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作見證》 11章85-92頁
  • 「滿心歡喜,充滿神聖力量」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滿心歡喜,充滿神聖力量」
  • 「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選出」他們去做「一件工作」(使徒行傳13:1-12)
  • 「鼓勵大家的話」(使徒行傳13:13-43)
  • 「現在我們就要去向外族人傳講這個信息」(使徒行傳13:44-52)
  • 巴拿巴——「安慰之子」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 基督徒海外傳道工作上一個受感示的模式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2年
  • 巴拿巴——純真崇拜的忠貞支持者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8年
  • 耶和華的子民信心越發堅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0年
查看更多
「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
《作見證》 11章85-92頁

第11章

「滿心歡喜,充滿神聖力量」

在應付別人的敵意和冷淡反應方面,保羅樹立了榜樣

根據使徒行傳13:1-52

1,2.巴拿巴和掃羅即將踏上的旅程有什麼特別之處?他們的工作對使徒行傳1:8預言的應驗有什麼幫助?

對安提阿的會眾來說,這是個令人興奮的日子。這一天,上帝用神聖力量從當地的所有先知和導師中選出巴拿巴和掃羅來,派他們把王國的好消息傳到遠方。a(使徒行傳13:1,2)誠然,以往也有符合資格的男子被派到遠方去,但他們所去的是基督教已經扎根的地方。(使徒行傳8:14;11:22)而這次巴拿巴、掃羅和助手約翰(別名馬可)所去的,是大多數人都沒聽過上帝王國好消息的地方。

2 大約十四年前,耶穌曾對門徒說,他們必在耶路撒冷、整個猶地亞、撒馬利亞,一直到地上最遙遠的地方,做他的見證人。(使徒行傳1:8)委任巴拿巴和掃羅到遠方傳道,會使耶穌的預言加速應驗!b

「選出」他們去做「一件工作」(使徒行傳13:1-12)

3.為什麼1世紀的人要遠行並不容易?

3 今天,多虧有汽車和飛機這樣的發明,人們只用一兩個小時就可以去很遠的地方。但1世紀可不是這樣。當時,陸上的往來主要靠走路,而且往往要跋山涉水,走一天大概只有30公里,卻足以讓人精疲力竭!c巴拿巴和掃羅肯定很期待執行新任務,但也很清楚自己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和犧牲。(馬太福音16:24)

徒步遠行

在古代,要遠行的話,走陸路往往比水路時間更長、更勞累,而且花費可能也更大。不過,很多地方必須靠步行才能抵達。

遠行的人一天可以走大約30公里。在旅途上,他可能要忍受日曬雨淋、熱浪寒風,還可能會被強盜攔劫。使徒保羅曾說,他「時常遠行,歷經江河的危險、強盜的危險」。(哥林多後書11:26)

羅馬帝國境內,道路四通八達。在一些主要的道路上,遠行的人每走大約一天的路程,就可以找到一家客店。客店與客店之間有一些小店鋪,旅客可以在這些地方買到日常用品。當時的作家說這些客店和店鋪又髒又擠、悶熱潮濕、滿是跳蚤。這些地方名聲很壞,進進出出的大多是社會的下九流。客店老闆往往會向旅客漫天要價和提供賣淫服務。

當然,基督徒會儘可能不在這樣的地方落腳。可是,他們途經的地方要是沒有親友接待,就可能別無選擇了。

4.(甲)巴拿巴和掃羅是怎麼選出來的?弟兄們對此有什麼反應?(乙)我們可以怎樣支持會眾裡有職責的弟兄?

4 為什麼上帝通過神聖力量「選出」巴拿巴和掃羅來做這項工作呢?(使徒行傳13:2)聖經沒有說。但我們很清楚這兩個男子確實是在上帝的指引下選出來的。沒有跡象顯示安提阿的先知和導師曾表示反對。相反,他們對此全力支持。弟兄們沒有嫉妒,而是「禁食禱告,把手放在巴拿巴和掃羅身上委任他們,然後送他們走了」,想必巴拿巴和掃羅都深受鼓舞!(使徒行傳13:3)今天我們也該支持會眾裡有職責的人,包括受委任做監督的人。我們不該因他們得到某些職責就嫉妒他們,倒該「因他們的工作格外敬重他們,愛他們」。(帖撒羅尼迦前書5:13)

5.要在塞浦路斯島上作見證,巴拿巴和掃羅就得怎樣做?

5 巴拿巴和掃羅走到安提阿附近的塞琉西亞港後,就乘船往大約200公里外的塞浦路斯島去。d巴拿巴是土生土長的塞浦路斯人,他肯定很想把王國的好消息帶給家鄉的人。他們毫不拖延,一到塞浦路斯島東岸的薩拉米斯城,就立刻「在猶太人的各個會堂裡宣講上帝的話語」。e(使徒行傳13:5)巴拿巴和掃羅從塞浦路斯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很可能在沿途的主要城鎮都向人作見證。他們走過的路程可能長達160公里!

猶太會堂

譯作「會堂」的希臘語詞字面意思是「聚集」,指的是聚集起來的一群猶太人或猶太會眾,後來也指猶太人聚集的地方或建築物。

據稱猶太人在被流放到巴比倫的70年間,或是在這段時期剛結束時,建立了一些會堂。猶太會堂是施教、崇拜、宣讀聖經和提出勸告的地方。在1世紀,巴勒斯坦的每個鎮都有一個會堂。在較大的城市裡,會堂不止一個,比如耶路撒冷就有好幾個猶太會堂。

流放到巴比倫的時期結束後,並非所有猶太人都返回巴勒斯坦。許多猶太人為了做買賣就到其他國家去了。早在公元前5世紀,猶太人已遍布波斯帝國的127個省。(以斯帖記1:1;3:8)後來,地中海沿岸各城也出現了猶太社區。猶太人散居各地,他們到哪裡定居,就在哪裡設立會堂。

每逢安息日,猶太人都會在會堂裡宣讀並解釋摩西法典。宣讀的人站在一個高於地面的平台上,平台的前面和左右兩邊有許多座位。任何敬奉上帝的猶太男子都可以在會堂裡宣讀法典、傳道和提出勸告。

6,7.(甲)士求·保羅是誰?為什麼巴耶穌要阻止他接受上帝王國的好消息?(乙)掃羅怎樣應付巴耶穌的反對?

6 1世紀的塞浦路斯充斥著錯誤的崇拜。巴拿巴和掃羅在西岸的帕福斯所經歷的事,讓人更清楚地看出這一點。他們在那裡遇見「一個叫巴耶穌的猶太人。那個人是巫師,也是假先知,跟行省總督士求·保羅關係密切。行省總督是個聰明人」。f在1世紀,很多有學問的羅馬人要做重大決定時,會向巫師或占星術士求助,甚至像士求·保羅這樣的「聰明人」也不例外。不過,士求·保羅對上帝王國的信息也很感興趣,「非常渴望聽到上帝的話語」。巴耶穌為此大感不安。巴耶穌也以自己的別名「以呂馬」為人所知,以呂馬就是「巫師」的意思。(使徒行傳13:6-8)

7 巴耶穌敵視上帝王國的信息。事實上,他唯有成功「阻止行省總督接受這個信仰」,才能保住地位繼續做士求·保羅的謀士。(使徒行傳13:8)但掃羅絕不會任憑這個宮廷術士令士求·保羅對真理失去興趣。掃羅怎樣做呢?聖經說:「掃羅,也叫保羅,充滿神聖力量,直視著他,說:『你這個魔鬼之子,滿腦子都是欺詐和惡念。你這個與正義為敵的人,怎麼敢歪曲耶和華正確的道理?看!耶和華下手打擊你了,他要使你瞎眼,看不見陽光一段時間。』頓時,濃霧和黑暗籠罩他,他四處摸索,找人給他領路。」g這個奇跡產生了什麼效果呢?「行省總督看見發生的事就成了信徒,對學到的關於耶和華的事驚嘆不已。」(使徒行傳13:9-12)

一個弟兄拿著打開的聖經,在法官面前為真理辯護。

我們像保羅一樣不怕反對,勇敢地捍衛真理

8.今天我們可以怎樣效法保羅的勇氣?

8 保羅沒有被巴耶穌嚇倒。同樣,即使反對者要破壞對好消息感興趣的人的信心,我們也不該退縮。當然,我們的話應該「總是仁慈體貼,彷彿用鹽調味」。(歌羅西書4:6)但同時,我們不該僅僅為了避免衝突,就不再盡力幫助感興趣的人認識耶和華。我們也不該畏縮,不揭露錯誤的宗教,因為錯誤的宗教就像巴耶穌一樣,不斷「歪曲耶和華正確的道理」。(使徒行傳13:10)願我們都效法保羅,勇敢無畏地宣揚真理,用真理吸引心地正直的人。即使有時上帝給我們的支持不像給保羅的那樣明顯,我們也可以確信,耶和華會用神聖力量吸引配得的人接受真理。(約翰福音6:44)

「鼓勵大家的話」(使徒行傳13:13-43)

9.保羅和巴拿巴為今日帶領會眾的人樹立了什麼好榜樣?

9 這幾個基督徒男子從帕福斯開船,到約250公里外小亞細亞沿岸的佩爾吉去,當時情況顯然有了一些改變。使徒行傳13:13把他們一行人描述為「保羅和同伴」,這個措辭暗示現在他們的行動由保羅帶領。沒有跡象顯示巴拿巴為此嫉妒保羅,相反,他繼續跟保羅並肩執行上帝的旨意。保羅和巴拿巴為今日帶領會眾的人樹立了好榜樣。基督徒不會爭權奪勢,而會謹記耶穌的話:「你們全都是弟兄。」耶穌還說:「誰抬高自己,就會被貶低;誰謙卑下來,就會被抬高。」(馬太福音23:8,12)

10.從佩爾吉到皮西迪亞的安提阿是怎樣的一段路?

10 到了佩爾吉,馬可就離開保羅和巴拿巴,回耶路撒冷去了。聖經沒有解釋他為什麼突然離去。保羅和巴拿巴繼續前行,從佩爾吉走到皮西迪亞的安提阿,這個城位於加拉太行省。這段路並不好走,因為皮西迪亞的安提阿海拔大約有1100米,不但山路險峻,而且常有山賊出沒。這還不止,保羅當時很可能生了病。h

11,12.在皮西迪亞的安提阿,保羅怎樣引起會堂裡聽眾的興趣?

11 保羅和巴拿巴到了皮西迪亞的安提阿,在安息日進了會堂。聖經說:「有人把法典和先知書宣讀出來以後,會堂主管們叫人去對他們說:『弟兄們,你們有什麼鼓勵大家的話,就請說吧。』」(使徒行傳13:15)於是保羅就站起來講話。

12 保羅開口對聽眾說:「在座的以色列人和其他敬畏上帝的人。」(使徒行傳13:16)聽眾中既有猶太人,也有歸信猶太教的人。他們並不認識耶穌在上帝旨意中的地位,保羅怎樣引起他們對這件事的興趣呢?首先,保羅概述了猶太民族的歷史。他指出他們的祖先「僑居埃及的時候」,耶和華怎樣「使他們成為強大的民族」,到他們從埃及獲釋之後,上帝又怎樣「在曠野一直容忍他們」達40年之久。保羅還敘述了以色列人怎樣佔領迦南,以及耶和華怎樣「把土地分給他們做產業」。(使徒行傳13:17-19)有些人認為,當時保羅可能間接提到某些剛才宣讀過的經文(宣讀聖經是安息日的慣例)。如果是這樣,這就是保羅「對什麼人……就做什麼人」的一個例子。(哥林多前書9:22)

13.我們可以怎樣打動對方的心,引起他對真理的興趣?

13 我們傳道時也該努力引起別人對真理的興趣。比如說,我們如果知道一個人的宗教背景,就比較容易選擇他會感興趣的話題。我們也可以引用對方熟悉的經文,請他親自看看自己的聖經怎麼說,這個方法也許會很有效。要花點心思看看怎樣才能打動對方的心,引起他對真理的興趣。

14.(甲)保羅怎樣講解有關耶穌的好消息?他向聽眾發出什麼警告?(乙)民眾對保羅的話有什麼反應?

14 接著,保羅談到上帝「使以色列人的救主從大衛的子孫中出現,他就是耶穌」,而施浸者約翰是為耶穌開路的。之後,保羅描述耶穌怎樣被殺,又怎樣從死裡復活。(使徒行傳13:20-37)保羅說:「所以弟兄們,我向你們傳講的,就是上帝會因耶穌而寬恕你們的罪……把所有相信的人都視為無罪。」然後,使徒保羅警告聽眾:「所以你們要小心,免得先知書上的話說中你們:『你們這些愛嘲笑的人,看看我在你們的時代做的一件事。這件事即使有人向你們詳述,你們也絕不會相信。』」聽眾對保羅的話有很好的反應。聖經說:「民眾懇求他們下一個安息日再來講解這些事。」會堂的聚會結束後,「許多猶太人和歸信猶太教的人跟著保羅和巴拿巴」,想繼續聽他們講話。(使徒行傳13:38-43)

「現在我們就要去向外族人傳講這個信息」(使徒行傳13:44-52)

15.保羅講話後的下一個安息日發生了什麼事?

15 下一個安息日,「幾乎全城的人」都聚集起來,要聽保羅講話。但有些猶太人為此很不高興,還「用惡毒的話反駁保羅」。保羅和巴拿巴勇敢地對這些人說:「本來上帝的話語必須先傳給你們,但既然你們不肯接受,表明自己不配得到永遠的生命,現在我們就要去向外族人傳講這個信息。其實耶和華曾經吩咐我們說:『我已經委任你做列國的光,讓你把關於得救的信息傳到大地的盡頭。』」(使徒行傳13:44-47;以賽亞書49:6)

保羅和巴拿巴被反對他們的人趕出皮西迪亞的安提阿。

猶太人慫恿人迫害保羅和巴拿巴,門徒仍然滿心歡喜,充滿神聖力量——使徒行傳13:50-52

16.猶太人對保羅和巴拿巴那番嚴厲的話有什麼反應?保羅和巴拿巴怎樣應付反對?

16 那些願意聆聽的外族人則很高興,「有正確的態度而可以得到永遠生命的人,都成了信徒」。(使徒行傳13:48)耶和華的話語不久就傳遍全境。然而,有些猶太人的反應卻截然不同。保羅和巴拿巴對他們說,雖然上帝的話語先傳給他們,他們卻棄絕了彌賽亞,因此將要受到上帝的審判。猶太人於是煽動城內有名望的婦女和顯貴,「慫恿人迫害保羅和巴拿巴,把他們趕出了那一帶」。保羅和巴拿巴怎樣應付這種情勢呢?於是兩人「拍掉腳上的塵土,然後到以哥念去」。基督教在皮西迪亞的安提阿是不是就走到盡頭了呢?當然不是!留在那裡的門徒「仍然滿心歡喜,充滿神聖力量」。(使徒行傳13:50-52)

17-19.我們可以在哪些方面效法保羅和巴拿巴?為什麼我們這樣做就能滿心喜樂?

17 在應付反對方面,這兩位忠心的基督徒給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即使世上的顯貴名流試圖阻止我們傳講上帝王國的信息,我們也不會停止傳道。另一方面,由於那些安提阿人不肯接受保羅和巴拿巴所傳的信息,兩人「拍掉腳上的塵土」。這個動作不是表示他們在生氣,而是表示不管那些人將來會有什麼遭遇,他們也無須負責。這兩位被派到遠方傳道的基督徒深知,他們無法控制別人的反應,卻可以決定自己是否繼續傳道。於是他們就到以哥念去,繼續傳道!

18 留在安提阿的門徒又怎樣呢?誠然,當地人對他們充滿敵意,但他們的喜樂並不取決於別人是否有良好的反應。耶穌說過真正有福的,就是那些「聽見上帝的話語又遵守的人」。(路加福音11:28)皮西迪亞安提阿的基督徒決心做的正是這樣的人。

19 願我們像保羅和巴拿巴一樣,時刻謹記自己有責任傳講王國的好消息。別人接不接受這個信息,完全取決於他們自己。如果別人對我們所傳的信息反應冷淡,我們就該效法1世紀門徒的態度。我們只要珍視真理,接受神聖力量的引導,那麼即使受到反對,也能像他們一樣滿心喜樂。(加拉太書5:18,22)

巴拿巴——「安慰之子」

在耶路撒冷會眾成立初期,會眾中有一位負責督導的弟兄,叫做約瑟,是個在塞浦路斯出生的利未人。使徒們為他起了一個別名,叫「巴拿巴」,就是「安慰之子」的意思。(使徒行傳4:36)巴拿巴人如其名。信徒有什麼需要,巴拿巴總會迅速伸出援手。

巴拿巴捐出兩袋錢。

公元33年五旬節,耶路撒冷有3000人受浸成為基督徒。看來其中許多人是遠道而來慶祝節期的,但他們逗留的時間比預期的長。因此,會眾必須籌集物資,幫助這一大群新信徒。於是巴拿巴賣了一塊地,把所得的錢都慷慨地捐出來,讓使徒分配。(使徒行傳4:32-37)

巴拿巴是個成熟的基督徒監督,非常樂意協助信徒。大數城的掃羅(即保羅)剛成為基督徒時,其他門徒仍然很怕他,因為他從前迫害基督徒,臭名遠播,而幫助他脫離這個困境的正是巴拿巴。(使徒行傳9:26,27)後來有一次,保羅嚴厲地責備巴拿巴和彼得,提醒他們猶太裔基督徒跟外族基督徒該怎樣彼此相待,巴拿巴謙卑地接受糾正。(加拉太書2:9,11-14)上述幾個例子表明,巴拿巴的確是「安慰之子」。

a 請看第86頁附欄「巴拿巴——『安慰之子』」。

b 那時,遠至敘利亞的安提阿(耶路撒冷以北大約550公里)已有會眾了。

c 請看第87頁附欄「徒步遠行」。

d 在1世紀,要是風向理想,一艘船航行150公里大約需要一天;要是風向不理想,花的時間就會長得多。

e 請看第89頁附欄「猶太會堂」。

f 塞浦路斯受羅馬元老院管轄,當地行政長官的頭銜是「行省總督」。

g 此後,掃羅一直以「保羅」為名。有些人認為他使用這個羅馬名字是為了向士求·保羅表示敬意。但掃羅離開塞浦路斯後繼續使用這個名字,可見他使用「保羅」這個名字是另有原因的——也許是因為他是「為列國的人服務的使徒」,所以決定自此使用一個他從小就有的羅馬名字;也許是因為希伯來語名字「掃羅」在希臘語中的讀音跟一個含意不好的希臘語詞很相近。(羅馬書11:13)

h 幾年後,保羅在寫給加拉太人的信中說:「當初是因為我生病了,我才第一次有機會向你們宣揚好消息。」(加拉太書4:13)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