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酵洞悉聖經(上冊)
-
-
使徒保羅曾吩咐哥林多的基督徒會眾開除一個行淫的信徒,當時他也用「酵」作為象徵。他說:「難道你們不知道,一點酵就能使整個麵團都發起來嗎?你們既然還沒有發酵,就要把舊酵除掉,好成為新的麵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犧牲了。」接著,保羅清楚解釋了「酵」的含意,他說:「所以,我們守這個節,不要用舊酵,也不要用象徵惡行和邪惡的酵,倒要用象徵誠懇和正直的無酵餅。」(林前5:6-8)保羅在這裡指出無酵節(緊隨逾越節的猶太節日)的象徵意義。正如一小塊「發酵的麵團」很快就能使整個麵團發起來,要是會眾沒有清除行淫的人的腐化影響,整群會眾就會在上帝眼中變得不潔。他們必須採取行動,把「酵」從他們中間除去,就像以色列人在無酵節期間不可把酵留在家裡一樣。
就連希伯來人以外的古代民族也把酵和腐敗聯繫在一起。例如古希臘傳記作家普盧塔克就說,酵「本身也是腐敗的產物,混入麵團就讓麵團也產生了腐敗」。(《道德論叢》,第4卷,「羅馬的問題」,109節)
在阿摩司的日子,耶和華諷刺那些犯罪的以色列人說:「只管拿發酵的餅來做感恩祭,使煙氣上騰;只管宣揚你們自願獻的祭」。(摩4:5)上帝是在告訴以色列人,他們在伯特利和吉甲所做的一切崇拜活動都是得罪他的過犯,所以他們不如索性做得徹底一點,拿發酵的餅和無酵餅一起獻在壇上好了。反正這樣的崇拜都是徒勞的,因為他們一直拜偶像。
-
-
接生婦洞悉聖經(上冊)
-
-
接生婦
(Midwife)
譯作「接生婦」的希伯來語是動詞ya·ladhʹ(亞拉德,意即生育;生孩子)的陰性分詞,實際指幫助產婦生孩子的女人。(見出生)在痛苦的整個分娩過程中,接生婦都在產婦身旁給予協助,孩子一生下來,就會替孩子剪斷臍帶,並用水洗乾淨。在古代,接生婦還會用鹽替嬰兒擦身,然後用襁褓把他裹好。(結16:4)
有時候,親友或本地年長的婦女也替人接生,但接生需要專業知識、技術和經驗,替難產的婦人接生尤其困難,因此沒多少人喜歡做接生婦。拉結生便雅憫時,「生得很不順利」,接生婦見拉結將要死去,就向她保證所生的是個男孩。(創35:16-19)塔瑪生雙胞胎法勒斯和謝拉時,過程比較混亂。為了辨別誰是長子,接生婦非常留心,所以謝拉一伸出手來,她就立刻拿鮮紅線繫在他手上。不料孩子竟又把手縮了回去,他哥哥就立刻出來,使塔瑪會陰破裂。(創38:27-30)
以色列人在埃及受奴役期間,他們的接生婦面對十分嚴峻和危險的情勢。法老傳召接生婦施非拉和普阿,吩咐她們接生時殺死希伯來婦人生下的男嬰。這兩個婦人可能是接生婦的總管,有責任把法老的話傳給同伴。可是,「接生婦敬畏上帝,沒有照埃及王所吩咐的做,卻保全男孩的性命」。於是法老召接生婦來,問她們說:「你們做的是什麼事?」為了使事情看來非她們所能控制,她們就堅持說希伯來婦人「很有活力,還沒等到接生婦來,就生產了」。(出1:15-19)由於接生婦敬畏上帝,不肯殺害希伯來男嬰,上帝就恩待她們,使她們家族興旺。(出1: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