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礼!洗礼!洗礼!——但为了什么?守望台1993年 | 4月1日
-
-
洗礼!洗礼!洗礼!——但为了什么?
论到自己在印度特拉文哥尔国的工作,耶稣会的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写道:“仅在几个月间,我已为万多名男女和孩童施洗。我周游各村,使村民归信基督教。每到一处,我总留下一份用当地语文写成的祷文和诫命。”
葡萄牙国王若昂三世对方济各·沙勿略的信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下令全国各地的教堂都要在讲坛上宣读这些书信。刚才引录的信写于1545年1月,这封信甚至获准出版。结果怎样?曼弗雷德·巴塞尔在《耶稣会教士——耶稣会的历史和传说》一书中写道:“不久,许多‘屈膝祷告、热泪盈眶’的欧洲学生都嚷着要去印度,使异教徒归信基督教。”他补充说:“看来,当时很少人想到,要使整个国家归信并非仅是几个洒圣水的人和一袋传单就可以成就的事。”
这种集体归信实际达成了什么呢?耶稣会教士尼古拉斯·兰西洛托现实地向罗马汇报:“大多数领洗的人都是别有用心的。阿拉伯人的奴隶和印度教徒希望凭着领洗重获自由,或得到保护免受主人所欺压;有些人则仅为了得到一件新衣或一块缠头巾而受洗。不少人领洗是为了逃避某些刑罚。……若有人是由于信念而向我们的道理求助,别人便会将他视作疯子。许多人在领洗后不久就变成叛道者,再次从事他们以往的异教崇拜。”
那个时代的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都抱着使异教徒归信和为他们施洗的热望。据报哥伦布在加勒比海遇见第一批“印第安人”,便为他们施洗。《牛津图解基督教历史》一书说:“西班牙政府的官方政策是,使原住民归信基督教乃是首务。到十六世纪末,西班牙帝国属下的700万印第安人至少在名义上是基督徒。我们所获得的归信者数字(查理五世的亲戚甘特加入传道工作,他声称自己仅在一名助手协助下便替1万4000人施行洗礼)显示,接受领洗的人看来根本没有受过任何认真的初步教导。”许多时,原住民是在苛刻、残酷的虐待下作出这样的表面归信的。
洗礼所受到的重视推使这些探险家和传教士勇往直前。1439年,教皇犹金四世于佛罗伦萨会议中颁布一项通谕:“圣洗礼在诸圣礼中居于首位,因为这是通往属灵生命的门户;借此我们得以加入教会,成为基督的肢体。既然由于第一个人的缘故,死亡临到众人,除非我们借水和圣神重生,否则我们就不能进入天国。”
尽管如此,究竟谁的洗礼才有效这个问题仍然引起了争论。《宗教百科全书》评论说:“由于洗礼同时是加入教会的基本仪式,因此,若干敌对的教会遂声称洗礼是他们的专有特权。每个教会都以正统教会自居,并指控其他教会是异端和分离派系。各教派分别修订洗礼仪式乃是无可避免的事。”
可是,洗礼的习俗却始于基督教之前的日子。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均采用这样的仪式,人们认为尼罗河冰冷的水能增强力量及予人不死性。希腊人也相信洗礼会使人重获新生,或使领洗者获得不死性。库姆兰的犹太教派以洗礼作为入教仪式。教条规定归信的外邦人要受割礼,并于七日之后在旁观的证人面前受洗。
显然,自古至今洗礼一直十分受人重视。但今日的情形又如何?洗礼在现代仍是必需的吗?若然,为什么呢?不错,你应该受浸吗?
-
-
你应该受浸吗?守望台1993年 | 4月1日
-
-
你应该受浸吗?
过去三年,耶和华见证人曾为差不多一百万人施浸。这个数目相当于平均每日824人,或每7分钟便有4个人受浸。这仅是15、16世纪宗教狂热的现代副本吗?
不然。这些人既不是被迫在集体浸礼中领洗,也不是被布道家的大声疾呼所影响而受浸。他们受浸是因为他们的主和基督徒的领袖耶稣基督吩咐他们要这样行。耶和华见证人遵从耶稣的指示,这些步骤和程序是由耶稣亲自拣选和训练的使徒们加以落实的。
耶稣复活之后,在他升返天上之前,他对跟从者颁布了以下这项临别的使命:“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19,20)从那时起,这乃是惟一蒙上帝认可的水浸礼。
由于这缘故,圣经告诉我们,基督的早期门徒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耶稣]的见证”。(使徒行传1:8)正如耶稣预言,他们所执行的传道和教人任务最后使相信的人受浸成为基督的跟从者。
关于这件事,圣经所载的第一个例子于公元33年五旬节的日子在耶路撒冷发生。当时彼得“和十一个使徒站起”,向聚集的群众论及弥赛亚耶稣。圣经的记载告诉我们,彼得的话使他们“觉得扎心”,于是问彼得他们应当怎样行。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结果,“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使徒行传2:14-41)接着的报道清楚表明,门徒受浸前均听到基督教的信息;他们相信好消息,于是幡然悔改。——使徒行传8:12,13,34-38;10:34-48;16:30-34;18:5,8;1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