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間
定義:許多人相信,「陰間」是善人惡人死後靈魂繼續生存的地方,跟「陽間」相對。這個觀念不符合聖經真理。很多聖經譯本把希伯來語「希屋爾」和意思相同的希臘語「海地斯」譯做「陰間」「陰府」「地府」等。這些都是錯誤的譯法。在聖經的原文裡,「希屋爾」和「海地斯」其實泛指人的墳墓。
人死後情況怎樣?
傳道書9:5:「活人知道自己必死,死人卻毫無知覺」。
詩篇146:4:「人一斷氣,就歸回地土;他的思想,當天就消滅。」
這兩節經文否定了人死後在陰間繼續生存的觀念。(另見287-294頁「死亡」和152-158頁「靈魂」)
誤譯為「陰間」的希伯來語「希屋爾」和希臘語「海地斯」其實指什麼?
「希屋爾」和「海地斯」意思相同
詩篇16:10:「你必不把我撇在墳墓[希伯來語『希屋爾』,和合作『陰間』,思高作『陰府』]裡,必不讓你的忠貞僕人見棄於墓穴。」
使徒行傳2:25-27:「你必不把我撇在墳墓[希臘語『海地斯』,和合作『陰間』,思高作『陰府』]裡,也必不讓你的忠貞僕人見朽壞。」(使徒彼得引述詩篇16:10時用了希臘語「海地斯」一詞,這表明「希屋爾」和「海地斯」意思相同。)
「希屋爾」和「海地斯」泛指人的墳墓,而不是指陰間
在上文提到的使徒行傳2:25-27裡,使徒彼得引用詩篇16:10的預言,述說耶穌的死亡和復活。經文的上下文表明,耶穌不會在墓穴裡「見朽壞」,也就是說上帝不會把耶穌撇在墳墓裡,任憑他的身體腐壞,反而會叫他復活。耶穌跟長年葬在墓穴裡的大衛王成了對照。(使徒行傳2:29-32)既然留在「希屋爾」和「海地斯」裡的都會「朽壞」,這兩個詞顯然泛指人的墳墓,而不是指陰間。如果指「陰間」的話,又怎可能腐壞呢?
傳道書9:10(和合):「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希伯來語『希屋爾』,新世作『墳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在「希屋爾」裡沒有知識,也沒有任何類型的活動,顯然「希屋爾」不可能指陰間,因為據說在陰間裡,「靈魂」不但繼續生存,而且仍舊有知識,記得生前的事。「希屋爾」其實泛指人的墳墓。)
以賽亞書38:18,19(和合):「原來,陰間[希伯來語『希屋爾』,新世作『墳墓』]不能稱謝你,死亡不能頌揚你;下坑的人不能盼望你的誠實。只有活人,活人必稱謝你」。(病重垂危的希西家王在這裡懇求耶和華延長他的壽命,因為他很想繼續稱謝、頌揚上帝。他知道他一旦下到「希屋爾」,就不能再稱謝、頌揚上帝了。許多人相信「陰間」裡的「靈魂」能夠跟活人交談,聖經卻表明死人在「希屋爾」裡連說話稱謝上帝也不能,更不用說跟活人交談了。既然如此,把「希屋爾」譯做「陰間」又怎算正確呢?請也留意,希西家王把「希屋爾」和「坑」相提並論。由此可見,「希屋爾」指墳墓,而不是指陰間。)
威廉·史密斯編的《聖經辭典》(319,320頁,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福德,斯克蘭頓公司,1914)論到「希屋爾」的錯誤譯法,說:「看來更好的譯法是按照希伯來語音譯做『希屋爾』,譯做『墳墓』或『坑』也可以……。在《新約》,『海地斯』相當於『希屋爾』,有時僅指『墳墓』。」
陰間的觀念怎樣跟聖經的復活希望相左?
約翰福音5:28,29(和合):「你們不要把這事看作希奇。時候要到,凡在墳墓裡的,都要聽見他的聲音,就出來: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聖經說死人的希望在於復活,而非死後到陰間繼續生存。在聖經的原文裡,譯做「復活」的希臘語詞指擺脫死亡的狀態,重新有生命。請留意耶穌在這裡宣告,在復活的時候,死人會從「墳墓」而不是從陰間出來。)
約翰福音11:24(和合):「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馬大表示,她盼望她的兄弟在遙遠的未來,「在末日復活的時候」復活。她不認為拉撒路死後就隨即去了陰間,也沒有說希望自己下到陰間跟拉撒路重聚。)
使徒行傳24:15(和合):「並且靠著上帝,盼望死人,無論善惡,都要復活,就是他們自己也有這個盼望。」(聖經明白地說,死人無論是「善」是「惡」,都只有一個希望——復活重享生命。聖經從沒有說,人會下到陰間繼續生存。)
美國密蘇里州伊甸神學院新約教授吉恩·韋爾利指出,基督教相信上帝會為死人重新創造一個軀體,使死人復活,而非相信靈魂不滅。他解釋:「按照希臘人的理解,人生來就是不滅的:靈魂附著軀體,待人死後就回到上帝那裡……。聖經的復活希望卻表明人一死就一了百了,但上帝必使死人復活過來,像生前那樣獨一無二。」因此人死後絕沒有靈魂離開軀體繼續生存,死人的希望倒在於「上帝的恩賜」。(《聖路易郵報》)
法國基督新教教授奧斯卡·庫爾曼寫道:「基督教的復活希望和希臘哲學的靈魂不滅之說天差地遠。……儘管教會後來把兩者結合起來,儘管現今一般基督徒完全弄不清兩者,我卻看不出有什麼理由要隱瞞大多數學者和我看到的事實……《新約》提出的思想和人生觀完全建基於對復活的信仰。……人死了就真的死了,但上帝會為死人重新創造一個軀體,叫他復活過來,跟生前一模一樣。」(《靈魂不滅還是死而復生?》,8,9,34,35頁,1959)
另見84-91頁「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