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死亡令人大受打击
    守望台2005年 | 8月15日
    • 死亡令人大受打击

      “六岁小孩自杀”——这个令人震惊的标题出现在报纸的头版。悲剧的主角是个小女孩,名叫雅姬。事发之前不久,雅姬因母亲病逝而伤心不已。一天,她站在一列疾驶的火车前面,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自杀前曾告诉家人,说很想“变成天使,跟母亲在一起”。

      伊恩十八岁时,父亲死于癌症。他恳求教士解释为什么父亲会死去。教士说,伊恩的父亲是个好人,所以蒙主宠召,到天上去了。听到这样的解释,伊恩觉得上帝实在太残忍了,一点也不想认识这样的神。他想,既然生活毫无意义,何不尽情享乐呢?于是伊恩酗酒、吸毒、纵欲作乐,生活简直一团糟。

      “活人知道自己必死”

      上述两个可悲的例子说明:死亡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打击,对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当死亡突然临到至亲头上的时候。当然,所有人都意识到圣经所说的是事实:“活人知道自己必死”。(传道书9:5)不过,很多人都不愿正视这个残酷的事实。你又怎样呢?毕竟,生活中费时费神的事情太多了,而死亡看来还那么遥远,于是我们也就把它置之脑后了。

      《世界图书百科全书》(英语)说:“大多数人害怕死亡,也避免想及死亡。”然而,当我们忽然遭遇严重的意外,或患上危及生命的疾病时,也许就不得不面对死亡这个现实了。又或者,当我们参加亲友的葬礼时,也许不禁想到一个无情的现实:人人都难免一死。

      尽管如此,参加葬礼的人往往会对死者的家属说:“节哀顺变。”生者确实要顺应变化,继续活下去。事实上,岁月匆匆流逝,转眼间每个人都要面对衰老的问题。到那时,死亡就不再是那么遥远的事了。老朋友相继离世,葬礼一个接着一个。有鉴于此,很多老年人时常不安地想:“下一个就轮到我了吧?”

      大惑不解

      没有人会否认死亡这个事实,但对于人死后会怎样,不少人却感到大惑不解。关于人死后的情况,众说纷纭,彼此矛盾。持怀疑态度的人可能觉得,既然人死后的情况不明,为此争论简直是白费心机。讲求实际的人也许认为,既然人只有今生,就应该尽情享乐,才不枉到世上走这一遭。

      其他人却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死亡并非人生的终结,但对于人死后的情况,他们也不甚清楚;有的认为,人死后会去极乐世界享福;也有的认为,自己死后会转世成为另一个人。

      失去亲友的人心里常常纳闷:“死去的人在哪里呢?”几年之前,一支橄榄球队乘坐小型客车去参加比赛,不料途中有一辆卡车突然撞过来,他们的小型客车翻倒在路旁,导致五个队员死亡。一个母亲得悉儿子在这宗车祸中丧命,痛不欲生,从此一蹶不振,生活几乎陷入瘫痪状态。她很想知道死去的儿子在哪里,这个问题使她深受困扰。她常常去儿子的墓前跟他说话,一说就是好几个小时。她悲叹:“我怎么也不能相信,人死后就不复存在,但我不能肯定。”

      显然,我们如何看待死亡,可以影响目前的生活。鉴于人们对死亡有不同的反应,这引起了一些疑问。想想你会怎样回答以下问题:我们该完全不去想死亡这回事,只好好活着就算了吗?虽然死亡令人害怕,但我们该为此惶惑不安吗?痛失亲友的人永远也无法知道死者在哪里,只能无奈地悲叹吗?人死后的情况是个解不开的谜吗?

  • “死亡永被吞灭了”
    守望台2005年 | 8月15日
    • “死亡永被吞灭了”

      试想象一下,你读报时看到头版的标题是上面这句话,而不是有关小女孩自杀的报道。当然,没有任何报纸能刊出这样的新闻,但这句话确实出现在一本有数千年历史的书里,这本书就是圣经。

      圣经清楚解释死亡是怎么回事。圣经不仅指出人为什么会死,也说明人死后会怎样,并告诉我们死去的亲友有什么希望。此外,圣经还提到终有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报道以下重大事件:“死亡永被吞灭了”。(哥林多前书15:54)

      关于死亡,圣经的解释平实易懂,绝不是深奥难明的。例如,圣经多次把死亡比喻为“沉睡”,把死去的人描述为“长眠的人”。(诗篇13:3;帖撒罗尼迦前书4:13;约翰福音11:11-14)圣经也把死亡称为“仇敌”。(哥林多前书15:26)更重要的是,圣经告诉我们,为什么死亡就像沉睡一样,为什么人类无法摆脱死亡,以及死亡这个仇敌最终会怎样消失。

      我们为什么会死?

      圣经的第一个经卷记载,上帝创造了第一个人亚当,并把他安置在乐园里。(创世记2:7,15)上帝造亚当后,就派给他好些工作,还下了一道严格的禁令。他吩咐亚当说,伊甸园里有一棵树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了,当天你就一定死”。a(创世记2:17)因此,亚当知道死亡并不是无可避免的。人只有违背上帝的律法,才会死亡。

      可悲的是,亚当和他的妻子夏娃违背了上帝的命令。他们蓄意无视创造主的旨意,因此要承担悖逆的恶果。上帝清楚告诉他们犯罪的后果:“你既是尘土,就要归回尘土。”(创世记3:19)他们犯了罪,变得不完美,身心出现了严重的缺陷,所以最终都死去了。

      亚当和夏娃把身心缺陷,也就是罪,传给全人类。在这种意义上,罪就像遗传病一样。亚当不仅自己失去了享永生的机会,还把不完美的身心传给子孙后代,以致全人类都受罪所辖制。圣经说:“所以,罪通过一个人进了世间,死又通过罪而来,于是死就传给所有人,因为所有人都犯了罪。”(罗马书5:12)

      罪进了世间

      这种遗传的身心缺陷,也就是罪,并不是肉眼看得见的。“罪”指的是人类在道德上和灵性上有所欠缺,这是亚当夏娃遗传给我们的。不过,圣经表明,上帝已经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解救的方法。使徒保罗说:“罪的工价就是死,但上帝借着我们的主基督耶稣给人的恩赐,就是永生。”(罗马书6:23)保罗在哥林多前书里,又说了以下令人安心的话:“在亚当里,现在所有人都要死去;在基督里,将来所有人也都要活过来。”(哥林多前书15:22)这句话也使保罗自己深受鼓舞。

      显然,在消除罪和死亡方面,耶稣基督发挥关键作用。他说自己来到地上,是要“献出生命,作为许多人的赎价”。(马太福音20:28)情形就像人质被绑架,只有交出一定的赎金,才能把人质赎回。我们的处境也一样。只有耶稣所献的赎价,也就是他在地上的完美生命,才能救我们脱离罪和死亡的捆绑。b(使徒行传10:39-43)

      上帝为了救赎人类,差遣耶稣来到世上牺牲生命作为赎价。“上帝深爱世人,甚至赐下自己的独生子,好叫凡信从他的人……得永生。”(约翰福音3:16)耶稣基督为人类牺牲之前,一直“给真理作见证”。(约翰福音18:37)他把握时机,利用某些事件向公众传讲有关死亡的真理。

      小女孩只是睡着罢了

      耶稣在地上时,深深感受到死亡是怎么回事。他因身边的人去世而感到悲痛,也深知自己要被人杀死。(马太福音17:22,23)在耶稣被害之前几个月,他的好友拉撒路死了。我们可以从这件事了解到耶稣对死亡的看法。

      听到拉撒路的死讯后,耶稣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现在我要去叫醒他。”门徒以为,拉撒路既然只是在睡觉,他的病就会好的。于是耶稣坦白告诉他们:“拉撒路死了。”(约翰福音11:11-14)显然,耶稣知道死亡就像睡眠一样。我们也许很难理解死亡是怎么回事,但肯定知道睡眠是指什么。我们晚上熟睡的时候,对时间的流逝和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都浑然不知,因为我们暂时处于一种无知觉的状态。圣经表明,人死后的情况正是这样。传道书9:5说:“死人却毫无知觉。”

      耶稣把死亡比喻成睡眠还有另一个原因:凭着上帝的大能,人能够从长眠中醒过来。有一次,耶稣探访一个家庭,这家人刚刚失去小女儿,感到悲痛欲绝。耶稣说:“小女孩没死,只是睡着罢了。”然后,他上前去拉住小女孩的手,小女孩就“起来”了。换句话说,她从死里复活了。(马太福音9:24,25)

      耶稣还使好友拉撒路活过来。但在施行这桩复活奇迹之前,耶稣先安慰拉撒路的姊妹马大说:“你的兄弟一定复活。”马大满有信心地回答说:“我知道在最后的日子复活的时候,他一定复活。”(约翰福音11:23,24)看来,她相信在未来某个时候,上帝的所有忠仆都会从死里复活。

      那么,复活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在希腊语,“复活”一词(阿纳斯塔西斯)的本义是“站起来”。因此,复活是指死去的人再次活过来。有些人也许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耶稣提到死人要听见他的声音之后,说:“不要为这件事惊奇”。(约翰福音5:28)耶稣在地上施行过几次复活的奇迹,这使我们深信圣经的应许必定实现,凡是上帝所记念的死者,都会从长眠中醒过来。启示录20:13预告:“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坟墓也交出其中的死人”。

      将来,复活的人还会像拉撒路那样再次衰老死去吗?不,这绝不是上帝的旨意。圣经应许我们,终有一天地上必“不再有死亡”,到时没有人会衰老死去。(启示录21:4)

      死亡确实是人类的仇敌,但除此之外,人类还有很多其他共同的仇敌,例如疾病和衰老。这些仇敌也为人类带来很多痛苦。上帝应许要把人类的仇敌通通消灭,最终还要消灭死亡这个大敌。圣经说:“连死亡这最后的仇敌也必被消灭”。(哥林多前书15:26)

      这个应许实现以后,人类就能得享完美的生命,不受罪和死亡所影响。而在目前,我们知道死去的亲友在安息,也能深感安慰。如果他们蒙上帝记念,就会在上帝所定的时候复活。

      了解死亡的真相而活得有意义

      我们清楚了解人死后的情况,就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观。上一篇文章提到的伊恩,在二十多岁时从圣经获知死亡是怎么回事。他说:“以前我有一种迷惘的感觉,总希望父亲还在某处活着。所以,当我得知他只是在死亡中沉睡时,真的感到很失望。”不过,后来伊恩读到,上帝应许要使死去的人复活,不禁喜出望外,因为他知道自己有机会跟父亲重聚。他回忆说:“生平第一次,我感到内心安宁。”伊恩清楚了解死亡是怎么回事后,心里感到很平静、很踏实。

      在上篇文章提到的那次车祸中,克莱夫和伯莲达的21岁儿子史蒂文死去了。尽管这对夫妇早已知道圣经对死亡的看法,但突然之间失去儿子,还是令他们心碎。毕竟,死亡是人类的仇敌,死亡的刺也令人痛苦不堪。克莱夫和伯莲达从圣经知道人死后的情况,这种知识起了慰解作用,使丧子之痛渐渐缓和下来。伯莲达说:“由于了解死亡是怎么回事,我们能够收拾破碎的心灵,恢复正常的生活。虽然如此,我们没有一天不想念史蒂文,每日都盼着他从沉睡中醒过来的时刻。”

      “死亡啊,你的刺在哪里呢?”

      显然,我们知道死亡是怎么回事,就能对生活有合乎情理的看法。人死后的情况并不是个难解的谜。我们能够享受生活的乐趣,无需恐惧死亡,也无需受这个仇敌困扰。我们知道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永远消逝,就不会因为人生短暂而要及时行乐。知道死去的亲友蒙上帝记念,正等待着上帝叫他们从长眠中醒过来,不但叫我们深感安慰,也使我们有力量继续生活下去。

      的确,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期待,赐人生命的耶和华上帝将来必定把死亡永远消灭。到那时,我们就真的可以说:“死亡啊,你的胜利在哪里呢?死亡啊,你的刺在哪里呢?”(哥林多前书15:55)这会是多大的福分!

      [脚注]

      a 这是圣经第一次提到死亡。

      b 赎价必须是一个完美的人的生命,因为这就是亚当所失去的。由于全人类都有罪,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没有人能献出自己的生命作为赎价。有鉴于此,上帝就差他的儿子来到世上去救赎人类。(诗篇49:7-9)想知道更多有关赎价的资料,请看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带来永生的知识》第7课。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