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相信什么呢?生命来自创造吗?
-
-
你相信什么呢?
有些人按字面理解圣经中关于创造的记载,认为地球和地球上的一切仅是在几千年前,而且在六天(每天24小时)内创造的。一些无神论者则认为,上帝并不存在,圣经的记载是神话,而所有生命都是由一些随机、不受指挥的事件衍生出来的。
以上两种见解是对立的。你自己有什么看法呢?有些人的观点介于以上两种见解之间。也许他们相信有上帝并尊重圣经,但也重视一些支持进化论的科学家的意见。如果你有孩子,你也许很想知道,当孩子问及生命的起源时,你该怎么回答。
本册子的出版目的
我们出版这本册子,并不是要挖苦以上按字面理解圣经的人,也不是要讥诮不信上帝的人。我们希望本册子能驱使你重新想想自己的看法有什么依据。本册子会解释圣经中关于创造的记载,其中的论点也许是你以前没想过的。本册子也会强调,你对生命起源的看法为何至关紧要。
有些人说没有聪慧的造物主,圣经也不可靠,你相信他们的话吗?还是会亲自看看圣经到底怎么说呢?哪一个说法才值得你相信?是圣经的还是支持进化论的人的说法?(希伯来书11:1)何不察看一下事实呢?
-
-
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来自创造吗?
-
-
生机勃勃的地球
地球在很多方面都“巧合”地配合得天衣无缝,要不是这样,地球上根本就不可能有生命。对于这些“巧合”,科学家一直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直到20世纪才明白多一点。这些“巧合”包括:
地球在银河系和太阳系所处的位置;地球运行的轨道、倾斜度、自转速度;地球与其独特的卫星月球的关系
磁场和大气层——地球的双重屏障
自然循环系统——既能补给又能净化地球的空气和水源
接下来,我们会逐一谈谈这几方面。你阅读下文时,不妨问问自己:“地球有这些独特现象纯粹是出于巧合,还是出于造物主的精心设计呢?”
地球的位置完美适中
宇宙中还有别的区域,比地球目前的位置更适宜人类居住吗?
如果你要写自己的地址,你会怎样写呢?你可能会写下你所在的国家、城市和街道的名称。谈到地球的位置或“地址”,我们不妨把银河系比作地球所属的“国家”,而太阳系(太阳及一些行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就是地球所在的“城市”,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轨道则是“街道”。随着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发展,科学家已深深意识到地球在宇宙中只是沧海一粟,其位置却完美适中。
先谈谈地球所属的“城市”——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一个很理想的区域,跟银河系中心距离适中。科学家称这区域为“适居带”,其中存在的化学元素恰恰足以维持生命。在距离银河系中心较远的区域,生存所需的化学元素过于稀少;在靠近银河系中心的区域,则存在着大量有可能致命的辐射和其他威胁生存的因素,可说是危机四伏。难怪《科学美国人》杂志(英语)说:“我们的居所[地球]坐落在[宇宙中]最佳的地段。”1
“街道”位置适中:地球所在的“街道”,即地球在太阳系这个“城市”中运行的轨道,也是最理想的。地球离太阳大约1亿5000万公里(9300万英里)运行,轨道所在的区域得天独厚,很适宜生物居住,因为温度适中,生物既不会冻僵也不会烤焦。此外,地球的轨道接近圆形,所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一年到头都相差不大。
另一方面,地球也从太阳得到最佳的能源供应。太阳性能稳定,大小适中,输送到地球来的能量刚好能满足地球的需要。有人称太阳为“非常独特的恒星”,这样说一点也不错。2
最佳“邻居”:谈到地球的最佳“邻居”,非地球的卫星月球莫属。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多一点。与太阳系的其他卫星比较,月球的体积相对其主星地球来说大得出奇。纯属巧合?不大可能。
月球像是为地球特制的。一个原因是,月球对地球的潮汐起主导作用,而潮汐则对地球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此外,月球的存在也有助于稳定地球的自转轴。要是没有月球,地球就会像陀螺一样左摇右摆,甚至可能会一头栽倒。这样,气候、潮汐等就会发生变异,地球会大难临头。
倾斜度与自转速度都适中:地球的自转轴倾斜约23.4度,由此产生了循环更迭的四季,宜人的气温,以及多姿多彩的气候带。《独特的地球——为何复杂的生物在宇宙中不常见?》(英语)一书说:“地轴的倾斜度看来‘非常适中’。”3
此外,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而昼夜的长短也非常适中。如果地球自转速度太慢,白天的时间就会大幅增加,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就会烤成焦土,另一面则会寒冷如冰。相反,如果地球自转速度太快,快得令白天缩短至几个钟头,那就会狂风大作,还会有其他不利的影响。
地球的屏障保护周全
太空是个险象环生之地,既有致命的辐射,又有飞来窜去的流星体。虽然如此,地球却能够在银河系这个“射击场”内穿梭,而且几乎丝毫无损。为什么呢?因为地球有“防弹衣”——强大的磁场和特别设计的大气层。
磁场是地球的隐形屏障
地球的磁场:地球的核心是一团不停转动的液态铁。地球周围的强大磁场从这里产生,并延展至太空,形成一道屏障。这道屏障能保护地球,减低宇宙射线的影响,也使我们不致受到来自太阳的种种威胁。这些威胁包括太阳风、太阳耀斑和日冕爆炸等等。太阳风是一股持续不断的粒子流。太阳耀斑在几分钟内释放的巨大能量,相当于数十亿颗氢弹的爆炸力。日冕就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爆炸会把重达数十亿吨的物质抛射到太空。太阳耀斑和日冕爆炸都会产生耀眼的极光,这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常出现在地球南北极上空。每逢看到极光,就该令我们想起磁场对地球所起的保护作用。
北极光
地球的大气层:这个覆盖着地球的气体层,除了让我们能呼吸,也是地球另一道防护屏障。在大气层中,有一层离地面较远的,叫平流层,存在着称为臭氧的气体,能够吸收多达百分之99的紫外线。因此,这一层臭氧能够保护地球的生物免受致命辐射所伤害,受惠的除了人类,还有氧气的重要来源浮游生物。值得留意的是,平流层的臭氧含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能根据紫外线的强度自动调节的,紫外线越强,臭氧的含量就越高。大气层实在是个灵活、高效的屏障。
大气层保护我们免受流星体伤害
每天有无数的太空垃圾,从微小的尘粒到巨大的石块,密集地冲击地球。多亏大气层的保护,我们才免受伤害,因为太空垃圾大多会在大气层中燃烧净尽,化为一闪而过的流星。不过,大气层和磁场却不会阻挡生命所需的辐射,例如热和光。大气层甚至有助于把热能传送到地球的每个角落。到了夜晚,大气层就仿佛一张毛毯,减缓热量的散失。
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的确显示出令人称奇的设计。时至今日,科学家还未能参透个中奥妙。另外,大自然的循环系统令地球生生不息,同样叫人赞叹不已。
地球有灵活的双重屏障,是纯属巧合吗?
循环系统,利于生存
如果房子不通风,水源断绝,下水道淤塞,垃圾没清除,房子就不适宜居住。地球好比这所房子,既没有从外太空引入清新空气和洁净的水,也没有把废物送到外太空去,但地球的环境却仍然适宜生物居住,而且生生不息。为什么呢?关键在于自然的循环系统,例如水循环、碳氧循环和氮循环,以下会简单说明一下。
水循环:水是维持生命不可少的。一个人不喝水,不消几天就会死亡。水循环让地球各处都有洁净的淡水供应。水循环包括三个阶段:(1)太阳能将水蒸发到大气层。(2)净化了的水凝结成云。(3)云转化成雨、雪、雨夹雪或冰雹,降落地面,再次成为水,完成水循环。每年循环再生的水有多少呢?据估计,水量之多足以覆盖全球,平均深度超过75厘米(2.5英尺)。4
碳氧循环:我们必须呼吸才能生存。我们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既然世上亿万人和动物都要呼吸,大气层的氧为何永不枯竭?二氧化碳又为何不会过多呢?关键在于碳氧循环。(1)植物利用阳光和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这个奇妙的过程,产生碳水化合物和氧。(2)我们吸入植物产生的氧,完成碳氧循环。这样,植物得以生长,空气也得以净化,而过程是那么清洁、高效、安静。
氮循环:地球上的生物要继续生存,地球就必须有能力产生蛋白质等有机分子。(A)要产生有机分子就必须有氮。幸好地球的大气层约百分之78是氮。闪电和细菌将大气层的氮转化为能够被植物吸收的化合物。(B)植物将这些含氮的化合物合成有机分子,动物吃了植物就能吸收氮。(C)动植物死去后,细菌将含氮的化合物分解,使氮返回土壤和大气层,完成氮循环。
绝妙的循环再生系统!
人类拥有发达的科技,但每年制造出多不胜数的有毒废料,这些废料都无法再生利用。地球则拥有绝妙的再生系统,能够通过巧妙的化学作用,回收所有 废物,循环再用!
你认为地球的循环再生系统是怎样产生的呢?专门撰写宗教和科学文章的作家柯里说,“如果生态系统纯粹是碰巧产生的话,就绝不可能如此完美和谐。”5你同意他的结论吗?
-
-
是谁先设计的?生命来自创造吗?
-
-
是谁先设计的?
近年,科学家和工程师都纷纷向动植物请教。(约伯记12:7,8)他们研究并模仿生物系统的设计特色,用以研制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的性能。这门模仿生物设计的科学称为仿生学。你看下面的例子时,请问问自己:“说到底,这些设计应当归功于谁呢?”
研究鲸鱼鳍肢
飞机设计师可以从座头鲸学到什么?学到的东西可不少呢!成年的座头鲸约重30吨,相当于一辆满载货物的货车。座头鲸长12米(40英尺),身体不大柔软,有翅膀似的巨大鳍肢,却是游泳好手,动作灵活敏捷。
研究人员特别感兴趣的是,座头鲸身体不大柔软,怎么能灵活地转急弯呢?他们发现,秘密藏在座头鲸的鳍肢里。鳍肢的前缘不是像飞机的机翼那样平滑,而是呈锯齿状的,上面有一排凸块,叫做小结节。
当座头鲸快速向前游时,小结节能增加上升力和减低水阻力。这是怎么一回事?《博物学》杂志(英语)解释,小结节能激起水流,形成稳定的涡流,滑过鳍肢上面。即使座头鲸向上游,身躯跟水平面几乎成直角,小结节也能发挥作用。10
谁拥有大自然的专利权?
科学家怎样应用所发现的原理呢?证据表明,如果飞机的机翼仿照座头鲸鳍肢的设计,就可以减少襟翼或其他用来调节气流的装置。这样,机翼会更安全,也更易于保养。生物力学专家约翰·朗相信,不久“我们很可能见到,每架喷射飞机的机翼都是凹凸起伏的,就像座头鲸的鳍肢那样”。11
模仿海鸥翅膀
工程师早已仿照鸟类翅膀的形状设计飞机的机翼。但最近,这种模仿工程更上一层楼。《新科学家》周刊(英语)报道:“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按海鸥的身体比例,制造了一架遥控飞机,这架飞机能像海鸥那样盘旋、俯冲和高速爬升。”12
海鸥展翅飞翔,姿态优美,全靠肱骨两端的关节,让它能屈曲和伸展翅膀。《新科学家》周刊指出,研究人员仿照海鸥灵活的翅膀,“在长24英寸[61厘米]的飞机里安装小型引擎,控制多条金属杆去摆动机翼”。这么聪明的设计,让这小小的飞机能在高楼大厦之间盘旋俯冲。美国空军正积极研发这类极度灵活的飞机,在大城市侦察生化武器。
参照海鸥双脚
海鸥站在冰上却不会冻僵,它到底是怎样保存体温的呢?部分原因在于海鸥身体的奇妙构造。这个起保温作用的设计称为逆流交换作用,在许多生活于冰天雪地的动物当中十分常见。
热力传送,热能保存在体内。只有脚掌冰冷
什么是逆流交换作用?要了解逆流交换的原理,请想象有两根绑在一起的管子,一根有热水流动,另一根则有冷水流动。如果热水和冷水都朝着相同的方向流动,那么热水大约一半的热能就会传给冷水,可是如果热水和冷水朝相反方向走,热水的所有热能就差不多全都 会传给冷水。
海鸥站在冰上,血液从冰冷的脚掌流向身体时,由于逆流交换作用,血液就变得暖和。有了这个设计,海鸥的体温就得以保存,海鸥的热能也不致从脚掌散失净尽。航空兼机械工程师阿瑟·弗拉斯说:“在世上众多交流换热器中,这是最高效的设计之一。”13海鸥身体的设计实在巧妙,人类已把这个机制应用到工程项目中。
是谁的功劳?
这辆概念车的设计灵感来自箱鲀,箱鲀的身体构造能大大减低其游动时遇到的阻力
美国太空总署(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研制一个像蝎子般爬行的多脚机器人。另外,芬兰的工程师制成了一个像巨型昆虫似的爬行器,爬行器有六条腿,可以爬过障碍物。有些研究人员参照松果开合的原理,设计了一种有小瓣的布料,小瓣能随着人的体温改变而自动开合。汽车制造商正参照箱鲀(盒子鱼)的构造去研发新型汽车,因为箱鲀的设计能大大减低其游动时遇到的阻力。鲍鱼的甲壳具有防震的特性,研究人员正尝试解构个中奥妙,好制成更轻便、更坚硬的盔甲。
海豚的声纳系统远胜人工仿制品
研究人员从大自然得到许多了不起的设计灵感,他们建立了一个资料库,储存巨量关乎大自然奇妙设计的档案。《经济学人》周刊(英语)说,科学家可以查看资料库,向大自然请教,“解决设计上的难题”。资料库里的档案称为“生物专利”。一般而言,个人或公司为新意念或新器具正式注册,就合法地拥有相关的专利权。《经济学人》论及这些取得生物专利的档案,说:“研究人员模仿生物的奇妙设计,称这些设计为‘生物专利’,这其实凸显出大自然是‘专利’的拥有者。”14
科学家正在研究鲍鱼甲壳的防震特性
为什么大自然能给人这么多了不起的灵感呢?大自然显然经过巧妙的设计,不少研究人员却说一切都是千百万年来误打误撞进化而成的。然而,另一些研究人员却有截然不同的结论。微生物学家迈克尔·贝赫在2005年2月7日的《纽约时报》写道:“[大自然]处处显出精心的设计,说明了一个简单而又令人信服的道理:如果有一种动物,不论外形、走路的姿态和叫声都像鸭子一样,又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它不是鸭子,我们就应该下结论:它是一只鸭子。”他的意思是什么呢?“设计如此明显,我们不应该视若无睹。”15
由于分子力的作用,壁虎能黏附在最光滑的平面上
工程师设计出更安全、更灵巧的飞机翼,是值得赞赏的。同样,发明家设计出更舒适的布料或性能更佳的汽车,也值得表扬。事实上,如果制造商采用别人的设计,却没有说明出处,就可能会被视为犯法。
受过严格训练的研究人员粗糙地仿照大自然的设计,去解决工程学上的难题,然后将原创者精心的意念说成是来自无意识的进化,你觉得这样公道吗?仿制品尚且有个聪明的设计者,原创品又怎样呢?说到底,谁更值得表扬?是设计原创品的伟大工程师?还是模仿原创品的学徒呢?
结论合乎情理
许多人仔细观察过大自然,看出大自然经过设计,就很同意圣经一位执笔者保罗的心声:“自从创世以来,上帝那些看不见的特质,就是他的永恒力量和神性,都已清楚可见,从他所造的东西就能看出来”。(罗马书1:1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