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葡萄园工人的比喻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工人在葡萄园里工作

      第97章

      葡萄园工人的比喻

      马太福音20:1-16

      • 葡萄园工人中“最后的”变成了“最先的”

      在比利阿,耶稣刚刚对群众说过:“有许多人,现在是最先的,将来是最后的;现在是最后的,将来是最先的。”(马太福音19:30)现在,他用葡萄园工人的比喻来解释这句话。

      耶稣说:“天上的王国好像一个家的主人,清晨出去为自己的葡萄园雇用工人。他跟工人商量好,一天一银元,就派他们到他的葡萄园去。上午9点左右,他又出去,看见另一些人站在市集广场上,没有工作,就对那些人说:‘你们也到葡萄园去吧,我一定给你们公道的待遇。’他们就去了。大约中午12点和下午3点,这个人又出去雇用了其他工人。最后,下午5点左右,他出去遇见另一些人站在那里没事做,就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站在这里不工作呢?’他们回答:‘因为没有人雇用我们。’主人对他们说:‘你们也到葡萄园去吧。’”(马太福音20:1-7)

      在场的人听到耶稣说“天上的王国”和“一个家的主人”时,很可能会想到耶和华上帝,因为在一些经卷中耶和华曾被描述为葡萄园的主人,而葡萄园指的是以色列国族。(诗篇80:8,9;以赛亚书5:3,4)虽然耶稣比喻中的葡萄园工人指的就是那些跟上帝立了法典之约的人,但耶稣描述的不是历史上发生的事,而是他那个时代的情形。

      宗教领袖,例如法利赛派的人,本来就应该不断为上帝服务。他们就像比喻中那些全天工作的人,期待得到全额工资,也就是每天一银元。

      至于一般的犹太人,在祭司和其他宗教领袖看来,他们为上帝做的服务有限,就像在上帝的葡萄园里工作不到一整天的人。在耶稣的比喻中,他们就是那些在上午9点、中午12点、下午3点和下午5点被雇用的工人。

      在宗教领袖眼中,跟随耶稣的民众是“被诅咒的”。(约翰福音7:49)这些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捕鱼或其他体力劳动。到了公元29年秋天,“葡萄园的主人”派耶稣去召集这些卑微的人做基督的门徒,让他们为上帝服务。他们就是耶稣比喻中那些“最后的”,也就是在下午5点被雇用的工人。

      耶稣的比喻还没说完。他接着描述了一天工作结束时发生的事,说:“到了傍晚,葡萄园的主人对总管说:‘叫工人来,发工资给他们,从最后的开始,直到最先的。’下午5点被雇用的人来了,每人得到一银元。最先被雇用的那些人来到时,以为自己会多得一点,但每人也是得到一银元。他们领了工资,就埋怨那个主人,说:‘最后这批人只工作了一小时,我们却辛苦了一整天,还要忍受炎热,你给他们的待遇竟然跟我们一样!’但主人回答其中一个人说:‘朋友,我没有亏待你。你跟我商量好的工资不是一银元吗?拿你的工资走吧。我想要给最后的人跟你一样的工资。难道我没有权随意用自己的东西吗?因为我做好人,你就眼红吗?’就像这样,现在最后的,将来是最先的;现在最先的,将来是最后的。”(马太福音20:8-16)

      门徒可能想知道,耶稣在比喻的结尾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犹太宗教领袖一向认为自己是“最先的”,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最后的”呢?为什么耶稣的门徒会成为“最先的”呢?

      耶稣的门徒一向被法利赛派和其他宗教领袖看作是“最后的”,后来却会成为“最先的”,能得到全额的工资。耶稣死后,上帝就会舍弃以色列国族,转而选择一个新的国族,也就是“上帝的以色列”。(加拉太书6:16;马太福音23:38)施浸者约翰说过有些人会接受神圣力量的浸礼,“上帝的以色列”就是由这些人组成的。他们原本是“最后的”,却会最先接受这种浸礼并且获得殊荣,能为耶稣作见证,“一直到地上最遥远的地方”。(使徒行传1:5,8;马太福音3:11)这是多么巨大的改变!无论门徒是否完全明白耶稣说的话,他们都可能预料到,那些成为“最后的”宗教领袖会对他们极度不满。

  • 使徒们再次追求显要的地位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撒罗米来到耶稣面前,替两个儿子提出一个特别的请求

      第98章

      使徒们再次追求显要的地位

      马太福音20:17-28;马可福音10:32-45;路加福音18:31-34

      • 耶稣再次预告自己的死亡

      • 处理使徒们追求显要地位的问题

      耶稣和门徒结束了在比利阿的行程。他们在耶利哥附近过了约旦河,继续往南去耶路撒冷。再过不久就是公元33年的逾越节了,路上也有其他要去过节的人。

      耶稣走在门徒前面,决心要按时到达耶路撒冷庆祝逾越节。可是门徒却感到害怕。先前拉撒路死了,耶稣准备从比利阿前往犹地亚时,多马曾对其他门徒说:“我们也去,跟他一起死吧。”(约翰福音11:16,47-53)由此可见,去耶路撒冷是一件很危险的事,门徒感到害怕是可以理解的。

      为了帮助门徒面对将要发生的事,耶稣把他们带到一边,说:“现在我们上耶路撒冷,人子会被交给祭司长和抄经士。他们会定他死罪,把他交给外族人戏弄和鞭打,在木柱上处决,第三天他会复活。”(马太福音20:18,19)

      这是耶稣第三次向门徒预告自己的死亡和复活。(马太福音16:21;17:22,23)然而这一次,他说自己会在木柱上被处决。门徒听到耶稣说的话,却没有真正理解他的意思。也许他们以为以色列国族会在地上复兴,他们想跟基督一起在地上的王国里享有荣耀和尊荣。

      雅各和约翰

      使徒雅各和约翰的母亲(可能是撒罗米),也在同行的人当中。耶稣给这两个门徒取了一个别名,叫“雷霆之子”,看来是因为他们个性率直。(马可福音3:17;路加福音9:54)这两个门徒一直都想在基督的王国里身居高位,他们的母亲也知道他们这个想法。现在,她来到耶稣面前下拜,要替两个儿子提出一个请求。耶稣说:“你想要什么呢?”她说:“请你让我这两个儿子在你的王国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马太福音20:20,21)

      这个请求其实是来自雅各和约翰的。耶稣不久前才提过自己将会遭受羞辱,所以对他们说:“你们不知道自己请求的是什么。我将要喝的杯,你们能喝吗?”他们回答:“我们能。”(马太福音20:22)看来他们还是没有真正理解耶稣的话对他们有什么意义。

      无论如何,耶稣对他们说:“你们确实会喝我的杯,但坐在我的右边和左边,不是我可以赐的,而是我父亲为谁准备就归谁的。”(马太福音20:23)

      其他十个使徒知道了雅各和约翰提出的请求,就很生气。也许先前十二使徒争论谁最大时,雅各和约翰也没有掩饰自己的想法。(路加福音9:46-48)不管怎样,这件事显示,使徒们还是没有实践耶稣的劝告,没有把自己看作是最卑微的。他们仍然想要身居高位。

      耶稣想平息这件事引起的争论,缓解紧张的气氛,就把十二使徒叫来,仁爱地劝导他们:“你们知道,在列国当中,被视为统治者的人辖制百姓,大臣掌权管理人民。你们之间可不要这样。谁想在你们中间为大,就要做你们的仆人;谁想在你们中间为首,就要做大家的奴隶。”(马可福音10:42-44)

      耶稣提到一个他们应该学习的榜样,就是他自己。他说:“人子来到,不是要人为他服务,而是要为人服务,并且献出生命,作为救赎许多人的代价。”(马太福音20:28)三年来,耶稣一直为人服务。不久后,他甚至将会为人类牺牲生命!门徒需要培养基督那样的态度,渴望为人服务而不是期待别人为自己服务,甘愿做最卑微的人而不是追求地位。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