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康复之路
    警醒!2004年 | 1月8日
    • 如果情绪不稳是因为体内的化学物质失调,医生可能为你处方药物。有时候,医生可能提议患者接受心理治疗,给予病人指导怎样疏导情绪;有时候,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疗效也很理想。a其实,最重要的是,患者主动向人求助。前文提过的躁郁症病人勒娜说:“很多事例表明,患者对自己的病又害怕,又感到羞耻。其实,真正要怕的是,你怀疑自己有问题,却又不去寻求你极需要的帮助。”

      勒娜重提她的经历,说:“我几乎全年都卧病在床。后来,有一天,我感到自己有点力气,就决定去约见医生。”勒娜证实患了躁郁症,需要接受药物治疗。这个步骤成了她人生的转捩点。她说:“服药后,我的精神和情绪好转了。但我要不时提醒自己,如果我停止服药,所有旧患又会回来折磨我了。”

  • 康复之路
    警醒!2004年 | 1月8日
    • 前文提过的露西娅,也很感激医生给她的精心护理。她说:“对我来说,向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求助的确非常重要,我学会怎样驾驭起伏不定的情绪。”露西娅也强调适当休息的价值,她说:“睡眠充足有助于控制狂躁不安的情绪,要是我睡不够,我的情绪就很高亢。即使我不能入睡,也强迫自己躺下休息,不要起床。”

      另一个事例是前文提过的希拉,她发现写日记很有帮助,能让自己尽诉心中情。她培养了写日记的习惯后,病情大有起色。然而,她仍然会遇上其他困难,“不知怎的,身体感到疲累时,消极的思想就会走进我的脑袋。但我学会把这些情绪排除脑后,或至少不致让情绪失控”。

      圣经予人安慰

      圣经是安慰的来源,令许多“心里多忧多虑”的人得着力量。(诗篇94:17-19,22)例如,雪儿觉得诗篇72:12,13特别振奋人心。在这段经文里,诗篇执笔者描述上帝任命的受膏君王耶稣基督所做的事:“求救的穷人,他要解救;凄苦无助的人,他要援助。他顾惜寒微贫穷的人,拯救贫穷人的性命。”罗马书8:38,39使徒保罗的话,也给雪儿很大的激励。“我深信,不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执政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有能力的,是高处,是深处,是任何别的受造物,都不能隔断上帝对我们的爱。”

      伊莱恩患了躁郁症,她认为跟上帝的关系好比生命的锚。诗篇执笔者的话给她很大的安慰:“上帝啊,破碎伤痛的心,你必不轻看。”(诗篇51:17)伊莱恩说:“当我知道仁爱的天父耶和华了解我的苦况,我真的很安慰。在祷告里亲近上帝大大强化我,特别在焦躁不安、郁郁寡欢的时候。”

      以上的事例表明,情绪失调的人困难重重,情况独特。即使这样,雪儿和伊莱恩发现,向上帝祷告并全心信赖他,再配合适当的治疗,大大改善了她们的生活。然而,家人和朋友可以怎样扶持患了躁郁症或抑郁症的病人呢?

  • 康复之路
    警醒!2004年 | 1月8日
    • [第9页的附栏]

      一个患者家属的经历

      “露西娅未患病之前,是个见识独到的人。她对许多人的生活都起了鼓舞作用。今天,当我妻子情绪稳定时,许多探望过她的人,都被她的亲切热诚所感动。可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露西娅的实况。她的情绪时常波动得很厉害,一时抑郁,一时躁狂。这都是躁郁症患者的症状。过去四年,妻子受尽这种疾病的折磨。

      “躁郁症发作时,露西娅思潮汹涌,精力异常旺盛,往往夜半醒来,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醒后就无法入睡。她对生活琐事反应强烈,胡乱花钱。发病时,露西娅天不怕地不怕,认为自己在身体上、精神上或其他方面都不会受到伤害。所以她会做出一些危害生命的事来,而这种冲动情绪往往导致自杀的行为。躁狂过后,露西娅就会很抑郁,跟先前的躁狂程度相若。

      “自露西娅患病以来,我们的生活经历了重大改变。虽然她一直接受治疗,我们知道,今天能办到的,跟以往办到的或将来能办的,是不一样的了。一切都视乎情况变化而定。不知不觉间,我适应了生活的转变,万没料到原来自己竟然可以应付得来。”——马里奥

      [第11页的附栏或图片]

      接受药物治疗

      有些人认为,接受药物治疗是弱者的表现。但请从这个角度看看:要是一个糖尿病患者必须接受适当的治疗,也许要注射胰岛素,这表示病人是个弱者吗?绝不是!这种疗法其实是平衡体内的分泌,使患者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健康。

      同样地,抑郁症和躁郁症患者也须要接受药物治疗。有些患者接受了心理辅导后,虽然对疾病的认识多了,但问题不是就此解决。如果抑郁情绪是由体内化学物质失调所致,那么光是接受辅导,患者不会不药而愈。史蒂文是个躁郁症患者,说:“医生向我解释,心理辅导好比教导人学习驾驶,任凭你花多少时间向他讲解,如果他的车子没有驾驶盘,没有制动器,他所学的全不管用。所以,光 靠心理辅导来帮助抑郁症患者,疗效不会显著。第一步很重要,就是先平衡脑部的化学物质。”

  • 伸出援手
    警醒!2004年 | 1月8日
    • 伸出援手

      在你认识的人当中,可能有人患上抑郁症或躁郁症。要是这样,你可以怎样伸出援手呢?美国国家精神病联会的贾菲提出以下很有见地的忠告:“不要把情绪病和病者混为一谈。要弄清楚的是,我们讨厌这个病,却爱患这个病的人。”

      一个女子名叫苏珊娜,她很有耐性,对患病的朋友关怀备至。苏珊娜有个朋友患了躁郁症。苏珊娜说:“有时,她一看见我就很不耐烦。”苏珊娜不但没有放弃这个朋友,反而花时间找来关于躁郁症的材料,深入地认识这个病。她说:“现在我知道,原来这个病大大影响了我朋友的行为举止。”苏珊娜觉得用心了解病人的病况,努力是不会白费的。她说:“明白病人的苦况之后,自己就更懂得珍惜和爱护这个受尽疾病折磨的人,知道她的为人是多么值得欣赏的。”

      如果患病的是自己家人,尽心尽力的支持就更不可少了。前文谈到露西娅是个躁郁症病人,她的丈夫马里奥在她患病初期就明白支持妻子是多么重要。马里奥说:“起初,我由于陪伴太太看医生,找有关这个病的书看看,这样我就能更了解我和太太所要面对的困难。此外,我和露西娅常常交谈,共同面对日后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

      基督徒会众的帮助

      圣经劝勉所有基督徒要“安慰忧郁的人”,也要“以坚忍待所有人”。(帖撒罗尼迦前书5:14)你可以怎样做呢?首先我们必须分清楚,精神上有病和灵性上有病是两回事,明白这点是很重要的。例如:圣经执笔者雅各指出,祷告能叫在灵性上 患病的人好过来。(雅各书5:14,15)不过耶稣也说,生病的人 须要看医生。(马太福音9:12)当然,我们把一切忧虑告诉耶和华,包括为了自己的健康向上帝祷告求助,是恰当不过的。(诗篇55:22;腓立比书4:6,7)可是圣经没有说,人只要多做属灵的工作,就能一一解决我们目前的健康问题。

      因此,有辨识力的基督徒必须小心,不可暗示抑郁的人是自讨苦吃的。这样出言不逊,就跟约伯的假朋友提出的所谓安慰没什么分别了。(约伯记8:1-6)老实说,以大多数而言,抑郁的人必须求医吃药才能痊愈。人要是严重抑郁,甚或有自杀倾向,就更要尽快看医生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专业的医疗护理十分重要。

      话得说回来,基督徒仍有许多事情可做,以扶持患病的信徒。当然,表现忍耐也是不可少的。例如,对患情绪病的人来说,要参与某类基督徒活动尤其困难。黛安患了躁郁症,她说:“我觉得做传道很困难。既然自己内心痛苦不堪,我实在很难把一个快乐的好消息带给别人。”

      要帮助抑郁的人,就得尽力体恤患者。(哥林多前书10:24;腓立比书2:4)要设身处地,尽量用他们的观点看事情。不要对他们要求过高。抑郁症令卡尔受尽煎熬,他说:“当别人欣赏我的为人而接纳我,我的自尊和自信就逐渐恢复过来。通过几位较年长朋友耐心的帮助,我能够跟上帝建立更亲密的关系。还有,我有幸协助别人跟上帝建立友谊,自己也就更快乐了。”

      受到疾病折磨的人得着别人的扶持,就可得到很大的纾解。伯莲达是个基督徒女子,也是个躁郁症患者,且看看她的事例吧。她说:“会众里的朋友个个都很支持我,在我情绪低落时也很体谅我。他们从不武断地说我灵性有病。有时,他们让我陪伴他们一起传道,我只是在旁聆听。在聚会所里,他们也不时给我留座,待人人都入座后,我就进来。”

      会众长老仁爱的支持,体恤的关怀,在雪儿抑郁困苦的时候,给予她莫大帮助。雪儿说:“长老再三向我保证,表示耶和华很爱我。他们把上帝的话语圣经读给我听,跟我一起祷告,也谈到耶和华定意建立和平幸福的乐园,有时甚至在电话里为我代祷。我知道耶和华以及弟兄姊妹都没有放弃我,令我如释重负,这一切都是我力量的来源。”

      家人和朋友给予病人悉心的鼓励和关怀,对患者的康复无疑十分重要。露西娅说:“我觉得自己对生活已经掌握得不错。我和丈夫通力合作,现在我们的生活比以前愉快得多了。”

      许多现正受着各种精神或情绪病煎熬的人都很清楚,跟这些可怕疾病搏斗是痛苦和漫长的。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圣经应许在上帝的新世界里,“居民必不说:‘我有病’”。(以赛亚书33:24)今天叫无数人受尽折磨的种种痛症、顽疾都会销声匿迹。沉思一下在上帝所应许的新世界里,各种疾病,包括情绪病都永远消失,这实在令人多么感动和安慰。到时,圣经的预言:不再有哀恸、呼号、痛苦,就会完全实现。(启示录21:4)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