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謬誤信仰(一):人有一個不死的靈魂守望台2009年 | 11月1日
-
-
謬誤信仰(一):人有一個不死的靈魂
起源:
「早期的基督教哲學家接受古希臘人靈魂不滅的概念,認為靈魂由上帝創造,並在人成胎時把它注入身體。」——《不列顛百科全書》(2007年修訂版)第15冊526頁
聖經怎麼說:
「他的氣一斷,就歸回塵土;他所打算的,當日就消滅了。」(詩篇146:4,《和合本》)
上帝是怎樣創造第一個人的呢?聖經說:「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把生命的氣息吹進他的鼻孔裡,他就成了一個活人。」(創世記2:7)某些聖經譯本把「活人」一詞翻成「有靈的活人」。這是不是說,上帝將一個靈魂放進第一個人的身體裡呢?不是的。「有靈的活人」這個詞組,在原文的意思是「會呼吸的活物」。上帝其實是將一股生命力放進那人的身體裡,而這股生命力是靠呼吸來維持的。當身體停止呼吸,這股原本由上帝所賜的生命力就不能維持下去,這樣人就會死去,不再有任何知覺。(創世記3:19;傳道書9:5)
靈魂不死這個道理常常令人產生以下的疑問:人死後靈魂會到哪裡去呢?惡人死後又會有什麼遭遇呢?有名無實的基督徒一旦採納了靈魂不死這個謬誤信仰,他們就不難相信另一個錯誤的道理——地獄永火的教義。
請參看以下經文:傳道書3:19;馬太福音10:28;使徒行傳3:23
真相:
人死後就不再存在
-
-
謬誤信仰(二):惡人會在地獄受苦守望台2009年 | 11月1日
-
-
謬誤信仰(二):惡人會在地獄受苦
起源:
「在芸芸古希臘哲學家當中,柏拉圖的學說對傳統的地獄觀念產生最大的影響。」——《地獄的歷史》(法語)第50頁,喬治·米努瓦著
「從2世紀中葉開始,曾受過希臘哲學訓練的基督徒,覺得有必要用希臘哲學語言表達信仰……最合他們口味的是柏拉圖主義。」——《不列顛百科全書》(2007年修訂版)第13冊361頁
「教會的主張肯確地表明地獄是存在和永恆的。人生前如果犯了死罪,死後靈魂就會立刻下到地獄,在那裡接受『永火』的懲罰和折磨。地獄為人帶來的最大懲罰,在於使人永遠與天主隔絕。」——《天主教要理問答》(1994年版,英語)第270頁
聖經怎麼說:
「活人知道自己必死,死人卻毫無知覺……因為在你要進的墳墓,沒有工作,沒有計劃,沒有知識,沒有智慧。」(傳道書9:5,10)
根據這段經文,人死後的情況是怎樣的呢?他們會在某個地方受苦,好為生前的過犯贖罪嗎?不會的,因為經文說他們「毫無知覺」。正因為這樣,飽受惡疾折磨的族長約伯才會懇求上帝說:「但願你把我藏在墳墓裡,把我隱藏」。(約伯記14:13)從約伯的請求我們可以看出,經文中的「墳墓」不是一個使人永遠受苦的地方。這個「墳墓」是指人類共同的、抽象的墳墓,那裡沒有任何活動。
此外,請想想,有什麼罪大得足以令充滿愛心的上帝永無休止地折磨一個人呢?(約翰一書4:8)地獄永火顯然是一個謬誤的信仰。那麼,好人又會不會在天堂享福呢?
請參看以下經文:詩篇146:3,4;使徒行傳2:25-27;羅馬書6:7,23
真相:
上帝沒有用地獄來懲罰人
-
-
謬誤信仰(三):所有好人都會上天堂守望台2009年 | 11月1日
-
-
謬誤信仰(三):所有好人都會上天堂
起源:
公元2世紀初,耶穌的使徒全都去世後,教父的地位越來越高。《新天主教百科全書》(2003年,英語)第6冊687頁指出,這些早期教父「大多主張,人死去之後,脫離了軀體的靈魂會受到所需的淨化,接著就會立刻獲賜天堂的福樂」。
聖經怎麼說: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馬太福音5:5,《和合本》,楷體本刊所排)
耶穌的確說過他會為門徒在天上「預備地方」,可是他並沒有說所有義人死後都會到天上去。(約翰福音3:13;14:2,3)耶穌不是也曾經祈求上帝的旨意「在地上 實現,像在天上一樣」嗎?(馬太福音6:9,10)由此可見,義人有兩個可能的前途:少數人會到天上跟基督一起作王,而大部分人就會在地上享永生。(啟示錄5:10)
一段時間之後,早期教會對自己在地上的角色有了不同的看法。結果怎樣?《新不列顛百科全書》(1988年,英語)說:「信徒所期待的本來是上帝的王國,但教會體制逐漸取代上帝王國在信徒心目中的地位。」耶穌明確吩咐門徒要「不屬於世界」,但教會卻無視耶穌的吩咐,反而開始參與政治,藉此鞏固自己的勢力。(約翰福音15:19;17:14-16;18:36)於是,在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的影響下,教會沒有謹守基督教的一些信仰,例如關於上帝本質的信仰。
請參看以下經文:詩篇37:10,11,29;約翰福音17:3;提摩太後書2:11,12
真相:
大部分好人都會在地上而不是在天上享永生
-
-
謬誤信仰(四):上帝是個三位一體的神守望台2009年 | 11月1日
-
-
謬誤信仰(四):上帝是個三位一體的神
起源:
「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作的結論是,三位一體這個教義是在4世紀末才創出來的。在某個意義上,這的確是實情。……在4世紀末以前,『天主三位一體』這個說法尚未確立,而且肯定還沒完全成為基督徒生活和信仰的一部分。」——《新天主教百科全書》(1967年,英語)第14冊299頁
「公元325年5月20日,君士坦丁親自主持尼西亞大公會議。他積極引導討論過程,還就基督與上帝的關係,親自提出……一個影響重大的信經,然後由大公會議頒布,宣稱基督『與父同體』。……在皇帝的威懾下,除了兩個主教以外,其他主教都簽署了信經,但很多主教都是迫不得已的。」——《不列顛百科全書》(1970年,英語)第6冊386頁
聖經怎麼說:
「司提反被聖靈充滿,定睛望天,看見上帝的榮耀,又看見耶穌站在上帝的右邊,就說:『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邊。』」(使徒行傳7:55,56,《和合本》)
這個異象可以說明什麼?請留意,司提反被聖靈,也就是被上帝的動力充滿後,就看見耶穌「站在上帝的右邊」。顯然,復活並返回天上後的耶穌,是一個獨立存在的靈體,他並沒有變成上帝。此外,這段記載也沒有說除了耶穌之外,還有另一位站在上帝身邊。馬里-埃米爾·布瓦馬爾是天主教多明我會的教士,他曾經嘗試在聖經中尋找支持三位一體教義的經文。可是,他在《基督教的開端及其教義的誕生》(法語)中說:「《新約》沒有任何經文說天主是三位一體的。」
君士坦丁主張採納三位一體的教義,目的是要結束教會在4世紀期間的內部分歧。然而,這個教義又引起了另一個問題:生下耶穌的馬利亞(瑪利亞)是「天主之母」嗎?
請參看以下經文:馬太福音26:39;約翰福音14:28;哥林多前書15:27,28;歌羅西書1:15,16
真相:
三位一體這個教義是在4世紀末才創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