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康复之路
    警醒!2004年 | 1月8日
    • 康复之路

      以往,人们总是避开情绪失控的人。结果,不少情绪病患者遭到社会遗弃。有些被解雇或找不到工作,有些连家人也疏远他们。患者遇到这么冷漠的对待,通常不敢向人求助,令问题进一步恶化。

      近几十年,医学界潜心研究抑郁症和躁郁症,成绩斐然。今天,众所周知,情绪病已不再是不治之症,但患者要接受治疗仍然障碍重重,为什么呢?

      辨明病征

      情绪病不是靠血液测试或照X射线就能诊断出来的,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当事人的行为、思维和判断力,才能得出结果。一般来说,必须有好几个症状同时出现,才能确诊为情绪病。然而,困难的地方是,家人和朋友不晓得,原来当事人的言行举止已经是情绪病的症状,正如米克洛维茨博士说:“虽然别人都同意患者的行为古怪,他们却认为这可能是由其他因素促成的。”

      此外,即使家人察觉患者的病情严重,但也难于说服患者接受治疗。也许患者是你自己,你也可能不想延医就诊。马克·戈尔德医学博士写道:“当你情绪低落时,你会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自己真的一无是处。你会想,像我这样的人是没希望的了,何必去看医生呢?又或者你也希望看医生,但你想,患抑郁病毕竟是不光彩的,也是自己找来的麻烦。……又或者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反应正是抑郁的症状。”无论怎样,凡患了严重抑郁的人,都应该尽早尽快求医。

      诚然,人人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不一定就是患了情绪病。但如果这种郁闷的心情挥之不去,并持续一段长时间,例如两个星期或更长,那又怎样呢?要是低落的情绪妨碍了你正常的生活,令你对工作、上学或社交活动都提不起劲,那又怎样呢?看来明智的做法是,找精神科医生诊断治疗。

      如果情绪不稳是因为体内的化学物质失调,医生可能为你处方药物。有时候,医生可能提议患者接受心理治疗,给予病人指导怎样疏导情绪;有时候,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疗效也很理想。a其实,最重要的是,患者主动向人求助。前文提过的躁郁症病人勒娜说:“很多事例表明,患者对自己的病又害怕,又感到羞耻。其实,真正要怕的是,你怀疑自己有问题,却又不去寻求你极需要的帮助。”

  • 康复之路
    警醒!2004年 | 1月8日
    • 布兰登的情况也很类似,他自小患了抑郁症。他说:“我年少的时候,常常想到自杀,因为我觉得自己很没用。到了30岁之后,我终于去看医生。”布兰登跟勒娜一样,用药物来治疗情绪失调。此外,他也发现其他有效的方法。他说:“为了使自己完全康复,我悉心照顾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我让自己有适当的休息,也留意饮食习惯。我还勤于阅读圣经,使头脑和心灵都充满积极的思想。”

      布兰登指出,抑郁症是一种身体疾病,而不是属灵的病。明白这点有助于病人踏上康复之路。布兰登忆述:“有一次,一个怀着好意的基督徒对我说,加拉太书5:22,23说喜乐是圣灵的果实,因此,我必然做了什么妨碍圣灵的事,结果就患了抑郁症。这番话使我更自责自罪,更郁郁不乐。不过,自从我求诊之后,积压在心头的乌云就开始消散。我舒服得多了!回想起来,要是我能早点求医就好了。”

      战胜抑郁

      即使病人得了正确的诊断,并开始接受治疗,还是可能受到情绪波动所折腾。曾患了严重抑郁症的凯莉,十分感激专科医生给她的药物治疗,缓解了她的病情。不过,凯莉发觉,旁人的支持也十分重要。起初凯莉不大愿意向人求助,因为她不想成为别人的负担。她说:“我学会不单要向人求助,还要接受别人的帮助。我终于放开怀抱,不再陷于抑郁的深渊里。”

      凯莉是个耶和华见证人,经常到王国聚会所参加聚会,跟基督徒同工欢聚一堂。有时候,这个喜乐的场合也叫她受不了。她说:“聚会所内的灯光、晃来晃去的人影,还有阵阵的声响,都压得我透不过气来。罪咎感渐渐向我袭来,我越来越悲观郁闷,因为我认定自己得了情绪病,完全是因为属灵健康出了问题。”凯莉怎样熬过来呢?她说:“我认识到,抑郁症其实是一种疾病,是必须接受治疗的。我得了这病,并不表示我对上帝或同工的爱不够深,也不表示我属灵方面有问题。”

  • 康复之路
    警醒!2004年 | 1月8日
    • [第11页的附栏或图片]

      接受药物治疗

      有些人认为,接受药物治疗是弱者的表现。但请从这个角度看看:要是一个糖尿病患者必须接受适当的治疗,也许要注射胰岛素,这表示病人是个弱者吗?绝不是!这种疗法其实是平衡体内的分泌,使患者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健康。

      同样地,抑郁症和躁郁症患者也须要接受药物治疗。有些患者接受了心理辅导后,虽然对疾病的认识多了,但问题不是就此解决。如果抑郁情绪是由体内化学物质失调所致,那么光是接受辅导,患者不会不药而愈。史蒂文是个躁郁症患者,说:“医生向我解释,心理辅导好比教导人学习驾驶,任凭你花多少时间向他讲解,如果他的车子没有驾驶盘,没有制动器,他所学的全不管用。所以,光 靠心理辅导来帮助抑郁症患者,疗效不会显著。第一步很重要,就是先平衡脑部的化学物质。”

  • 伸出援手
    警醒!2004年 | 1月8日
    • 伸出援手

      在你认识的人当中,可能有人患上抑郁症或躁郁症。要是这样,你可以怎样伸出援手呢?美国国家精神病联会的贾菲提出以下很有见地的忠告:“不要把情绪病和病者混为一谈。要弄清楚的是,我们讨厌这个病,却爱患这个病的人。”

      一个女子名叫苏珊娜,她很有耐性,对患病的朋友关怀备至。苏珊娜有个朋友患了躁郁症。苏珊娜说:“有时,她一看见我就很不耐烦。”苏珊娜不但没有放弃这个朋友,反而花时间找来关于躁郁症的材料,深入地认识这个病。她说:“现在我知道,原来这个病大大影响了我朋友的行为举止。”苏珊娜觉得用心了解病人的病况,努力是不会白费的。她说:“明白病人的苦况之后,自己就更懂得珍惜和爱护这个受尽疾病折磨的人,知道她的为人是多么值得欣赏的。”

      如果患病的是自己家人,尽心尽力的支持就更不可少了。前文谈到露西娅是个躁郁症病人,她的丈夫马里奥在她患病初期就明白支持妻子是多么重要。马里奥说:“起初,我由于陪伴太太看医生,找有关这个病的书看看,这样我就能更了解我和太太所要面对的困难。此外,我和露西娅常常交谈,共同面对日后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

      基督徒会众的帮助

      圣经劝勉所有基督徒要“安慰忧郁的人”,也要“以坚忍待所有人”。(帖撒罗尼迦前书5:14)你可以怎样做呢?首先我们必须分清楚,精神上有病和灵性上有病是两回事,明白这点是很重要的。例如:圣经执笔者雅各指出,祷告能叫在灵性上 患病的人好过来。(雅各书5:14,15)不过耶稣也说,生病的人 须要看医生。(马太福音9:12)当然,我们把一切忧虑告诉耶和华,包括为了自己的健康向上帝祷告求助,是恰当不过的。(诗篇55:22;腓立比书4:6,7)可是圣经没有说,人只要多做属灵的工作,就能一一解决我们目前的健康问题。

      因此,有辨识力的基督徒必须小心,不可暗示抑郁的人是自讨苦吃的。这样出言不逊,就跟约伯的假朋友提出的所谓安慰没什么分别了。(约伯记8:1-6)老实说,以大多数而言,抑郁的人必须求医吃药才能痊愈。人要是严重抑郁,甚或有自杀倾向,就更要尽快看医生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专业的医疗护理十分重要。

      话得说回来,基督徒仍有许多事情可做,以扶持患病的信徒。当然,表现忍耐也是不可少的。例如,对患情绪病的人来说,要参与某类基督徒活动尤其困难。黛安患了躁郁症,她说:“我觉得做传道很困难。既然自己内心痛苦不堪,我实在很难把一个快乐的好消息带给别人。”

      要帮助抑郁的人,就得尽力体恤患者。(哥林多前书10:24;腓立比书2:4)要设身处地,尽量用他们的观点看事情。不要对他们要求过高。抑郁症令卡尔受尽煎熬,他说:“当别人欣赏我的为人而接纳我,我的自尊和自信就逐渐恢复过来。通过几位较年长朋友耐心的帮助,我能够跟上帝建立更亲密的关系。还有,我有幸协助别人跟上帝建立友谊,自己也就更快乐了。”

      受到疾病折磨的人得着别人的扶持,就可得到很大的纾解。伯莲达是个基督徒女子,也是个躁郁症患者,且看看她的事例吧。她说:“会众里的朋友个个都很支持我,在我情绪低落时也很体谅我。他们从不武断地说我灵性有病。有时,他们让我陪伴他们一起传道,我只是在旁聆听。在聚会所里,他们也不时给我留座,待人人都入座后,我就进来。”

      会众长老仁爱的支持,体恤的关怀,在雪儿抑郁困苦的时候,给予她莫大帮助。雪儿说:“长老再三向我保证,表示耶和华很爱我。他们把上帝的话语圣经读给我听,跟我一起祷告,也谈到耶和华定意建立和平幸福的乐园,有时甚至在电话里为我代祷。我知道耶和华以及弟兄姊妹都没有放弃我,令我如释重负,这一切都是我力量的来源。”

      家人和朋友给予病人悉心的鼓励和关怀,对患者的康复无疑十分重要。露西娅说:“我觉得自己对生活已经掌握得不错。我和丈夫通力合作,现在我们的生活比以前愉快得多了。”

      许多现正受着各种精神或情绪病煎熬的人都很清楚,跟这些可怕疾病搏斗是痛苦和漫长的。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圣经应许在上帝的新世界里,“居民必不说:‘我有病’”。(以赛亚书33:24)今天叫无数人受尽折磨的种种痛症、顽疾都会销声匿迹。沉思一下在上帝所应许的新世界里,各种疾病,包括情绪病都永远消失,这实在令人多么感动和安慰。到时,圣经的预言:不再有哀恸、呼号、痛苦,就会完全实现。(启示录21:4)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