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原则的确有效——何不一试!
圣经在你脑海中的印象是一本古老、不切实际的书吗?你认为它的教训不值得重视吗?
有些人认为如此。可是,不少人在受到帮助去了解圣经的信息之后却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他们一经明白圣经的教训,就可以开始将其应用在生活上。事实上,现时普世各地有二百多万人从个人的经验深知圣经是最切合实际的,而且留意实行其中的教训乃是智慧的明证。
例如,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土耳沙市的《世界报》在一九八零年一月廿四日刊出以下的大字标题“圣经在暴动和死亡事件中促成种族团结。”文章继续说:
“当种族暴动在[爱达堡]闹得如火如荼之际,有四位白人、三位墨西哥人和一位黑人围坐在一间大宅的地板上阅读圣经经文。这间屋是约翰和钟·朗根夫妇的家。朗根夫妇是耶和华见证人,在两年半之前定居于俄克拉荷马州三十七号公路不远之处;这条公路通过市镇中央的黑人贫民区。”
当这群包括几个不同种族的人一同研读圣经时,屋外的前院正发生大混战而枪弹乱飞。暴动看来是由于当局对一个十五岁的黑人青年被杀事件处理不当所致。暴动的结果:有一名警察殉职、许多人受伤。朗根夫妇在翌晨看见一个黑人横尸在邻近的空地上。他们的家并没有受损;窗门也没有破烂。但对面的奶品店却弹痕密布;所有窗户都被击毁。隔壁的汽车加油站被夷为平地。附近有三间电气用品店被爆破劫掠,一间酒馆被人捣毁。
《世界报》评论说:“在朗根夫妇看来……屋外并没有仇敌。‘我们并不怕人,只怕被流弹击伤而已,’朗根太太说。报章同时指出,当地耶和华见证人的聚会是“市内唯一由黑人和白人共同组成的团体。”这个小组有六十人左右,星期日参加公众演讲的人数则多至百人。
《世界报》继续引证朗根太太的话说:“我知道这个地方有麻烦,我并不是视而不见。但基于我们对待别人——黑人和白人——的方式,我们能够与人保持良好关系。人们若爱上帝,大家就可以团结一起。肤色不同反而可以加添趣味。我们以这些差别为乐。”该报同时声称,“朗根夫妇迁到爱达堡之后,他们对于许多人友善地邀请他们进入屋内一事获得深刻印象。‘我们首先留意到这里的人颇为慷慨,’朗根太太说。‘粗鲁无礼的人甚少。我们发现大多数人都极之仁慈。他们现在仍是这样。’”
暴动之后的翌晨,朗根夫妇发现全市一片混乱。他们看见商业区内的白人店东和送货员都荷枪实弹。三K党员抵达时情势更加紧张。尽管人心惶惶,朗根夫妇仍然逐户向人传讲上帝王国的好消息。
在第一家门前有个黑人青年说,“进来。”他们入屋后发现屋里有二十至三十名黑人在内。气氛十分紧张。“你想怎样?”他们问朗根先生。他于是告诉他们他和家人住在那里,并表明他现时正以耶和华见证人的身分与人分享圣经的教训。他继续谈论到人无法带来公平,只有上帝才能够。这话使他们颇感愤慨。朗根太太于是问他们当中是否有些人是有妻子儿女的,并且指出要使家中每个人时时都快乐岂不是个难题。倘若一个男子甚至在自己家庭里也不能成就这件事,我们又怎能期望人为的政府使人人都快乐呢?这件事只有造物主才能做得到。他们听了这话之后情绪稍为平静,气氛也松弛得多了。
后来他们发现原来这就是有个十五岁的儿子被杀以致惹起骚动的那家人。见证人夫妇表示同情,并说他们敲门时绝不知道所探访的人是谁,他们继续以圣经中的启示录21:4向遭丧之家提出安慰,这节经文说上帝要擦去各人的眼泪,痛苦和死亡将不再有。他们也向哀伤之家论及圣经所提出的死者复活希望,并且留下些圣经刊物给他们。
离开那家时,朗根夫妇留意到有个黑人青年尾随着他们,双手放在背后。朗根先生转身对他说,“我名叫约翰。你叫什么名字?”青年说出名字之后问道,“你们来作什么?”听到他们把自己任务告诉他之后,他才松弛下来。原来他手上正紧握着刀。
究竟什么促使朗根夫妇在种族问题上采取平衡、无偏的看法呢?因为圣经说上帝“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使徒行传17:26)上帝的道也告诉我们要“爱人如己”以及“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马可福音12:31;路加福音6:31。
朗根夫妇和其他的见证人都按照这些原则而生活,他们发现这样行不但切合实际,且能带来最大的快乐。不错,圣经的原则的确有效。你若喜欢接受帮助去了解圣经的原则和怎样将其在生活上付诸实行,可随时与当地的耶和华见证人取得联络。若不然,也可写信给本刊的出版者,他们会告诉你最接近你府上的见证人小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