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约》可信到什么程度?圣经——上帝的话语抑或人的话语?
-
-
12.考古学对现代的圣经批评有什么影响?
12 我们有任何办法查验圣经批评,看看最终的各项理论是否正确吗?《犹太百科全书》接着说:“韦尔豪生的见解差不多完全基于文字上的分析,其实需要一项根据制度考古学的观点而作的查考去加以补充。”随着时间过去,考古学有证实韦尔豪生的理论吗?《新大英百科全书》回答说:“考古学的批评倾向于证实[圣经历史中]甚至最古时期的典型历史细节,从而使人对于圣经批评家的主张——认为摩西五经的记载[圣经中最早几本书的历史记录]仅是将一段后得多的时期反映出来——发生怀疑。”
-
-
《旧约》可信到什么程度?圣经——上帝的话语抑或人的话语?
-
-
考古学支持圣经吗?
15,16.考古学证实了圣经所提及的什么古代统治者的存在?
15 考古学的研究比圣经批评有充实得多的根据。考古学家发掘以往文明的遗迹,在许多方面增加了我们对古代事件的了解。因此,不足为奇的是,考古学的发现屡次与我们在圣经里读到的记载一致。有时考古学甚至推翻了批评者的指控而证明圣经是真实的。
16 例如,据但以理书说,巴比伦被波斯人推翻之前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名叫伯沙撒。(但以理书5:1-30)既然看来除了圣经之外,其他史籍均没有提及伯沙撒,批评者遂声称圣经错了,历史上根本从未有过伯沙撒这个人。但在19世纪,有人在伊拉克南部的废墟中找着了几个刻有楔形文字的细小圆柱。他们发现其上的铭刻包括为巴比伦王拿布尼德斯的长子的健康而作的一个祷告。这个儿子的名字是什么?伯沙撒。
17.我们可以怎样解释圣经将伯沙撒称为国王,大部分铭刻却将他称为王子这件事?
17 因此伯沙撒确有其人!可是,当巴比伦倾倒时,他是国王吗?后来发现的大部分文献均将他称为国王的儿子——太子。但称为《拿布尼德斯编年史》的一份楔形文字文献却将伯沙撒的真正地位显露出来。这份文献报道说:“他[拿布尼德斯]将“营”交托给他的长(子),首生子,把国内各处的军队均交给他(统领)。他撇下(一切),将王权托付给他。”8 因此,拿布尼德斯将王权交给伯沙撒。既然如此,便实际等于将他立为王了!d伯沙撒和他的父亲拿布尼德斯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解释何以伯沙撒在巴比伦举行的最后筵席中建议使但以理在国中位列第三。(但以理书5:16)既然拿布尼德斯是首席统治者,伯沙撒自己仅是巴比伦国中位列第二的统治者而已。
其他佐证
18.考古学提出什么资料证实了大卫的统治所导致的和平繁荣?
18 的确,许多考古学发现已证明了圣经历史的准确性。例如,圣经报道所罗门王继他的父亲大卫掌权之后,以色列享有很大的繁荣。我们读到:“犹大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边的沙那样多,都吃喝快乐。”(列王纪上4:20)与这项记载一致的是,我们读到:“考古学的证据透露在公元前第10世纪期间及其后,由于大卫所带来的和平与繁荣,国内人口激增而建造了许多新城镇。”10
19.关于以色列与摩押之间的战争,考古学提出什么额外的资料?
19 后来以色列和犹大分为两个国家,以色列征服了邻近的摩押地。有一个时期摩押在国王米沙统治之下反叛以色列人,于是以色列与犹大及邻近的以东结盟合力与摩押争战。(列王纪下3:4-27)令人惊讶的是,1868年有人在约但发现了一块石版,其上以摩押文刻有米沙自己对这场战役所作的记载。
20.关于以色列人被亚述人所毁灭一事,考古学告诉我们什么?
20 后来在公元前740年,上帝容许叛逆的北部以色列国被亚述人所摧毁。(列王纪下17:6-18)考古学家凯思林·凯尼恩(Kathleen Kenyon)论及圣经对这件事所作的记载说:“读者可能怀疑这项记载中有些只是夸大其词。”但真的是这样吗?她补充说:“关于以色列国的倾倒,考古学的证据差不多比圣经的记载更为生动。……以色列的城镇撒玛利亚和夏琐完全被摧毁,连同米吉多的毁灭,乃是考古学的事实,从而证明[圣经]执笔者并没有夸大其词。”11
21.关于犹大被巴比伦人所征服一事,考古学提供什么细节?
21 在较后时期,圣经告诉我们耶路撒冷在约雅斤王治下被巴比伦人所包围和战败。《巴比伦编年史》——考古学家所发现的一块楔形文字泥版——载有这件事的经过。我们在其中读到:“阿卡得[巴比伦]王……包围犹大(iahudu)城,王在阿达鲁月2日攻下了城。”12约雅斤被掳到巴比伦去,囚在狱中。但据圣经报道,后来他从狱中获释,并且获赐恩俸。(列王纪下24:8-15;25:27-30)这件事也受到在巴比伦发现的政府文件所支持,因为该项记录列出赐给“犹大王雅斤”的恩俸。13
22,23.以一般而言,考古学与圣经的历史记载之间的关系如何?
22 关于考古学与圣经的历史记载之间的关系,弗里得曼(David Noel Freedman)教授评论说:“可是,以一般而言,考古学倾向于支持圣经记载的历史准确性。从族长至“新约”时代,圣经年代方面的一般纲要是与考古学的资料一致的。……未来的发现很可能会维持目前的中庸立场,即圣经的传统是基于历史和忠实地传授的,虽然这种传统在批判或科学的意义上说来并不是历史。”
23 然后他论到圣经批评家试图低贬圣经一事,说:“现代学者试图重新建造圣经的历史——例如韦尔豪生认为族长时代是后来分裂王朝的反映;或诺斯和他的跟从者拒绝承认摩西和出埃及一事的历史性,并试图将以色列人的历史加以重建——在接受考古学资料的考验方面,这些理论并不像圣经的叙述那么成功。”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