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何谓“药物”?我们有服食吗?
    警醒!2001年 | 7月8日
    • 何谓“药物”?我们有服食吗?

      《儆醒!》南非撰稿员来稿

      “人人都服食药物啊!”不法分子引诱入世未深的人吸毒时,可能会这么说。这番话固然是以偏概全,但孰真孰假,纯粹取决于“药物”的定义。

      “药物”(英语包含毒品一义)其中一个定义是:“任何天然或合成化学物质,能改变感知、情绪或其他心理状况。”许多医疗药物都并非这类“药物”,可是,但凡对神经起显着作用的,就通通都是“药物”。

      根据这个定义,酒类饮品也是“药物”。酗酒无疑有损健康,而嗜酒的人更明显日增。一个以某西方国家的大学和大专学院为对象的调查发现,百分之44的大学生都爱狂饮a,而“他们嗜酒狂饮,比滥用药物更普遍”。

      烟草含有剧毒尼古丁,却像酒类饮品一样,并非违禁品。虽然世界卫生组织说,每年约有四百万人因吸烟而死,但烟草业巨子却是社会名流,受人景仰。吸烟容易成瘾,可能比许多违禁药物都更易叫人上瘾。

      近年来,不少国家已禁止烟草广告,又实施种种限制,但很多人仍觉得吸烟没什么大不了。此外,电影界也一仍旧贯,把吸烟美化为人生乐事。三藩市加利福尼亚大学曾进行研究,发现在1991年到1996年间最卖座的电影中,百分之80的男主角都爱吞云吐雾。

      合法药物就是无害的吗?

      医疗药物固然能叫人受惠,但也可以被滥用。有的医生开药时过于随便,有的病人则向医生施压,叫医生开不必要的药物。一位医生说:“有时候,医生不愿跟病人详谈,弄清楚病的由来,随口说:‘吃点药吧’容易得很,但病人害了什么病,医生往往没说。”

      有些非处方药物,像阿司匹林、醋氨酚(提兰努、必理痛的主要成分),一旦服食过量,也能严重损害健康。每年,全球就有两千多人因滥服醋氨酚而丧命。

      据上文就“药物”提出的定义,茶和咖啡所含的咖啡因也是药物。当然,我们早上来一杯心爱的茶或咖啡时,是不会这么想的。一般人根本不会把喝茶或咖啡当一回事,如果把茶、咖啡跟海洛因等烈性毒品相提并论,就会好像把家猫和雄狮相提并论一样可笑了。尽管这样,有的健康专家说每天喝咖啡超过五杯,或喝茶超过九杯,就会有损健康。再者,如果人喝茶如喝水,却突然少喝许多,也可能会出现脱瘾症状。一个嗜茶的人就因为少喝了,结果又吐又头痛,而且对光线极度敏感。

      违禁药物又如何?

      运动员服食违禁药物,常叫人议论纷纷。1998年,法国举行著名的自行车赛,领先的队伍里有九个车手服食药物来增强体能,结果被取消资格。运动员常常想尽办法,使药物测试结果失准。《时代》杂志说,有人甚至“利用导管,把别人不含药物成分的尿液注入自己的膀胱,过程相当痛苦”。

      我们还没提到各种增加快感的违禁药物呢。这类药物包括大麻、“狂喜”、LSD、兴奋剂(像可卡因、安非他明等刺激神经的物质)、镇静剂(例如抗抑郁药)和海洛因。不能不提的,就是在年轻人当中,嗅胶水、汽油等也很流行。当然,这些东西不是违禁品,也就垂手可得。

      不少人一想到吸毒,脑海里就浮现出这个景象:房间里漆黑一片,瘾君子形容枯槁,给自己注射毒品。在现实生活里,情形不一定这样。许多人沾染毒品,生活多少受到影响,却大致上能如常过活。话虽如此,我们绝不该认为吸毒无伤大雅。一位作家说,有的瘾君子可以在短时间内“注射可卡因多次,结果浑身瘀伤,针孔处处”。

      毒品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末曾明显减少,但今天却再度席卷全球。《新闻周刊》说:“各国政府对于偷运毒品、吸毒的人大幅飙升感到震惊,但要打击毒品活动,又往往财力有限,情报不足。”南非约翰内斯堡的《星报》说,政府的统计数字显示,“每四个南非人就有一个是酒徒或瘾君子”。

      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指出,“制毒和贩毒组织……已具国际规模。他们把贩毒得来的巨量金钱放到金融中心里去,暗中从投资赚取丰厚利润。……毒贩现在还可利用电脑网络,让黑钱不受地域限制,流到世界各地去”。

      许多美国人看来每天都不知不觉地接触到可卡因。《发现》杂志曾报道,大部分美国钞票都沾上了少许毒品。

      今天,很多人已把滥用药物,包括服食违禁药物,视为生活的一部分,不当是一回事了。但既然抽烟、酗酒、吸毒的祸害广为人知,为什么人们仍然会沾染恶习的呢?我们探讨这个问题时,也该思量一下自己对事情到底有什么看法。

      [脚注]

      a 狂饮的定义是“男子连续喝五杯或更多的酒,女子则四杯或更多”。

      [第3页的图片]

      不少大学生都嗜酒狂饮

      [第5页的图片]

      许多人认为,吸烟、吸毒以求增加快感是无伤大雅的

  • 为何滥用药物?
    警醒!2001年 | 7月8日
    • 为何滥用药物?

      迈克尔生于南非。回想首次沾染毒品,他说:“那年我13岁。一个晚上,好朋友的姐姐请我们到她家里去,当时人人都在吸大麻。他们叫我试一下,起初我婉拒了,但他们再三叫我,最后我就试了。”

      达伦是加拿大人,也曾染上毒瘾。他说:“我生于传统的音乐世家,自己也是管弦乐团成员。乐团里,有个乐师常常在中段休息期间吸大麻。好几个月,他一次又一次地叫我试试,我把持不定,试了一下,后来就常常吸大麻了。”

      迈克尔和达伦往后还服食其他药物,像LSD、鸦片和兴奋剂,最后却得以戒除毒瘾。回首当初,两人都认为吸毒主要是受了同辈影响。迈克尔说:“我从没有想过吸毒,但朋友全都这样,我自然就随大流了。”

      娱乐界的影响

      诚然,许多人沾染恶习,都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而年轻人尤其易受影响。此外,不少歌影星被年轻人视为偶像,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年轻人往往也大有影响。

      在娱乐界里,吸毒大为流行。许多顶尖歌手乐手都曾染上恶习,不少电影明星也同样嗜毒成癖。

      艺人吸毒,叫毒品魅力大增,年轻人难以抗拒。《新闻周刊》于1996年曾报道:“西雅图街头满是吸海洛因的孩子,只因[摇滚乐手]科贝恩也吸食海洛因。”

      在杂志、电影和电视节目里,瘾君子吸毒时神情陶醉,快活似仙。有的著名时装设计师也曾专门聘用身材瘦削、容颜憔悴、瘾君子般的模特儿,来表演时装。

      为何上瘾?

      毒品问题严重,原因还有不少。有人可能对生活大失所望、沮丧,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有的则可能因为经济问题、失业,或父母其身不正,而沾染毒品。

      此外,有些人不擅交际,认为吸毒能增加自信,让自己更聪明可爱,因而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有些人也觉得,学习应付生活,不如吸毒来得容易。

      生活沉闷乏味,是年轻人吸毒的另一原因。《罔顾危险寻开心——原因何在》谈到青少年生活苦闷、缺乏父母监管等问题,说:“孩子下课回家,家里空无一人,觉得无聊极了。由于寂寞难耐,于是叫朋友来,让家里热闹些,但就是这样,仍觉得百无聊赖,结果就不住地看电视,看音乐录像片,或上网浏览寻找刺激。接下来,往往就是抽烟、吸毒或喝酒了。”

      上文提到的迈克尔,也说家里监管不足:“我家庭生活愉快,家人关系密切,但爸妈都上班工作,白天管不了我。另外,爸妈管教不严,我们自由得很,爱怎样就怎样。我吸毒了,爸妈仍蒙在鼓里。”

      许多人一旦上瘾,就乐在其中,难以自拔。迈克尔以前天天吸毒,谈到吸毒的感觉时,他说:“我好像活在梦里,压力通通消失,什么也不怕。一切看来都棒。”

      迪克是南非人,从前是瘾君子,13岁开始吸毒。他说吸大麻后,“什么笑话都能逗我发笑,我常常笑个不停”。

      有关毒品祸害的警告,看来对青少年根本起不了阻吓作用。他们常常觉得自己不会受害。《跟孩子聊天》提到青少年为何对警告置若罔闻,说:“他们精力旺盛,容易复原,因而以为自己有‘金刚不坏之身’。这种想法,在青少年当中很普遍。他们认为,肺癌、酒精中毒、嗜毒成癖是年长一辈的事,跟他们毫不相干。”很多人对危险全不在意,这件事从“狂喜”大受欢迎可见一斑。“狂喜”是什么呢?

      “狂喜”与“狂野派对”

      “狂喜”是兴奋剂,主要成分是安非他明。在“狂野派对”(狂欢舞会)里,不少人都服食“狂喜”。兜售者常常吹嘘,说“狂喜”无害,能使人心情愉快,体力大增,就是整夜跳舞也不成问题。一个作家说,人服食“狂喜”后,能跳上几小时,最后达至“出神状态”。一个少女谈及“狂喜”的魔力时说:“兴奋的感觉从趾头开始,渐渐涌上头部,叫人浑身温暖,好像给爱包围着一样。”

      可是,“狂喜”绝非像兜售者所说一般无害。脑扫描结果证实,经常服食“狂喜”,能损害脑部的神经纤维,使血清素水平下降,受害人也许无法康复过来。长时间服食“狂喜”,可能导致抑郁症和失忆,有人更曾因而掉命。此外,好些毒贩也把“狂喜”和海洛因混合起来,叫人容易上瘾。

      垂手可得?

      在许多国家,毒品供应增加,价钱随之下降。部分原因是政治和经济有变。南非是个典型例子。由于对外政策改变,南非跟其他国家的贸易、交流有所增加,加上边防检查松懈,毒品买卖大幅飙升,碰巧当地失业人数日增,结果成千上万人沦为毒贩。毒品一旦泛滥,罪行往往猖獗。据报章报道,南非高丹有的学童(一些不过13岁)因贩毒而得受警方监视。当地有些学校也叫学童接受测试,好看出他们有没有沾染毒品。

      症结何在?

      很明显,人们滥用药物,原因多不胜数,但这些都只是一个根本问题的征兆而已。作家本·韦特加的话也暗示这点:“吸毒日趋流行,反映出社会有严重弊端。有人固然因寂寞、绝望而沾染恶习,但为什么连才华出众或上流社会的人,也情愿沉沦毒海,而非面对现实呢?”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我们该看出,名成利就,衣食不愁,填补不了感情、心灵的空虚。就算是宗教,不少也因为忽视了根本问题,而无法叫人心灵满足。

      要真正解决问题,就得先辨明问题的症结,加以正视才行。接着的文章将探讨这件事。

      [第7页的图片]

      名人吸毒,间接增加了毒品的吸引力

      [第7页的图片]

      在音乐界里,吸毒风气很盛

      [第8页的图片]

      在“狂野派对”里,常有人兜售“狂喜”

      [鸣谢]

      AP Photo/Greg Smith

      Gerald Nino/U.S. Customs

  • 滥用药物——解决在望!
    警醒!2001年 | 7月8日
    • 滥用药物——解决在望!

      “酒内另有乾坤。”一份报章在这大字标题下报道,南非约翰内斯堡的警员搜查一个运载南美葡萄酒的集装箱(货柜)时,发现箱内1万1600瓶酒给混了150至180公斤可卡因。警方相信,是次缉获偷运入境的可卡因是历来最多的。

      乍听起来,打击毒品的活动成绩斐然,但据估计,警方破获的只是全球毒品的百分之10到15而已。说来遗憾,情形就像园丁剪掉了有毒植物的几片叶子,却没有把它连根拔起。

      由于毒品买卖利润不菲,政府要遏止毒品的生产和交易殊不容易。有人估计,美国的毒品买卖每年涉及数十亿美元。金额如此巨大,难怪警务人员和政府官员(有些更身居要职),也禁不住要分一杯羹。

      《卫报》周刊记者亚历克斯·贝洛斯到巴西实地采访,说根据当地一项调查,“三名国会议员、十二位众议员和三个市长……都涉嫌有份参与国内有组织的罪行和贩毒活动。嫌疑人物逾800人”,当中包括“17个州(全国共27个州)的警务人员、律师、商人和农夫”。巴西利亚大学一位政治学教授说:“这简直是向巴西社会各阶层提出大控诉。”许多毒品泛滥的地方,情形也大同小异。老实说,毒品市场有供有求,利润丰厚,贪污成风又何足怪呢。

      鉴于法律约束力有限,有人索性建议把某些毒品合法化。大致上,他们建议让人合法藏有少量药物,供个人使用。这样,政府监管起来就容易些,毒枭的利润也会减少。

      戒毒成功有先例

      有的瘾君子接受治疗,得以戒除毒瘾,健康也好转过来,但很可惜,一回到熟悉的环境里,他们往往很容易重蹈覆辙。作家路易吉·左耶说:“思想没彻底改变过来,要戒除陋习是不可能的。”

      上文提到的达伦,思想就“彻底改变过来”,结果重获新生。他说:“我本来是无神论者。虽然我一天到晚吸毒,但我渐渐觉得冥冥之中是有上帝的。有个时候,大概两三个月吧,我试着摆脱毒品,但朋友没让我成功。后来,我开始在上床前念圣经,跟朋友也疏远了。一天晚上,我跟室友又吸起毒来,精神亢奋,但我跟他提到了圣经。第二天早上,他就给他哥哥打电话;他哥哥原来是耶和华见证人。他把我们介绍给住在同一个城市里的见证人,于是我跟他见面去了。

      “我们一直谈到晚上十一点。我拿了十来本研经读物回家去。后来,我跟他学习圣经,戒了毒,也戒了烟。大约九个月后,我就受了浸,成为耶和华见证人。”

      戒毒绝不容易。上文提到的迈克尔迷途知返,吸毒11年后决心戒毒,但困难可不少。他说:“我吃不下,人瘦了。我也觉得像给针刺一样,身体冒汗,还看到人们身边有光环。我巴不得又吸毒了。不过,我向耶和华祷告,跟他亲近,加上研读圣经,最后也戒毒成功。”这些戒了毒的人都同意,跟从前的朋友断绝来往,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人类为何有心无力

      毒品问题只是全球问题的冰山一角。今天,邪恶、暴力、不仁正操控世界。圣经说:“全世界都受那恶者控制。”(约翰一书5:19)在启示录12:9,使徒约翰披露了“那恶者”的身份,说:“于是大龙被摔了下去。大龙就是最初的蛇,叫做魔鬼,又叫撒但,迷惑了普天下的人。他被摔在地上,他的天使也跟他一起被摔下去。”

      人要克服个人弱点之余,还得跟这恶魔对抗。撒但就是叫人类始祖堕落犯罪的天使。他决心要腐化人类,叫人离弃上帝。毒品问题看来是他计谋的一部分。撒但知道“自己时候无多”,怒不可遏,因此千方百计要践踏人类。——启示录12:12。

      上帝如何解决问题?

      圣经透露,创造主深爱人类,要把人从有罪的情况中救赎出来。哥林多前书15:22说:“在亚当里,现在所有人都要死去;在基督里,将来所有人也都要活过来。”耶稣甘愿降生为人,牺牲完美的属人生命,于是人就有机会摆脱罪和死亡了。

      许多人知道了人为何会死,以及上帝怎样解决问题,都深深感动,决心戒除毒瘾。不过,圣经不但能助人戒毒,还预言上帝快将铲除撒但,叫他再不能影响人类。到时,世上种种问题,包括毒品问题在内,都会永远消失。

      圣经的启示录提及“生命水的河,河水清澈如水晶,从上帝和绵羊羔的宝座流出来”。(启示录22:1)这条象征性的河,预表上帝通过耶稣基督,使人恢复完美,在地上乐园里生活的安排。此外,启示录也提到河边欣欣向荣的生命树,说:“树上的叶子能医治列国的人。”(启示录22:2)这些象征性的叶子,预表耶和华使人类在灵性上、身体上都恢复完美的安排。

      到时,人不但能摆脱毒品,也能够从这堕落世界的种种问题获得真正解脱!

      [第9页的附栏或图片]

      大麻是无害的吗?

      有些国家正考虑让使用大麻(主要作医疗用途)成为合法。研究员发现,大麻能缓解化疗引起的恶心,而且有证据显示,大麻能叫艾滋病患者恢复食欲。另外,大麻也曾用来给病人止痛。

      对于这些研究结果,人们意见不一。不过,根据《新科学家》周刊报道,吸大麻确实能造成祸害。

      据报道,哈佛大学曾以两组人作为研究对象,一组天天吸大麻,另一组则吸得不多。在标准智能测验方面,两组人的成绩分别不大。可是,接受应变能力测验时,经常吸大麻的人成绩就逊色多了。

      另一所大学也曾对吸大麻的人和抽烟的人进行研究,时间长达15年。吸大麻的一般每天吸三四根,抽烟的则每天抽20根或更多。在两组人当中,出现咳嗽和害支气管炎的人数目相等。肺部检查的结果显示,两组人的细胞受损情形也相若。

      不过,虽然吸大麻的不及抽烟的抽得厉害,大麻释放的焦油却相当于烟草释放的三倍。《新科学家》周刊还说:“吸大麻时,人往往更用力吸气,以及延缓呼气。”

      另外,比较两组人肺部具免疫功能的细胞,吸大麻的比抽烟的,免疫力少百分之35。

      [鸣谢]

      U.S. Navy photo

      [第11页的附栏]

      向父母提出的“痛苦控诉”

      在南非,青少年吸毒问题日益严重,当地《星期六星报》的社论对此表示关注,说:

      “孩子吸毒,往往是向父母、社会提出痛苦控诉。一天到晚,我们为财富拼命,为物质奔波,而关顾孩子,又同样劳心费神。扪心自问,我们花多少时间跟孩子共处呢?花点钱,把他们打发掉,不错省时省力,这比听他们倾诉心事,他们的恐惧、希望、困惑,容易多了。今晚,我们在餐厅里吃饭,或安躺在电视机前,可知道孩子在做什么?”

      或者,我们可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第10页的图片]

      许多人给圣经感动过来,决心戒除毒瘾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