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还是不信?警醒!2007年 | 11月
-
-
信?还是不信?
“朽木不可信”,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这样写道。不错,当你踏上船的甲板前,你一定会先确定甲板是坚实可靠而非朽坏的,才敢踏上去。
莎士比亚的话,跟古代睿智的以色列王所罗门的观点不谋而合,所罗门王在三千多年前写道“缺乏经验的,凡话都信;精明的人,步步留心。”(箴言14:15)不错,缺乏经验的人,生活漫无目的,随波逐流,人家随口说说的建议或胡乱编造的道理,他都照单全收。人如果选错了信靠的对象,就等于把脚踏在朽坏的甲板上,后果可能不堪设想。你或许会问,“那么,谁可以给我们一些值得信赖 的指引呢?”
全球有数百万人都真心信赖一本古老的书——圣经。他们信靠圣经的原则去指引他们的脚步,作决定时都会仔细考虑圣经中的劝告。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圣经的原则所熏陶。这些人是不是把脚踏在一个“朽坏的甲板”上呢?答案要看到底有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圣经的确值得信赖。这期《警醒!》特刊就会探讨这方面的证据。
本期《警醒!》所发表的文章,目的并不是要勉强人接受某个宗教的信仰或观点,而是希望提供一些有力的证据,这些证据已让数百万人衷心相信圣经。当看完这一系列的文章之后,你就可以看出圣经是否值你信赖。
以上所谈的并非茶余饭后用来打发时间的话题。假如圣经真的是创造主赐给我们的可靠指引,那么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益处着想,我们应该仔细看看圣经到底要传达什么信息。
不过,我们会先说说圣经在哪些方面是卓越不凡的,这样你就可以看出圣经的确是独一无二的。
-
-
独一无二的书警醒!2007年 | 11月
-
-
独一无二的书
“圣经是有史以来流传最广的书。”——《世界书籍百科全书》(英语)
550多年前,德国发明家谷登堡(古腾堡)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刷,他印制的第一部著名书籍就是圣经。a由于这种印刷术的出现,从那时起,任何你能够想象到的内容和题材,都已印制成书,数量之大,浩如烟海。直至目前为止,在众多书籍当中,圣经的印刷量最大,数量远超过其他任何书籍。
据估计圣经(全书或部分内容)的印刷数量已超过47亿本。跟分发量第二的《毛主席语录》相比,圣经的分发量超过了5倍以上。
最近某一年,圣经全书或部分内容,分发量也超过5000万本。“圣经是该年最畅销的书,也是每年最畅销的书。”——《纽约客》杂志。
圣经全书或部分内容已翻译成2400多种语言。全球超过百分之90的人,都可以看到自己母语的圣经全书或其部分内容的译本。
负责写下圣经的人当中,大约一半在孔子(中国古代的圣贤)和释迦牟尼(佛祖)出生前,就已完成他们执笔写圣经的工作。
圣经对艺术作品,包括世上最脍炙人口的绘画、音乐和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圣经曾被一些政府禁止,被宗教的敌对者放火焚烧,遭批评者肆意抨击。历史上没有别的书曾受到这么大的反对,而到今天仍屹立不倒。
以上所说的事实,是否显示圣经的确异乎寻常?当然,单是不寻常的背景资料和统计数字,并不能就此证明圣经值得信赖。现在,我们会考查五大理由,看看为什么千百万人都认同圣经的确值得信赖。
a 谷登堡印制的圣经,又称《四十二行圣经》,是一部用拉丁文翻译的圣经,于公元1455年完成。
-
-
1.历史记载真确可靠警醒!2007年 | 11月
-
-
为什么圣经值得相信
1.历史记载真确可靠
假如一本书的内容不正确,要人相信这本书就很难了。试想象你阅读一本近代历史书,这本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世纪,又或称呼美国的领袖为国王,而非总统,这些错误岂不令你怀疑整本书的可靠性吗?
从古至今,历史上不少人都曾批评圣经,但从来没有人能成功地证明圣经的内容是不正确的。因为圣经的记载全是真人真事。
历史人物
批评圣经的人曾经质疑,那位把耶稣交给犹太人钉在柱上的罗马驻犹地亚总督,本丢比拉多,是否真有其人。(马太福音27:1-26)1961年,一块石刻在地中海的港口城市凯撒利亚出土,上面的文字显示,比拉多曾是犹地亚的统治者。
在1993年之前,除了圣经以外,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真的有大卫(一个年青勇敢的牧人,后来成为以色列的君王)这个人。不过,该年考古学家在以色列北部发现了一块公元前9世纪的玄武岩石刻,专家指出这块石刻上有“大卫的家”和“以色列的君王”等字句。
历史事件
一直以来,很多学者对于圣经记载,关于以东国跟以色列国在大卫的日子交战的真确性表示怀疑。(撒母耳记下8:13,14)他们质疑,当时的以东只不过是一群人口不多的牧民,根本不足以集结成军,威胁以色列国。他们认为以东有能力跟以色列交战,是很后期的事。不过,《圣经考古学评论》的一篇文章指出,最近挖掘出来的古物显示,“以东很早就已发展成一个结构复杂的社会,比学者长久以来所估计的还要早几百年,而事实就跟圣经所显示的一样。”
正确的称号
在圣经写作期间的16个世纪,世界的政治舞台先后出现了许多统治者。圣经每次提到这些统治者时,总是按正确的称号称呼他们。例如,圣经正确地称希律安提帕为“分封侯”、迦流是“行省总督”。(路加福音3:1;使徒行传18:12)以斯拉记5:6称达特奈为“河西”省长(所指的河就是幼发拉底河)。一个在公元前4世纪铸造的硬币上,也有类似的文字,把波斯统治者马扎尤斯称为“河西”省长。
就算是看来无关紧要的小细节,圣经也准确无误的记载下来,这点其实很重要。假如在细微的事上,我们也能信任圣经的执笔者,那么对于他们写下的其他部分,我们不是会更有信心,更加能够相信这些记载准确无误吗?
-
-
2.执笔者诚实坦率警醒!2007年 | 11月
-
-
为什么圣经值得相信
2.执笔者诚实坦率
为人诚实是取信于人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假如在诚信方面有好名声,你会放心信任他,相反,假如他曾骗过你,就算只有一次,你也很可能不再相信他了。
圣经的执笔者都是诚实的人,他们坦白率直地写下圣经。由于他们为人坦率,他们的笔下的文字清楚显示出他们所写的都是事实。
公开自己的过失和弱点
圣经的执笔者坦率地承认自己的过失和弱点。其中一个圣经执笔者摩西曾说,他犯了一个令自己终生遗憾的错误。(民数记20:7-13)另一个执笔者亚萨表示,他曾经妒羡恶人可以养尊处优,长享福乐。(诗篇73:1-14)而执笔者约拿,则说自己怎样不服从上帝。当上帝以慈悲对待悔改的罪人时,他起初确曾埋怨过上帝。(约拿书1:1-3;3:10;4:1-3)执笔者马太坦白地记下,他在耶稣被捕的那一晚,曾撇下耶稣不管逃跑了。(马太福音26:56)
希伯来文圣经(旧约)的执笔者,也忠实地记录本族人民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上帝发怨言、反抗上帝等恶行。(历代志下36:15,16)这些执笔者在描述这些事时,并没有袒护任何人,甚至连自己本国的君王也不例外。(以西结书34:1-10)在希腊文圣经(新约)里,使徒所写的书信也跟希伯来文圣经的执笔者一样,十分坦率,他们描述了公元1世纪基督徒所经历的难题,不论是会众的还是个别基督徒的,有的甚至还是基督徒会众里负有重责的人。(哥林多前书1:10-13;提摩太后书2:16-18;4:10)
圣经的执笔者,例如约拿,坦白地记下自己的过失
没有隐瞒事实
圣经执笔者没有试图隐瞒一些一般人可能视为不光彩的事。公元1世纪的基督徒坦白承认他们并不受当时的人欢迎,他们被人视为愚笨、卑贱的人。(哥林多前书1:26-29)这些执笔者在圣经里指出,耶稣的使徒被人视为“没有学问的普通人”。(使徒行传4:13)
福音书的执笔者没有歪曲事实,让耶稣看起来像个受欢迎的名人。相反,他们如实地报道耶稣出身寒微,他来自于一个劳工家庭。耶稣没有进过什么高等学府;而大部分听过他讲道的人,都拒绝接受他所传讲的信息。(马太福音27:25;路加福音2:4-7;约翰福音7:15)
由以上的资料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圣经提供了大量证据,证明这本书是由诚实的执笔者所写的。他们真诚的态度能取信于你吗?
-
-
3.内容前后和谐一致警醒!2007年 | 11月
-
-
为什么圣经值得相信
3.内容前后和谐一致
试想象,如果请40个不同背景的人合写一本书,每个人负责写其中一部分,但这些人分别住在不同地方,大部分人都互不相识,也不知道其他人所写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所写成的一本书,你会期望书中的内容前后和谐一致吗?
圣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一本书。a圣经的成书过程,甚至比上面所说的情况更令人惊讶;但内容却前后呼应,协调一致,实在令人折服。
耶稣身上的衣服,是紫色的还是红色的?
成书背景独一无二
圣经的写作时间前后跨越了1600年,由公元前1513年至公元98年。圣经的执笔者约有四十人,他们大部分活在不同年代,彼此可能相隔好几个世纪。他们的职业也不尽相同,有的是渔夫,有的是牧羊人,有的是君王,还有一个是医生。
信息内容前后呼应
圣经的执笔者写作都围绕同一个主题:彰显上帝对人类的统治权,并借着一个将会统治全世界的天上王国,实现上帝的旨意。这个主题最初出现在创世记里,后来写成的圣经小书也围绕这个主题发展下去,直至启示录而到达高潮。(请看第19页《圣经到底说些什么?》)
相关的细节互相吻合
圣经不同的执笔者在描述同一件事时,连一些细节也互相吻合,这种内容上的和谐一致,看来是很难刻意营造出来的。举个例,圣经的执笔者约翰告诉我们,有一次群众聚集起来听耶稣讲道,耶稣谁也没问,却问腓力哪里可以买饼给那些人吃。(约翰福音6:1-5)路加在记述同一件事时,说这件事是在伯赛大城附近发生的。在约翰所写的福音书的前部分,约翰曾说过腓力是来自伯赛大的。(路加福音9:10;约翰福音1:44)因此,耶稣很自然会问那个本来住在这城附近的门徒,该去哪里买饼。这些细节彼此吻合,显然不是写书的人预先埋下伏笔的。b
记载上有点差别不足为奇
不同的执笔者记述同一件事而出现若干差异,你会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吗?假设有一群人同时目击一宗罪案,而每一个目击的人都说出同样的细节,用同一个词汇描述案情,你不会怀疑这群人是串通的吗?按理来说,每个证人目击案发时身处的位置不一样,观看的角度就不相同,他们的陈词自然会有差异。执笔写圣经的人,情况也类似。
请想想这个例子,耶稣在他死亡那天,是否如马可和约翰的记载,曾披上紫色 的衣服呢?(马可福音15:17;约翰福音19:2)还是如马太的记载,是披上红色 的衣服呢?(马太福音27:28)事实上,两人都算是对的。紫色其实有红色的成分,观看的人从不同角度看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布料表面反射的光和布料的背景,都可能使布料的颜色变暗,结果衣服就出现不同的色泽。c
圣经执笔者所写下的资料,每一部分都互相协调,而这种和谐一致,不是他们刻意营造出来的,这更加突显他们所写的,值得人信任。
a 圣经是由66本小书辑录而成的,第一本是创世记,最后一本是启示录。
b 如想知道更多有关这方面的例子,请看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册子《一本给万民的书》第16,17页。
c 如想多了解这方面的资料,请看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圣经——上帝的话语抑或人的话语?》第7章《圣经自相矛盾吗?》
-
-
4.经得起科学验证警醒!2007年 | 11月
-
-
为什么圣经值得相信
4.经得起科学验证
在我们这个时代,科学发展一日千里,结果,旧的理论不断被新的理论取而代之。以往一度被人接受、视为确凿的事,现在可能已被看为荒谬的传说。而科学教科书也不时需要更新。
虽然圣经不是一本科学教科书,不过,每当谈到跟科学有关的资料时,圣经的记载,不论是直接说出来的,还是间接提到的资料,都是合乎科学的。
没有任何一个观点违反科学
在古代有许多错误的观念广泛受人接纳,例如,他们认为大地是扁平的,是由一些实物承托的,或是由某样东西在地底下支撑的;另一方面,在科学界尚未研究出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之前,有些医生的医疗方法其实是不当的,所引起的问题,小则阻碍病人康复,大则令病人枉死。不过,在圣经1100多章的内容里,没有丝毫 内容认可这些不符合科学的观点或对人有害的疗法。
科学观点经得起时间验证
3500多年前,圣经指出大地是“悬在虚空之上”。(约伯记26:7)公元前8世纪,以赛亚明确地谈到“上帝住在大地的圆圈[或球体]之上”。(以赛亚书40:22)大地是个悬在空中的球体,不用任何实质的东西来支撑着它,我们今天不都是这么描述地球的吗?
摩西律法(记载于圣经的头五本书)大约是在公元前1500年写成的,这套律法包含了关于检疫隔离、处理尸体和粪便等规条,这些规定到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利未记13:1-5;民数记19:1-13;申命记23:13,14)
当科学家用高性能的望远镜望向天空,探察穹苍时,其中一个发现就是:断定宇宙是突然“诞生”的。可是,不是所有科学家都接受这个解释。一个教授这样评论:“宇宙既然有起源,那起初就必须有个本原。有谁会认为宇宙既然存在,而又无需一个合理的本原呢!”然而,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很久,圣经的第一句话开宗明义地指出:“最初,上帝创造了天地。”(创世记1:1)
圣经正确地指出大地是圆形的,“悬在虚空之上”,这个观点远远超过当时人所能理解的范围
虽然圣经这本书很古老,题材又很广泛,但圣经却绝没有记载任何不符合科学事实的内容。这样的书不是很值得我们花点时间看看吗?a
a 想知道更多关于圣经在科学方面准确可靠的例子,请看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册子《一本造益万民的书》第18-21页。
-
-
5.预言准确地应验警醒!2007年 | 11月
-
-
为什么圣经值得相信
5.预言准确地应验
试想想如果一个天气预报员,每次预测天气都很准确,而且长期以来都是如此,从没出错。假如他预测今天将会下雨,那么你出门会带雨伞吗?
圣经记载了许多预言a,这些预言是否已准确地应验,查考一下人类的历史就一清二楚了。圣经的预言从不落空。
精确的预言
圣经的预言通常都写得明确仔细,而应验的时候连细节也会吻合。这些预言多数都是指向重大事件,而所预测的内容,往往是同时代的人所意料不到的。
一个明显的例子
古巴比伦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幼发拉底河两岸的土地;这个在战略上的重要位置,使这个国家成为“古代东方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公元前732年,先知以赛亚写下了一个不祥的预言——巴比伦帝国将会灭亡!以赛亚的预言还包含一些细节:一位名叫“居鲁士”的领袖会征服巴比伦,而到时巴比伦城的护城河,幼发拉底河会“干涸”,同时巴比伦城的城门也“不得关上”。(以赛亚书44:27-45:3)以赛亚说完这些话约200年后,即公元前539年10月5日,所有的预言甚至连细节都应验了。希腊历史家希罗多德(公元前5世纪)证实,巴比伦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攻陷的b。
令人震惊的预言
以赛亚对巴比伦还作出进一步的预言,而内容也同样震撼,他说:“巴比伦必永无人烟”。(以赛亚书13:19,20)要预言一个坐拥战略据点、正在不断扩张的城市将会永远荒凉,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气才行。一般而言,你可能会认为这样的一个城市就算摧毁了也会重建。巴比伦被别国征服后虽然仍苟延残喘了一段时期,但以赛亚的话最终还是应验了。据《史密森学会》月刊报道,今天古巴比伦城的遗址,是一片“平坦、酷热、尘土飞扬和渺无人烟的荒野”。
沉思以赛亚的预言,了解到预言的震撼程度,的确叫人惊讶。以赛亚预言巴比伦的灭亡,就好像预测纽约或伦敦这样的现代大城市,会在200年后灭亡,并断言这个城市将会永无人烟。不过,最令人惊讶的地方是,以赛亚所写的预言,真的应验了!c
圣经预言一位名叫居鲁士的领袖,会征服强大的巴比伦帝国,后来这个预言真的应验了
这一连几篇的文章,查考了一些得到千百万人认同的证据,他们都因此信赖圣经,把圣经视为人生路上的指南。何不试试进一步认识圣经?这样,你就能衡量这本书是否也值得你相信。
a 天气预测只是推测一些可能会发生的天气转变。可是,圣经里的预言是上帝灵示的。如果上帝要的话,他可以左右事态的发展,使圣经的预言实现。
b 关于以赛亚的预言如何应验,想知道更多细节,请参阅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册子《一本给万民的好消息》第27-29页。
c 想知道更多圣经里的预言,及证明预言应验的历史记载,请参阅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圣经——上帝的话语抑或人的话语?》第117-133页。
-
-
圣经的作者是谁?警醒!2007年 | 11月
-
-
圣经的观点
圣经的作者是谁?
圣经清楚地指出哪些人是这本书的执笔者。不少圣经书卷的开场白都很类似,例如“以下是……尼希米的话”“以下是……以赛亚所记的异象”“耶和华有话晓谕……约珥说”等等。(尼希米记1:1;以赛亚书1:1;约珥书1:1)有些历史记载则指明是由迦得、拿单和撒母耳记录的。(历代志上29:29)此外,某些诗篇的题记也清楚表示执笔者是谁。(诗篇79,88,89,90,103和127篇)
由于圣经是由人执笔写成的,有些持怀疑态度的人就宣称圣经跟其他书一样,只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但是,这种说法有充分的根据吗?
一位作者与四十个执笔者
大多数的圣经执笔者都承认他们是奉独一的真神耶和华的名、受耶和华或他派来的天使所指引而写下圣经的。(撒迦利亚书1:7,9)在《希伯来语经卷》中,执笔的先知使用“耶和华说”这个短语共有三百多次。(阿摩司书1:3;弥迦书2:3;那鸿书1:12)他们所写的经卷的起头通常都有“耶和华有话晓谕……何西阿”或类似的句子。(何西阿书1:1;约拿书1:1)使徒彼得说,上帝的先知“是受圣灵感动,把上帝的话说出来”。(彼得后书1:21)
圣经虽是由多份书卷组成的,但这些书卷的内容全都互相呼应;圣经虽然有很多执笔者,但他们都一致承认上帝才是真正的作者。换句话说,上帝让凡人担任他的秘书,将他的思想写下成为圣经。他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上帝用圣灵启示”
使徒保罗说:“圣经全都是上帝用圣灵启示的”。(提摩太后书3:16)在希腊语原文中,译作“上帝用圣灵启示的”的那个词的字面意思是“上帝呼气”,也就是说,上帝用一种无形的力量引导执笔者的思想,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他们。不过,在颁布十诫时,耶和华却亲自把诫命刻在石板上。(出埃及记31:18)有时候,上帝会直接说出信息的内容,让他地上的仆人写下来。出埃及记34:27就是一个例子,经文说:“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要写下这些诫命……。’”
有时候,上帝也会让人看见异象,并让这个人把异象记录下来。因此,以西结说他“看见上帝的异象”。(以西结书1:1)类似的是,“但以理在床上做梦,脑海里看见异象。当时他把梦写下来”。(但以理书7:1)圣经的最后一本书启示录的内容也是通过异象传达给使徒约翰的。约翰写道:“圣灵临到我,我就置身于主的日子。我听见后面有大声音,好像号筒声一样,说:‘你所看见的,要写在书卷上’”。(启示录1:10,11)
执笔者的个人特色
圣经的信息虽然由上帝所启示,但执笔者的个人特色并没有被抹杀,他们甚至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写下上帝的信息。例如,圣经传道书的执笔者说自己“设法寻找可喜的言辞,力求用正确的字眼写下真理”。(传道书12:10)另一个圣经执笔者以斯拉为了编写历史记载,至少参考了14份文献,包括《大卫王大事记》和《犹大王与以色列王记》。(历代志上27:24;历代志下16:11)福音书执笔者路加从头确切地考证了一切,决心顺着次序记述耶稣的一生。(路加福音1:3)
有些圣经经卷在字里行间透露了执笔者个人的特点。就以马太利未为例,他在成为耶稣的门徒前是一个收税人,所以对数字格外敏感。在四个福音书执笔者当中,只有他指出耶稣是被人用三十块银子出卖的。(马太福音27:3;马可福音2:14)另一个福音书执笔者路加是个医生,对于跟医疗有关的细节,他都记录得十分准确而仔细。例如,他用了“发高烧”“满身麻风”等措辞来形容耶稣所治疗的一些病人。(路加福音4:38;5:12;歌罗西书4:14)由此可见,耶和华通常容许执笔者在写圣经时运用自己的措辞和写作风格,同时也引导他们的思想,以确保写下的内容正确无误,所传达的确实是上帝的信息。(箴言16:9)
旷世杰作,大功告成
要是有一本书,它的执笔者有大约40个人,他们前后在1600多年间,分别于不同的地点写作,而这本书的内容却在各方面都完全和谐一致,每一个部分都围绕着同一个奇妙的主题,这不是令人惊叹吗?(请看第19页的文章《圣经到底说些什么?》)如果不是有一位真正的作者在背后指引他们写作,这件事根本不可能发生。
耶和华必须任用凡人写下他的话语吗?当然不是。然而,他这样做确实显示出他的智慧。圣经之所以受世界各地的人所喜爱,原因之一,正是执笔者笔下流露出人间各种真实的情感。以大卫王为例,他甚至道出了自己在犯罪后所经历的内疚和痛悔,以及恳求耶和华宽恕的心情。(诗篇51:2-4,13,17,题记)
虽然耶和华任用凡人来代笔,但是我们却可以像早期基督徒那样,对圣经充满信心,“不认为是人的话语,而认为是上帝的话语”。(帖撒罗尼迦前书2:13)
你有没有想过……
◼ 圣经全部都是谁的作品?(提摩太后书3:16)
◼ 耶和华用哪些方法传达他的思想?(出埃及记31:18;34:27;以西结书1:1;但以理书7:1)
-
-
圣经怎样流传到现在?警醒!2007年 | 11月
-
-
圣经怎样流传到现在?
圣经能够完整无缺地存留到今天,内容保持不变,说是奇迹也绝不为过。圣经是在1900多年前写成的,原稿是写在容易腐烂的质料上,例如纸莎草纸和羊皮纸,而当初写圣经所用的语言现在已很少人会说了。此外,历史上一些握有大权的人,从一国之君到宗教领袖,都极力消灭圣经。
这部伟大的作品为什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还成为世上最广为人知的著作呢?本文将会谈谈其中两个因素。
大量的抄本使圣经得以保存
在早期写成的圣经经卷是由以色列人负责保管的,他们不但小心地保存原本的经卷手稿,还大量地抄写复制圣经。例如,上帝要求以色列的每一任君王都要“把利未族祭司保管的这部法典,亲自抄写一个副本”。(申命记17:18)
很多以色列人都喜爱阅读圣经,视圣经为上帝的话语。因此,抄写经卷的工作是由受过严格训练的抄经士担任,他们的工作态度也非常严谨。以斯拉是个敬畏上帝的抄经士,圣经说他“是个抄经士,精通以色列的上帝耶和华赐下的摩西法典”。(以斯拉记7:6)马所拉学士在公元6至10世纪,负责抄写《希伯来语经卷》(又称《旧约》),为了避免出错,他们甚至计算经文中有多少字母。这样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使圣经的内容可以保持准确,也使圣经保存下来,即使敌人千方百计地要消灭圣经。
例如,在公元前168年,叙利亚统治者安条克四世,企图把巴勒斯坦境内所有的《希伯来语经卷》毁掉,正如一篇犹太历史记录指出:“他们把找到的律法书,全都撕碎和烧掉。”《犹太民族百科全书》说:“负责执行这个命令的官员非常严厉,……凡是拥有圣经的人……都一律处死。”虽然如此,圣经的抄本还是被一些住在巴勒斯坦和其他地方的犹太人保存了下来。
《希腊语经卷》(又称《新约》)的执笔者在上帝的启示下写了一些书信、预言和历史记录,这些资料写成后不久就被大量地传抄。例如,约翰福音虽然是约翰在以弗所或以弗所附近写成的,但这部福音书的一个抄本的残片却在许多公里外的埃及被人发现,而专家说这个抄本是在约翰福音写成后50年以内抄成的。这个发现显示,早期的基督徒有些住在离成书地点很远的地方,但是他们所拥有的抄本,却是在书卷成书后不久就抄写的。
早期的基督徒广泛地分发圣经,这也有助于保存上帝的话语,使圣经在基督离世之后还存留了许多个世纪。据说,在公元303年2月23日的黎明,罗马皇帝戴克里先亲自监督士兵打破一座教堂的门和烧毁一些圣经抄本。戴克里先认为,只要毁掉基督教徒的圣典,就能消灭基督教。第二天,戴克里先就下令,罗马帝国境内所有的圣经都要公开烧毁。然而,还是有些“漏网之鱼”没被烧毁,还被人拿来抄写复制。其实,有两部希腊语的抄本可能是在上述迫害行动之后不久,就被人抄写下来,而这两部抄本还有相当多的篇幅存留到今天,目前一部抄本在罗马,另一部则在英国伦敦的英国国家图书馆。
至今,人们还没有找到任何圣经经卷的原稿,但圣经全书或部分经卷却有盈千累万的抄本流传于世,有的抄本更是年代久远。然而,圣经的信息有没有在抄写的过程中被改变了呢?论到《希伯来语经卷》,格林这位学者说:“毫无疑问,没有任何一部古代著作的内容能够保存得这么准确。”关于《希腊语经卷》,一位研究圣经抄本的权威弗雷德里克·凯尼恩爵士说:“圣经原稿和现存最古老抄本的完成年份相隔得很短,根本不足以构成影响。因此,关于流传到今日的圣经基本上是否跟原稿大致相同,最后一个可以令人质疑的因素也消失了。我们也许可以说,《新约》各卷书的真确性 和整体的完整性 都获得证实了。”他也说:“我们十分肯定,从大体上来说,圣经的内容是完整无缺的。……世上没有另一本古书可以符合这一点。”
圣经的翻译
圣经之所以能够成为世上最广为人知的书,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是这本书被翻译成很多语言。这跟上帝的旨意是一致的,因为上帝决意让所有民族和语言的人都可以认识他,并“在神圣力量的引导下,按照真理”崇拜他。(约翰福音4:23,24;弥迦书4:2)
第一个为人所知的《希伯来语经卷》译本,就是希腊语《七十子译本》。早在耶稣来到地上执行职务之前两个世纪,《七十子译本》就已完成,写作的对象是住在巴勒斯坦以外说希腊语的犹太人。圣经全书(包括《希腊语经卷》)在写成后的几个世纪内,就已经被译成许多种语言。可是,后来的发展完全逆转,君王和甚至本该尽力协助百姓获得圣经的教士,所做的正好相反。教士阻止人把上帝的话语译成平民了解的语言,好令信众继续处于黑暗中。
有些不畏强权的人没有屈从于教会和政府,冒死将圣经译成平民使用的语言。例如,在1530年,曾于牛津大学攻读的廷德尔翻译了《摩西五经》,也就是《希伯来语经卷》的头五卷书。廷德尔不顾猛烈的反对,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将圣经直接从希伯来语翻译成英语的人。此外,他也是头一个使用耶和华这个名字的英语翻译员。卡西奥多罗·德雷纳是一个西班牙圣经学者,他翻译了西班牙语圣经的一个早期译本。在翻译圣经期间,他受到天主教会极力迫害,经常处在死亡的阴影之下。他曾经逃亡到英国、德国、法国、荷兰和瑞士等地,这期间一直致力完成他的译本。a
今天,翻译圣经的工作继续进行,圣经的语言版本越来越多,印刷量更是数以亿计。圣经能够历劫犹存,成为世上最广为人知的著作,足以显示使徒彼得在神圣力量启示下所说的话一点也没错,他说:“草会枯萎,花会凋谢,耶和华的话却永远长存。”(彼得前书1:24,25)
[脚注]
a 雷纳的圣经译本于1569年出版,1602年由西普里亚诺·德巴莱拉加以修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