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應當相信誰?警醒!2006年 | 9月
-
-
你應當相信誰?
「任何房屋都有人建造,但建造萬物的就是上帝。」——希伯來書3:4
聖經執筆者這樣推理,你同意嗎?自從這句話被寫下以來,人類的科學已經發展了大約二千年。現今,世上仍然有人認為,設計精妙的大自然顯示有一位設計者,也就是說,有一位創造萬物的上帝嗎?
即使在科技發達的國家,也有很多人說自己相信上帝。就以美國為例,《新聞週刊》(英語)在2005年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百分之80的受訪者「相信上帝創造宇宙」。人們採納這個觀念,是因為沒接受過什麼教育嗎?事實上,有沒有科學家相信上帝存在呢?專門探討科學的《自然界》週刊(英語)報導,1997年,接受調查的生物學家、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當中,幾乎百分之40都相信,上帝不但存在,而且垂聽和回應人的禱告。
可是,有些科學家卻大大質疑上帝的存在。曾獲諾貝爾獎的赫伯特·豪普特曼博士在一個科學研討會上說,相信超自然力量,尤其是相信上帝存在,是跟真正的科學背道而馳的。他說:「這樣的信仰危害人類的福祉。」連一些相信上帝存在的科學家也不願告訴人,動植物的構造是需要設計的,也就是需要設計者的。為什麼?史密森學會的古生物學家道格拉斯·埃爾溫指出一個原因:「科學的一個通則是:奇跡絕不可能發生。」
與其讓人左右你的思想和信念,不如親自查考一下證據才再下定論。接下來的文章報導新近的科學發現。你閱讀這些文章時,不妨問問自己:「相信造物主存在,合乎邏輯嗎?」
[第3頁的精選語句]
要親自查考證據
[第3頁的附欄]
耶和華見證人相信特創論嗎?
耶和華見證人相信聖經中有關創造萬物的記載,可是他們並不是特創論者。為什麼不是?首先,許多特創論者認為,整個宇宙包括地球和地上所有生物都是在約1萬年前,而且僅在6日(每日24小時)內創造的。可是,這並不是 聖經的主張。a此外,特創論者採納了許多沒有聖經根據的道理。在另一方面,耶和華見證人的宗教主張是完全根據聖經的。
再說,在某些地區,「特創論者」這個名稱是用來指那些原教旨主義的團體。這些團體積極參與政治,並向政客、法官和教育家施壓,要他們採納與特創論的宗教見解一致的法例和主張。
耶和華見證人在政治上嚴守中立,不但尊重政府,而且承認政府有權立法和執法。(羅馬書13:1-7)可是,他們也認真聽從耶穌的吩咐,「不屬於世界」。(約翰福音17:14-16)他們公開傳道,讓別人有機會學習聖經,幫助人看出按上帝的標準生活會帶來什麼益處。可是,耶和華見證人嚴守基督徒的中立,絕不會像原教旨主義的團體那樣,鼓吹立法迫使 別人採納聖經標準,也絕不支持這樣的做法。(約翰福音18:36)
[腳注]
a 請看本刊第18頁《聖經的觀點——科學和創世記互相矛盾嗎?》一文。
-
-
大自然揭示什麼?警醒!2006年 | 9月
-
-
大自然揭示什麼?
「請去問問動物,牠們會指教你,問問天上的鳥,牠們會告訴你。請去看看大地,大地會指教你,看看海裡的魚,魚會告訴你。」——約伯記12:7,8
近年,科學家和工程師都紛紛請動植物「指教」他們。他們研究並模仿生物系統的設計特色,用以研製新產品,或改進現有機器的性能。這門模仿生物設計的科學稱為仿生學。你看下面的例子時,請問問自己:「說到底,這些設計應當歸功於誰呢?」
研究鯨魚的鰭肢
飛機設計師可以從座頭鯨學到什麼?學到的東西可不少啊!成年的座頭鯨約重30噸,等於一輛載滿貨物的貨車。座頭鯨的身體比較僵直,有翅膀似的巨大鰭肢。這種12米長的動物是游泳好手,靈巧敏捷。例如捕食時,座頭鯨會在魚或磷蝦下面打圈,沿螺旋型向上游,邊游邊噴氣,形成泡沫。於是,那些魚或磷蝦就被泡沫包圍,像被網子圍住一樣,這樣的「網子」細小得直徑只有1.5米。最後,受困的魚、磷蝦被迫游到水面,座頭鯨就一口把美食通通吞下。
研究人員特別感興趣的是,身體這麼僵直的生物,怎樣能繞著這麼狹小的圈子向上游?這件事似乎不可能。研究人員發現,祕密就藏在座頭鯨的鰭肢裡。鰭肢的前緣不是像飛機的機翼那樣又平又滑,而是呈鋸齒狀的,上面有一排凸塊,叫做小結節。
當座頭鯨快速向前游,小結節能增加上升力和減低水阻力。這是怎麼一回事?《博物學》雜誌(英語)解釋,有了小結節,座頭鯨向上游時,即使身軀跟水平面幾乎成直角,水也能流暢地聚到鰭肢前面打轉。假如鰭肢的前緣是平滑的,座頭鯨就不能繞著這麼狹小的圈子向上游,因為水會在鰭肢後面旋轉,這樣就不能產生上升力了。
這個原理可以應用到什麼範疇呢?證據表明,如果飛機的機翼仿照鰭肢而設計,就可以減少襟翼或其他用來調節氣流的裝置。這樣,機翼會更為安全,也更易於保養。生物力學專家約翰·朗相信,不久「我們很可能見到,每架噴氣式飛機都有凹凸的機翼,就像座頭鯨一樣」。
模擬海鷗的翅膀
工程師早已經仿照鳥類翅膀的形狀設計飛機的機翼。但最近,這種模仿工程更上一層樓。《新科學家》週刊(英語)報導:「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人員按實物的比例,製造了一個遙控的無人駕駛飛機模型,這個飛機模型能像海鷗那樣盤旋、俯衝和高速爬升。」
海鷗展翅飛翔,優美絕倫,全靠肱骨兩端的關節,讓牠能彎曲翅膀。《新科學家》週刊指出,研究人員仿照海鷗靈活的翅膀,「在長24英寸的飛機模型裡安裝小型引擎,控制多條金屬杆去擺動機翼」。這麼聰明的設計,讓這小小的飛機模型能在高樓大廈之間盤旋和俯衝。美國空軍正積極研發這類極度靈活的飛機,在大城市偵察生化武器。
模仿壁虎的腳掌
陸上生物也是人類的學習對象。例如,一種細小的蜥蜴叫做壁虎,牠們可以爬在牆上,又能倒過來在天花板爬來爬去。早在聖經時代,這種生物的神奇特性已經為人所知。(箴言30:28)壁虎能抵抗地心吸力,祕密何在?
即使平面光滑如鏡,壁虎也能依附在上面,祕密在於腳掌上極纖細的毛髮組織,叫做剛毛。壁虎的腳掌不會分泌黏液。壁虎能附在牆上,靠的是一種微弱的分子力,稱為范德瓦耳斯力(范德華力)的微弱吸引力,使腳掌的分子和平面上的分子連結起來。通常,地心吸力很容易抵消這種吸引力的作用,所以你不能單單把手掌放在牆上,就附在牆上爬上去。然而,壁虎的一隻腳掌,就有數以千計纖細的剛毛,這增加了腳掌與牆壁的接觸面,互相的吸力因而大大增強,足以使壁虎附在牆上,不致掉下去。
這個發現有什麼價值呢?模仿壁虎的腳掌而製造的合成物,可以代替尼龍搭扣(魔術貼)。尼龍搭扣的靈感同樣是來自大自然的。a《經濟學家》週刊(英語)引述一個研究員的話,指出在有些醫療程序中不能使用化學黏合劑,模仿壁虎的剛毛而製成的條子就大派用場了。
應該歸功於誰?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太空總署)正研製一個像蠍子般走路的多腳機器人(機械人)。另外,芬蘭的工程師製成了一個有六條腿的爬行器,可以爬過障礙物,就像一隻巨型昆蟲似的。有些研究人員參照松果開合的原理,設計一種有小瓣的布料。汽車製造商正仿照箱魨(淺水海魚類)去研製車輛,因為箱魨的設計能大大減低在海裡游動的阻力,令人驚嘆。鮑魚的甲殼具有防震的特性,有些研究人員嘗試找出其中的奧妙,希望製成更輕、更堅硬的裝甲。
研究人員從自然界得到豐富而實用的知識,還建立了一個資料庫,裡面儲存了巨量的生物系統檔案。《經濟學家》週刊說,科學家可以在資料庫裡,找到「天然方法去解決設計上的難題」。人擁有資料庫裡的生物系統檔案,就是擁有「生物專利權」。一般而言,個人或公司為新意念或新器具正式註冊,就合法地持有相關的專利權。《經濟學家》週刊論及這個生物專利資料庫,說:「研究人員巧妙地模仿生物,然後說自己擁有『生物專利權』,那麼,他們其實正在強調大自然才是擁有『生物專利權』的。」
為什麼大自然能提供這麼了不起的知識呢?大自然的事物顯然經過巧妙的設計,不少研究人員卻把功勞歸於千萬年來盲目的進化。然而,另一些研究人員卻有截然不同的結論。2005年,微生物學家邁克爾·貝赫在《紐約時報》寫道:「[大自然中的]設計顯而易見,說明了一個令人信服而又簡單的道理:如果有一種生物,不論外形、走路的姿勢和叫聲都像鴨子一樣,又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牠不是鴨子,那麼,我們就認定牠是鴨子。」他有什麼結論?「設計如此顯明,我們不應該視若無睹。」
當然,工程師設計更安全、更靈巧的飛機翼,的確值得讚賞。同樣,發明家設計多功能的條子、更舒適的布料或性能更佳的汽車,也值得表揚。事實上,如果製造商抄襲別人的設計,卻沒有注明出處,可能會被視為犯法。
受過嚴格訓練的研究人員粗糙地仿照大自然的事物,去解決工程學上的難題,然後將原創精心的意念說成是來自無意識的進化,這樣,你覺得合乎邏輯嗎?仿製品尚且需要設計者,原創品又怎樣?藝術家教導門生,門生模仿他的技巧,哪一個更值得表揚?
結論合乎情理
仔細看過大自然設計的證據後,很多人都同意詩篇執筆者的心聲:「耶和華啊,你所造的多麼豐富!這一切都是你用智慧造的。你造的萬物遍滿大地。」(詩篇104:24)執筆寫聖經的保羅也得到類似的結論,他說:「自從創世以來,上帝那些看不見的特質,就是他的永恆力量和神性,一直都清楚可見,從他所造的東西就能看出來。」(羅馬書1:19,20)
很多誠懇的人尊重聖經,也相信上帝存在。可是,他們或許聲稱上帝運用進化的過程,造出自然界裡多姿多彩的生物。聖經怎麼說呢?
[腳注]
a 尼龍搭扣的原理是以小鉤勾住毛圈,根據牛蒡屬植物種子的設計而製造。
[第5頁的精選語句]
為什麼大自然能提供這麼了不起的知識呢?
[第6頁的精選語句]
誰擁有自然界的專利權?
[第7頁的附欄或圖片]
仿製品尚且需要設計者,原創品又怎樣?
這架極度靈活的飛機是仿照海鷗的翅膀而製成的
壁虎爬行時乾淨利落,不留半點痕跡,就連在任何平面上(特氟隆的平面除外)也來去自如,輕鬆自在。研究員正研究壁虎的腳掌,加以模仿
箱魨能大大減低在海裡游動時的阻力,實在令人驚嘆。這個設計提供了研製汽車的靈感
[鳴謝]
飛機:Kristen Bartlett/ University of Florida; 壁虎的腳掌:Breck P. Kent; 箱魨和汽車:Mercedes-Benz USA
[第8頁的附欄或圖片]
靠本能智慧找到方向
地球上許多動物都具有「本能的智慧」,能夠覓食和生存。(箴言30:24,25)讓我們看看兩種小動物。
◼ 螞蟻疏導交通出外覓食的螞蟻怎樣找到回蟻穴的路呢?英國的研究員發現,除了留下引路的信息素之外,有些螞蟻還利用幾何原理找到回家的路。《新科學家》週刊(英語)說,法老蟻「在蟻穴設下向四面八方伸延的信息素網路,每條路在50~60度角就有一條岔路」。這些網路有什麼特別呢?要是有一隻螞蟻想回家,牠走到一個岔路時,就會本能地走距離最近的路,最後就能回到家裡。文章接著說:「螞蟻出外和回家時,這些涉及幾何原理的岔路大大疏導了交通,也幫助螞蟻不致因走錯方向而多費氣力。」
◼ 鳥類有內置羅盤無論天氣好或壞,許多鳥類都能夠飛很遠路程,而且能夠準確無誤地抵達目的地。怎麼樣呢?研究人員發現,鳥類能感應地球的磁場。可是地球的「磁場曲線在各地都不同,而且不是常常直指北方」。為什麼候鳥不會偏離航道呢?顯然每個黃昏,鳥兒都會以日落調校自己的內置羅盤。由於日落的位置隨著緯度不同、季節更替而改變,研究員認為鳥類的「生理時鐘使牠們知道正處於年中的什麼時候」。(《科學》雜誌,英語)
誰把螞蟻設計成能夠明白幾何原理?鳥類的內置羅盤、生理時鐘,以及能夠分析這些資料的頭腦又是誰賜予的呢?是盲目進化的產品?還是智慧超卓的造物主的傑作呢?
[鳴謝]
© E.J.H. Robinson 2004
-
-
上帝以進化的過程去創造生命嗎?警醒!2006年 | 9月
-
-
上帝以進化的過程去創造生命嗎?
「耶和華我們的上帝,你配受榮耀、尊崇、力量,因為你創造了一切,一切都是因為你的旨意才能存在,才被創造的。」——啟示錄4:11
達爾文的進化論開始大行其道。沒多久,很多自稱信奉基督教的教派,就設法將他們對上帝的信仰跟進化論融合起來,兼收並蓄。
時至今日,大多數主流的「基督教」團體似乎都願意接受,上帝曾以某種形式的進化過程去創造生物。有些宗教團體提倡神學進化論,認為上帝預先制定一套法則支配創造的過程,使生物通過無生命的化學物質演化而成,最後進化成人類。支持這個學說的人有的相信,進化的過程開始以後,上帝就一直沒有插手干預。有的則認為,從大體上說,上帝藉著進化的過程產生大多數的物種;但上帝偶爾也會干預事態,使生物繼續進化下去。
兼容就能化解矛盾?
進化論真的符合聖經嗎?如果進化論是對的,聖經當中關於上帝創造第一個人亞當的記載,充其量不過是個寓言故事,無須照字面理解。(創世記1:26,27;2:18-24)耶穌對這個聖經記載有同樣的看法嗎?他說:「難道你們沒有念過經上的話嗎?最初創造人的,造了男人和女人,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長相廝守,二人合為一體。』所以夫妻不再是兩個人,而是一體了。上帝結合的,人就不可分開。」(馬太福音19:4-6)
當時,耶穌引用創世記第2章有關上帝造人的記載,教導人婚姻是神聖的。假如耶穌認為第一對男女的婚姻是個虛構的故事,他還會引用這個記載去支持他的見解嗎?不會。耶穌引用創世記的記載,因為他知道這是歷史事實。(約翰福音17:17)
耶穌的門徒同樣相信創世記裡上帝造人的記載。例如,路加福音列出耶穌的祖先,最早的就是亞當。(路加福音3:23-38)如果亞當是個虛構的人物,那麼,耶穌的家系究竟從哪一個祖先開始呢?如果耶穌家系的源頭尚且不真不實,耶穌說自己是彌賽亞,是大衛的子孫,又有多可信呢?(馬太福音1:1)路加執筆寫福音書,他說自己「從頭考證過所有的事」,顯然他接受創世記關於上帝創造人的記載,相信這是事實。(路加福音1:3)
使徒保羅對耶穌有信心,這跟他相信創世記的記載有關。他寫道:「死亡既然因一個人而來,死人復活自然也因一個人而來。因為亞當,現在所有人都會死;因為基督,將來所有人也都會活過來。」(哥林多前書15:21,22)如果亞當不是人類真正的祖先,罪和死不是通過他而「進了世間」的話,為什麼耶穌需要為人犧牲生命,好抵消遺傳的罪所帶來的影響呢?(羅馬書5:12;6:23)
創世記裡關於創造的記載,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礎。削弱這個記載的可信性,就是動搖信仰的根基。進化論跟基督的教訓是背道而馳的。硬要把兩者結合起來,只會破壞信仰的基礎,使人更易「受各種歪風邪說影響,以致飄忽不定,隨波逐流」。(以弗所書4:14)
信心必須有穩固的根基
許多年來,聖經飽受抨擊。可是,事實一再表明聖經是正確無誤的。聖經裡談及歷史、衛生和科學的部分,一次又一次證明是準確的。關於人際關係,聖經提出的勸告十分可靠,且絕不過時。反觀世人的哲學和理論,就像青草發芽生長,轉瞬凋謝一樣,但上帝的話語卻「永遠長存」。(以賽亞書40:8)
進化論不僅是一套科學理論,也是一種人為哲學。進化論萌芽後蓬勃了好幾十年。但近年來,達爾文那套傳統的進化理論,也逐漸起了變化,甚至說得上大大改觀了,因為自然界提出越來越多證據表明有一位設計者,支持進化論的人不得不盡力自圓其說。我們希望你進一步探究這個課題。請仔細讀讀本刊的其他文章,也可以讀讀本頁和32頁展示的書刊。
你仔細研究這個課題後,大概會發現,自己更加相信聖經談及以往所發生的事。更重要的是,你對聖經應許的未來也會有更堅強的信心。(希伯來書11:1)你也可能受到感動,很想讚美耶和華,就是那位創造一切的上帝。(詩篇146:6)
請讀讀這些書刊
《一本造益萬民的書》這本冊子探討和提出例子,證明聖經的記載是真實的
《有一位關心人的造物主嗎?》仔細查考更多科學證據,明白為何關心人的上帝會容許人受苦
《辨明聖經的真理》本書第3章會解答這個問題:上帝對地球有什麼旨意?
[第10頁的精選語句]
耶穌相信創世記裡關於創造的記載。他誤信了嗎?
[第9頁的附欄]
進化論是什麼?
進化論的一個定義是,「循著某個趨向而不斷演化的過程」。可是,進化論一詞卻可以有幾個不同層面的理解。首先,進化論可以用來描述無生物的巨大轉變,比如宇宙的演化。其次,也可以用來描述生物較小的變異,比如動植物為了適應環境而產生的轉變。但進化論一詞最常用來描述生命從無生命物質演化為最高等生物的過程,也就是說,由無生命物質演化為能夠自行繁殖的細胞,接著逐漸演化為更複雜、更聰慧的生物(人類)。本文談及「進化論」一詞時,所指的就是第三個概念。
[第10頁的圖片鳴謝]
太空圖片:J. Hester and P. Scowen (AZ State Univ.), NASA
-
-
訪問一位生物化學家警醒!2006年 | 9月
-
-
訪問一位生物化學家
199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利哈伊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邁克爾·貝赫出版了《達爾文未解之謎——進化論經不起生物化學的驗證》一書。1997年5月8日《警醒!》一系列題名為《我們從何而來?憑機遇還是憑設計?》的文章也提到該書。該書出版後的十年間,支持進化學說的科學家提出牽強的解釋,把貝赫的疑問應付過去。貝赫是個天主教徒,批評家指貝赫身為科學家,不該讓宗教信仰左右自己就科研所作的判斷。還有些人指貝赫的推理不符合科學。《警醒!》訪問了貝赫教授,想知道為什麼他的見解會引起這些爭議。
《警醒!》問:為什麼你認為生命是精心的設計、智慧的結晶?
貝赫教授答:我們看見一些複雜的組件發揮著特定的功能,就會推斷這些組件是設計而成的。我們日常使用的機器,例如割草機、汽車,甚至是簡單的東西也可以說明這點。我就以捕鼠器為例,捕鼠器是由幾個組件裝配起來,以發揮捉老鼠的功用,因此,你會認為捕鼠器是設計而成的。
現今科學昌明,科學家已經找出生命的基本單位是怎樣運作和維持生命的。令人驚訝的是,科學家發現細胞的分子存在著十分複雜的運作機制。比如在活細胞裡,微細的分子「貨車」把養分從細胞的一端運到另一端。有些分子充當「路標」,指示「貨車」轉左轉右。有些分子像細胞的「外置發動機」一樣,推動細胞在液體中移動。不管達爾文的進化論怎樣說,在任何情況下,人看見這樣複雜的機制,除了說這些東西是設計而成之外,實在找不到別的解釋。既然我們同意,這些複雜的機制顯示背後必然有一位設計者,我們說分子是經過精心的設計,是智慧的結晶也是合情合理的。
《警醒!》問:你推斷生命是設計而來的,是智慧的結晶。那你覺得為什麼大部分科學家都不同意你的看法呢?
貝赫教授答:許多科學家不同意我的推論,因為他們看出承認生物是精心的設計會引伸出一個結論,指向某個超自然的力量。這個結論令許多人感到不安。不過,人人都承認的一個通則是,科學是按著所得的證據作結論的。我認為如果證據充分,但礙於害怕引起別人的非議,就漠視證據,不敢承認事實,那就是懦弱的表現。
《警醒!》問:有些批評家說,相信生物是精心的設計等於無知,你會怎樣回應他們?
貝赫教授答:相信自然界是精心的設計絕不是無知。因為這個結論不是基於我們不知道 的事物,而是基於我們已經清楚知道 的事實。一百五十年前,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當時科學家以為生命很容易產生,可能就像從海泥裡自然湧出來那麼簡單。但自那時以來,科學發現了細胞的結構是極其複雜的,甚至比21世紀任何機械更複雜。這麼複雜的功能足以表明細胞是精心的設計、智慧的結晶。
《警醒!》問:科學有沒有提出證據,證明進化或物競天擇能產生你所說的複雜分子機制呢?
貝赫教授答:假如你查閱科學著作就會發現,從來沒有人認真地做過任何實驗或仔細的科學樣本,去解釋分子複雜的機制是怎樣從進化形成的。甚至在我的書出版了十年之後,也沒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許多科研組織,比如國家科學院、美國科技促進會,都向會員發出緊急通告,要各會員設法排除生命本身證明是來自精心設計的看法。
《警醒!》問:有些人說植物、動物的設計很差,你會怎樣回應呢?
貝赫教授答:我們不明白生物的某些顯著特色,並不等於說這些特色無關重要。舉個例,過去有些人認為人體有些器官,如闌尾和扁桃腺是無用的器官,設計得很差。由於這緣故,醫生常常給病人割掉闌尾和扁桃腺。但後來發現,這些器官對免疫系統發揮重大作用,不是無用的器官。
另一點要記住的是,在生物學上,某些東西顯然是碰巧產生的。不過,即使我的汽車有一條凹痕或輪胎泄了氣,這並不意味著這部汽車或輪胎不是設計而成的。類似地,即使在生物學上的確有些東西碰巧產生,但這也不表示生命的複雜機制也只是碰巧產生的。
[第12頁的精選語句]
「我認為如果證據充分,但礙於害怕引起別人的非議,就漠視證據,不敢承認事實,那就是懦弱的表現」
-
-
進化論——證據確鑿,毋庸置疑?警醒!2006年 | 9月
-
-
進化論——證據確鑿,毋庸置疑?
「進化是事實,就像太陽發熱那樣是鐵一般的事實。」支持進化論的著名科學家理查德·道金斯教授斷言。當然,科學家能從實驗和直接觀察看出太陽是赤熱的。可是,科學家也能從實驗和直接觀察得到真憑實據,證明進化論確鑿不移、無懈可擊嗎?
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弄清楚一些事情。許多科學家注意到,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物的後代可能出現輕微的變化,跟祖先有點不同。達爾文把這個過程描述為「變化在緩慢中逐漸進行」。這類改變從科學實驗直接觀察得到,並記錄下來,而飼養動物和培育植物的人也巧妙地利用這點去改良原有品種。a這類輕微的改變確實是有的,可惜,有些科學家卻以「微進化」去稱呼這件事。「微進化」這個詞誤導人,令人相信許多科學家所斷言的另一件事:這些微小的改變能證明「大進化」確曾發生。所謂的「大進化」是一種跟科學家所稱的「微進化」截然不同的現象,是從來沒有人見過的。
其實,達爾文所指的,遠遠不止於觀察得到的改變。達爾文在他的名著《物種起源》中說:「我認為所有生物都不是上帝特別創造的,而是由少數生物慢慢進化而來的。」達爾文說,原來的「少數生物」,即簡單的原始生物發生「極細微的變異」,逐漸演變、發展,經過悠長的時間後,變成世上千千萬萬種生物。進化論者說,這些輕微的變化日積月累,形成巨大的變化,足以令魚變成兩棲動物,令猿變成人。這種假設被稱為大進化。在許多人看來,達爾文這個聲稱合情合理。他們是這樣想的:「既然同一物種可以出現微小的變化,那麼經年累月產生巨大的變化不也是可能的嗎?」b
大進化的說法建基於三大假設:
1.突變能為新物種的形成提供基礎。c
2.自然選擇能導致新物種出現。
3.化石記錄能證明動植物曾發生巨大的變化。
大進化的說法到底站得住腳嗎?大進化是確鑿不移的事實嗎?
突變能產生新物種嗎?
動植物的許多遺傳細節,都是由遺傳密碼所包含的指示決定的。遺傳密碼存在於細胞核內,好像建築工程的藍圖。d研究人員發現,遺傳密碼出現突變,即出現隨機的變化,能夠令動植物的後代出現變異。1946年,諾貝爾得獎人兼突變遺傳學研究的創始人赫爾曼·馬勒聲稱:「我們用人工方法令動植物出現罕見的、微小的變化,久而久之,就能提升動植物的素質,這是改良生物的主要方法。大自然的進化也一樣,只是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自然選擇之下,動植物會自行改良。」
事實上,大進化的說法建基於一個聲稱:突變不但能導致新品種出現,還能導致完全不同科的動植物新物種出現。這樣的聲稱相當大膽,有辦法加以證實嗎?請看看在遺傳學方面近百年來的研究結果顯示什麼。
20世紀30年代末,科學家一廂情願地認為,如果自然選擇促成的隨機突變能產生新物種,那麼人工誘導的突變應該更勝一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植物培育研究所的科學家沃爾夫-埃克哈德·倫尼希接受《警醒!》訪問時說:「當時,大部分生物學家,尤其是遺傳學家和繁衍動植物的人,都興高采烈,雄心萬丈。」為什麼呢?花了差不多28年研究植物突變遺傳學的倫尼希說:「那些研究人員以為,以突破傳統的方法繁衍動植物的時候來到了。他們以為,通過選擇和誘導有利的突變,就能繁殖出新的、較好的動植物來。」e
美國、亞洲和歐洲的科學家得到大量的金錢資助,展開研究計劃。他們運用各種方法,聲稱能加快動植物進化的速度。經過四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後,結果怎樣呢?研究人員彼得·馮森布施說:「雖然用了大量金錢,以輻照來誘導突變以求繁殖出產量越來越高的動植物,但大部分實驗都不成功。」倫尼希說:「到了20世紀80年代,世界各地的研究都以失敗告終。科學家們的希望都幻滅了,興致都消失了。在西方國家,人們放棄了誘變育種這個獨立的研究分支。幾乎所有誘變生物的『存活能力都很弱』,換句話說,變種生物不是活不了,就是生命力變得更脆弱。」f
雖然如此,科學家從近百年的突變研究和七十年的誘變育種收集到不少數據,足以就突變能否產生新物種一事作出結論。倫尼希查考過證據後,有以下的結論:「突變不能夠把原有物種[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變成另一個全新的物種。這個結論跟科學家在20世紀研究突變所得到的經驗和結果吻合,跟或然率的計算也相符。因此,變化會有規律地重複這件事,讓人看出不同物種有不同基因,界限分明。物種之間存在實實在在的界線,是意外的突變不能除去,無法逾越的。」
請想想以上事實的含意。科學家訓練有素,尚且不能通過選擇並誘導有利的突變去產生新物種來,那麼一個不涉及智慧的過程能產生更理想的結果嗎?既然研究顯示突變不能把原有物種變成全新的物種,那麼大進化到底怎樣發生呢?
自然選擇能導致新物種出現嗎?
達爾文所說的自然選擇,就是所有生物在生存鬥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現代的進化論者認為,當生物分散到不同地域而孤立起來時,有些生物就會出現基因突變,好適應新環境,能繼續生存。進化論者聲稱,這些生物逐漸進化,最終演變成全新的物種。
上文已提過,科學家從研究得到的證據,充分顯示突變不能產生全新的物種。可是,進化論者卻仍然聲稱自然選擇會使生物發生有利的突變而演變成新物種。他們到底提出什麼證據來支持這種說法呢?1999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出版的一本冊子說:「關於物種形成[生物進化而演變成新物種],一個特別有說服力的例子是: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研究過的13種鳥,現稱為達爾文鳥。」
20世紀70年代,彼得·格蘭特和羅斯瑪麗·格蘭特領導一個研究小組,對達爾文鳥展開研究。他們發現,在一年旱災之後,喙較大的鳥存活率比喙較小的高。由於人們主要以鳥喙的形狀和大小來辨認那13種鳥,他們認為這個發現意義重大。冊子說:「當時格蘭特估計,如果加拉帕戈斯群島每十年發生一次旱災,也許在200年後就會出現一個新物種,一種新的鳥。」
可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出版的冊子並沒有提到一些重要的事實,而這些事實會令研究人員相當尷尬。是什麼事呢?在旱災發生之後幾年,喙較小的鳥數目再度上升,比喙較大的為多。因此在1987年,彼得·格蘭特和研究生萊爾·吉布斯於科學雜誌《自然界》內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到他們看到「選擇方向逆轉」。1991年,格蘭特說每當氣候改變,「在自然選擇的影響下,鳥的數目就會有所增減」。研究人員也留意到,有幾個「物種」的鳥出現雜交情況,而後代的存活率比較高。於是,彼得·格蘭特和羅斯瑪麗·格蘭特又作出結論:如果鳥兒繼續雜交,也許在200年內,兩個「物種」的鳥就會合而為一,成為一個物種。
其實,早於1966年,支持進化論的生物學家喬治·克里斯托弗·威廉斯就寫道:「一開始,自然擇選學說就主要被用來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這實在很可惜。其實,自然選擇學說應該用來解釋生物的適應能力才對。」進化論理論家杰弗里·施瓦茨於1999年說,如果威廉斯的結論是正確的,那麼自然選擇的作用可能是協助物種符合不斷改變的生存條件,而「不是產生什麼新東西」。
沒錯,達爾文鳥並沒有演變成「什麼新東西」。鳥仍舊是鳥。牠們雜交這件事,也令人質疑一些進化論者界定「物種」的方法。此外,上文也暴露了一個事實:就算是有聲望的科學研究院,報導證據時也可能有所偏差,不夠全面。
化石記錄能證明大進化確曾發生嗎?
上文提到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出版的冊子,也令讀者以為科學家發現大量化石,足已證明大進化確曾發生。這本冊子說:「我們發現了許許多多處於過渡階段的生物,有介乎魚類和兩棲類的,有介乎兩棲類和爬蟲類的,有介乎爬蟲類和哺乳類的,還有介乎靈長類和人類的。因此,當一個物種正在演變成另一個物種時,要把生物分門別類,往往很困難。」
以上這番話說得煞有介事,叫人驚奇不已。為什麼呢?2004年,《國家地理雜誌》(英語)曾提及化石記錄。雜誌說,「進化論好比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共有1000張底片,但當中999張都在剪接室遺失了」,惟一剩下的,就只有化石記錄這一張「底片」。這張「底片」真的能夠證明大進化曾經發生嗎?化石記錄到底顯示什麼?奈爾斯·埃爾德雷奇對進化論深信不疑,卻承認化石記錄顯示在悠長的歲月裡「大部分物種都幾乎沒有甚至完全沒有改變,並沒有進化過」。
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發掘了大約二億塊大化石和多不勝數的微體化石,並已替它們編製目錄。許多研究人員同意,巨量而詳細的記錄顯示:所有主要的動物群都是突然出現的,而且沒有改變過;許多物種突然消失,就像它們是突然出現的那樣。查考過化石記錄所提出的證據後,生物學家喬納森·威爾斯寫道:「以界、門、綱的層面來說,生物有共同祖先並逐漸進化顯然不是 科學家憑觀察所得的事實。從化石記錄和分子結構所提出的證據看來,進化論是站不住腳的。」
進化論——證據確鑿還是純屬虛構?
為什麼許多著名的進化論者都堅持大進化確曾發生呢?理查德·萊汪丁是一個舉足輕重的進化論者。他抨擊理查德·道金斯的若干推論後,說許多科學家都樂意接受一些違反常理的假說,「因為我們認定唯物論是正確無誤的」。g到底有沒有聰慧非凡的設計者?這個問題許多科學家根本不屑一顧。為什麼呢?萊汪丁說:「我們不能容許上帝踏進科學之門來。」
關於這點,《科學美國人》(英語)曾引述社會學家羅德尼·斯塔爾克的話,他說:「過去二百年,人們一直鼓吹一種思想,就是:要講求科學,就必須擺脫宗教的束縛。」斯塔爾克也說,在一些專門從事研究的大學,「信奉宗教的不談上帝」,「沒有信仰的則排斥異己」。斯塔爾克又說,「科學家要往上爬,就必須摒棄一切宗教主張」。
要接受大進化確曾發生,就必須相信幾件事。首先,你要相信那些堅持無神論和不可知論的科學家,不會讓個人信念影響他們對科學發現的解釋。其次,要相信突變和自然選擇能導致所有複雜生物形式的出現,雖然事實是,經過近百年的研究,做過數以十億計的突變實驗,結果顯示突變從沒有令一個物種變成另一個全新的物種。最後,要相信所有生物都是從同一祖先逐漸進化而來;雖然事實是,化石記錄充分顯示各大類的動植物都是突然出現的,並沒有進化成別的種類,經過悠長的歲月也沒有怎麼改變過。這麼看來,你認為大進化的說法是證據確鑿的嗎?還是純屬虛構的呢?
[腳注]
a 有些人專門培育狗,他們能刻意選擇某些品種互相交配,令生下來的狗跟上一代比起來四肢較短,或體毛較長。雖然如此,這樣的改變往往是由於某些基因起了變化造成的。舉個例,達克斯獵犬身型矮小,是因為軟骨沒有正常發育所致。
b 雖然本文常用「物種」一詞,但聖經的創世記裡並沒有這個詞。聖經所用的是含意廣泛得多的詞,就是「類」。科學家所談及的「物種」進化,往往是同「類」當中出現差異罷了。
c 請看附欄「生物如何分類」。
d 研究顯示,細胞的細胞質、細胞膜和其他結構,也能對生物的外觀和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
e 本文所引述的倫尼希的話,是他個人的意見,並非代表馬克斯-普朗克植物培育研究所發言。
f 突變實驗一再顯示,突變產生的新品種數目逐漸下降,相同的變種生物則經常出現。倫尼希觀察到這個現象,提出了一個說法,就是「變化會有規律地重複」。此外,在植物方面,只有少於百分之一的變種被選來作進一步研究,而這些被選上的,也只有少於百分之一適合作商業用途。在動物方面,誘變育種的結果比用於植物方面的更糟,最後不得不徹底放棄了。
g 唯物論說,只有物質才是真實的,是基本的現實。宇宙萬物,包括所有生物在內,都不是由任何超自然力量產生的。
[第15頁的精選語句]
「突變不能夠把原有物種[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變成另一個全新的物種」
[第16頁的精選語句]
達爾文鳥充其量只說明物種能夠適應氣候的改變
[第17頁的精選語句]
根據化石記錄,所有主要的動物群是突然出現的,而且根本沒改變過
[第14頁的附欄]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生物如何分類
一般來說,生物分類涉及從種到界等七個級別,而下一個級別的覆蓋面比上一個廣。h以下用人和果蠅作為例子說明這點。
人 果蠅
種 智人 黑腹果蠅
屬 人屬 果蠅屬
科 人科 果蠅科
目 靈長目 雙翅目
綱 哺乳綱 昆蟲綱
門 脊索動物門 節肢動物門
界 動物界 動物界
[腳注]
[鳴謝]
圖表取自《進化論——是科學還是虛構?為何錯謬百出?》,喬納森·威爾斯著
[第15頁的圖片]
變種果蠅(上方),雖然形狀不同了,但仍舊是果蠅
[鳴謝]
© Dr. Jeremy Burgess/Photo Researchers, Inc.
[第15頁的圖片]
對植物進行的突變實驗一再顯示,突變產生的新品種數目逐漸下降,相同的變種則經常出現(圖片顯示變種的花朵較大)
[第13頁的圖片鳴謝]
From a Photograph by Mrs. J. M. Cameron/ U.S. National Archives photo
[第16頁的圖片鳴謝]
鳥的頭部:© Dr. Jeremy Burgess/ Photo Researchers, Inc.
[第17頁的圖片鳴謝]
恐龍:© Pat Canova/Index Stock Imagery; 化石:GOH CHAI HIN/AFP/Getty Images
-
-
為何相信有一位造物主?警醒!2006年 | 9月
-
-
為何相信有一位造物主?
科學界各個領域裡,有許多專家都觀察到,大自然處處盡顯精妙的設計,他們認為地球上的生物複雜無比,生命絕不可能是碰巧產生的。因此,有些科學家和研究人員相信確實有一位造物主。
他們當中有些成為耶和華見證人。他們深信,是聖經中的上帝設計和創造這個物質宇宙的。他們如何得出這個結論呢?《警醒!》雜誌訪問了其中幾位,他們的評論十分有意思!a
「生命高度複雜,奇妙無比」
◼ 沃爾夫-埃克哈德·倫尼希
簡介:我研究植物的基因突變已有28年,其中21年在德國科隆馬克斯普朗克植物培育研究所工作。我是個基督徒,在耶和華見證人的會眾裡做長老差不多30年了。
我在遺傳學方面所做的實驗,以及對生理學、形態學等生物學科所作的研究,令我清楚看出生命高度複雜,奇妙無比。這些科學研究使我更加深信,生命來自一個有智慧的本源,就連最簡單的生命也不例外。
科學界早就看出生命極其複雜。可惜,那些說明生命極其複雜的事實,卻往往被用來支持進化論。雖然如此,我認為任何否定上帝創造萬物的論據,也經不起科學的驗證。這些論據我已反覆查考了好幾十年。我悉心研究生物,又深思那些支配宇宙的法則如何配合得天衣無縫,好使地球上的生物能夠生存下去,這一切使我堅信造物主是存在的。
「萬物都有個本源」
◼ 拜倫·利昂·麥杜斯
簡介:我住在美國,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太空總署)工作,研究激光物理,目前正致力開發技術,改善對天氣、全球氣候以及其他自然現象的監控。我是個耶和華見證人,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基爾馬諾克會眾裡做長老。
從事研究時,我常常要鑽研物理學的原理,探究事情發生的經過和原因。我的研究工作使我看到清晰有力的證據,表明萬物都有個本源。我相信萬物的本源就是上帝,這個想法是合乎科學的。自然法則十分可靠,我深信這些法則是由一位極具組織能力的造物主所制定的。
結論既然這麼明確,為什麼許多科學家仍然相信進化論呢?進化論者是否先入為主,在查考證據之前已下了結論呢?科學家這樣做並非罕見。另外,無論從觀察得到的論據怎樣有說服力,也不能保證結論是正確的。比如說,一個研究激光物理的人可能堅稱,光是一種波,跟聲波類似,因為光有波的特性。但這個結論並不圓滿,因為證據表明光也有粒子的特性,組成光的粒子稱為光子。同樣,那些堅稱進化是事實的人以偏概全,只憑部分證據就下了結論,他們往往先入為主,以致不能客觀地考慮證據。
進化論的「專家」至今仍就進化的過程爭論不休,但有人竟然認為進化是事實,我實在感到意外。舉例說,如果一些專家聲稱2加2等於4,另一些專家聲稱2加2可能等於3或等於6,你還會相信算術嗎?如果能夠獲得證實、受過試驗,以及通過實驗取得相同結果的事,才稱得上是科學事實,那麼進化論(所有生物都由共同祖先進化而來的理論)就說不上是科學事實了。
「什麼東西都不能憑空產生」
◼ 田中健一
簡介:我是一個地質學家,目前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塔夫的美國地質測量局工作。我花了差不多30年研究地質學的不同範疇,包括研究行星地質學。在具有學術價值的科學雜誌上,發表過許多關於火星的論文和地質圖。我是個耶和華見證人,每個月都用大約70小時教導人學習聖經。
我在學校學習進化論。但我認為,沒有一位力量強大的造物主這個說法是說不過去的。宇宙的形成需要巨大的能量,什麼東西都不能憑空產生。另外,我在聖經裡也找到有力的證據,看出造物主確實存在。聖經提到很多與我的研究領域相關的科學事實,譬如說地球是個球體,並懸在「虛空」之上。(約伯記26:7;以賽亞書40:22)這些科學事實在人還未證實之前,聖經早已記下來了。
請想想人體的構造。我們擁有感官知覺、自我意識、理性思維、溝通能力,還有各種情感。此外,我們能夠感受到愛,被愛時會心懷感激,而且還能向人表達愛意。人類這些美好的特質如何產生,進化論是無法解釋的。
請認真想想:「進化論的立論根據是什麼呢?資料來源可靠可信嗎?」事實上,支持進化論的地質記錄既殘缺又混亂,而且令人費解。進化論者試圖在實驗室裡用科學方法演示進化過程,卻以失敗告終。儘管科學家們通常用精良的研究技術獲取數據和資料,但在解釋自己的發現時,卻往往受到私心所影響。眾所周知,有些科學家在資料不足或出現矛盾的情況下,會鼓吹自己的見解。他們認為事業和名譽比一切更為重要。
我既鑽研科學,也研究聖經。我尋找的是絕對的真理,這種真理要與所有已知的事實和觀察的結果完全一致,能夠讓人準確地理解事物。對我來說,相信有造物主是最合情理的。
「細胞顯示精心的設計」
◼ 寶拉·金奇洛
簡介:有好幾年的時間,我研究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和微生物學,現今受聘於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的埃默里大學。我也在俄語社區義務教人學習聖經。
我在修讀生物學期間,有四年專門研究細胞及細胞的成分。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質及代謝途徑,都非常複雜、精密,和很有組織。我了解越多,就越感讚嘆。人類對細胞的認識,實在叫我感到興奮,但一想到有很多知識仍有待發現,我就更驚嘆不已。細胞顯示精心的設計,這是我相信上帝存在的一個原因。
藉著研讀聖經,我認識了萬物的造物主就是耶和華上帝。我相信他不僅是一位智慧超卓的設計者,還是一位慈愛的父親,他關心我。聖經也解釋了人生的意義,給人光明的前途。
年輕人在學校裡學到進化論,也許不知道該相信什麼才對,因而感到迷惘。如果他們相信上帝,信心就會受到考驗。可是,只要他們細察自然界中許許多多奇妙的事物,並且加深對造物主的了解,進一步認識他各種美好的特質,就能應付考驗。我是過來人,我的結論是:聖經中創世的記載是真實可靠的,與科學事實並沒有衝突。
「簡單而又精確的法則」
◼ 恩里克·埃爾南德斯·萊穆斯
簡介:我是個耶和華見證人,從事全時傳道工作。我也是個理論物理學家,在墨西哥國立大學工作。目前正致力研究重力熱力學災禍,就是星團中核心星體的引力導致的災禍,並嘗試用熱力學原理加以解釋。我也曾研究過脫氧核糖核酸的複雜排列次序。
生命極其複雜,不可能碰巧產生。脫氧核糖核酸的分子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每個脫氧核糖核酸分子都儲存著巨量的資料。按數學的概率計算,一個染色體隨機生成的概率低於9萬億分之一,概率這麼低,事情就根本不可能發生。如果說沒有智慧的強大力量創造出染色體,甚至創造出結構複雜的生物,我認為這說法簡直荒謬。
此外,我研究複雜的物質運動,發現小至用顯微鏡才看到的生物,巨大至宇宙中的星雲,都由簡單而又精確的法則所支配;這令我嘆為觀止。我認為這些法則顯示,造物主不僅是非凡的數學家,也是偉大的藝術家,萬物是他的傑作,自然法則就好比他在傑作上所簽的名字。
每當我表明自己是個耶和華見證人時,人們往往都會感到驚訝,有些人說我怎可能會相信上帝。我可以理解他們的反應;事實上,大多數的宗教都沒有鼓勵信徒求證自己所學的和所信的是否真實可靠。然而,聖經鼓勵我們運用自己的思考力。(箴言3:21)自然界顯示萬物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聖經本身也提供了充分的證據,這一切使我深信上帝是存在的,而且會垂聽我們的禱告。
[腳注]
a 受訪的專家只發表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所屬的工作機構發言。
[第22頁的圖片鳴謝]
火星(後圖):Courtesy USGS Astrogeology Research Program, http://astrogeology.usgs.gov
-
-
植物世界的有趣圖案警醒!2006年 | 9月
-
-
植物世界的有趣圖案
你有沒有留意到許多植物都呈螺旋圖案?舉個例,鳳梨的表層有8排鱗片以螺旋線的方式順著一個方向生長,另外有5排或13排的鱗片朝相反的方向生長。(圖一)你要是細看向日葵中心的葵花籽,也許會看見55條和89條螺旋線互相交叉,有的向日葵有更多的螺旋線。你甚至可以在花椰菜中找到這種螺旋圖案。你一旦開始留意植物的螺旋圖案,購買蔬果時就會趣味大增了。為什麼植物會這樣生長?螺旋線的數目有特殊意義嗎?
植物是怎樣生長的?
一般來說,植物的莖、葉和花都是從植物細小的分生組織長出來的。所謂分生組織,就是形成新細胞的植物組織。新生的部分叫做初生結構,從分生組織的中心向外生長,跟前一個生成的部分形成一個特定的角度。a(圖二)大部分植物的新生部分都跟前一個生成的部分形成一個特定的角度,因而呈螺旋圖案。這個特定的角度是多少度呢?
試想想,要設計一株植物,令分生組織長出來的初生結構繞著同一生長點生長,排列緊密,沒多餘空間,是多麼不容易!假如每個初生結構跟前一個生成的結構形成144度(即360度的2/5),那麼長成5個結構後,隨後的結構就會重複先前的模式,即第6個結構會跟第1個在同一地方、順著同一方向生長,如此類推。這樣,所有結構就會排列成行,而每行之間也會有很多空間白白浪費掉。(圖三)其實,如果初生結構跟前一個結構所形成的角度是360度的任何一個 簡分數,初生結構都會排列成行,而不會緊密地生長。只有「黃金角度」,即137.5度左右,才是最理想的角度。初生結構按這個角度相繼生長,就能夠善用所有空間。(圖五)那麼,黃金角度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黃金角度十分特別,是因為沒有任何360度的簡分數能加以表達;360度的5/8相當接近,8/13更為接近,13/21則算是最接近的了,但沒有任何一個分數能準確地表達出黃金角度跟360度的比例。從分生組織長出來的新生部分,按這個固定的黃金角度相繼生長,新生部分就永不會 跟任何已長成的部分朝同一方向生長。(圖四)這樣,初生結構就會呈螺旋形排列,而不會像射線一樣從中心的部分向四周生長。
值得一提,有人用電腦模擬植物的初生結構從一個中心點生長,發現每個新生部分之間的角度必須十分精確,才能形成螺旋圖案;要是稍稍偏離黃金角度,哪怕只是1/10度,也不能形成螺旋圖案。(圖五)
花瓣的數目
有趣的是,如果初生結構之間的角度是黃金角度,螺旋線的數目就往往是「斐波那契(費布納西)數列」中的數。斐波那契數列最先由13世紀的意大利數學家萊奧納爾多·斐波那契提出。這個數列中,在1之後的每個數都是前兩個數的和,即是1,1,2,3,5,8,13,21,34,55……如此類推。
許多呈螺旋圖案的植物,花瓣數目往往是斐波那契數列中的數。有些人觀察到,毛茛的花有5塊花瓣,美洲血根草有8塊,柳蘭有13塊,紫菀有21塊,春白菊有34塊,美國紫菀則有55塊或89塊。(圖六)在水果和蔬菜中也可以找到跟斐波那契數列有關的數字。例如,香蕉的橫切面是一個五邊形。
上帝所做的一切顯得美好
藝術家早就知道「黃金分割」的設計最為悅目。為什麼植物的新生部分總是絲毫不差地按黃金角度相繼生長?不少人的結論是:這是又一明證,表明萬物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生物的設計精妙,人類又能從中尋得無窮的樂趣,許多人想到這一切,就看出萬物是造物主的精心傑作,而且他希望我們享受生命。關於造物主,聖經說「上帝所做的一切,各自在適當的時候顯得美好」。(傳道書3:11)
[腳注]
a 有趣的是,向日葵卻不一樣。長成葵花籽的小花,不是從中心部分向外生長,而是從中心部分的邊緣開始排列成螺旋形。
[第24,25頁的圖解]
圖一
(見出版物)
圖二
(見出版物)
圖三
(見出版物)
圖四
(見出版物)
圖五
(見出版物)
圖六
(見出版物)
[第24頁的圖片]
分生組織的特寫
[鳴謝]
R. Rutishauser, University of Zurich, Switzerland
[第25頁的圖片鳴謝]
白色的花:Thomas G. Barnes @ USDA-NRCS PLANTS Database
-
-
你相信什麼重要嗎?警醒!2006年 | 9月
-
-
你相信什麼重要嗎?
你認為生命有存在的意義嗎?《科學美國人》月刊(英語)引述了一段話,「按現代人的理解,如果人是進化而來,就暗示……生命根本沒有任何存在的意義」。要是人真的是進化而來,那麼這番話就說得通了。
請仔細想想上述的話。如果生命毫無意義,那麼人活著除了做點善事或傳宗接代之外,就沒有任何目的了,人死了就灰飛煙滅。那麼,你的頭腦雖然有能力思考、推理、沉思人生意義,也只是碰巧產生的。
不但這樣,許多相信進化論的人斷言,上帝如果不是不存在,就是根本不想理會人間的事務。無論兩個說法哪一個對,這都意味著我們的前途只能交在政客、學者或宗教領袖的手上。從這些人的劣跡可以看出,敗壞人類社會的種種騷亂、衝突和腐敗情況會延續下去。假如人類真的從進化而來,我們就大有理由聽天由命,抱著以下的態度生活:「我們只管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就要死了。」(哥林多前書15:32)
千萬不要誤會,耶和華見證人並不同意以上的話,也不接受這些主張所依據的進化論。相反,耶和華見證人相信聖經所說的是真理。(約翰福音17:17)因此,關於人是怎樣來的,他們相信聖經說:「[上帝]是生命的源頭」。(詩篇36:9)這句話的確意義重大。
人生是有目的、有意義的。我們的創造主為所有選擇按他旨意生活的人作了仁愛的安排。(傳道書12:13)這個安排包括,人能夠生活在一個沒有戰亂、衝突和腐敗的世界,甚至不再有死亡。(以賽亞書2:4;25:6-8)世界各地幾百萬耶和華見證人都可以證明,除了認識上帝、遵行他的旨意之外,世上沒有別的東西能使人活得更有意義。(約翰福音17:3)
因此,你相信什麼絕非無關重要,因為這不但影響你目前所享的快樂,也影響你未來的生活。一切在於你選擇相信什麼。自然界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萬物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如果有人提出另一個理論去否定這個說法,卻又無法提出合理的解釋,你仍會相信這個理論嗎?還是你願意接受聖經的看法,承認地球和所有生物都是「創造了一切」的設計者,耶和華上帝的精心傑作呢?(啟示錄4:11)
-
-
科學和創世記互相矛盾嗎?警醒!2006年 | 9月
-
-
聖經的觀點
科學和創世記互相矛盾嗎?
許多人聲稱,聖經中關於創造過程的記載不符合科學事實。其實,與科學存在衝突的不是聖經的記載,而是原教旨主義者的觀點。他們有些團體錯誤地斷言:按照聖經,大約1萬年前,宇宙萬物在實際的6日內受造,而每日只有24小時。
聖經不支持這個見解。如果這個見解是正確的話,那麼,這百多年來的許多科學發現,就會使人對聖經失去信心了。可是,只要我們仔細地研讀聖經,就會看出聖經與已經確立的科學事實並沒有矛盾。因此,耶和華見證人不同意信奉原教旨主義的「基督徒」的看法,也不支持相信特創論的人的觀點。
「最初」指的是什麼時候?
創世記第一句話簡短有力:「最初,上帝創造了天地。」(創世記1:1)聖經學者都同意,這節經文所說的「上帝創造了天地」,與第3節之後談到創造日所發生的事完全不同。這一點意義重大。聖經開篇已指出:整個宇宙,包括我們的地球在內,都在創造日開始之前 很久就已經存在。
地質學家估計,地球的年齡大約有四十億年,而天文學家計算宇宙可能已經存在一百五十億年了。這些數字也許以後會有若干調整,那麼,這些發現是否和創世記1:1相衝突呢?不。聖經並沒有指出「天地」的實際年齡。所以,科學和這節經文並沒有互相矛盾。
創造日有多長?
每個創造日有多長呢?是否指實際的24小時?有些人說,創世記的執筆者摩西在後來的聖經書卷中提到,六個創造日過後第七日是安息日,以色列人就根據這個模式守每週的安息日。所以,他們認為,每個創造日一定指實際的24小時。(出埃及記20:11)創世記經文所用的字眼支持這個結論嗎?
經文並不支持這個結論。事實上,譯作「日」的希伯來語可以指不同長度的時間,而不單指24小時。例如,摩西總結上帝的創造工作時,將六個創造日共稱為一日。(創世記2:4)所以,武斷地認為每個創造日是24小時,是沒有任何聖經根據的。
那麼,每個創造日究竟多長?創世記第1章和第2章的措辭顯示,創造日指的是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受造物逐漸出現
摩西從地上的人的觀點出發,用希伯來語記述上帝創造萬物的經過。謹記這兩點,同時考慮宇宙在創造日開始之前早已存在,就可以解決許多有關創世記的爭議了。何以見得呢?
如果你仔細考查創世記的記載就會發現,在第一「日」期間發生的事情還持續到下一個,甚至下幾個創造「日」。例如,第一個創造「日」開始之前,太陽已經存在,但它發出的光不能到達地球表面,也許被厚厚的雲層擋住。(約伯記38:9)在第一「日」,雲層開始消散,漫射光可以穿過大氣層了。a
第二「日」,雲層顯然繼續消散,在濃厚的雲層和海洋之間出現了空間。到第四「日」,大氣層漸漸變得清朗,在天空出現了太陽和月亮。(創世記1:14-16)也就是說,人從地上的角度來看,這時可以看得見太陽和月亮了。這些事是逐步發生的。
創世記的記載也指出,隨著大氣層繼續清朗起來,飛禽(包括昆蟲和長著薄翼的生物)開始在第五「日」出現了。可是,聖經指出,在第六「日」,上帝仍然「用地上的塵土造田野裡各樣的走獸、天上各樣的飛禽」。(創世記2:19)
顯然,聖經的措辭暗示,每一「日」中,即每一段創造時期中,一些主要事件很可能是逐漸發生的,而不是一下子發生的,也許一些事還延續到後來的創造「日」。
各按其類
動植物逐漸出現,是否意味著上帝以進化的過程創造各種生物呢?不是的。聖經很清楚地記載,上帝創造所有基本種類的動植物。(創世記1:11,12,20-25)這些不同種類的動植物被設計成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嗎?究竟根據什麼來分成不同的種類呢?聖經沒有說。但聖經清楚地說:活物湧現,「各按其類」。(創世記1:21)這句話暗示,在同種類的生物中,只會看見有限度的改變。同種類的動植物,經過漫長的歲月都只有些微改變,不論是化石記錄,還是現代的研究都支持這個觀點。
創世記並沒有主張宇宙,包括地球和其上的生物,是在不很久以前,一段短時期內被創造出來的。這跟原教旨主義者的聲稱剛好相反。事實上,創世記關於宇宙的創造過程和地球上出現生命的記載,跟許多現代科學發現是一致的。
許多科學家由於相信哲學,就拒絕接受聖經中關於上帝創造萬物的記載。可是,值得一提的是,摩西在聖經的創世記中記載了宇宙是有開始的,而且生命是在一段漫長的時期內逐漸出現。聖經是一本古老的書,摩西又怎能在大約三千五百年前獲知如此準確、合乎科學的知識呢?合理的解釋是:上帝用大能和智慧創造天地,他當然能夠將這樣的知識告訴摩西。這證實聖經所言不虛,聖經確實是「上帝用聖靈啟示的」。(提摩太後書3:16)
你有沒有想過……
◼ 上帝在多久以前創造了宇宙?(創世記1:1)
◼ 地球是在6日內受造,而每日只有24小時嗎?(創世記2:4)
◼ 為什麼摩西所寫關於地球的初期歷史能夠符合科學?(提摩太後書3:16)
[腳注]
a 在描寫第一「日」發生的事情時,用來指光的希伯來語是「奧」,指的是一般的光。但是到了第四「日」,用的詞是「馬奧」,指的是光源。
[第19頁的精選語句]
創世記並沒有主張宇宙是在不很久以前,一段短時期內被創造出來的
[第20頁的精選語句]
「最初,上帝創造了天地。」——創世記1:1
[第18頁的圖片鳴謝]
宇宙:IAC/RGO/David Malin Images
[第20頁的圖片鳴謝]
NASA photo
-
-
怎樣向人解釋相信創造的理由?警醒!2006年 | 9月
-
-
青年人問……
怎樣向人解釋相信創造的理由?
「同學在課堂上討論進化論,他們說的跟我從聖經所學到的大為不同。他們把進化當作事實,我覺得很難向他們解釋相信創造的理由。」——瑞安,18歲
「大約12歲那年,我有一個老師,她堅信進化論,甚至把達爾文的標誌貼在自己的車上!我不敢讓她知道我是相信創造的。」——泰勒,19歲
「社會學科的老師說下一課會討論進化論,我一聽到就害怕得很。進化論這個問題極具爭議性,一旦在課堂上討論,我就不得不表明自己的立場。」——拉凱爾,14歲
每當在課堂上談到進化論的時候,你可能跟瑞安、泰勒和拉凱爾一樣,心裡忐忑不安。你相信上帝「創造了一切」。(啟示錄4:11)你放眼四周,處處盡見精心設計的證據。然而,課本卻說我們是進化而來的,甚至老師也這樣說。你只是個學生,怎會比這些「專家」知道得更多呢?要是你開始談及……上帝,同學們會有什麼反應呢?
如果你也有這些疑問,大可以放心!你不是世界上惟一相信創造的人。事實上,許多老師,甚至有些科學家都不接受進化論。在美國,雖然課本說人是進化而來的,但每五個學生就有四個相信有造物主。
誠然,你可能會問:「如果要向人解釋相信創造的理由,我可以說些什麼話呢?」你大可放心,即使你膽子不大,也能夠 解釋自己的立場。不過,你需要事先作些準備。
找出相信創造的理由
如果你的父母是基督徒,你相信創造可能只因為父母這樣教導你。現在你長大了一點,想用「理智」去敬奉上帝,肯定自己的信仰是有根據的。(羅馬書12:1)保羅鼓勵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凡事都要驗明」。(帖撒羅尼迦前書5:21)你怎樣找出相信創造的理由呢?
首先,請想想保羅怎樣談及上帝,他說:「自從創世以來,上帝那些看不見的特質……都已清楚可見,從他所造的東西就能看出來。」(羅馬書1:20)請記住保羅的話,仔細想想精妙的人體,廣大無垠的宇宙,令人讚嘆的地球和神祕的海洋深處。另外,也可以從昆蟲、植物和動物的奇妙世界裡,揀選你 特別感興趣的事物細心觀察,然後,理智地想想:為什麼你確信有一位造物主?
14歲的薩姆觀察人體的構造,找出相信創造的理由。他說:「人體的構造多麼精妙複雜,各個部分互相協調,運作暢順。人體絕不可能是進化而來的!」16歲的荷莉也有同感,她說:「自從醫生診斷我患有糖尿病,我對人體機能就有更透徹的了解。例如胰臟,這個在胃後面的器官,雖然細小,卻發揮重要功能,令血糖水平保持穩定,也確保其他器官正常運作。真不簡單!」
其他年輕人從不同的角度探討這個問題。19歲的賈雷德指出:「我相信創造的最大理由就是人的本質:人有屬靈的需要、求知的精神,又懂得欣賞美。進化論卻主張,人即使沒有這些本質,也能生存下去。可是,我不同意,我認為人之所以有這些本質,是因為造物主想我們在地上享受生命。」文章開頭提及的泰勒查考證據後,也相信創造,他說:「植物在維持生命方面非常重要,而且植物的構造高度複雜,因此我確信有一位造物主。」
要是你認真想過相信創造的理由,並找到令你信服的證據,這樣你就會較容易向人解釋自己的信念了。像薩姆、荷莉、賈雷德和泰勒一樣,你必須花點時間,想想上帝那些奇妙可畏的傑作,然後「聽聽」大自然向你傳達的信息。你就會像保羅一樣得出以下結論:上帝不但存在,而且他的特質「從他所造的東西就能看出來」。a
辨明聖經的真理
要向人解釋相信創造的理由,除了細心觀察上帝所造的萬物之外,也得清楚了解聖經的創世記載。聖經沒有直接提及的事,你不必跟別人爭論。請看看以下的例子。
◼ 我的科學科課本說,地球和太陽系已存在了億萬年。聖經沒有談到地球或太陽系存在了多久。但是,宇宙很可能在第一個創造「日」以前已存在了億萬年,這個說法跟聖經沒有衝突。(創世記1:1,2)
◼ 老師說,地球不可能僅用6日就創造出來。聖經沒有說每個創造日是指實際的24小時。關於這一點,請參看這期雜誌的第18-20頁。
◼ 在課堂上,同學討論了幾個例子,證明動物和人類隨著時間有所改變。聖經沒有說生命從無生命的東西產生,也沒有主張上帝創造了一個單細胞,然後藉著進化過程產生其他生物。可是聖經說,上帝創造萬物「各按其類」,而每「類」之下有多種多樣的生物。(創世記1:20,21)因此,根據聖經,同「類」的生物之間 可以有所改變。
要信念堅定!
你不用因為相信創造而感到尷尬或羞愧。考慮過種種證據後,相信人是由一位睿智的個體創造的,絕對合情合理、符合科學。相信進化論其實比相信創造需要更大的信心,因為根據進化論,進化過程是一連串自然而然地發生的奇跡。你看過這期《警醒!》的其他文章後,就會看出原來有許多證據是支持上帝創造萬物的。因此,只要你用理智認真地想想相信創造的理由,就會更有自信地在課堂上解釋自己的信念。
文章開頭提及的拉凱爾決定這樣做,她說:「我花了幾天時間,終於想清楚了,我應該跟別人談論我的信仰。於是,我把《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送給老師,並請她留意書中幾個要點。後來,老師告訴我,讀完這本書後,她對進化論的看法完全不同了,日後教進化論時,也會參考書中的資料!」
[腳注]
a 許多年輕人看過《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和《有一位關心人的造物主嗎?》,都得益不淺。這兩本書是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
想一想
◼ 在學校向人解釋自己為什麼相信創造時,你喜歡提出什麼理由呢?
◼ 你怎樣表明自己感激造物主?(使徒行傳17:26,27)
[第27頁的附欄]
「證據充分」
一位微生物學家是個耶和華見證人,有人問她:「如果一個年輕人自幼受父母教導,相信有一位造物主,但在學校裡學到進化論,他該怎樣做呢?你會有什麼建議?」這位微生物學家回答:「我會告訴他,要親自驗證上帝是否真的存在,你相信創造不是因為父母這樣教導你,而是因為你 看過證據後得出的結論。有時候,老師請同學證明生命是進化而來的,但同學往往拿不出證據來,他們看出自己是由於老師的教導才接受進化論。你也可能犯相同的錯誤,只因受父母教導而相信創造。所以,要親自查考證據,以求肯定上帝真的存在,這樣做是絕對值得的。毫無疑問,上帝創造萬物,證據充分而且不難找到。」
[第28頁的附欄或圖片]
相信創造的理由
請列出令你 相信有造物主的三個理由:
1. ․․․․․․․․․․․․․․․․․․․․․․․․․․․․․․․․․․․․․․․․․․․․․․․․․․․․․․
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