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在公議會受審,然後被帶到彼拉多那裡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
第127章
先在公議會受審,然後被帶到彼拉多那裡
馬太福音27:1-11;馬可福音15:1;路加福音22:66-23:3;約翰福音18:28-35
耶穌清早在公議會受審
加略人猶大試圖上吊自盡
猶太人把耶穌押到彼拉多那裡,要把他處死
彼得第三次不認耶穌時,天就快亮了。公議會結束他們裝模作樣的審訊後,所有成員就都散去。他們在星期五清早再次聚集,看來是想製造假象,讓人以為他們非法的夜間審訊是合法的。現在,耶穌被帶到公議會面前。
他們再次逼問耶穌:「如果你是基督,就告訴我們吧。」耶穌說:「就算我告訴你們,你們也絕不會相信。就算我問你們,你們也不會回答。」但耶穌還是勇敢地表明,自己就是但以理書7:13預告的「人子」。耶穌說:「從此以後,人子會坐在大能者上帝的右邊。」(路加福音22:67-69;馬太福音26:63)
他們追問:「那你是不是上帝的兒子?」耶穌回答:「對,我是。」在這些想要以褻瀆罪處死耶穌的人看來,這個答案已經夠了。他們說:「我們還需要其他證詞嗎?」(路加福音22:70,71;馬可福音14:64)他們把耶穌捆綁起來,押去交給羅馬總督本丟·彼拉多。
加略人猶大也許看見耶穌被帶去彼拉多那裡。他知道耶穌已被定罪,就感到後悔和絕望。不過,他並沒有在上帝面前真心悔改,而只是想去把30塊銀子還給那些祭司長。猶大對他們說:「我犯了罪,出賣了無辜的人。」他們卻只是冷冷地說:「這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這是你自己的事!」(馬太福音27:4)
於是猶大把那30塊銀子丟在了聖殿裡。接著,他做了另一件錯事,就是自殺。猶大在一棵樹上上吊自盡的時候,看來樹枝斷了。他就掉在下面的石頭上,「肚子爆裂」。(使徒行傳1:17,18)
耶穌被押到彼拉多的府第時,仍然是清晨時分。押送耶穌的猶太人不肯進入總督府,因為他們認為進入外族人的地方會使他們受到玷污,使他們不能在無酵節的第一天(尼散月十五日)用餐。當時的以色列人把無酵節看作逾越節節期的一部分。
於是彼拉多出來見他們,說:「你們指控這個人什麼罪名呢?」他們回答:「如果這個人不是罪犯,我們就不會把他交給你處置了。」彼拉多也許感覺到他們想要逼他處理這個案件,於是說:「你們自己把他帶走,按照你們的法律審判他吧。」猶太人回答:「我們沒有權殺人。」這句話顯示,他們多想置耶穌於死地。(約翰福音18:29-31)
事實上,如果他們在逾越節期間殺死耶穌,就很可能會引起騷亂,因為很多人都十分敬重耶穌。不過,羅馬人有權以政治罪名處死罪犯。所以,這些猶太人如果借羅馬人的手除掉耶穌,就不用向民眾交代了。
宗教領袖並沒有告訴彼拉多,他們之前給耶穌定了褻瀆罪。現在,他們捏造出不同的罪名,說:「我們發現這個人[1]煽動我們的同胞造反,[2]禁止人納稅給凱撒,[3]還說自己是基督,是王。」(路加福音23:2)
作為羅馬帝國的代表,彼拉多有理由關注耶穌自稱為王這個指控。於是彼拉多回到總督府裡,把耶穌召來,問他說:「你是猶太人的王嗎?」他等於是在問:「你有沒有違反帝國的法律,聲稱自己是個與凱撒敵對的王呢?」耶穌也許想知道,彼拉多究竟聽了多少關於自己的事,就問他:「你這樣問,是自己的意思,還是聽了別人議論我的事呢?」(約翰福音18:33,34)
彼拉多接下去的話表明,他對耶穌的事一無所知,不過他也想了解一下。他說:「難道我是猶太人嗎?你本族的人和那些祭司長把你交給我處置。你到底做了什麼事?」(約翰福音18:35)
耶穌並沒有試圖避開王權這個核心問題。耶穌將要作出的回答,無疑會令彼拉多這個羅馬總督大感意外。
-
-
彼拉多和希律都裁定耶穌無罪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
第128章
彼拉多和希律都裁定耶穌無罪
耶穌沒有試圖向彼拉多隱瞞自己是王這個事實,不過他的王國並不對羅馬帝國構成威脅。耶穌對彼拉多說:「我的王國不屬於這個世界。要是我的王國屬於這個世界,我的人民就會戰鬥,使我不致被交給猶太人。可是,我的王國實在不是源於這個世界的。」(約翰福音18:36)耶穌的確擁有一個王國,但他的王國並不屬於這個世界。
彼拉多沒有就此打住,而是進一步追問:「那麼,你是王嗎?」耶穌告訴彼拉多他的結論是正確的,說:「對,我是王。我要給真理作見證,我是為這件事而生,為這件事來到世上的。凡是在真理這邊的,都聽我的聲音。」(約翰福音18:37)
之前,耶穌曾對多馬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現在,他甚至對彼拉多說,他被派來地上就是要為真理作見證,特別是為他王國的真理作見證。耶穌決心忠於真理,即使要為此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彼拉多接著說:「真理是什麼?」不過,他並沒有等耶穌回答這個問題。他覺得已經掌握了足夠的信息作出判決。(約翰福音14:6;18:38)
彼拉多回到在總督府外等候的民眾那裡,看來當時耶穌就站在他旁邊。彼拉多對那些祭司長和民眾說:「我查不出這個人有什麼罪。」對於這個結果,他們非常不滿,堅持說:「他在全猶地亞傳道,煽動民眾,從加利利起,直到這裡。」(路加福音23:4,5)
這群喪失理智的猶太人如此瘋狂,肯定讓彼拉多大感驚訝。祭司長和長老繼續大聲叫嚷,彼拉多於是問耶穌:「他們作證告你這麼多的事,你沒聽到嗎?」(馬太福音27:13)耶穌卻一言不發。他在面對猛烈的指控時仍保持鎮定,這讓彼拉多非常意外。
那些猶太人提到,耶穌的活動是從加利利開始的。彼拉多循著這條線索了解到,原來耶穌是個加利利人。這讓他想到一個主意,也許可以把審判耶穌的責任推給別人。當時正值逾越節期間,加利利的分封侯希律·安提帕(希律大帝的兒子)也在耶路撒冷。於是,彼拉多把耶穌送到希律那裡。先前派人把施浸者約翰的頭砍下來的,就是這個希律。後來他聽說了耶穌施行奇跡的事,就很擔心,害怕耶穌可能是死而復生的約翰。(路加福音9:7-9)
希律很高興有機會見到耶穌,但不是因為想要幫助他,或真的想要弄清楚人們對他的指控是否屬實。其實,希律只是對耶穌感到好奇,「希望看他顯顯神跡」。(路加福音23:8)不過,耶穌沒有滿足希律的好奇心。事實上,當希律盤問他時,他一句話都不說。希律和他的士兵都非常失望,就一起「侮辱他」。(路加福音23:11)他們給耶穌穿上華麗的衣服,戲弄他,然後把他押回彼拉多那裡。從前希律和彼拉多一直是敵人,現在卻成了好朋友。
耶穌被押回總督府後,彼拉多就召集祭司長、猶太人的首領和民眾,對他們說:「我在你們面前審問過他,你們告他的罪狀,我找不到任何根據。希律也找不到,就把他押回這裡來,可見他實在沒有犯該死的罪。我會懲戒他,然後放了他。」(路加福音23:14-16)
彼拉多很想釋放耶穌,因為他看出那些祭司是出於嫉妒才把耶穌交給他的。後來又發生了一件事,讓彼拉多更想釋放耶穌。彼拉多坐在審判座上的時候,他妻子派人來對他說:「跟那個正義的人有關的事,你不要插手,今天我在夢裡[看來這個夢來自上帝]因他受了很多苦。」(馬太福音27:19)
彼拉多知道他應該釋放這個無辜的人,但是他可以怎麼做呢?
-
-
「看看這個人!」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
第129章
「看看這個人!」
馬太福音27:15-17,20-30;馬可福音15:6-19;路加福音23:18-25;約翰福音18:39-19:5
彼拉多試圖釋放耶穌
猶太人要求釋放巴拉巴
耶穌被戲弄、被虐待
彼拉多對那群想要殺害耶穌的人說:「你們告他的罪狀,我找不到任何根據。希律也找不到。」(路加福音23:14,15)為了釋放耶穌,彼拉多現在嘗試用另一個方法。他對那群人說:「你們有個慣例,要我在逾越節給你們釋放一個人。那麼,你們要我釋放猶太人的王給你們嗎?」(約翰福音18:39)
彼拉多記得有一個囚犯叫做巴拉巴,大家都知道他是個強盜,知道他因為參與叛亂和殺人而被關在牢裡。所以,彼拉多問:「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給你們?是巴拉巴,還是耶穌,那個所謂的基督?」在那些祭司長的慫恿下,民眾要求釋放巴拉巴,而不是耶穌。但彼拉多再次問:「這兩個人,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給你們?」民眾喊叫說:「巴拉巴。」(馬太福音27:17,21)
彼拉多十分驚愕,問他們:「那麼,我該怎麼處置耶穌,那個所謂的基督?」民眾呼喊說:「在柱上處死他!」(馬太福音27:22)這些人竟然要求處死一個無辜的人,多麼可恥!彼拉多為耶穌辯護說:「為什麼?這個人做了什麼壞事?我查不出他有該死的罪。我會懲戒他,然後放了他。」(路加福音23:22)
儘管彼拉多再三嘗試釋放耶穌,憤怒的民眾還是異口同聲地喊叫說:「在柱上處死他!」(馬太福音27:23)在宗教領袖的煽動下,民眾已經狂熱到想要殺人害命的地步。他們想要殺害的,不是一個有罪的人,不是一個殺人犯,而是一個清白無辜的人。僅在五天前,這個人曾以君王的身分進入耶路撒冷,受到眾人的歡迎。現在,就算耶穌的門徒在人群當中,他們也必定保持沉默,避免引人注意。
彼拉多見說再多也無濟於事,反而引起騷亂,就拿水在民眾面前洗手,說:「這個人的死跟我無關。你們要為這件事負責。」民眾卻不為所動,反而說:「他的死由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負責好了。」(馬太福音27:24,25)
這個羅馬總督知道怎樣做是對的,他也想要做對的事,不過他更想要討好民眾。所以,彼拉多按照這群狂熱民眾的要求釋放了巴拉巴。彼拉多吩咐人脫去耶穌的衣服,押去鞭打。
士兵把耶穌毒打一頓後,又把他帶進總督府。全體士兵聚集起來,進一步虐待他。為了羞辱耶穌,他們用荊棘編了個「冠冕」,用力戴在他頭上。他們還把一根蘆葦放在他右手裡,並且拿一件王族穿的那種外袍搭在他身上,嘲笑他說:「猶太人的王啊,萬歲!」(馬太福音27:28,29)不僅如此,他們還向他吐唾沫,一再打他耳光。他們也把那根結實的蘆葦從耶穌手裡拿過來,不斷打他的頭,使他那頂「冠冕」上的尖刺更深地扎進他的頭皮裡。
儘管受到種種虐待,耶穌依然沉著鎮定,顯出非凡的勇氣和自制。彼拉多大感震撼,於是又做了一件事,嘗試避開殺害耶穌的責任。他說:「看!我把他帶到外面來見你們,讓你們知道我查不出他有什麼罪。」彼拉多會不會覺得,如果現在把血流滿面、遍體鱗傷的耶穌帶出來,民眾看到後就會心生憐憫而改變主意呢?耶穌出來,站在這群鐵石心腸的民眾面前。這時,彼拉多高聲說:「看看這個人!」(約翰福音19:4,5)
彼拉多的話看來同時帶著尊重和同情的口吻。他必定留意到,耶穌雖然傷痕累累、體無完膚,卻仍保持平靜,不失尊嚴。
-
-
耶穌被押去處死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
第130章
耶穌被押去處死
馬太福音27:31,32;馬可福音15:20,21;路加福音23:24-31;約翰福音19:6-17
彼拉多設法釋放耶穌
耶穌被定罪並被押去處死
彼拉多一再嘗試釋放耶穌,耶穌也已經受盡戲弄和殘忍的虐待。儘管如此,祭司長和他們的同夥卻仍然無動於衷。他們一心要置耶穌於死地,什麼都阻止不了他們。他們不斷呼喊說:「處死他!在柱上處死他!」彼拉多對他們說:「你們自己把他押去處死吧。我查不出他有什麼罪。」(約翰福音19:6)
猶太人無法說服彼拉多以政治罪名處死耶穌,就轉而用宗教罪名指控他。先前公議會指控耶穌犯了褻瀆罪,現在他們又用這個罪名來做文章。他們對彼拉多說:「我們有自己的法律,按照這個法律他是該死的,因為他自命為上帝的兒子。」(約翰福音19:7)對彼拉多來說,這是一項新的指控。
彼拉多回到總督府裡,想要找一個辦法釋放眼前這個囚犯。這個人經受住了殘酷的對待,彼拉多的妻子也做過關於他的夢。(馬太福音27:19)現在,猶太人說這個囚犯是「上帝的兒子」,這項新的指控讓彼拉多更加疑惑。他知道耶穌來自加利利。(路加福音23:5-7)但他還是問耶穌:「你到底是從哪裡來的?」(約翰福音19:9)彼拉多會不會在想,耶穌曾經住在天上,是個神明呢?
耶穌曾直接告訴彼拉多他是王,但他的王國不屬於這個世界。現在耶穌一言不發,因為沒必要再解釋了。耶穌拒絕回答,這讓彼拉多覺得顏面掃地。他十分惱怒,對耶穌說:「你不對我說話嗎?你不知道我有權釋放你,也有權把你處死嗎?」(約翰福音19:10)
耶穌卻只是簡單地說:「要不是上面准許,你根本無權處置我。因此,把我交給你的人,罪就更大了。」(約翰福音19:11)看來耶穌說「把我交給你的人」時,想到的不只是加略人猶大,因為該亞法和該亞法的同夥也負有責任。所以耶穌的意思其實是,這些人的罪責都比彼拉多更大。
耶穌的言行和態度讓彼拉多心生敬佩。彼拉多也越來越害怕,擔心耶穌真的是個神明,於是再次設法釋放耶穌。可是,那些猶太人接下去說的話,肯定也讓彼拉多非常擔心。他們威脅彼拉多說:「你要是釋放這個人,就不是凱撒的朋友。誰自命為王,誰就是反叛凱撒。」(約翰福音19:12)
彼拉多這個總督就再次把耶穌帶到外面。他坐在審判座上,對民眾說:「看!你們的王!」猶太人卻絲毫不肯讓步,呼喊說:「除掉他!除掉他!在柱上處死他!」彼拉多說:「我可以處死你們的王嗎?」儘管猶太人長期以來都對羅馬人的統治感到不滿,但那些祭司長還是厚顏無恥地說:「除了凱撒,我們沒有王。」(約翰福音19:14,15)
由於猶太人持續不斷地施壓,彼拉多最終還是妥協了。於是,他讓人把耶穌送去處決。士兵們脫去耶穌身上的那件外袍,給他穿上原來的外衣。耶穌被押走的時候還必須扛著自己的苦刑柱。
現在是尼散月十四日星期五接近中午的時候。耶穌自星期四清晨起來就一直沒有睡覺,後來還經歷了一連串的痛苦折磨。他扛著沉重的苦刑柱,艱難地往前走,最終耗盡了力氣。這時,有個叫西門的人剛巧經過,他來自非洲的昔蘭尼。士兵強迫他把耶穌的苦刑柱扛到行刑的地方去。有一大群人跟著耶穌,其中一些人悲傷捶胸,為他哀號。
耶穌對那些悲傷的婦女說:「耶路撒冷的婦女啊,不要為我哭了,為你們和你們的兒女哭吧。時候會到,人們會說:『不能生育、沒有生過孩子、沒有乳養嬰兒的婦女有福了!』到時他們會對大山說:『倒在我們身上吧!』對小山說:『遮蓋我們吧!』樹還有水分時,他們已經做了這些事,樹乾枯時,又會發生什麼事呢?」(路加福音23:28-31)
耶穌說的樹指的是猶太國族。由於耶穌和一小群相信耶穌的人仍在這個國族中,當時的猶太國族可說是一棵快要死去卻仍有一點水分的樹。但是當這些「水分」不在了,這棵樹就會徹底死去,也就是說猶太國族會成為一個跟上帝毫無關係的民族。到羅馬大軍以上帝的行刑官的身分對猶太國族執行判決的時候,那裡的人將會放聲大哭!
-
-
無辜的君王被釘在苦刑柱上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
第131章
無辜的君王被釘在苦刑柱上
馬太福音27:33-44;馬可福音15:22-32;路加福音23:32-43;約翰福音19:17-24
耶穌被釘在苦刑柱上
耶穌頭上面的牌子招來嘲弄
耶穌提到地上樂園的希望
耶穌被帶到城外不遠的一個地方,他和兩個強盜將會在那裡被處決。那個地方叫做各各他,意思是「骷髏頭」,人們「從遠處」也能看到那裡。(馬可福音15:40)
這三個死刑犯被人脫去了外衣,然後有人把混了沒藥和膽汁的酒遞給他們。這些能減輕疼痛的酒看來是由耶路撒冷的婦女準備的,而羅馬人並不禁止死刑犯喝這種藥酒。但耶穌嘗了嘗,就不肯喝了。為什麼呢?因為他不想在面對這重大考驗時麻痺任何感官,而是想一直保持清醒,忠心至死。
現在,耶穌要被釘在木柱上了。(馬可福音15:25)士兵把釘子釘進他的手和腳,釘子穿過皮肉和韌帶時帶來劇烈的疼痛。木柱豎起來時,疼痛就更難以忍受了,因為這時耶穌的身體往下墜,傷口進一步被撕裂。耶穌卻沒有斥責那些士兵,而是為他們祈求:「父親啊,求你寬恕他們,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路加福音23:34)
羅馬人的慣例是立一個牌子寫上死刑犯的罪名。彼拉多給耶穌的牌子上寫著:「拿撒勒人耶穌,猶太人的王。」罪名是用希伯來語、拉丁語和希臘語寫的,所以幾乎人人都能看懂。彼拉多這樣做,看來是因為他對那些強迫他處死耶穌的猶太人非常不滿。猶太人的祭司長很不高興,說:「不要寫『猶太人的王』,要寫『他說:我是猶太人的王』。」但彼拉多不想再次受人擺布,回答說:「我寫的,已經寫了。」(約翰福音19:19-22)
祭司們被激怒了,就再次提起公議會對耶穌的虛假指控。難怪路過的人也辱罵他,搖著頭說:「哼!你說要拆毀聖殿,三天之內再建造起來,你救救自己,從苦刑柱上下來吧!」那些祭司長和抄經士也這樣嘲笑他,彼此說:「讓以色列的王基督現在從苦刑柱上下來吧,我們看見就會相信了!」(馬可福音15:29-32)連釘在耶穌兩旁木柱上的強盜也侮辱他,但其實耶穌是他們當中唯一一個清白無罪的人。
在場的四個羅馬士兵也戲弄耶穌。他們或許正在喝酸酒,現在也把一些遞到耶穌跟前。但他們顯然是在捉弄耶穌,因為他根本不可能接過來喝。接著,這些羅馬人用耶穌頭上面的牌子諷刺他說:「如果你是猶太人的王,救救你自己吧!」(路加福音23:36,37)想想看:耶穌身為道路、真理、生命,現在竟然受到這樣的虐待和譏嘲,實在太不應該了!然而,耶穌卻還是意志堅定,甘願忍受這一切。對於那些看他笑話的猶太人、戲弄他的羅馬士兵,以及釘在他旁邊柱上的那兩個死刑犯,他連一句責怪的話都沒有。
那四個士兵還拿了耶穌的外衣,分成四份,然後抽籤看誰得到哪一份。至於耶穌的內袍,他們卻彼此說:「我們不要把它撕破,我們抽籤決定歸誰吧。」因為耶穌的內袍質量上乘,「沒有縫口,是從上到下整件織成的」。這樣,他們就應驗了聖經的預言:「他們分了我的衣服,又為我的衣裳抽籤。」(約翰福音19:23,24;詩篇22:18)
後來,其中一個罪犯看出耶穌必定真的是王,於是斥責另一個罪犯說:「你也受同樣的判決,難道還絲毫不怕上帝嗎?我們從前做過什麼事,現在就有什麼下場,我們是罪有應得的。可是這個人沒有做過什麼錯事。」接著,他懇求耶穌說:「你領受王權以後,求你記得我。」(路加福音23:40-42)
耶穌對他說:「我今天實在告訴你,你會跟我一起在樂園裡。」(路加福音23:43)請留意,耶穌說的是「在樂園裡」而不是「在王國裡」。耶穌給這個罪犯的承諾跟他給使徒的不同。他承諾使徒的是,他們將來會在王國裡跟他一起坐在寶座上。(馬太福音19:28;路加福音22:29,30)這個罪犯是猶太人,可能聽說過地上的樂園,也就是耶和華最初為亞當、夏娃以及他們的後代準備的家園。現在,他可以懷著這個希望死去了。
-
-
「這個人真是上帝的兒子」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
第132章
「這個人真是上帝的兒子」
馬太福音27:45-56;馬可福音15:33-41;路加福音23:44-49;約翰福音19:25-30
耶穌在苦刑柱上死去
耶穌去世前後發生了異乎尋常的事
現在是「中午12點」,黑暗突然「籠罩整個大地,直到下午3點」。(馬可福音15:33)這場陰森恐怖的黑暗肯定不是由日食引起的,因為日食只會發生在新月的時候,而現在是逾越節期間,是滿月的時候。此外,日食通常只會持續幾分鐘,但這場黑暗持續的時間卻長得多。因此,這場黑暗顯然是由上帝促成的。這必定讓嘲弄耶穌的人大受衝擊!
在這段黑暗的時間裡,有四個婦女走近苦刑柱。她們分別是耶穌的母親和撒羅米,還有末大拉人馬利亞和使徒雅各(小雅各)的母親馬利亞。
使徒約翰也跟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一起「站在苦刑柱旁邊」。馬利亞看著自己懷胎生下並養育成人的兒子掛在柱上受苦,她悲痛欲絕,彷彿「被利劍刺透一樣」。(約翰福音19:25;路加福音2:35)在這個時候,耶穌儘管承受著劇烈的疼痛,卻還是不忘為母親著想。他十分吃力地向約翰點頭示意,然後對母親說:「婦人,看,他是你的兒子了!」接著他向馬利亞點頭示意,對約翰說:「看,她是你的母親了!」(約翰福音19:26,27)
就這樣,耶穌把母親託付給他特別喜愛的那個門徒照顧。這時,馬利亞顯然已經是一個寡婦。耶穌知道馬利亞的其他兒子,也就是他同母異父的弟弟們,都還沒有信從他。所以他這樣安排,既能照顧母親在物質方面的需要,也能讓母親在信仰方面繼續得到扶持。耶穌立下了多麼優良的榜樣!
大約下午3點時,耶穌說:「我渴了。」這是為了應驗聖經上的話。(約翰福音19:28;詩篇22:15)這時耶穌感覺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天父已撤去對他的保護,好讓他的忠義受到徹底的考驗。於是他大聲呼喊:「以利,以利,拉馬·薩巴克塔尼?」意思是:「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什麼離棄我?」有些站在附近的人誤解了他的意思,說:「看,他在呼喚以利亞呢!」有一個人跑去拿海綿浸透酸酒,綁在稈子上,遞給他喝。其他人卻說:「由他吧!讓我們看看以利亞會不會來把他取下來。」(馬可福音15:34-36)
之後,耶穌呼喊說:「成了!」(約翰福音19:30)的確,他已經完成天父派他到地上來執行的所有任務。最後他說:「父親啊,我把我的生命託付在你手裡。」(路加福音23:46)耶穌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給耶和華,深信上帝必定使他復活過來。就這樣,耶穌懷著對上帝的堅定信念,垂下頭來,斷了氣。
這時發生了一場猛烈的地震,導致岩石崩裂。連耶路撒冷城外的墓穴都震開了,很多屍體被拋了出來。後來,有些經過那裡的人看到了屍體就進入「聖城」,把看到的事告訴別人。(馬太福音27:51-53)
在上帝的聖殿裡,有一道帷幔將聖所和至聖所分隔開來。耶穌斷氣的那一刻,這道又長又重的帷幔從上到下裂成兩半。這件令人震驚的事表明,上帝對那些殺死他兒子的人是多麼憤怒。這件事也象徵,通往「至聖所」(也就是天上)的路從此開通了。(希伯來書9:2,3;10:19,20)
這時候,人們都害怕起來。負責處決耶穌的軍官不禁感嘆說:「這個人真是上帝的兒子啊。」(馬可福音15:39)彼拉多審訊耶穌時,有人提起耶穌自稱是上帝的兒子,這個軍官當時可能也在場。現在他確信,耶穌是個正義的人,而且的確是上帝的兒子。
其他人看見這些非同尋常的事,也都大感震撼,捶著胸回家去了。他們一路「捶胸」,是為了表達極度的悲傷和羞愧。(路加福音23:48)從遠處看著這一切的人當中還有很多婦女,她們是耶穌的門徒,曾經在耶穌四處傳道時跟著他。這些驚天動地的事也讓她們為之動容。
-
-
耶穌被安葬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
第133章
耶穌被安葬
馬太福音27:57-28:2;馬可福音15:42-16:4;路加福音23:50-24:3;約翰福音19:31-20:1
耶穌的遺體從苦刑柱上被取下來
耶穌的遺體被包裹起來,準備安葬
婦女們發現墓穴空了
現在已經是尼散月十四日星期五下午的晚些時候了。太陽一落山,尼散月十五日就會開始,而尼散月十五日是安息日。耶穌已經死了,但他身邊的兩個罪犯還活著。根據摩西法典,「屍體一定要當天埋葬,不可整晚都留在木柱上」。(申命記21:22,23)
星期五也稱為「預備日」,因為在這一天人們會預備食物,也會完成那些無法等到安息日之後再做的事。日落後安息日就會開始,這個安息日是雙重的安息日,也就是「大安息日」。(約翰福音19:31)為什麼稱為「大安息日」呢?尼散月十五日是為期七天的無酵節的第一天,這一天無論是一週的第幾天都是安息日。(利未記23:5-7)此外,這一年的尼散月十五日碰巧也是平時的安息日。
因此猶太人請求彼拉多用一個方法,使耶穌和他身邊的兩個強盜快點死去。什麼方法呢?就是打斷他們的腿。這樣,他們就不能再用腿撐起身體來呼吸了。於是,士兵來把兩個強盜的腿打斷。但他們沒有打斷耶穌的腿,因為他看來已經死了。這件事應驗了詩篇34:20的話:「上帝保護他全身的骨頭,連一根也沒有折斷。」
為了確認耶穌真的已經死了,一個士兵用矛刺他的肋旁,刺進他心臟附近,「立刻有血和水流出來」。(約翰福音19:34)這件事應驗了聖經的另一個預言:「他們會注視他們所刺的那位。」(撒迦利亞書12:10)
耶穌被處決時,來自亞利馬太城的約瑟也在場。他是個「富翁」,也是公議會的成員,很有名望。(馬太福音27:57)聖經說,他「為人良善正義」,「向來等待上帝的王國」。事實上,他沒有支持公議會對耶穌的判決。他其實也是耶穌的門徒,但由於害怕猶太人,他一直「是暗中做門徒的」。(路加福音23:50;馬可福音15:43;約翰福音19:38)現在,約瑟鼓起勇氣,請求彼拉多准許他領走耶穌的遺體。彼拉多叫負責的軍官過來,確認耶穌已經死了之後,就批准了約瑟的請求。
約瑟買了乾淨的上等細麻布,把耶穌的遺體從苦刑柱上取下來後,就用細麻布把他包裹起來,準備安葬。尼哥德慕也來幫忙,他「第一次來見耶穌是在夜裡」。(約翰福音19:39)他帶來了一大袋用沒藥和沉香混合的貴重香料,重約33公斤。他們按照猶太人安葬死者的習俗,用細麻布加上這些香料把耶穌的遺體包裹好。
約瑟在那附近擁有一個墓穴,是從岩石中鑿出來的,從沒有葬過人。他們就把耶穌的遺體放在裡面,然後把一塊大石頭滾到墓穴的門口。這些事都是倉促完成的,因為安息日馬上就要開始了。末大拉人馬利亞和小雅各的母親馬利亞,可能也幫忙處理了耶穌的遺體。現在,她們趕忙回家「準備香料和馨香油」,要在安息日之後進一步處理耶穌的遺體。(路加福音23:56)
第二天,也就是安息日,那些祭司長和法利賽派的人一起去見彼拉多,說:「我們想起那個騙子生前說過:『三天以後,我會復活。』所以,求你吩咐人穩穩當當地看守墳墓,直到第三天,免得他的門徒來把他的屍體偷去,並對民眾說:『他死而復生了!』到時,這個最後的騙局就比最初的更糟了。」彼拉多回答說:「你們可以帶守衛去。用你們懂得的辦法,儘量穩當地看守好了。」(馬太福音27:63-65)
星期日一大清早,末大拉人馬利亞、雅各的母親馬利亞以及其他婦女,帶著香料去耶穌的墓穴,要進一步處理他的遺體。她們彼此說:「誰可以為我們移開墓穴門口的石頭呢?」(馬可福音16:3)但其實那裡發生過地震,而且上帝的天使已經把石頭滾開了。不僅如此,看守的人都不知去向,墓穴也竟然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