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装百变不曾留警醒!2003年 | 9月8日
-
-
时装百变不曾留
无论我们察觉与否,我们每天怎样穿着,多少总受到当前潮流所影响。毕竟我们购买衣服时,潮流已经限制了我们的选择。
今天看起来很普通的衣服,过去可能却是非常时兴的。举个例,在百多年前,男士穿衬衣和结领带,就是最趋时的衣着。在20世纪20年代,放眼街头,女士们个个都以穿毛衣为时尚。
时装工业能够长久不衰,实有赖于两个因素。第一,人们贪新厌旧;第二,人们喜爱跟风。穿新衣的确会令人感觉愉快。由于这缘故,有时候旧的衣服还未破烂,我们就会添置新装,目的是追求新鲜感。过去几百年,时装工业就利用人们贪新和跟风的心理,既满足消费者的欲望,本身又发展成为一盘利润甚深的生意。
时装工业的巨变
在创作新颖款式时,时装设计师会善用五个基本元素,就是色彩、线条、褶皱、纹理和织品表面的图案。过去数千年,时装设计师就利用这五个元素的不同组合,变化出无奇不有的时装款式。在古埃及时代,人们制造衣服,一定会选用当地生产的亚麻布。亚麻布薄如蝉翼,很适合当地和暖的气候。但这种织品较难上色,因此除白色以外,就少有其他颜色选择。埃及的时装设计师于是在线条上动脑筋,用褶皱使衣服外形产生丰富的变化。时至今日,打褶仍是常见的设计样式。
公元1世纪,新的织品和色彩相继问世。罗马人有的是钱,就算付出高昂的运费,也不惜由中国或印度输入丝绸。当时丝织品的价值,与黄金相比不遑多让。由泰尔进口的染色毛线,也很受罗马人欢迎。一公斤染色毛线售价高达二千第纳流斯,等于一般工人的六年工资。有了这些新的染色毛线,加上来自印度的蓝色棉布,或由中国输入的黄色丝绸,就能造出罗马贵妇爱穿的松身长袍。
在工业革命之前,虽然不时也有新款时装涌现,旧款却不会太快过时,昂贵的衣裳往往穿着一世也不会落伍,也只有贵族才对潮流转变敏感。但工业革命发生后,平民百姓也开始讲究穿什么时装了。
19世纪期间,棉纺厂和毛纺厂大量设立,生产机械化,织品价格下降,时装工业同时向贵族和穷人开拓市场。缝纫机面世也使衣服的生产成本降低。另一方面,有了合成染料,织品的色彩就越来越多,令人目不暇接。
科技进步和社会变化,令平民大众对时装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西欧及北美,人民财富增加,消费能力较强。到了19世纪50年代,一些专以妇女为对象的杂志问世,百货商店也开始推出标准尺寸的成衣。那时候,查尔斯·弗德烈克·沃特想出时装表演这个点子,找来模特儿穿上新款时装向人展示,刺激观众的购买意欲。
进入20世纪,随着人造纤维、尼龙织品和聚酯纤维等新的合成纤维出现,布料种类繁多,加上电脑大派用场,设计新的款式轻而易举。今天在全球一体化主导下,无论在东京、纽约、巴黎,还是圣保罗街头,人们都能够看到几乎同一风格的流行服饰。时装设计师和制造商也发掘出新的途径,推广他们的商品。
今天年轻人对时装的热爱,比以往的贵族有过之而无不及。买新衣是许多年轻人的每月例行公事,时装工业每年的生产总值达亿万美元。a在这个天文数字背后,有没有难以察觉的危险呢?
[脚注]
a 过去一年,服装的生产总值估计为3350亿美元。
[第4,5页的附栏或图片]
带动时尚
有好几百年时间,皇室贵族带领着服装的潮流。在17世纪,法王路易十三因为头顶光秃,决定戴上假发。此风一开,欧洲其他贵族都去剃头,然后学他戴上假发。戴假发的风气维持了超过一个世纪。
在19世纪面世的妇女杂志,介绍新款时装不遗余力,甚至给读者提供廉价的裁剪样板,让她们自己缝制衣服。电影和电视在20世纪普及之后,明星成为大众偶像,也带领服装的潮流。流行歌手想做万人迷,也穿戴极端,吸引年轻人模仿。今天的情况没有多少改变,为了刺激时装需求,广告商还是离不开举行时装表演,以及利用精美的杂志、大型广告牌、商店橱窗、电视,展开铺天盖地的宣传活动。
[图片]
法王路易十三
[鸣谢]
From the book The Historian’s History of the World
[第4页的图片]
古埃及的亚麻衣物曾是世上历久不衰的服装潮流之一
[鸣谢]
Photograph taken by courtesy of the British Museum
[第4页的图片]
古罗马时代的妇女穿上长袍
[鸣谢]
From the book Historia del Traje, 1917
[第4,5页的图片]
自公元650年面世以来,和服一直流行至今
[鸣谢]
From the newspaper La Ilustración Artística, Volume X, 1891
[第5页的图片]
在以往日子,昂贵的衣裳可以流行一段很长的时间
[鸣谢]
EclectiCollections
[第5页的图片]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上升,平民大众也开始关心衣着潮流
[鸣谢]
EclectiCollections
-
-
明艳背后有阴暗警醒!2003年 | 9月8日
-
-
明艳背后有阴暗
一身入时的衣着,无疑令你看起来更迷人,还可以为你平添几分自信。穿戴合宜更可以扬长避短,彰显你优美的线条。此外,你怎样打扮自己,也会影响别人对你的观感。
然而,衣着入时也有所谓阴暗的一面,我们对此不能视而不见。有些人为了赶时髦,年年月月不停添置新衣,达到失控的地步。这当然不足为奇,时装工业赖以生存的方法,就是潮流转得快,款式日日新。正如设计师夏内尔说:“时装即是很快就过时的服装。”消费者要是不够清醒,就会拼命购买新衣,以便赶上潮流。
消费者也必须提高警觉,免被时装工业的广告宣传洗脑。时装工业不惜投入巨量金钱,宣传自己的商品,他们想消费者觉得,穿着他们品牌的人,都享受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广告宣传的威力,实在非常厉害。西班牙一位教师说:“青年人要是不能拥有一对名厂的球鞋,就会觉得苦不堪言。”
千人一面
有些群体的行头,自成一格,令人一望而知,他们是何方神圣。他们通过衣着打扮,表达反社会的立场,或者我行我素的生活方式,甚至提倡暴力行为或种族主义。尽管有些群体的衣着令人反感,有时更惊世骇俗,但群体中的成员都爱这样穿着。有些人不认同他们的行为主张,却喜欢仿效他们的衣着打扮,令人以为所有这样穿着的,都是同道中人。
潮流瞬息万变。时下流行的款式,不消几个月就被打落冷宫了。新一波的潮流,可能会由某个流行歌手或名人带动。当然,也有一些服装可以超越当世,成为永恒的时尚。例如在20世纪50和60年代,年轻的示威群众都爱穿牛仔裤上街,但时至今日,不论任何年纪的人,都穿着牛仔裤出席各种场合了。
虚减烹调为细腰
对潮流看得太重要,也会使人过度关注自己的外观。时装模特儿的身形,大都苗条修长,是我们天天见到的形象。a这种“理想”的体形,从汽车到巧克力的各种商品广告中,无处不在。英国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估计,“今天年轻女子在一天内看到的绝色美女形象,比我们母亲整个少女时代所见的还多”。
这种一浪接一浪的宣传,把美女形象锁定,可以引起不良后果。例如,美国《新闻周刊》引述一项调查报道,高达百分之90的白人青年,都对自己的身材不甚满意,部分人更会用尽各种方法,令自己的身材趋于“理想”。不过,社会问题研究中心指出,能够把体重降至传媒鼓吹的理想标准的女子,不及百分之5。可悲的是,为了追求极其纤瘦的身段,无数年轻女子走向极端,刻意忍饥受饿,还拼命做运动。有人因而患上神经性厌食症。b西班牙模特儿涅韦斯·阿拉瓦雷斯饱受厌食症折磨,她承认,“我宁死也不想体重上升”。
诚然,厌食症和暴食症成因复杂,但安妮·吉列莫特医生及米歇尔·拉克森奈尔医生都认为,“以瘦为美的风尚,肯定是原因之一”。
追求时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人人都喜欢打扮得漂漂亮亮,不时有新衣可穿,时尚服饰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然而,我们的衣着要是一味跟随时尚,不作任何选择,可能就会给人不良印象。我们重视外表固然好,但如果以为外表就是一切,只重“包装”而忽视内涵,就本末倒置了。上文提到的阿拉瓦雷斯说:“由现在开始,我们要欣赏一个人的才干为人,过于他的形象包装。”但这种改变不会在一夕之间发生,那么,我们对时尚该有什么平衡观点呢?
[脚注]
a 《时代》杂志报道,在许多人心目中,女模特儿身高“至少1.74米,极其纤瘦,厚唇,双颊隆起,有一双大眼睛,双腿修长,鼻子须直而不太高”。
b 美国全国神经性厌食症及饮食失调协会估计,单在美国,就有800万人患上厌食症,不少患者病情严重,最终更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大多数患者(百分之86)在21岁前已尝到饮食失调的痛苦。
[第8,9页的附栏或图片]
这种衣服谁会穿?
在纽约、巴黎和米兰,顶尖的时装设计师每年都举办春装和秋装展览。那些模特儿身上的时装昂贵不在说,看来还不知怎样才可以穿上身。西班牙设计师胡安·杜约斯说:“时装表演的目的,不在销售展出的时装,而在提高设计师和品牌的知名度。例如,当传媒热烈报道来季的潮流服装系列时,设计师个人品牌的香水也因此获得注意,有利促销。”
[第7页的图片]
赶时髦是无钱不行的
[第7页的图片]
有人为了赶时髦而患上厌食症,后悔莫及
[第7页的图片]
追随服装潮流,会把你归入某个群体
-
-
对服装怀有平衡的看法警醒!2003年 | 9月8日
-
-
对服装怀有平衡的看法
圣经说:“上帝所做的一切,各自在适当的时候显得美好。”(传道书3:11)世上许多事物都美不胜收,美也在人的身上展现出来。
时装设计师绞尽脑汁,就是要通过衣服,凸显人的美态。但正如上一篇文章显示,时装工业也改变人的审美眼光。心理学教授露丝·施特里格尔-穆勒说:“我们看惯了骨瘦如柴的女人,就觉得纤瘦的身形才是美。”
盲目地追随潮流的审美观点,显然是不智的。多丽丝·波谢尔在《追新逐丽》一书中指出,“现代女性无需受什么新兴‘审美’品味影响,跟风改变自己的体态。与其疯狂似地竭力改变自己的外貌身材,不如接受自己的现实状况,而这岂不轻松得多?”传媒有自己一套典型的审美趣味,但我们必须跟随吗?
不朽的装饰
人要生活得惬意,满怀自信,不一定要靠美丽的外观。朱迪·萨金特曾患厌食症,她说,“真正的快乐由心而发,并不在于人的体重”。圣经对美的本质作出更深入的评论。使徒彼得说人美丽与否,“应该在乎内心深处的为人”,这人会“用安静温和的心灵作为不朽的装饰。这在上帝眼中是极宝贵的”。(彼得前书3:4)
彼得所说的不朽装饰在上帝眼中十分宝贵,它超越外表上的美,是永恒的。多个世纪之前,一位睿智的君王说,“美艳是虚假的,漂亮是空虚的;唯有敬畏耶和华的妇女才赢得称赞”。(箴言31:30)
尽管漂亮的外表容易吸引人,今天却仍有许多人欣赏表现基督徒品格的人。使徒保罗劝基督徒“要穿上新品格。……要穿上怜恤之情、仁慈、谦卑、温和、坚忍”。(歌罗西书3:10,12)
时装受先天所限,过了时就不再流行了。穿起新款的华衣美服,看起来漂亮动人,但也只是一时,如果我们的品格与外表不相称,美丽的印象很快就一扫而空了。别忘记“圣灵的果实”,比如爱心、喜乐、和平、坚忍、良善和自制,是永不过时的装饰。(加拉太书5:22,23;提摩太前书2:9,10)
当然,我们也得留意自己的衣着。艾琳住在法国,她承认要在穿衣方面保持平衡并不容易。她说,“年轻的时候,我十分在意自己穿什么。我常常以为,穿潮流服饰会增强自信。如果可以买到名牌服装,就更求之不得了”。
艾琳继续说:“长大之后,我一方面要维持生计,一方面要做传道,如果要量入为出,就不能继续天天穿着新款了。我会趁大减价时选购衣服,或者到出口店购买。这样,我只付出正常价钱的四分之一,也能穿得大方得体。秘诀是什么呢?就是注重实际而不讲花巧,适合自己而不赶时髦,得体耐穿而不轻易过时,跟自己已有的衣服配合而容易对衬。与其追新逐丽,不如让自己的品味先行。我不是不再讲究衣着,而是觉得自我价值不该只由外表衡量。”
在今天这个先敬罗衣后敬人的社会里,基督徒要谨记圣经用心良苦的劝勉:“凡世界的事,比如肉体的欲望、眼睛的欲望、炫耀财物的行为,都不是源于父亲的,而是源于世界的。这个世界和世界的欲望正在消逝,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却永远长存。”(约翰一书2:16,17)
[第9页的图片]
真正的美在乎人的内心,不在乎外面的衣装
[第10页的图片]
选购服饰,要讲求实际,并跟你已有的衣服对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