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用一棵無花果樹教導人要有信心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耶穌和門徒發現那棵不結果實的無花果樹枯萎了

      第105章

      用一棵無花果樹教導人要有信心

      馬太福音21:19-27;馬可福音11:19-33;路加福音20:1-8

      • 用一棵枯萎的無花果樹教導人要有信心

      • 耶穌的權力受到質疑

      星期一的黃昏,耶穌離開耶路撒冷,回到橄欖山東面山坡上的伯大尼。他很可能在他的朋友拉撒路、馬利亞和馬大的家過夜。

      現在是尼散月十一日的早晨,耶穌和門徒再次上路,到耶路撒冷去。這是耶穌最後一次前往聖殿,而這一天是他公開傳道的最後一天。在這之後,耶穌會慶祝逾越節,創立紀念他死亡的儀式,然後受審,最後被處決。

      他們從伯大尼出發,越過橄欖山,前往耶路撒冷。途中,彼得看到那棵在前一天被耶穌詛咒的樹,就高聲說:「老師,你看!你詛咒的無花果樹枯萎了。」(馬可福音11:21)

      但耶穌為什麼要使這棵樹枯萎呢?他解釋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只要有信心,不懷疑,就不僅能做我對無花果樹做的事,就算你們吩咐這座山說,『起來,投進海裡』,也會發生。只要你們有信心,凡是你們禱告求的,都會得到。」(馬太福音21:21,22)由此可見,他是在重申之前說過的要點,那就是人只要有信心,連山也能移開。(馬太福音17:20)

      耶穌使這棵樹枯萎,是想要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人需要對上帝有信心。他說:「凡是你們禱告求的,只要有信心,當作是已經得到的,就一定會得到。」(馬可福音11:24)對於所有跟隨耶穌的人來說,這是多麼重要的道理啊!這番話對使徒們也特別重要,因為他們即將面對嚴峻的考驗。然而,無花果樹枯萎還說明了另一件跟信心的素質有關的事。

      像這棵無花果樹一樣,以色列國族虛有其表。這個國族跟上帝立了約,他們表面上遵守上帝的法律。但事實證明,就整個國族而言,他們缺乏信心,沒有結出好果實,甚至不接受上帝的兒子!因此,耶穌使這棵不結果實的無花果樹枯萎,是要表明以色列這個不結果實、缺乏信心的國族會有怎樣的下場。

      不久後,耶穌和門徒到了耶路撒冷。他按照慣例去聖殿教導人。祭司長和民眾的長老很可能想到耶穌前一天對那些兌錢商做的事,就質問耶穌:「你憑什麼權力做這些事?誰給你權力做這些事?」(馬可福音11:28)

      耶穌回答說:「我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回答我,我就告訴你們我憑什麼權力做這些事。約翰的浸禮源於天上,還是源於人間?你們回答我吧。」現在,那些反對耶穌的人倒成了被質問的對象。祭司和長老彼此議論怎樣回答耶穌,說:「要是我們說『源於天上』,他就會說:『既然這樣,你們為什麼不相信他?』但我們敢說『源於人間』嗎?」他們這樣說是由於害怕民眾,「因為眾人都認定約翰是先知」。(馬可福音11:29-32)

      那些反對耶穌的人不知道怎樣回答,就說:「我們不知道。」於是,耶穌對他們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憑什麼權力做這些事。」(馬可福音11:33)

      • 為什麼尼散月十一日意義重大?

      • 耶穌使一棵無花果樹枯萎,是要教導人什麼道理?

      • 有人質問耶穌憑什麼權力做事,耶穌怎樣回應他們?

  • 跟葡萄園有關的兩個比喻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農戶殺害葡萄園主人的兒子

      第106章

      跟葡萄園有關的兩個比喻

      馬太福音21:28-46;馬可福音12:1-12;路加福音20:9-19

      • 兩個兒子的比喻

      • 葡萄園農戶的比喻

      在聖殿裡,耶穌剛剛反駁了那些祭司長和民眾的長老。他們質問耶穌憑什麼權力做事,耶穌的回答使他們無言以對。接著,耶穌用一個比喻來揭穿這些人的真面目。

      耶穌說:「你們認為怎樣?一個人有兩個兒子。他對第一個兒子說:『兒子,今天你到葡萄園去工作吧。』這個兒子回答:『我不去。』後來他後悔,就去了。父親也去對第二個兒子說了同樣的話。這個兒子回答:『好的,爸爸。』後來卻沒有去。這兩個兒子,哪一個是按照父親的意思去做的呢?」(馬太福音21:28-31)很明顯,答案是第一個兒子,他最終按照父親的意思去做了。

      耶穌接著對反對他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現在收稅人和娼妓比你們先進上帝的王國了。」收稅人和娼妓最初不敬奉上帝。但他們像第一個兒子一樣,後來悔改了,現在敬奉上帝。相比之下,宗教領袖像第二個兒子一樣,他們自稱敬奉上帝,實際上卻沒有這樣做。耶穌說:「[施浸者]約翰來到,向你們指明正義的道路,你們卻不相信他,收稅人和娼妓倒相信他。你們看見後,還是不後悔,不肯相信他。」(馬太福音21:31,32)

      耶穌接下來說了另一個比喻。這次耶穌指出,宗教領袖的問題不只是沒有好好敬奉上帝,其實他們還很邪惡。耶穌說:「有一個人開墾了一個葡萄園,四面圍上柵欄,挖了個酒槽,蓋了座塔樓。他把葡萄園租給一些農戶後,就到國外去了。到了收穫的季節,他派一個奴隸到農戶那裡去,向他們收取葡萄園的一部分果實。可是,他們竟然抓住那個奴隸,打了一頓,使他空手回去。主人又派另一個奴隸到他們那裡去。他們卻打傷這個奴隸的頭並羞辱他。主人再派另一個人去,他們竟把這個人殺了。許多人也去了,有的被打,有的被殺。」(馬可福音12:1-5)

      那些聽耶穌說話的人會明白比喻的意思嗎?他們可能記得,以賽亞譴責以色列人的時候曾說:「以色列國民是天軍的統帥耶和華的葡萄園,猶大國民是他所愛、所培植的園子。他一直期盼公正,卻沒有公正。」(以賽亞書5:7)耶穌的比喻也類似。葡萄園的主人就是耶和華,葡萄園是以色列國族。這個葡萄園四面有柵欄;同樣,以色列國族也有上帝賜下的法典作為保護。耶和華還派先知去教導他的子民,幫助他們結出好果實。

      可是,「農戶」惡待並殺害了被派來的「奴隸」。耶穌說:「主人還有一個人,就是他深愛的兒子。他最後派兒子到他們那裡去,說:『他們會尊重我兒子的。』但農戶商量說:『這個是繼承人。來,我們殺了他,他要繼承的產業就歸我們了。』他們就抓住他,把他殺了。」(馬可福音12:6-8)

      耶穌接著問他們:「葡萄園的主人會怎麼做呢?」(馬可福音12:9)宗教領袖回答說:「既然他們那麼邪惡,主人就要把他們徹底毀滅,並把葡萄園租給按時交果實的農戶。」(馬太福音21:41)

      就這樣,這些宗教領袖不知不覺定了自己的罪。在耶和華的「葡萄園」裡,也就是在以色列國族中,宗教領袖就是「農戶」。耶和華期望從農戶那裡收取的「果實」,包括對他的兒子彌賽亞顯出信心,這個期待是合情合理的。耶穌看著這些宗教領袖說:「聖經上的這段話,你們從來沒有讀過嗎?『建造的人棄絕的石頭,成了首要的房角石。這是耶和華的作為,在我們眼中實在奇妙。』」(馬可福音12:10,11)然後,耶穌毫不含糊地說:「因此我告訴你們,上帝的王國會從你們那裡奪去,賜給一個能結果實的國族。」(馬太福音21:43)

      抄經士和祭司長看出「這個比喻是針對他們說的」,就更想要殺害這位合法的「繼承人」。(路加福音20:19)但他們知道民眾認為耶穌是先知,他們害怕民眾,當時就沒有下手。

      • 在耶穌說的第一個比喻中,兩個兒子分別代表誰?

      • 在第二個比喻中,「葡萄園主人」「葡萄園」「農戶」「奴隸」「繼承人」分別指的是誰?

      • 「農戶」將會有怎樣的遭遇?

  • 一個王邀請人參加婚宴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有個人沒有穿婚宴的禮服就來參加婚宴,王叫人把他扔到外面去

      第107章

      一個王邀請人參加婚宴

      馬太福音22:1-14

      • 婚宴的比喻

      耶穌在傳道工作接近尾聲的時候,繼續用比喻揭穿那些抄經士和祭司長的真面目。因此,這些人想要殺害他。(路加福音20:19)但耶穌並沒有就此停止揭發他們,而是說了另一個比喻。

      他說:「天上的王國好比一個王為兒子舉行婚宴。他派奴隸出去,召集那些被邀請的人來參加婚宴,他們卻不願意來。」(馬太福音22:2,3)耶穌在比喻的開頭提到了「天上的王國」。這樣看來,比喻中的王就是耶和華上帝。那麼,王的兒子和那些被邀請來參加婚宴的人是誰呢?顯然,王的兒子就是耶和華的兒子,也就是當時正在說比喻的耶穌,而受到邀請的就是那些將會跟上帝的兒子一起在天上王國裡的人。

      哪些人最先受到邀請呢?請想想,耶穌和使徒們一直向誰傳講天上的王國呢?就是猶太人。(馬太福音10:6,7;15:24)這個國族在公元前1513年跟上帝訂立了法典之約,因此他們有機會最先成為「祭司的王國」。(出埃及記19:5-8)但實際上,他們是什麼時候被召集去參加「婚宴」的呢?這個邀請看來是在公元29年發出的,耶穌從那時開始傳講天上的王國。

      大多數以色列人對這個邀請有什麼反應呢?耶穌說:「他們卻不願意來。」絕大多數的宗教領袖和民眾都不承認耶穌是彌賽亞,是上帝指定的君王。

      雖然如此,耶穌指出猶太人還會有另一次機會。他說:「[王]又派別的奴隸出去,吩咐他們說:『告訴被邀請的人:「我的宴會準備好了,公牛和肥畜已經宰了,萬事俱備。來參加婚宴吧。」』那些人卻滿不在乎,各忙各的,一個去自己的田裡,一個去做生意。其他人則抓住王的奴隸,虐待他們,殺死他們。」(馬太福音22:4-6)耶穌的這番話跟基督徒會眾成立後發生的事有關。在那個時候,猶太人仍然有機會去天上的王國。但他們大多數人對這個邀請都不屑一顧,甚至惡待「王的奴隸」。(使徒行傳4:13-18;7:54,58)

      這個國族會有什麼下場呢?耶穌說:「王就勃然大怒,派軍隊殺掉那些殺人凶手,燒掉他們的城。」(馬太福音22:7)猶太人在公元70年經歷了這樣的事,那時羅馬人摧毀了「他們的城」,也就是耶路撒冷。

      他們拒絕了王的邀請,王就不會再邀請別人了嗎?根據耶穌的比喻,情況並不是這樣。耶穌繼續說:「然後王對奴隸說:『婚宴準備好了,但是被邀請的人不配。所以,你們要到出城的大路上去,遇見誰,就邀請誰來參加婚宴。』於是那些奴隸就出去,把在大路上遇見的人全都召集起來,有邪惡的,也有良善的。舉行婚禮的大廳就坐滿了赴宴的人。」(馬太福音22:8-10)

      值得注意的是,後來使徒彼得確實開始幫助沒有歸信上帝的外族人成為真基督徒。公元36年,羅馬軍官哥尼流和他的家人得到了上帝的神聖力量,有機會進入耶穌提到的天上王國。(使徒行傳10:1,34-48)

      耶穌指出,不是所有參加婚宴的人最終都能得到王的認可。他說:「王進來視察客人,見有一個人沒有穿婚宴的禮服。王就對他說:『朋友,你怎麼沒有穿婚宴的禮服就進來了?』他無言以對。於是王對僕人說:『綁住他的手腳,把他扔到外面的黑暗裡去。在那裡,他就會痛哭流淚,咬牙切齒了。』被邀請的人多,選上的人少。」(馬太福音22:11-14)

      宗教領袖聽了耶穌的話,可能沒有完全明白比喻的含意。儘管如此,他們還是非常憤怒,更加決心要除掉這個讓他們顏面掃地的人。

      • 在耶穌的比喻裡,「王」是誰?「兒子」是誰?最先被邀請去參加婚宴的是哪些人?

      • 猶太人在什麼時候受到邀請?後來,哪些人也受到邀請?

      • 耶穌說:「被邀請的人多,選上的人少。」這句話說明什麼?

  • 耶穌挫敗了敵人的陰謀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法利賽派試圖陷害耶穌,耶穌拿著一個交稅用的錢幣回答他們的問題

      第108章

      耶穌挫敗了敵人的陰謀

      馬太福音22:15-40;馬可福音12:13-34;路加福音20:20-40

      • 屬於凱撒的要給凱撒

      • 人復活後的婚姻關係

      • 最大的誡命

      那些反對耶穌的宗教領袖非常生氣,因為耶穌剛剛用了幾個比喻揭穿他們邪惡的一面。現在,法利賽派的人密謀要陷害他。他們試圖讓耶穌說出一些話,想從中找出把柄,好把他交給羅馬政府。於是,他們付錢給自己的一些門徒,要他們去陷害耶穌。(路加福音6:7)

      這些人對耶穌說:「老師,我們知道你講的教的都對,又不偏心,只按照真理教導人認識上帝的道。我們納稅給凱撒,可不可以呢?」(路加福音20:21,22)耶穌看穿了他們的虛偽和狡詐,沒有被他們的奉承騙倒。如果他說納稅是不對的,就會被指控煽動民眾反叛羅馬政府。如果他說要納稅,那些對羅馬統治不滿的人就可能會誤解他的話而批評他。那麼,耶穌會怎樣回答呢?

      耶穌說:「虛偽的人,你們為什麼試探我?拿一枚交稅用的錢幣給我看。」他們就拿來一枚羅馬銀幣。耶穌問:「這是誰的像,誰的名號?」他們回答:「是凱撒的。」耶穌接著給出了一個權威的指引:「因此,屬於凱撒的要給凱撒,屬於上帝的要給上帝。」(馬太福音22:18-21)

      這些人對耶穌的話感到驚訝。聽到他巧妙的回答,他們無話可說,就離開他走了。但反對耶穌的人沒有罷休,他們繼續試圖陷害他。法利賽派的人走後,另一個派別的宗教領袖來見耶穌。

      撒都該派向來說沒有復活這回事,卻問了耶穌有關復活和娶兄弟遺孀的事。他們說:「老師,摩西說:『人死了,要是沒有孩子,他的兄弟就必須把遺孀娶過來,替死了的兄弟立後。』我們這裡有兄弟七人,第一個結了婚,死了,沒有孩子,留下的妻子就給了他的兄弟。第二個、第三個,直到第七個,全都這樣。最後那個女人也死了。這樣,復活的時候,她是七個人中哪一個的妻子呢?他們都娶過她啊。」(馬太福音22:24-28)

      既然撒都該派相信摩西寫下的經卷,耶穌就引用摩西的話回答他們:「你們錯了,不就是因為你們不了解聖經,也不了解上帝的力量嗎?死人復活以後,既不娶也不嫁,而是像天上的天使一樣。關於死人復活的事,在摩西的經卷上,荊棘叢的記載裡,上帝對摩西說,『我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難道你們沒有讀過嗎?他不是死人的上帝,而是活人的上帝。你們大錯特錯了。」(馬可福音12:24-27;出埃及記3:1-6)眾人都對耶穌的回答感到驚訝。

      耶穌的回答使法利賽派和撒都該派的人都無言以對。現在,這些反對耶穌的宗教領袖聚集起來,要進一步試探他。一個抄經士問耶穌:「老師,法典中哪一條誡命是最大的呢?」(馬太福音22:36)

      耶穌回答說:「最重要的是,『以色列啊,聽吧!耶和華我們的上帝是獨一的耶和華,你要全心,全意,全力,用全部生命愛耶和華你的上帝』。其次是,『要愛人如己』。再沒有別的誡命比這兩條更大了。」(馬可福音12:29-31)

      那個抄經士聽到後就說:「老師,你說得好,你說的符合真理,『上帝是獨一的,除了他,再沒有別的神』。一個人全心,全意,全力愛他,又愛人如己,這就比一切全燒祭和別的祭牲更有價值。」耶穌見他答得有智慧,就對他說:「你離上帝的王國不遠了。」(馬可福音12:32-34)

      在尼散月九、十、十一日,耶穌一連三天在聖殿教導人。有些人很喜歡聽他的教導,例如那個抄經士。宗教領袖卻不喜歡聽耶穌說話。現在,他們再也不敢問耶穌什麼了。

      • 法利賽派的人怎樣陷害耶穌?結果如何?

      • 撒都該派的人試圖陷害耶穌時,耶穌怎樣破解他們的詭計?

      • 耶穌回答一個抄經士的問題時,強調了什麼重點?

  • 耶穌譴責反對者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耶穌揭發宗教領袖的偽善

      第109章

      耶穌譴責反對者

      馬太福音22:41-23:24;馬可福音12:35-40;路加福音20:41-47

      • 基督是誰的子孫?

      • 耶穌揭發反對者的偽善

      反對耶穌的人試圖讓民眾不再相信他,而且想要陷害他,把他交給羅馬政府,但他們沒有得逞。(路加福音20:20)現在仍然是尼散月十一日,耶穌還在聖殿。這時耶穌轉守為攻,向他們表明自己的真實身分。他採取主動,提出一個問題:「你們對基督有什麼看法?他是誰的子孫呢?」(馬太福音22:42)眾所周知,基督(即彌賽亞)會是大衛的後代。這也是他們給出的答案。(馬太福音9:27;12:23;約翰福音7:42)

      耶穌問他們:「這樣,大衛怎麼在神聖力量指引下稱他為『主』呢?大衛說:『耶和華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直到我把你的敵人放在你腳下。」』大衛既然稱基督為『主』,基督又怎麼是大衛的子孫呢?」(馬太福音22:43-45)

      法利賽派的人默不作聲,因為他們一直期望在大衛的子孫中,會有一個人出來解救他們擺脫羅馬的統治。但耶穌引用大衛在詩篇110:1,2的話表明,彌賽亞不是一個凡人。他是大衛的主,他會坐在上帝的右邊,之後才會執掌王權。耶穌的話使反對的人無言以對。

      門徒和民眾一直在旁聆聽。現在耶穌對他們說,要提防抄經士和法利賽派。這些人「自行坐在摩西的位子上」教導人上帝的法律。耶穌說:「他們告訴你們的一切,你們都要做,都要遵守,卻不要仿效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只會說不會做。」(馬太福音23:2,3)

      耶穌接著舉例說明他們的虛偽:「他們弄寬了護身的經文匣子。」一些猶太人會把裝有摩西法典片段的小匣子,戴在額頭或手臂上。法利賽派故意把這些匣子做得比較大,讓人以為他們對法典很熱心。另外,以色列人會在衣服上做穗邊,但法利賽派會把穗邊加長。(民數記15:38-40)他們的所作所為,「全都是做給人看的」。(馬太福音23:5)

      這些人總想高人一等,連耶穌的門徒也可能會受到這種想法的影響。所以,耶穌對門徒說:「你們不要接受『拉比』的尊稱,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老師』,你們全都是弟兄。你們也不要尊稱地上任何人為『父』,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父』,就是天父。你們也不要接受『領袖』的尊稱,因為你們的『領袖』只有一位,就是基督。」那麼,門徒應該怎樣看待自己,怎樣處世為人呢?耶穌告訴他們說:「你們中間最大的,必須做你們的僕人。誰抬高自己,就會被貶低;誰謙卑下來,就會被抬高。」(馬太福音23:8-12)

      接著,耶穌向虛偽的抄經士和法利賽派的人宣布了一連串的災禍。他說:「抄經士和法利賽派啊,你們這些虛偽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在眾人面前把天上王國的門關起來,自己不進去,連想要進去的人,你們也不准他們進去。」(馬太福音23:13)

      耶穌譴責法利賽派的人,因為他們用自己武斷的觀點去判斷事情,沒有留意耶和華的觀點。例如,他們說:「誰指著聖殿發誓,可以不算數;誰指著聖殿裡的黃金發誓,就必須遵守誓言。」聖殿是崇拜耶和華的地方,他們卻把聖殿裡的黃金看得比聖殿更重要。可見,他們在辨別是非方面是瞎眼的。另外,對於「法典上更重大的事,就是公正、憐憫、忠信」,他們「反而漠視了」。(馬太福音23:16,23;路加福音11:42)

      耶穌對這些法利賽派的人說:「你們這些瞎眼的嚮導,蚊蟲你們就濾出來,駱駝反倒吞下去!」(馬太福音23:24)他們從酒裡把蚊蟲濾出來,因為蚊蟲在禮儀上是不潔的。但法律中更重要的事,他們卻漠視了,這就好像把駱駝吞下去一樣,而駱駝在禮儀上也是不潔的,並且比蚊蟲大得多。(利未記11:4,21-24)

      • 法利賽派的人被耶穌問及大衛在詩篇110篇的話時,為什麼默不作聲?

      • 法利賽派的人為什麼弄寬經文匣子,並加長衣服的穗邊?

      • 耶穌給門徒什麼勸告?

  • 耶穌在聖殿的最後一天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耶穌看著一個窮寡婦把兩文小錢投進聖殿寶庫的錢箱

      第110章

      耶穌在聖殿的最後一天

      馬太福音23:25-24:2;馬可福音12:41-13:2;路加福音21:1-6

      • 耶穌再次譴責宗教領袖

      • 聖殿會被毀滅

      • 一個窮寡婦捐了兩文小錢

      耶穌最後一次出現在聖殿的時候,繼續揭發抄經士和法利賽派的偽善,當眾把他們稱為虛偽的人。耶穌用生動的措辭對他們說:「你們洗淨杯盤的外面,裡面卻盛滿了貪婪和放縱。瞎眼的法利賽派啊,要先洗淨杯盤的裡面,這樣外面也會潔淨。」(馬太福音23:25,26)法利賽派的人很注重禮儀上的潔淨,注重外表,卻忽視了內在的為人,也沒有使自己的內心變得潔淨。

      還有一件事也顯示他們的虛偽,就是他們熱心建造和裝飾先知的墳墓。但耶穌說,他們是「殺害先知的人的子孫」。(馬太福音23:31)他們一直設法殺害耶穌,就證實了這一點。(約翰福音5:18;7:1,25)

      耶穌接著指出,這些宗教領袖要是不悔改,會有怎樣的下場。他說:「你們這些蛇,毒蛇的子孫啊,你們怎能逃避判決,不被丟進欣嫩谷去呢?」(馬太福音23:33)欣嫩谷是耶路撒冷附近一個焚燒垃圾的地方,象徵永遠的毀滅,而這就是邪惡的抄經士和法利賽派將要面臨的下場。

      耶穌的門徒將會是他派出的「先知、智者、導師」。他們會受到怎樣的對待呢?耶穌對宗教領袖說:「有的[門徒]你們會殺死,在木柱上處決;有的你們會在會堂裡鞭打,從一個城迫害到另一個城。這樣,地上所有正義的人被殺的血債都要由你們償還,從正義的亞伯開始,到……撒迦利亞為止,這個撒迦利亞就是你們……殺害的。」耶穌警告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一代人要為所有這些事承擔責任。」(馬太福音23:34-36)公元70年,羅馬軍隊摧毀耶路撒冷,成千上萬的猶太人喪生,耶穌的話就應驗了。

      耶穌想到這場可怕的災難,就感到痛心。他悲傷地說:「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你常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奉派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少次想把你的兒女聚集起來,就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到翅膀底下!但是你們不願意。看!你們的聖殿被拋棄,留給你們自己了。」(馬太福音23:37,38)

      然後耶穌說:「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絕不會再看見我,直到你們說:『奉耶和華的名而來的人有福了!』」(馬太福音23:39)耶穌引用了詩篇118:26的預言:「奉耶和華聖名而來的人有福了;我們在耶和華的殿宇為你們祝福。」耶路撒冷的聖殿被毀滅後,就不會再有人到那裡崇拜上帝了。

      現在耶穌到了聖殿的另一個地方,這裡設有寶庫的錢箱。錢箱的外形像個號筒,人們可以把捐款從錢箱頂部的小開口投進去。耶穌看到許多猶太人來捐款。很多富有的人「投進了很多錢幣」作為獻給上帝的禮物。後來耶穌留意到一個窮寡婦,她「投進了兩文小錢」。(馬可福音12:41,42)耶穌無疑知道,上帝會因這個窮寡婦的禮物感到高興。

      耶穌叫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個窮寡婦投進錢箱的,比其他所有人投的還多。」耶穌為什麼這麼說呢?他解釋說:「他們都是從剩餘的錢中拿一些來投進去,這個寡婦卻是從匱乏中,把她所有的錢,賴以為生的一切,全都投進去了。」(馬可福音12:43,44)這個窮寡婦的想法和行為跟那些宗教領袖多麼不同!

      在尼散月十一日稍晚的時候,耶穌最後一次離開聖殿。一個門徒高聲說:「老師,請看,這是多壯觀的石頭,多壯觀的建築!」(馬可福音13:1)聖殿圍牆的一些石頭的確非常巨大,讓聖殿看起來堅不可摧。因此,耶穌接下來說的話也許令人不解:「你看到這些宏偉的建築嗎?這裡絕不會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全都會被拆下來。」(馬可福音13:2)

      耶穌說完話後,就跟使徒一起過了汲淪谷,登上橄欖山。之後,耶穌跟彼得、雅各、約翰、安得烈這四個使徒坐在一起,從他們所在的位置可以俯瞰宏偉壯觀的聖殿。

      • 耶穌最後一次去聖殿做了哪些事?

      • 耶穌預告聖殿將來會怎樣?

      • 為什麼耶穌說,窮寡婦投進錢箱的比富有的人投的還多?

  • 這個制度末期的徵象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耶穌回答四個使徒的問題

      第111章

      這個制度末期的徵象

      馬太福音24:3-51;馬可福音13:3-37;路加福音21:7-38

      • 四個門徒想知道這個制度的末期會有什麼徵象

      • 預言在公元1世紀以及之後應驗

      • 我們必須保持警覺

      現在是星期二下午,尼散月十一日快要結束,耶穌在地上的時間也接近尾聲了。過去這幾天他特別忙碌,白天在聖殿教導人,晚上到城外住宿。很多人喜歡聽他的教導,他們「一大早就到聖殿去見他,聽他講話」。(路加福音21:37,38)現在,耶穌跟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約翰這四個使徒坐在橄欖山上。

      這四個使徒是私下來見耶穌的。耶穌剛預告過,聖殿絕不會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所以他們十分關注跟聖殿有關的事。不僅如此,他們心裡還有其他疑問。耶穌早些時候提醒過他們,說:「要做好準備,因為在你們認為不大可能的時刻,人子就來了。」(路加福音12:40)他也說過跟「人子顯現出來的那一天」有關的事。(路加福音17:30)這些話是不是跟耶穌剛才說的聖殿的事有關呢?使徒們非常好奇,於是問耶穌:「請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有這些事呢?將來會有什麼徵象顯示你已經回到我們這裡,顯示這個制度已經是末期了?」(馬太福音24:3)

      看著不遠處的聖殿,使徒們可能想知道,這座聖殿什麼時候會被毀滅。另外,他們也想知道跟人子回到他們那裡有關的事。他們可能想起了耶穌說的關於「一個貴族」的比喻,那個貴族「要到遠方去獲取王權,然後回來」。(路加福音19:11,12)最後,他們還想知道「這個制度的末期」會發生什麼事。

      對於這些問題,耶穌給出了詳盡的答案,其中包括一個綜合的徵象,幫助人看出耶路撒冷和聖殿什麼時候會被摧毀。不僅如此,耶穌說的徵象也能幫助後來的基督徒看出,耶穌已經回到他們那裡,而且整個制度的末日近了。

      隨著時間過去,使徒們看到耶穌的預言的確應驗了。耶穌預告的許多事在他們的時代開始發生。因此在37年後,也就是公元70年,保持警覺的基督徒看到聖殿和猶太制度瀕臨毀滅時,並沒有措手不及,他們已經做好準備了。不過,耶穌預告的事,並不是全都在公元70年來到前或那一年應驗的。有些事要等到耶穌獲取王權回來時才應驗。包括哪些事呢?耶穌向使徒透露了答案。

      耶穌預告,將來會有「戰爭的聲音和戰爭的消息」,「民族要攻打民族,國家要攻打國家」。(馬太福音24:6,7)他還說:「會有大地震,一處接一處有糧荒和瘟疫。」(路加福音21:11)耶穌對門徒說:「人們會下手迫害你們。」(路加福音21:12)將來會有很多假先知出現,他們會誤導很多人。不法的事會增多,大多數人的愛心都會冷淡下來。另外,他說:「這王國的好消息會傳遍天下,讓所有國族都能聽見,到時末日就會來到。」(馬太福音24:14)

      在耶路撒冷被羅馬大軍毀滅之前以及期間,耶穌的預言已經有了小規模的應驗,但他的預言後來還會有更大規模的應驗嗎?證據表明,耶穌的預言主要在現代應驗。你看到這些證據了嗎?

      耶穌說,在顯示他已經獲取王權回來的徵象中,還包括將會出現「那造成荒涼的可憎之物」。(馬太福音24:15)公元66年,可憎之物出現了。羅馬軍隊高舉著被視為偶像的軍旗來到耶路撒冷,而且「紮營圍城」,摧毀了部分城牆。(路加福音21:20)就這樣,「可憎之物」站在了不該站的地方,也就是猶太人視為「聖地」的地方。

      耶穌進一步預告:「會有大患難,這樣的患難,從世界的起頭直到現在都沒有發生過,將來也絕不會再發生。」公元70年,羅馬軍隊毀滅了耶路撒冷。猶太人的「聖城」以及其中的聖殿都被他們摧毀,成千上萬的人也慘遭殺害。這確實是一場大患難。(馬太福音4:5;24:21)這麼大的災難是耶路撒冷城和猶太民族從來沒有經歷過的,這場災難也結束了猶太人千百年來以聖殿為中心的崇拜制度。由此可見,耶穌的預言在將來以更大規模應驗的時候,情形一定會更可怕。

      在這個制度的末期保持信心

      耶穌繼續描述徵象,告訴門徒有什麼事顯示他已經獲取王權回來,以及這個制度已經是末期了。耶穌提醒門徒不要跟從「假基督和假先知」。他說,這些人「如果可能,就連被選上的人也想迷惑」。(馬太福音24:24)但被選上的人並不會被迷惑。假基督是人憑肉眼能看見的,但耶穌在王國裡施行統治卻不是人能看見的。

      談到這個制度末期將會爆發的大患難,耶穌說:「太陽就會變黑,月亮也不放光,星辰從天上墜落,天上的力量也會動搖。」(馬太福音24:29)使徒們聽到這些令人震驚的話時,並不知道將來究竟會發生什麼事。不過,將要發生的事一定會讓人非常震驚。

      這些令人震驚的事會對人類有什麼影響呢?耶穌說:「人們想到世上要發生的事,就會害怕得頭暈目眩。天上的力量也會動搖。」(路加福音21:26)的確,耶穌描述的是人類最黑暗的時期會發生的事。

      可是,耶穌向使徒清楚表明,「人子在天雲上帶著力量和大榮耀來到」的時候,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感到悲痛。(馬太福音24:30)他說過,上帝會「為了被選上的人」採取行動。(馬太福音24:22)那麼,這些忠心的門徒看到耶穌提到的大事發生時,應該有什麼反應呢?耶穌鼓勵門徒說:「一有這些事,你們就要挺身昂首,因為你們快要得救了。」(路加福音21:28)

      不過,那些生活在這個制度末期的門徒,怎麼知道終結近了呢?耶穌用無花果樹講了一個比喻,說:「樹開始發嫩枝,長新葉,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照樣,當你們看到所有這些事,就該知道他近在門口了。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一切會先發生,這一代人才會消逝。」(馬太福音24:32-34)

      所以,當耶穌預告的徵象在許多方面都應驗時,他的門徒就該看出終結近在眼前了。耶穌提醒那些生活在這段關鍵時期的門徒,說:

      「至於那個日子、那個時刻,誰也不知道,天上的天使不知道,兒子也不知道,只有我的父親知道。挪亞的時代怎樣,將來人子回到你們這裡的時候也會怎樣。大洪水以前的時代,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一天;他們毫不留意,大洪水一來,就把他們全都沖走了。將來人子回到你們這裡的時候也會這樣。」(馬太福音24:36-39)挪亞時代的大洪水是影響全球的歷史事件。耶穌用這件事跟這個制度的末期作了一個對比。

      在橄欖山上聽耶穌說話的使徒肯定看出,他們需要保持警覺。耶穌還說:「你們要當心,免得你們的心被濫食、縱酒和生活的憂慮重重壓住,那一日就突然臨到你們,像網羅一樣。那一日會臨到全地所有居民身上。你們要時刻警醒,常常懇切祈求,使你們能逃過這一切要發生的事,可以站在人子面前。」(路加福音21:34-36)

      耶穌的話再次表明,他預告的事會有更大規模的應驗。這些預言主要不是在幾十年後應驗,也不會只是影響到耶路撒冷或猶太民族而已。他預告的事將會「臨到全地所有居民身上」。

      耶穌說,他的門徒要保持警覺,不斷守望,做好準備。他用另一個比喻強調這一點,說:「有一件事你們要知道,一家的主人如果早知道幾更天有賊來,就會保持警醒,不讓賊挖洞進家裡來。所以你們也要做好準備,因為人子會在你們認為不大可能的時刻來到。」(馬太福音24:43,44)

      耶穌接下來說了一些讓門徒感到安心的話。他向門徒保證,在預言應驗的時候,會有一個「奴隸」保持警覺並勤奮工作。耶穌用使徒容易明白的話來描述這件事,說:「到底誰是忠信睿智的奴隸,受主人委派管理他的僕役,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們食物呢?他的主人來到,看見奴隸正這樣做,奴隸就有福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會委派他管理所有財物。」但如果這個「奴隸」變得邪惡,惡待別人,主人就會「給他最嚴厲的懲罰」。(馬太福音24:45-51;參看路加福音12:45,46)

      不過,耶穌並不是說有些跟隨他的人會變得邪惡。那麼,耶穌想讓門徒明白什麼道理呢?他希望門徒保持警覺、勤奮工作。接下來的比喻會清楚說明這一點。

      • 使徒們為什麼想知道將來會有哪些事發生?他們顯然還有哪些疑問?

      • 耶穌的預言在什麼時候開始應驗?怎樣應驗?

      • 有哪些事表明基督已經獲取王權回來?

      • 「可憎之物」是怎樣出現的?接著會發生什麼事?

      • 人們看到耶穌的預言應驗時會有什麼反應?

      • 耶穌用什麼比喻幫助門徒看出終結近了?

      • 什麼表明耶穌的預言會在全球應驗?

      • 對生活在這個制度終結時期的門徒,耶穌提出了什麼勸勉?

  • 十個處女的比喻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五個睿智的處女手拿點燃的油燈

      第112章

      十個處女的比喻

      馬太福音25:1-13

      • 耶穌提出十個處女的比喻

      耶穌一直在回答門徒的問題,他們很想知道,將來會有什麼徵象顯示耶穌已經獲取王權回來,顯示這個制度已經是末期了。現在,耶穌又要說另一個比喻,向門徒提出明智的勸告。當耶穌獲取王權回來的時候,人們就能看出這個比喻的含意。

      他開始說這個比喻:「天上的王國好比十個處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她們五個是愚蠢的,五個是睿智的。」(馬太福音25:1,2)

      耶穌的意思不是說,在他那些將要繼承天上王國的門徒中,有一半是愚蠢的,另一半是睿智的。其實,耶穌想要強調的是,在跟王國有關的事上,每一個門徒都可以作出選擇:或者保持警醒,不斷守望;或者漫不經心,結果被其他事分了心。不過,耶穌對門徒很有信心,相信他們人人都可以忠心到底,最終得到天父賜下的福分。

      在比喻中,十個處女全都出去,準備迎接新郎並加入迎親的隊伍。新郎來到時,處女們會點燈照亮道路,新郎會把新娘帶到新房。處女們點燈迎接,就是向新郎表示敬意。但後來發生了什麼事呢?

      耶穌說:「愚蠢的拿著燈,卻不帶油;睿智的卻用瓶子裝了油,連燈一起帶來。新郎遲遲不來,她們就都昏昏欲睡,最後睡著了。」(馬太福音25:3-5)新郎沒有在預期的時間來到,看來耽擱了很長一段時間,處女們等著等著就睡著了。這可能讓使徒們想起,耶穌曾說過關於一個貴族的比喻,說這個貴族去了遠方,一段時間之後才帶著王權回來。(路加福音19:11-15)

      回到十個處女的比喻。當新郎最終來到時,發生了什麼事呢?耶穌說:「就在半夜,有人喊叫說:『新郎到啦!快出來迎接他。』」(馬太福音25:6)處女們有沒有做好準備,保持警醒呢?

      耶穌接著說:「於是所有處女都起來,準備她們的燈。愚蠢的對睿智的說:『把你們的油分一點給我們吧,因為我們的燈快要滅了。』睿智的回答:『恐怕不夠你我共用。你們自己到賣油的那裡去買吧。』」(馬太福音25:7-9)

      五個愚蠢的處女沒有保持警醒,沒有為新郎的到來做好準備。她們沒有為燈準備足夠的油,結果需要想辦法補充一些。耶穌說:「她們去買的時候,新郎來到,那些做好準備的處女跟他進去參加婚宴,門就關了。後來,其餘的處女也來了,說:『先生,先生,給我們開門吧!』新郎回答:『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馬太福音25:10-12)愚蠢的處女沒有做好準備、沒有保持警醒,結局多麼可悲!

      使徒們可以看出,耶穌提到的新郎指的就是他自己,之前他就曾把自己比作新郎。(路加福音5:34,35)睿智的處女指的是誰呢?之前耶穌談到「小群羊」會得到王國時,他也說:「你們要束上腰帶,點上燈。」(路加福音12:32,35)所以使徒們能夠明白,耶穌在比喻中提到的睿智的處女,指的是像他們一樣忠心的門徒。那麼,耶穌說出這個比喻,是想要傳達什麼信息呢?

      在比喻的結尾,耶穌毫不含糊地說:「所以,你們要不斷守望,因為不知道那個日子、那個時刻。」(馬太福音25:13)

      顯然,耶穌是在勸告他的忠心門徒,要在最後的日子「不斷守望」。耶穌一定會來,對這個邪惡的世界執行判決。所以門徒需要做好準備、保持警醒,就像那五個睿智的處女一樣。這樣,他們就不會分心,忘記他們擁有的寶貴希望,結果錯失本可以得到的獎賞。

      • 在保持警醒、做好準備方面,五個睿智的處女和五個愚蠢的處女有什麼不同?

      • 新郎指的是誰?處女指的是誰?

      • 耶穌說出十個處女的比喻,是要傳達什麼信息呢?

  • 另一個關於銀元的比喻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一個奴隸把一袋銀元埋在地裡

      第113章

      另一個關於銀元的比喻

      馬太福音25:14-30

      • 耶穌提出另一個關於銀元的比喻

      耶穌和四個使徒還在橄欖山上,使徒們很想知道,將來會有什麼徵象顯示耶穌已經獲取王權回來,顯示這個制度已經是末期了。幾天前在耶利哥,耶穌曾用1000銀元的比喻說明,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王國才會來臨。現在耶穌提出一個相似的比喻,繼續回答使徒們的問題。這次他強調的是,門徒必須勤奮工作,完成他交託的任務。

      耶穌說:「這好像一個人快要出國,就召見奴隸,把財物交託給他們。」(馬太福音25:14)此前,耶穌曾把自己比作一個「要到遠方去獲取王權」的人,所以使徒們很容易明白,這個「快要出國」的人指的就是耶穌。(路加福音19:12)

      在出國前,比喻中的這個人把寶貴的財物交託給奴隸。耶穌在執行傳道職務的三年半期間,不僅自己集中精力傳講上帝王國的好消息,而且也培訓門徒做這項工作。現在耶穌要離開了,他相信門徒會善用受到的培訓,繼續完成傳道工作。(馬太福音10:7;路加福音10:1,8,9;參看約翰福音4:38;14:12)

      比喻中的這個人怎樣分配自己的財物呢?耶穌說:「他按照奴隸各自的才能,一個給了五袋銀元,一個給了兩袋銀元,一個給了一袋銀元,自己就出國去了。」(馬太福音25:15)這些奴隸會怎樣處理交託給他們的財物呢?他們會不會勤奮工作,努力為主人賺錢呢?耶穌接著說:

      「領了五袋銀元的,立刻用這些錢去做生意,另外賺了五袋。同樣,領了兩袋銀元的,另外也賺了兩袋。只領了一袋銀元的,卻出去在地上挖了個坑,把主人的這些錢藏起來。」(馬太福音25:16-18)主人回來後,會有什麼反應呢?

      耶穌說:「過了很久,奴隸的主人來跟他們結算帳目。」(馬太福音25:19)頭兩個奴隸按照「各自的才能」,盡心盡力地為主人效勞。他們勤奮工作,善用交託給他們的財物,為主人增添財富。領了五袋銀元的,另外賺了五袋;領了兩袋銀元的,另外賺了兩袋。a主人給了他們兩人同樣的稱讚,說:「又良善又忠信的奴隸,你做得好!你在一些事上忠信。我要委派你管理很多事。來分享你主人的喜樂吧。」(馬太福音25:21)

      1.一個奴隸把一袋銀元埋在地裡;2.同一個奴隸被扔到外面的黑暗裡

      領了一袋銀元的那個奴隸卻不同。他上前說:「主人,我知道你是個苛刻的人,沒有撒種也要收割,沒有揚穀也要收聚。我很害怕,就去把你的銀元藏在地裡。你看,你的東西就在這裡。」(馬太福音25:24,25)如果他把錢存入銀行,至少可以為主人賺取一些利息,但他竟然連這都沒有做。他的做法其實損害了主人的利益。

      難怪主人說他是個「又邪惡又懶惰的奴隸」。主人決定把他的銀元全都拿走,給那個樂意為主人效勞、勤奮工作的奴隸。接著,主人清楚說明他的原則:「凡是有的,還要給他更多,使他豐足有餘;凡是沒有的,就連他有的,也要拿走。」(馬太福音25:26,29)

      耶穌的門徒在傳道

      對耶穌的門徒來說,這個比喻的確值得沉思。門徒可以看出,耶穌交託給他們的傳道工作是個寶貴的殊榮,大有價值。耶穌期望他們勤奮工作,努力幫助人成為他的門徒。耶穌沒有要求所有人在傳道工作上有同樣的貢獻。正如比喻所說,每個人只需按照「各自的才能」盡力而為。但如果一個人像那個懶惰的奴隸一樣,沒有盡心盡力為主人效勞,他就絕不會得到耶穌的認可。

      至於使徒們,他們聽到耶穌的保證,「凡是有的,還要給他更多」,肯定大受激勵!

      a 一袋銀元,直譯「1塔蘭特」,相當於當時一個工人大約20年的工資。

      • 在這個比喻中,主人指的是誰?奴隸指的又是誰?

      • 耶穌想用這個比喻教導門徒什麼道理?

  • 基督來到時審判綿羊和山羊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來自各個國族的人都仰望著天空,等候耶穌的審判

      第114章

      基督來到時審判綿羊和山羊

      馬太福音25:31-46

      • 耶穌提出綿羊和山羊的比喻

      耶穌還在橄欖山上,繼續回答使徒們的問題,說明將來會有什麼徵象顯示他已經獲取王權回來,顯示這個制度已經是末期了。耶穌剛剛講完了十個處女的比喻和銀元的比喻,現在他要說出最後一個比喻,一個關於綿羊和山羊的比喻,來結束這次談話。

      耶穌首先說明了比喻開頭的場景,他說:「人子帶著他的榮耀跟所有天使一起來到時,就會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馬太福音25:31)耶穌常常自稱「人子」,在這裡他清楚表明自己就是比喻中的主角。(馬太福音8:20;9:6;20:18,28)

      耶穌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把忠貞的人判定為綿羊

      比喻中的事會在什麼時候發生呢?就是在耶穌「帶著他的榮耀跟所有天使一起來到」的時候,到時他會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之前耶穌說過,人子會「在天雲上帶著力量和大榮耀來到」,他的天使也會跟他一起。那是什麼時候呢?就是緊接著「那段時期的患難之後」。(馬太福音24:29-31;馬可福音13:26,27;路加福音21:27)所以,這個比喻談到的事會在耶穌帶著榮耀來到的時候發生。到時,他會做什麼呢?

      耶穌說:「人子……來到時……所有國族的人都會被聚集到他面前,他會把他們分開,就像牧人把綿羊山羊分開一樣。他會把綿羊放在右邊,山羊放在左邊。」(馬太福音25:31-33)

      談到綿羊,耶穌說:「到時王會對右邊的說:『你們這些得到我父親賜福的,來承受從世界奠基以來為你們準備好的王國吧。』」(馬太福音25:34)綿羊為什麼能得到王的喜愛呢?

      王解釋說:「我餓了,你們給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我喝的;我流落異鄉,你們款待了我;我衣不蔽體,你們給我穿的;我生病,你們照顧我;我在監牢裡,你們來看我。」這些綿羊,也就是「正義的人」,問王他們什麼時候做過這些事。王回答說:「你們這樣對待我這些最渺小的弟兄中的一個,就等於這樣對待我了。」(馬太福音25:35,36,40,46)既然天上沒有疾病和飢餓,那麼他們肯定是在地上善待基督的弟兄,而不是在天上這樣做。

      一群不忠的人被判定為山羊

      關於山羊,耶穌則說:「到時[王]會對左邊的說:『走開!你們這些受詛咒的,到永火裡去吧,那是為魔鬼和他的天使準備好的。因為我餓了,你們沒有給我吃的;我渴了,你們沒有給我喝的;我流落異鄉,你們沒有款待我;我衣不蔽體,你們沒有給我穿的;我病了,在監牢裡,你們沒有照顧我。』」(馬太福音25:41-43)山羊般的人確實罪有應得,因為他們本該善待基督在地上的弟兄,卻沒有這樣做。

      耶穌最後說:「到時王會[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沒有這樣對待這些最渺小的弟兄中的一個,就等於沒有這樣對待我了。』這些人要遭受永遠的毀滅,正義的人卻要得到永遠的生命。」(馬太福音25:45,46)使徒們從耶穌的話學到,將來的這次審判會對人造成深遠的影響,要麼為人帶來永遠的毀滅,要麼為人帶來永遠的生命。

      耶穌就使徒們的問題給出的答覆,值得所有跟隨他的人深思。他的話能夠幫助他們省察自己的行為和態度。

      • 在耶穌所說的綿羊和山羊的比喻裡,王指的是誰?比喻中談到的事會在什麼時候發生?

      • 判定為綿羊的人為什麼能得到耶穌的喜愛?

      • 耶穌會根據什麼把有些人判定為山羊?綿羊和山羊分別會有怎樣的結局?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