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斐济的水域从事“捕鱼”工作守望台1994年 | 6月15日
-
-
探访一户斐济人家是怎样的呢?
走进布维之后,我们双脚交叉坐在地上。西方社会那些经过仔细斟酌,以期引起忙碌人士兴趣的介绍词,在这里就用不着了。斐济人对所有前来谈及上帝的人都一律欢迎。传道员邀请住户拿出自己的圣经来,住户便立即起来,说一声“图卢 ”(意即对不起),伸手向架上取了一部斐济文的圣经,然后热切地查阅传道员所提及的经文。可是,好客、恭敬的斐济人所表现的态度却提出一项不同的挑战。传道员需要运用很大的辨识力和技巧才能跟住户交谈,鼓励他们逐步推理,帮助他们看出把自己的信仰与圣经的教训作一比较是至为重要的事。
一般而言,斐济的住户喜欢讨论教义方面的题目过于谈论社会的情况和争论。事实上,在斐济1400多位活跃的耶和华见证人当中,许多人开始对圣经真理发生兴趣,都是由于跟人讨论过“阴间是怎样的地方?”、“谁会到天上去?”、“地球会遭受毁灭吗?”等问题。然而,若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传道员就要表现适应性和毅力了。传道员在大家约定的时间回去探访时,往往发觉住户不是去了泰泰(橡胶园),就是去了别的地方。他们并非不赏识传道员的探访,只是他们对时间有不同的观念。当然,在当地的见证人看来,这并不足为怪。他们仍会锲而不舍地在另一个时间去探访住户。这里没有街道名称,房子也没有号数,因此,传道员需要记性相当好才能回去找到这些感兴趣的人。
波利尼西亚式的“捕鱼”工作
现在让我们跟一位周游监督(环务监督)一起去“捕鱼”。他正探访罗图马岛上一群人数不多的会众。这一连串的火山岛位于斐济以北约500公里。我们乘坐一架19座位的飞机来到这里。最大的岛屿面积只有50平方公里,人口合共约3000人。沿岸有一条沙尘滚滚的路,这条路把大约20个村落连接起来。罗图马岛由斐济管辖,但罗图马人的文化和语言却跟斐济截然不同。罗图马人原属波利尼西亚裔,所以他们的外表与美拉尼西亚裔的斐济人不一样。在宗教方面,大部分居民若非罗马天主教徒,就是循道会的教友。
飞机徐徐降落准备着陆之际,我们看见岛上一片青葱的草木。到处都是椰子树,长着羽毛状的叶子。机场有不少人,他们都是前来迎接这架一星期才来一次的飞机的。这些人当中有一小群见证人。我们受到热烈的欢迎。他们带来几个又大又嫩的椰子,并在椰子顶上开一个“孔”,给我们解渴。
走了不远,我们来到住宿的地方。他们用地上的灶烧饭。菜色包括烤猪肉、鸡、炸鱼、小龙虾,还有当地盛产的芋头。在椰子树下享用这么丰富的筵席——简直就像在乐园里一样!
第二天我们前往探访各村落(罗图马语叫霍阿加)的人家。我们走向第一户时,有一只小猪逃出猪栏,在我们面前疾跑而过,发出又尖又长的叫声。住户看见我们走近,一面带着微笑把门打开,一面用罗图马语说了一声“诺亚!”跟我们打招呼,接着就邀请我们进去坐下。他递了一盘熟香蕉给我们,然后请我们喝青椰子汁。在罗图马,慷慨好客一向被视为重要的美德。
这里没有不可知论者,也没有提倡进化论的人。人人都相信圣经。诸如上帝对地球所定的旨意等题目很容易吸引罗图马人的注意。住户获悉,地球不但不会遭受毁灭,而且会成为公义人类的永远居所,这使他感到十分惊讶。(诗篇37:29)我们读出有关的经文时,他留心聆听,并急不及待接受我们所介绍的书刊。我们准备离去时,为了答谢我们的探访,他把整袋熟香蕉送给我们在路上吃。在这里从事传道工作很容易令人增加体重!
-
-
在斐济的水域从事“捕鱼”工作守望台1994年 | 6月15日
-
-
让我们跟当地一群见证人一起在劳托卡市郊探访散居各甘蔗园间的人家。
我们来到第一所房子,看见这家人把一些长竹竿放在房子前面的一个角落,竹竿顶上系着红色布块。传道员从这些竹竿认出这家人是印度教徒。大部分印度教徒都在家里摆设他们所拜的神的画像。许多人有自己最喜欢的神,诸如克里希纳之类,而且常为这个神设个小神龛。a
大部分印度教徒相信所有宗教都是好的,只是崇拜方法各有不同而已。因此,住户可能很有礼貌地聆听,接受书刊,给我们一些饮品,于是他就觉得自己已经尽了本分。如果我们知道他们信仰某部分的一些故事,我们就能够向住户提出适当的问题,从而吸引他作较有意义的讨论。例如,如果我们知道某些故事描绘他们的神耽于一些受人争议的行为,我们可以问道:“如果你的妻子(或丈夫)做这样的事,你会喜欢吗?”通常他们都会回答说:“当然不喜欢!”然后我们可以再问他:“你认为神应该做这些事吗?”许多时,这样的讨论会打开机会,使我们能够向住户说明圣经的价值。
印度教的另一个特色是相信转世投生。这是个可供讨论的好题材。有一次,传道员遇到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印度女子,她的父亲最近去世。传道员问她:“你想再次看见你的父亲,像他在生的时候一样吗?”她回答说:“当然想,要是真的就太好了。”从她的反应和接着所说的话看来,显然她对于认为她父亲现正以某种躯体活着,但她却永远无法再认出他来的见解感到不满。可是圣经里关于复活的奇妙希望却打动了她的心。
有些印度教徒的确有许多疑问而想寻得答案。有一次见证人探访一个印度家庭,住户问道:“你的神叫什么名字?”见证人向他读出诗篇83:18,然后解释上帝的名字是耶和华,而罗马书10:13说,我们若想得救,就必须求告上帝的名。这个男子大受感动,并表示想知道多一点。事实上,他极想知道。他解释自己的父亲虔信家里的神像,但他在神像前膜拜之后病倒,不久就死去了。他的哥哥也有同样的遭遇。然后他补充说:“这个神像带给我们的是死亡,不是生命。因此,拜它一定有问题。或者耶和华这位上帝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生命之道。”因此,传道员跟他和妻子及两个儿女开始了一个圣经研究。他们进步得很快,不久就受了浸。他们毅然摒弃自己的偶像,现在正行走耶和华——赐人生命的上帝——的道路。
接着我们来到一个回教徒家里。这个家庭表现同样慷慨好客的精神。不久我们便已应邀坐下,手里拿着清凉的饮品。我们看不见墙上有宗教画像,只有一个小框架,里面是一些阿拉伯文字句。我们提及圣经跟古兰经有个共通的连系,就是族长亚伯拉罕。上帝应许亚伯拉罕,要通过他的后裔使地上万族得福。这个应许会应验在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身上。有些回教徒反对上帝有个儿子的见解,因此我们解释,第一个人亚当也被称为上帝的儿子;其实上帝无须实际有个妻子才能产生儿子。由于回教徒不相信三位一体的道理,于是我们使用这个共通之点去表明耶和华上帝是至高的主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