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部分:“由最优秀分子统治的政府”真的最优秀吗?警醒!1991年 | 3月8日
-
-
但在二千多年之后,欧洲挑选最有资格的精英分子去治理国家的过程却与“才德出众”没有多大关系。哈佛大学教授卡尔·J·弗里德里克指出:“十八世纪的英格兰实施贤人统治,其中的精英阶层主要是按血统和财富而定的。在威尼斯,情况也是一样。”他补充道:“在某些国家,例如十八世纪的普鲁士,精英阶层是基于血统和军事势力的。”
一般人认为‘较好的人’会把优良的特质传给子孙,这种想法可以解释昔日帝王的婚姻习俗。中世纪的时候,贵族在生物学上较为优越是个十分普遍的观念。和平民结婚就等于搀杂了家族的贵族血统,从而违反了上帝的律法。帝王有义务只与贵族通婚。这种生物学上的优越感后来被较为理性的理由取而代之——人拥有较优条件是由于享有较佳机会、教育、天资或成就的缘故。
一条称为“位高则任重”的原则志在确保贤人政治的成功。这句话的意思实际是“贵族负有义务”,亦即“属于高尚阶层或高尚血统的人有义务要在行为上可敬、慷慨、负责。”由于他们的“优越地位”,有贵族血统的人必须以负责的方式照顾别人的需要。这条原则见于古斯巴达的贤人统治当中。古斯巴达的战士必须把别人的福利置于自己的利益之先。日本的武士阶级也奉行这条原则。
-
-
第3部分:“由最优秀分子统治的政府”真的最优秀吗?警醒!1991年 | 3月8日
-
-
在此之后1200年左右,虽然政府在名义上是君主制,欧洲的一般准则却其实是贵族统治。后来许多政治、经济、文化转变逐渐修改了这个制度。但在整个时期里,欧洲的贵族一直位高势雄,能够保有名下的土地和控制军队里的职位,但同时却变得更像寄生虫、更穷奢极侈、更傲慢自大、更轻浮张狂。
1780年代,贵族政治遭受沉重打击。法国的路易十六财政拮据,于是吁请法国的贵族放弃若干经济特权。但他们非但没有支持路易十六,反而利用他的困境,企图颠覆君主制而重获一些他们失去的权力。歌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赫尔曼·奥苏贝尔解释道:“[贵族]不满人民受辖,君主当权,贵族得利的政府;他们所要建立的是人民受辖,贵族当权,贵族得利的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