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有意义
谁需要人生意义?不是蚯蚓、兀鹰、花栗鼠或鲸鱼。地上所有生物中只有人才会提出这个问题:人生具有任何意义吗?每一世代的人都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人生意义的需要若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个问题就不会在多个世纪以来受到考虑了。
地球在人看来很大,但它只不过是一颗环绕着我们称之为太阳的中型星行走的细小行星而已,我们的太阳直径达864,000哩a,听来似乎惊人,但比起一些直径达2,000,000,000哩的赤色超级巨星就瞠乎其后了。以每秒钟186,000哩速度进行的阳光只需8分钟就到达地球,但要100,000年的时间才能横越含有大约100,000,000,000颗星的银河系。
有些天文学家估计宇宙中的银河系有如银河系中的星那么多。无线电天文望远镜已探测到10,000,000,000光年b以外的光。即使这样,那些惊人的数字并不足以表明宇宙的大小。
茫无涯际的宇宙空间并不是兔子、蟑螂、黑猩猩或任何其他动物所关心的事。但人却对宇宙的庞大凛然生畏。许久之前,以色列的大卫王所见的是天空中的二、三千颗星,但仅是这么微小的宇宙空间已使他对耶和华上帝赞叹说:“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诗篇8:3,4。
大卫只看见几千颗星便自觉渺小。与我们今日所知的无数亿万银河系相较,我们更应自觉微乎其微!倘若地球只是宇宙中的微尘,生活在微尘上的人又重要到什么程度呢?
我们不但在庞大的宇宙中自觉微小,而且在无穷的时间中仅存在片刻这件事实使我们难以相信人生有什么意义。动物既对宇宙空间无识无知,因而没有时间观念,可是“上帝将[永远]安置在世人心里”,“他把以往和将来的时间观念赐给人。”(传道书3:11,《新英文圣经》)人虽知时间是永远的,但却同时知道人生十分短促。
诗篇的执笔者说:“至于世人,他的年日如草一样;他发旺如野地的花。经风一吹,便归无有;他的原处也不再认识他。”“人好像一口气;他的年日如同影儿快快过去。”基督教圣经的执笔者雅各表示同意说:“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诗篇103:15,16;144:4;雅各书4:14。
人生既是如矢飞逝,转眼成空,它又怎能具有意义呢?但人对于人生意义和永恒观念的需要是这么殷切,以致灵魂不死和再世投生等主张遂乘机出现。有些人感到今生要遗留一些东西给后世,例如著书、绘画、作曲、捐赠、基金或任何证明他们曾经存在的确实证据。这似乎能够帮助他们感到自己的存在有点意义。可是,甚至以往享盛名的人也在目前活着的名人面前黯然失色而不复为人所记忆。关于试图改变这项人生事实所作的努力,结论是:“看哪!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传道书1:14。
可是,尽管人在宇宙空间中微乎其微,在时间之流中稍纵即逝,人依然需要感觉自己一生具有意义。这种需要是从人被造时就有的,是与生俱来的。创立所谓语言疗法的精神病医生域陀·法兰克把语言疗法的定义称为意义疗法,说:“努力找寻人生意义乃是人类内在的主要推动力量。”
找寻人生意义的需要怎能获得满足呢?下文提出一些必要的条件。
[脚注]
a 1哩=1.6千米
b 1光年=6万亿英里左右
[第5页的精选语句]
倘若地球只是宇宙中的微尘,生活在微尘上的人又重要到什么程度呢?
[第5页的精选语句]
“努力找寻人生意义乃是人类内在的主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