣。毫無疑問,由於耶穌著重留意別人的優點,許多人受到感動,決心做得更好。
(馬太福音9:16,17)沒有人拿未縮水的布,補在舊外衣上;因為新的一收縮,就會把外衣扯破,裂口反而更大了。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要是這樣做,皮袋就會脹破,不但酒漏出來,皮袋也糟蹋了。人總是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結果兩樣都可以保存下來。
英《道路》70頁6段
〈為什麼耶穌的門徒不禁食?〉
耶穌想幫助約翰的門徒明白,人不應該期望耶穌的門徒附和猶太教的舊習俗,例如屬於儀式性質的禁食。他來不是要「縫補」或延長即將被廢棄的舊崇拜制度。正確的崇拜不會附和當日的猶太教和傳統。耶穌不是要在舊衣服上的縫補新布或在舊皮袋裡裝新酒。
經文朗讀
(馬太福音8:1-17)耶穌從山上下來,有一大群人跟隨他。2 有一個痲瘋病人來向他下拜,說:「主啊,只要你願意,就能使我潔淨。」3 耶穌伸出手來摸他,說:「我很願意!你潔淨了吧。」他的痲瘋立刻潔淨了。4 耶穌對他說:「留心不要告訴別人,只要去給祭司查看,並且獻上摩西規定的禮物,好向他們作見證。」5 耶穌到了迦百農,有一個軍官來見他,懇求他,6 說:「先生,我的僕人癱了,躺在家裡飽受痛苦。」7 耶穌對他說:「我到了就會治好他。」8 軍官回答說:「先生,要你到舍下來,我不敢當。其實你只要說句話,就可以治好我的僕人了。9 我也在別人的權下,自己手下也有士兵。我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奴隸說『做這件事』,他就去做。」10 耶穌聽見就很詫異,對跟隨他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麼有信心的人,在以色列我也沒有見過。11 可是我告訴你們:將有很多人從東方、西方來到,跟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在天上的王國裡一起坐席;12 王國之子反而被扔到外面的黑暗裡去。在那裡,他們就要哀哭切齒了。」13 耶穌對軍官說:「回去吧。照你的信心,給你成全吧。」僕人就在那個時候治好了。14 耶穌來到彼得家裡,看見彼得的岳母躺著,害了熱病。15 耶穌摸她的手,熱就退了,於是她起來侍候他們。16 到了晚上,有些人帶著很多受邪靈操縱的人來見耶穌。他只用一句話就把邪靈趕出去,又把身體不好的人全都治好。17 這是要實現先知以賽亞所說的話:「他擔當我們的病症,背負我們的疾病。」
1月29日-2月4日
上帝話語的寶藏 | 馬太福音10-11章
〈耶穌讓人得享安舒〉
(馬太福音10:29,30)兩隻麻雀不是賣一個小錢嗎?可是,哪怕是一隻掉在地上,你們的父親也不會不知道。30 其實,就連你們的頭髮也全都數過了。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10:29,30
麻雀:希臘語詞strou·thiʹon(斯特魯蒂翁)使用的是表示「小」的形式,可指任何小鳥,但也可特指麻雀。麻雀是最便宜的食用鳥。
一個小錢: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一個「阿沙利安」,即一個人工作45分鐘的工資(參看《參考手冊》18單元)當時耶穌第三次到加利利傳道,他提到兩隻麻雀賣一個小錢。大約一年後,耶穌在猶地亞傳道時,他說五隻麻雀只賣兩個小錢。(路12:6)我們從這兩個記載可以看出,對於商人來說麻雀微不足道,第五隻甚至可以贈送。
就連你們的頭髮也全都數過了:據說人類頭髮的平均數量超過10萬根。耶和華對我們的微小細節都瞭如指掌,有力地表明了他十分關心每個跟隨基督的人。
英《新世》精讀本多媒體資料
麻雀
麻雀是最便宜的食用鳥。兩隻麻雀的價格相當於一個人工作45分鐘的工資。這個希臘語詞可以指許多種類的小鳥,包括家麻雀(學名Passer domesticus biblicus)和黑胸麻雀(學名Passer hispaniolensis),現在仍大量見於以色列。
(馬太福音11:28)你們所有辛苦勞碌、擔子沉重的人啊,到我這裡來吧,我要叫你們安舒。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11:28
擔子沉重:耶穌在這裡呼召的是那些由於憂慮和辛勞而感到擔子沉重的人。除了摩西律法,人們還要遵守很多額外的傳統。因此,崇拜耶和華變成了一項負擔。(太23:4)甚至本來是給人帶來安舒的安息日,也變成了重擔。(出23:12;可2:23-28;路6:1-11)
我要叫你們安舒:希臘語詞「安舒」既可以指休息(太26:45;可6:31),也可以指從辛苦勞碌中解脫,恢復體力(林後7:13;門7)。耶穌的話中也提到了「軛」,上下文顯示負起「軛」涉及服務(太11:29),而不是休息。這個句子以耶穌為主語,使用主動語態的希臘語動詞,表示耶穌希望讓困乏的人得到安舒、重新得力,讓人們渴望負起他輕省、仁愛的軛。
(馬太福音11:29,30)你們要負起我的軛,向我學習,因為我性情溫和,心裡謙卑。這樣,你們的生命就會得享安舒。30 我的軛是容易負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11:29
你們要負起我的軛:耶穌用「軛」來比喻對權柄和指引的服從。如果耶穌想到的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雙軛,意思就是耶穌邀請他的門徒跟他一起 負軛,並且耶穌會幫助他們。如果是這樣,這句話也可以說成是「來跟我一起負起我的軛。」另一方面,如果耶穌說的是自己給別人的軛,那麼意思就是成為基督的門徒,並服從他的權柄和指引。
挖掘屬靈寶石
(馬太福音11:2,3)約翰在牢獄裡聽見基督所做的事,就差自己的門徒去3 問耶穌說:「你就是『那位要來的』嗎?還是我們要期待另一位呢?」
英《道路》96頁2,3段
〈約翰想聽耶穌的回答〉
約翰提出的問題聽起來是不是很奇怪?約翰是上帝的忠僕。差不多兩年前,約翰為耶穌施浸時曾親眼看見上帝的靈降在耶穌身上,並且聽到上帝親口對耶穌表示嘉許。因此,可以說約翰的信心並沒有減弱。如果約翰真的產生懷疑,那麼耶穌就不會在這個場合高度稱讚約翰了。那麼,約翰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呢?
約翰在監獄飽受痛苦,他可能只是希望聽見耶穌親自證實他就是彌賽亞,這樣約翰就可以得到強化。約翰的問題還有另外的含義。約翰熟悉聖經的預言,預言顯示上帝揀選的受膏者會成為君王和拯救者。然而,在耶穌受浸好幾個月之後,約翰卻成為階下囚。因此約翰想知道在耶穌之後,是否會有另一位來實現所有關於彌賽亞的預言。
(馬太福音11:16-19)「我該把這一代人比作誰呢?情形好比小孩坐在市集廣場上玩耍,呼喚同伴,17 說:『我們給你們吹笛,你們卻不跳舞;我們舉哀,你們卻不悲傷捶胸。』18 約翰來到,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說:『他有邪靈附身。』19 人子來到,也吃也喝,人卻說:『你看!這個人貪食好酒,又跟收稅人和罪人做朋友。』可是,有智慧的行為自然顯出正義。」
英《道路》98頁1,2段
〈頑梗的人有禍了〉
耶穌高度評價施浸者約翰,但當時大多數人怎樣看待約翰呢?耶穌說:「我該把這一代人比作誰呢?情形好比小孩坐在市集廣場上玩耍,呼喚同伴,說:『我們給你們吹笛,你們卻不跳舞;我們舉哀,你們卻不悲傷捶胸。』」(馬太福音11:16,17)
耶穌的話是什麼意思呢?他解釋說:「約翰來到,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說:『他有邪靈附身。』人子來到,也吃也喝,人卻說:『你看!這個人貪食好酒,又跟收稅人和罪人做朋友。』」(馬太福音11:18,19)約翰過著離俗人的簡樸生活,甚至滴酒不沾,這一代人卻說他有邪靈附身。(民數記6:2,3;路加福音1:15)而耶穌過著像普通人一樣的生活,也吃也喝,卻被人指責為貪酒好食。這說明當時的人非常挑剔,難以取悅。
經文朗讀
(馬太福音11:1-19)耶穌吩咐完十二門徒,就從那裡出發,到各城施教傳道。2 約翰在牢獄裡聽見基督所做的事,就差自己的門徒去3 問耶穌說:「你就是『那位要來的』嗎?還是我們要期待另一位呢?」4 耶穌回答他們說:「你們去,把自己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5 瞎眼的復明,跛腳的行走,患痲瘋的潔淨,耳聾的聽見,死人復活,窮人得知好消息;6 不把我當做絆腳石的人多麼有福。」7 他們走了以後,耶穌就對群眾談論約翰,說:「你們從前到曠野去,要看什麼呢?是隨風搖擺的蘆葦嗎?8 你們出去要看什麼呢?是穿軟滑衣裳的人嗎?穿軟滑衣裳的人是在王宮裡的。9 你們到底為了什麼出去呢?是要看先知嗎?我告訴你們,是的,而且絕不只是先知。10 經上記著說:『看哪!我要差我的使者走在你面前,他必先行為你預備道路!』這句話說的就是他。11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婦人所生的,從沒有興起一個比施浸者約翰大的;可是在天上的王國裡,渺小的比他還大。12 可是,從施浸者約翰的日子直到現在,人一直奮力爭取天上的王國。奮力前進的人就得著了。13 先知書和律法書所說的預言,全都到約翰為止。14 要是你們願意接受,他就是『必要來的以利亞』了。15 有耳朵的,就應當聽。16 我該把這一代人比作誰呢?情形好比小孩坐在市集廣場上玩耍,呼喚同伴,17 說:『我們給你們吹笛,你們卻不跳舞;我們舉哀,你們卻不悲傷捶胸。』18 約翰來到,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說:『他有邪靈附身。』19 人子來到,也吃也喝,人卻說:『你看!這個人貪食好酒,又跟收稅人和罪人做朋友。』可是,有智慧的行為自然顯出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