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文章序言警醒!1989年 | 1月8日
-
-
系列文章序言
死亡是个大敌;它夺去我们的亲人。死亡是个令人不快的话题。可是,我们对死亡的看法却会大大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若获知人死时有什么遭遇,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人生的目的。《儆醒!》杂志驻英国的通讯员在以下几篇文章中分析这个问题:人死时有什么遭遇?
-
-
一个大奥秘警醒!1989年 | 1月8日
-
-
一个大奥秘
“你若能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质询上帝,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不久之前在英国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百分之31的人想知道:“人死时有什么遭遇?”
你若有机会的话,你会提出这个问题吗?
死亡“是我们知道必然会发生的事,凡是活着的人都深知这点,”研究家鲍尔(Mog Ball)在《死亡》一书中如此写道。可是,矛盾的是,正如鲍尔进一步评论说:“一般人都不喜欢把死亡作为话题。你不会跟相识不久的人谈及死亡这件事。”
事实上,许多人甚至不愿想及死亡。《世界书籍百科全书》评论说:“大多数人都害怕死亡,因此尽力避免想及这件事。”这种恐惧其实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因为对大多数人而言,死亡是个奥秘。因此有人死去时,其他的人会把这件事称为“逝世”,“故世”和“去世”或诸如此类的委婉说法。但既然我们大家都要面对死亡,我们岂不能对于人死时有什么遭遇一事作较为明确的描述吗?
怀疑论者会声称我们所问的只是一些假设的问题,答案其实视乎人的信仰而定。正如《大英百科全书》所说:“死不是生,但它是什么却只能加以臆测而已。”然而,同一权威也声称:“人类以某种方式在死后继续生存的信仰对人类的思想、感情和行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信仰出现在以往和现今的所有宗教里。”
这些信仰以什么形式出现呢?它们对于人死时有什么遭遇的问题真正有所启迪吗?抑或死亡依然是个奥秘?
-
-
奥秘加深警醒!1989年 | 1月8日
-
-
奥秘加深
我们聚集在临终者的床榻旁边时,死亡是个接近我们的现实。可是,死亡仍是个可怕、甚至恐怖的经历,以致我们根本不愿想及这件事。难怪每次死亡临近时都充满了臆测和神秘感。生命是短促的,正如莎士比亚说,“死亡必有得势之日”。
那么,身体的死亡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必须解答的第一个问题。
无法接受的事实
据《大英百科全书》说,死亡的简单定义是“生命的丧失”。虽然人认为鱼类、动物、雀鸟的死亡是自然的,但人的理知却告诉他,死亡有如仇敌一般临到人类。圣经也这么说。a
在地上一切生物当中,只有人能够想及自己的死亡。人埋葬死者一事也是独特的。正如《大英百科全书》解释,死者的葬礼许多时“根源于人在本能上无法接受或拒绝接受以死亡为人生的最后结局。尽管有可怖的证据表明躯体会因死亡而腐朽,人却仍然坚信个别的人仍然有些东西可以超越死亡而继续生存下去。”
结果,与死亡有关的种种习俗往往被古老的传统和神秘的迷信所笼罩。
习俗和信仰
例如,许多古代坟墓埋着的不光是死者的骸骨,并且有粮食和饮品同葬,因为一般人相信死者在坟墓以外需用这些东西。埃及的木棺上漆着地图和眼睛去引导死者。工具和私人物品,例如珠宝,也被视为死者阴魂所喜爱而用作陪葬物。
棺里的骸骨有些被发现摆成蜷臥一边的姿势,类似胎儿在母腹中的情景。有些权威人士认为这是相信转世的表示。希腊人和罗马人都相信死者要渡过冥河——阴府的主要河流——载人渡河的是鬼船夫查伦(Charon)。他所收的服务费便是放在死者口中的硬币。这种习俗在世界各地沿袭至今。
“显然每个大宗教对于死亡的过程、死亡本身和死后的生命都怀有信仰,”《宗教教育词典》说。这倒是实情——但原因何在?因为有知觉的生存告终是人所无法接受的事。精神分析学家佛洛伊德坚称:“没有人相信自己的死亡,在每个人的潜意识中,我们都确信自己具有不死性。”
这样的想法自然导致许多流行信仰的形成。我们且考虑一下若干主要的信仰。
炼狱和阴间
死者若仍然活着,就必定要在某个地方——但在什么地方呢?难题就在这里,因为死者并非全都是好人或全都是坏人。但由于具有基本的公平感,人一向把死者分为好人与坏人。
据《犹太百科全书》所载,犹太律法师对这件事的看法是:“在最后的审判日,魂会划分为三类:公义的立刻被记下来得享永生;恶的被判入矶汉拿(Gehenna);但善恶彼此相抵的则会下到矶汉拿里载沉载浮,直至炼净才得超升。”许多人可以看出,最后一说便是炼狱的写照。
令人感兴趣的是,《新天主教百科全书》对炼狱的教义提出官式的说法时只是简单地说:“归根究柢说来,[罗马]天主教的炼狱教义是基于传统而非基于圣经的。”这件事并不希奇,因为炼狱一词既非出于圣经,圣经也没有提倡过这样的主张。但据《犹太百科全书》所载,恶人注定要去的矶汉拿是什么呢?
矶汉拿是个希腊文字词,原本来自希伯来文的“矶·欣嫩”,意即欣嫩子谷。这个山谷位于耶路撒冷的西南部,曾是古代以色列人以儿童献给摩洛神为祭的地方。据《犹太百科全书》说,“由于这缘故,这个山谷被人视为应受咒诅,因此‘矶汉拿’不久就成为‘阴间’(或地狱)的同义词。”
《世界书籍百科全书》声称,“据许多宗教声称,阴间(或地狱)是鬼魔所居之处,恶人死后就在其中受罚。”这个教义仍受到基督教国的多个教会及其他宗教所大力鼓吹。结果,许多人自幼便受教真正害怕落入阴间。
1926年,英国小说家杰罗姆(Jerome K. Jerome)写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大多数虔诚的教徒都把物质的地狱视为一件事实。在富于幻想力的儿童脑海中,种种受苦的情况是极为可怕的。这令我憎恨上帝。后来我长大了,知识增加,就把这种观念斥为荒谬,并且蔑视提倡这种道理的宗教。”
不论你对阴间(或地狱)怀有什么看法(较详尽的资料载于附框“阴间和矶汉拿的分别”一文中),许多人则认为天堂或涅槃(寂灭)是较为幸福的境界。
天堂与涅槃
“天堂便是人能够在上帝、圣天使和诸圣面前享受无穷快乐的地方和蒙福情况,”《公教——圣公会成员训导手册》如此说。该书又说:“在这个地方我们能与我们在下界的去世亲人永远团聚;他们是在恩典之下死去的,届时我们却会永远同享圣善的情况。”
另一方面,涅槃却反映佛教信念中一种“寂灭”的状况,这种状况只有在“多次痛苦的生死轮回”最后结束时才可以获致。不论是天堂抑或涅槃,宗教所提供的都是,经过今生的苦难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仙境般的生活。
这些自相矛盾的主张可以帮助我们解答“人死时有什么遭遇?”这个问题吗?抑或仅使奥秘更为加深而已?我们怎能确知自己所选择的信仰是对的?宗教用来教导我们的是事实抑或虚构?
我们死后的遭遇如何仍然封锁在奥秘之中——除非我们能够解答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魂是什么?我们在下一篇文章会加以讨论。
[脚注]
[第21页的附栏]
人体冷冻法与不死性
以冷冻法保留遗骸乃是使尸体在极度低温之下保存起来的技术,方法是将整个人体放置在充满华氏零下385°的液体氮的容器中。顾客也可以选择“头颅”保全法,意即只把头颅保全下来。英国一间经营人体冷冻公司的主持人说:“我不相信在宗教意义上的死后生命,但我喜欢享受人生,因此认为停止知觉是一件憾事。”这句推销的话的弦外之音是,科学在将来会使人复生,甚至能给割下的头颅配以新的躯体。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说:“这是获致不死性的方法之一。”
[第22页的附栏]
阴间(Hell)与矶汉拿(Gehenna)的分别
英语的“地狱之火”(hellfire)一词乃是“Gehenna”(矶汉拿,即地狱)一字的误译。矶汉拿是古代耶路撒冷市郊的垃圾堆,耶稣曾用这个名词来象征永远的毁灭。(马太福音10:28)那么,译自希伯来文“she’ohlʹ”(希屋尔)和希腊文“haiʹdes”(海地斯)的英文“hell”(阴间)一词是什么意思呢?它若是一处受苦的地方,有谁会愿到那里去吗?当然不会,可是,族长约伯却恳求上帝把他藏在那里。(约伯记14:13)约拿甚至可说是仿佛到过圣经所说的阴间。当时他在大鱼的腹中,祈求上帝救他脱离阴间。(约拿书2:1,2)圣经所说的阴间(hell)乃是人类坟墓的通称,死去的人在上帝的仁爱记忆中在阴间憩息,等候复活。——约翰福音5:28,29。
[第21页的图片]
古代埃及人的棺上绘着眼睛,表示相信“死者的魂可以窥出外面”
[鸣谢]
Courtesy of the British Museum, London
[第22页的图片]
现代的欣嫩子谷,位于耶路撒冷西南方
-
-
奥秘解开了!警醒!1989年 | 1月8日
-
-
奥秘解开了!
大多数人假设人死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躯体死后还会有点东西继续活下去。这件东西通常被人描述为魂(soul)。
对于“我们怎么知道魂会离开坟墓里的尸体”这个问题,《正路》杂志回答说:“死亡不过是魂离躯壳而已。魂一旦脱离身体,就被转送到巴尔萨克(Barzakh,死后时期)去。……在坟墓里的只是躯体而不是魂。”这是回教的主张,但与基督教国的道理差不了多少。
例如,英国罗马天主教学校所采用的《要理问答》含有两个问题:
问:“你的魂怎样与上主相似?”
答:“我的魂与上主相似,因为它是个灵,而且是不死的。”
问:“你说你的魂不死是什么意思?”
答:“我说我的魂不死,意思是我的魂永远不会死。”
虽然学校教导儿童去相信这样的主张,书中却没有提出任何证据去证实这种见解。
不过,有一个知识来源却清楚告诉我们魂究竟是什么。这个资料来源便是圣经——人类所知的最古老的书。你也许会对圣经的主张感觉惊异。
魂——圣经的定义
创世记——圣经的第一本书——把人和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受造经过告诉我们。它以希伯来文写成,在开头两章,从希伯来文尼发希(neʹphesh)翻译过来的“魂”(英文soul)字出现过四次;可是,其中只有一次是指人而言。a其他几次所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看看。
“上帝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活的魂[尼发希]”,《新世》),各从其类,又造出各样飞鸟,各从其类。”——创世记1:21。
“至于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各样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魂[尼发希]”,《新世》),我将青草赐给他们作食物。”——创世记1:30。
“耶和华上帝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样走兽,和空中各样飞鸟,都带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么。那人怎样叫各样的活物(“活的魂[尼发希]”,《新世》),那就是它的名字。”——创世记2:19。
把这三节经文稍作比较,你可以看出圣经将“尼发希”一词用来指所有形式的动物。
现在请将这项结论和第一个人——亚当——的创造记载比较一下:
“耶和华上帝着手以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命的气息吹进他的鼻孔里,人便成为一个活的魂[尼发希]。”——创世记2:7,《新世》。
美国犹太出版社在翻译希伯来文圣经首五卷(摩西五经)时评论这点说:“圣经并没有说我们有个魂,‘魂’[尼发希]就是人本身,包括人对食物的需要,血管里的血,他的生命。”(楷书本刊自排。)按理说来,其他所有被描述为“魂”的生物也是一样。它们并非拥有魂。它们就是魂。
柏拉图与魂
那么,人死时魂离开躯壳之说是从何而来的呢?我们在较早时候提及过的《犹太百科全书》说:“犹太人由于与波斯人和希腊人的思想发生接触,魂能够脱离肉体而独立生存之说才得以在犹太教中生根。”
甚至在人类历史的更早时期,埃及人已相信人有个不死的魂可以回去探视自己的尸体。为了这缘故,埃及人不惮烦地为尸体涂敷香料,制成木乃伊以保全尸体不腐。
饶有趣味地,新版的德国路德会《成人福音要理问答》公开承认人类灵魂不死之说并非出自圣经而是出自“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他]坚称躯体与魂是不同的。”该书继续说:“现代福音派的神学家向希腊人思想与圣经观念的这种混合提出挑战。……他们拒绝承认人的身体与魂是可以分开的。”
那么,人的魂在人死时有什么遭遇呢?在这件事上,上帝所感示的话语圣经乃是最高的权威。它清楚地说:“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传道书9:5)耶稣论到“复活”说:“凡在[纪念]墓里的,都要听见他[耶稣]的声音,就出来。”——约翰福音5:28,29。
那么,死者在哪里?在坟墓或“纪念墓”里,意即在上帝的记忆中等候复活。b复活?复活是什么意思?这个希望有多真实?这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论及最近在英国发生的一宗惨剧,由此表明这个希望可以真实到什么程度。
[脚注]
b 路德会的《要理问答》表示同意圣经的见解,说:“以整体而言,人既然是罪人,死时身体与魂便都完全死去。……死亡和复活之间有个鸿沟存在;人充其量只是继续活在上帝的记忆中。”
[第23页的附栏]
你知道吗?
我们在圣经里从没有见过“不死的魂”一词。这两个字从未连接地出现过。“不死”和“不死性”在圣经中只出现过六次,全都载于使徒保罗的书信里。不死性应用在人类身上时,所指的是14万4000个分子所获的奖赏;他们乃是从地上得蒙救赎,与基督耶稣一同在天上作王统治的人。——哥林多前书15:50-54;启示录5:9,10;14:1-4;20:6。
[第24页的附栏]
听从哪一个权威?
《牛津简明词典》为“魂”一词所下的定义是:“人的属灵或非物质的部分,据称在人死后能继续生存。”这个定义清楚表明,“魂”在人死后继续生存的观念仍然仅是一项宗教主张。没有任何权威能加以证实。在另一方面,最高的权威——圣经——则说:“犯罪的魂——它本身必定死。”——以西结书18:4,《新世》。
[第24页的图片]
埃及一个文士的“魂”被绘成人头鹰身,据称它正“回去探视自己在坟墓中的躯壳”
[鸣谢]
Courtesy of the British Museum, Lond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