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宗教的冷淡遍及拉丁美洲?
在拉丁美洲,领了洗的天主教人士对于宗教正愈来愈趋于冷淡。例如在1873年正式被呈献给“耶稣圣心”以及在1892年被呈献给“马利亚净心”的厄瓜多尔,一般人的态度在以往数年来经历了很大的改变。罗马天主教会在厄瓜多尔人的生活上已确然失去了大部分的影响力。
秘鲁也一样,最近外来的访者留意到教堂已不再是家庭生活的中心了。在举行弥撒的时候,人们聚集一起看电视或到海滩消磨一天。特别节日的热闹巡行仍然吸引群众,但人们很快又陷入逐渐包围他们的宗教冷淡之中。
在乌拉圭,看来人民对于宗教事务完全漠不关心和不感兴趣。你只要提及“上帝”,“圣经”和“宗教”等字眼,谈话就立刻结束了,因为许多人根本不愿讨论这些问题。大部分的人都是不可知论者或无神论者。同样的趋势也可以在巴西见到,那里的人时常只是挂名的天主教徒。教士与平民之间的隔阂正逐渐加深。巴西在星期日望弥撒的人尚不及百分之十;国内有许多地区以前天主教大行其道,但现在都显著地改变了。
正如依拿素·加西雅神父承认,宗教正在智利人当中失去控制的力量;他在圣地牙哥的一个讨论会中说:“教士是一条桥梁,……但人们却不想行过去。桥上有什么事发生呢?我们脱下袈裟,我们说西班牙语[依照大公会议的训示],然而仍没有人踏上这条桥梁;他们似乎对于登渡彼岸已不再发生兴趣了。”(智利圣地牙哥《请看》杂志,1966年十一月廿四刊)在阿根廷,据估计只有百分之五的天主教徒“尽复活节的责任”,意即服从教会的要求如禁食、忏悔和参加弥撒等。
玻利维亚的印第安居民四百多年来都一直谨守罗马天主教会的礼仪。现在事实表明他们并非具有任何智力上的深刻了解而仅是机械式地循例而已。拉巴斯德文大学的教授韦纳·格罗斯说:“甚至今日我们也无法看出[印第安人]对基督教有任何确定的倾向。结果是虽有许多虚有其表的教堂分布全境,它们并没有完成他们的任务;它们颓败的门面不仅是贫穷和时间的后果,而且也构成了一个象征。”(1966年十月廿八日拉巴斯《每日新闻报》)一个什么的象征呢?玻利维亚人对宗教的冷淡态度。
委内瑞拉也一样,特别是一般男人对教会表现一种冷淡的态度。他们时常公言宗教祇适合女人和孩子。到人们家里探访的海外传道员屡次听见人说:“我对自己所信的天主教尚且不了解,又怎能了解另一种宗教呢?”青年们都转向无神主义和科学以替代他们所无法尊重的宗教。这种对宗教愈来愈不尊重的态度可由偷窃教堂财物的事件日增见之。
寻求解释
有好几个理由可以解释这种对宗教的冷淡趋势。例如,加拿大记者者劳·克拉克在他所着的《拉丁美洲将临的爆炸》一书中宣告,“教廷(在大致上)和许多当地的教士都墨守一种中古时代的态度而支持传统的地主们,并且鼓吹人的报应是在来世。”他同时提醒读者们“教会一向避开信徒们在物质上的难题和反对社会改革。在这项过程中它积聚了大量财富。及至十九世纪,来自馈赠、十份一捐和其他方面的收入使教会拥有这个殖民地一半至三分之一的私人财产。它同时也指挥教育事业。”
这位作家继续揭露,“在厄瓜多尔有些地方,农人连敲一下丧钟也要付钱。”更有甚者,据这位作家说,“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夫妻承认没有正式结婚,因为他们筹不够钱举行婚礼。在哥伦比亚,在教堂结婚平均要付五十比索,或四元美金(超过大部分劳工一个月的收入),因此有一半儿童是私生子。”事实表明,虽然秘鲁利马的贫民区中有百分之九十的儿童领了洗,他们的父母只有百分之九参加弥撒。记者克拉克评论说,“倘若成年人感觉儿童应该开始接受公义的指导,这种顾虑却未能推动他们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鉴于参加崇拜的形式是要花钱的。”
一般青年人对教会形成了一种讥讽的态度,因为他们看见无论教会的教友多么罪大恶极,他们仍然为教会所接纳。人所共知的淫乱女子也没有被逐出教会。凶手、盗匪、说谎者和奸淫者仍然被容许参加教会的崇拜仪式。有能力作相当的金钱或物质捐献的人都轻易地获得赦免,于是他们很容易又犯同样的罪。
根据委内瑞拉儿童法庭的一位社会工作者说,“在委内瑞拉,由于犯罪、吸毒、杂交和懒惰等,生活情况的困难正日甚一日;所有这些……部分是由于父母们无知的冷淡和缺乏道德权威所造成的结果。”她提及有些女子曾和多至十四个男子轮流同居,并且和每个男子均生下孩子。在她处理的350宗案件之中,只有60个儿童不是私生子。
对教士的诚恳缺乏信心也是因素之一。以下是拉丁美洲上教堂的人和其他人士的一些代表性言论:“我上教堂是要对天主祷告,但我没有对教士忏悔,因为他们也和别人一样有罪。”“教士在教堂里是天主的代表,但在教堂外他们和别人一样。”“无疑一个人应该有个宗教,若是天主教徒的话,就应该接受教导,但说教士们是圣人则是无法想象的。”一位少女则宣告:“坦白地说,我完全不想上教堂,同时鉴于别人对教士们的批评,我永不会向他们其中之一忏悔。”
有力的外界因素
外界的因素也影响到天主教徒的态度。有些拉丁美洲的政府已采取行动开放教育事业而夺去教会所作的一部分垄断,这件事正发生很深长的影响。正如乔治·品度在他所着的《乌拉圭》一书101页说:“天主教会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已大为减弱,这不仅是由于教会无法将宗教训示灌输给大部分的就学儿童,同时也由于教堂婚礼已非强迫性和国家承认离婚;现在这已是很普遍的事。”许多人于是便不必再过度仰赖教会了。
目前教会由于历史的发展而被迫采纳的革新政策也严重地影响到天主教徒对宗教的态度。大部分的年轻教士均鼓噪要赶快履行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各项决定。在另一方面,极端保守的主教们则绝不愿迅速改变现状。但即使有些地方把会议的训令付诸实行,结果如何呢?在秘鲁,一般人均极力赞成用自己的语言举行弥撒,但在听了几个月本国语言的弥撒之后,许多人留意到他们所得的训导竟是如此贫乏。现在它已绝无神秘了。很少人再上教堂忏悔。物质主义使他们独立自主而不愿以这种方式受别人指挥。今日的青年根本不想受教士所指挥。
冷淡的基本原因
现在教会自己的代表也承认教会的教导计划有极严重的不妥之处。秘鲁的教士奇里夫自白说:“过失是在我们,不论是教会抑或社会,因为我们不晓得如何教导他们。”(1958年十一月十五日利马《新闻报》)智利康塞普森的主教加维达承认说:“我们现在所用各种方法中有许多在普及群众方面仍然没有什么效果。我们对于灌输教理的方法自觉有许多缺点,特别对儿童和青年而言。讲道的缺点在教会中非常普遍,而教会本身则尚未适应今日的思想;礼拜仪式的弱点是在天主教的大批教徒看来,它是无法理解的。这一切因素共同所生的影响令致许多天主教徒不再依据他们信仰的原则而生活了,最后他们变成对信仰漠不关心。”——康塞普森《南方报》,1966年十月九日刊。
人们需要一项不变的权威性指南去引导他们应付生活上的一切困难,但宗教上“人的吩咐”并未能供给这项指引。(马太福音15:9)甚至在今日,虽然普遍的教育迫使教会解除不许人阅读圣经的禁令,天主教机构所分派的圣经仍然少得可怜,而其价格则高至超过工人阶级所能负担的限度。再者,教会机构所派出的任何圣经均效力极微,因为教会没有进一步帮助人了解其内容及将圣经的原则应用在生活上。
以目前的情形而论,最近的革新浪潮促使教会在教条和仪式方面所作的每一项变更都引起了许多令人难堪的问题和怨言:何以必须改变呢?如果旧的方法不对,为什么会奉行了这么久呢?以前教士告诉我们在星期五吃肉便是犯罪,他们是否说谎呢?他们有说其他谎话的可能吗?一个妇人说:“我仍然是个天主教徒,但我承认久已不上教堂了,因为我们在以前认为神圣的许多东西现在已无关重要了。”另一位说:“我对于变更并不同意,因为神圣的东西是不应更改的。”
教会正面临一个难题。无论它现在做些什么,它都会遭遇到猛烈的批评。“教会的儿女”的顺服日子已成为过去了。人们正提出有理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教会既不能予人满足亦不能推卸的。既然得不到满意的答案,人们遂转而生厌和坠入更深的冷淡中。
令人兴奋的选择
然而,现在拉丁美洲及普世敬畏上帝的人士有一项选择可作。今日世上有许多传道员对圣经的信息绝不冷淡,这些传道员正忙于宣扬它那令人兴奋的信息,不仅借着把圣经派到在灵性上饥渴的人手上,同时也自愿与人主持圣经研究以帮助人学习上帝的道所含的纯洁美好的原则及将其应用在生活上。当耶和华见证人从事他们的教育服务时,他们很高兴留意到并非人人都反应冷淡。事实上,许多拉丁美洲人士都非常欣赏他们从圣经所学得的知识,因此他们采取步骤去洁净自己的生活,使婚姻合法化和切实遵守上帝对诚实和清洁等问题所订的条件。
仅在南美的一个国家中,耶和华见证人在三年之内便分派了超过25000本现代西班牙文的《基督教希腊文圣经》译本。他们现在正热切期望在整个拉丁美洲分派全本的西班牙文圣经《新世界译本》。那些拒绝认识上帝为苦难的人类所设的补救方法的人仍然会保持冷淡,但是愿意听从上帝之道的信息的人却会欢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