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饱享美福守望台2011年 | 4月15日
-
-
1958年,我们享有另一个美福,就是奉派从事分区探访的工作。
当时全国只有两个分区,要探访的会众不多。因此,除了探访会众之外,我们每年都用许多个星期,在一些没有耶和华见证人的印第安人小镇里传道。在这些镇里,我们住宿的地方通常是个没有窗子的小房间,除了一张床之外,就没有其他家具了。因此我们无论到哪里去,都带着一个装满日用品的木箱子,里面有煤油炉、煎锅、碟子、洗濯盆、被单、蚊帐、衣物、旧报纸等。报纸是用来塞住墙洞的,这样老鼠想钻进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每晚我们都用煤油炉烧饭,然后坐在床上一边吃简单的饭菜,一边聊天。回想起来,虽然房间又昏暗又残破,但每晚的这段时间都很温馨,很愉快。由于我个性冲动,心直口快,有时伊迪丝就善用这些平静的时刻给我一些意见,说我在探访会众时可以用哪些婉转得体的方式对弟兄姊妹说话。我照着她所说的去做,结果弟兄姊妹从我的探访得到更大的鼓励。还有,要是我无意中说了一些批评别人的话,她就保持缄默,绝不附和,这让我明白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弟兄姊妹。不过,晚上我俩所谈的,大多是自己研读过《守望台》后的心得和当天的传道经历。事实上,我们的传道经历也真让人兴奋!
找着卡洛斯的经过
有一天,我们要在厄瓜多尔西部希皮哈帕镇探访一个对圣经感兴趣的人,但我们所得的资料只有这人的名字卡洛斯·梅希亚,没有他的住址。当天早上,我们从租来的房子出发,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他,只好到处走走。由于前一晚下过大雨,泥泞的街道上有很多坑,我们不时须要避开。我走在伊迪丝前面,忽然听到后边有人大叫一声“阿瑟!”,我回过头来,看见伊迪丝的双腿插进了污泥中,泥深及膝。那个情景相当滑稽,叫我几乎捧腹大笑,但看见伊迪丝苦着脸,我哪里笑得出来呢?
我把伊迪丝从泥坑中拉了出来,但她的鞋子仍陷在泥里。当时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旁边观看,我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把那双鞋子找回来,我就赏些钱给你们。”转瞬间,那双鞋子就找回来了。伊迪丝需要个地方去清理身上的泥垢。幸好那些孩子的母亲也在场,她请我们到她家里去,还帮伊迪丝清洗双腿,孩子们则帮忙清洗伊迪丝的鞋子。我们离开前顺便问那妇人有没有听过卡洛斯·梅希亚这名字,又问哪里可以找着他。妇人诧异地说:“他是我丈夫。”我们听了都喜出望外。后来卡洛斯一家都学习圣经,最后还受了浸。多年后,卡洛斯、他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做了特别先驱。
虽舟车劳顿,却饱尝弟兄温情
分区探访工作充满挑战。由于山川阻隔,公共汽车、火车、卡车、独木舟、飞机——什么我们都坐过。有一次,我们跟区域监督约翰·麦克莱纳肯和他妻子多萝茜,到哥伦比亚边境附近的渔村传道。为了前往那里,我们坐一艘装了舷外马达的独木舟,而沿途有不少鲨鱼在我们附近游来游去,大小还跟独木舟差不多呢!独木舟上的舵手虽很有经验,但看见那些大鲨鱼时也得马上把独木舟驶开,靠岸前进。
尽管分区探访工作殊不容易,却很有意义。我们认识了很多充满温情、慷慨好客的弟兄姊妹。许多时候,接待我们的家庭每天只能吃一顿饭,却盛意拳拳地给我们吃三顿饭;有些家庭只有一张床,他们却让我们睡在床上,自己则席地而睡。伊迪丝往往都说:“我从这些亲爱的弟兄姊妹身上学到,我们真正需要的物质其实不多。”
-
-
我饱享美福守望台2011年 | 4月15日
-
-
20世纪70年代初,我的健康改善了,于是恢复探访分区的工作。伊瓦拉市属于我们的分区,50年代末我们探访那里时只有两个耶和华见证人,一个是海外传道员,一个是当地的弟兄。我们恢复分区工作时,这个地方已有一群人数不少的会众,我们都很热切期待跟他们见面。
我们第一次参加这群会众的聚会时,罗德哥·维卡弟兄在台上主持一个可让听众评论的环节。维卡弟兄每问一个问题,想评论的听众都不是举手,而是喊道:“唷!唷!”意思是:“我!我!”我和伊迪丝不禁瞪眼对望。我心里想:“是怎么回事呢?”后来我才知道维卡弟兄是失明的,但弟兄姊妹喊叫时,他都能辨别出各人的声音。他确实是个认识自己绵羊的牧人!这使我们想起约翰福音10:3,4,14中耶稣的话,说优秀的牧人和他的绵羊都彼此熟悉。今天,伊瓦拉有六群西班牙语会众、一群克丘亚语会众和一群手语会众。维卡弟兄是个长老和特别先驱,一直忠心地事奉上帝。a
-
-
我饱享美福守望台2011年 | 4月15日
-
-
[第31页的图片]
1959年从事分区工作期间探访一个耶和华见证人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