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德国
    1999耶和华见证人年鉴
    • 柏林的祝捷大会

      共党禁制的日子过去后,弟兄们实在要庆祝一番。他们现在享有更大的自由去事奉耶和华了,自然渴望可以公开举行大会,表达他们对耶和华的感激。

      1989年11月,柏林围墙倒下来之后不久,治理机构着手安排在柏林举行国际大会,并且在短时间内设立了筹备大会的小组。1990年3月14日晚上,小组按原定计划举行聚会,商讨大会的一切事宜。赫尔穆特·马丁记得,社方委任的大会监督迪特里希·福斯特请他向与会的弟兄宣布,当天较早的时候,东德的耶和华见证人已经获得当局的认可。禁令终于撤销了!

      由于大会的筹备工作开始得比较晚,奥林匹克运动场已经没有周末可以给大会租用了。所以,大会预计在7月24至27日举行,也就是星期二至星期五。弟兄们只有一天的时间进入会场,把一切设施预备妥当,大会结束后也只有几个小时去清理场地。

      因此,7月23日星期一早上,几百个志愿工作者清早5时就进入运动场。格雷戈尔·赖夏特是塞尔特斯伯特利家庭的成员,他忆述当天的情形说:“从东德来的弟兄都兴致勃勃地埋头工作,仿佛他们多年来一直做惯了似的。”运动场的职员后来说,他实在很高兴,因为“运动场还是第一次被彻底清洁”。

      大约9500个来自东德的弟兄姊妹,包了13列火车前来参加大会。其他的与会者就租了200辆公共汽车到会场去。一个长老说,他安排包租其中一列火车的时候,对铁路职员说起,单是德累斯顿地区就包了三列火车。对方听了后,眼睛睁得大大的,满面疑惑地问:“东德真的有那么多耶和华见证人吗?”

      对于坐火车参加大会的见证人来说,大会在到达柏林前就已经开始了。来自林巴赫-奥伯弗罗纳的长老哈拉尔德·帕斯勒忆述:“我们在开姆尼茨的火车站集合,然后登上预订了的火车。前往柏林的旅程实在令人难忘。受禁制了这么多年,以往什么活动都是一小群人偷偷地进行的,突然间,我们能够同时看见这么多弟兄姊妹。旅程中,我们到不同的车厢去,跟多年不见,甚至数十年没有见面的弟兄交谈。久别重逢的喜乐,实在难以形容。我们人人都老了,却仍旧保持忠贞。到了柏林-利希滕贝格,我们照着扬声器发出的指示,走到不同的集合地点,柏林的弟兄姊妹早已站在那里等候着,拿着大牌子欢迎我们。我们不用再偷偷活动了,这是多么新鲜的体验!到那时候,从前只是读过、听过的一件事,现在我们才真正亲身感受到:我们确实是个庞大的国际弟兄团体!”

      事实上,很多见证人还是第一次参加大会。维尔弗里德·施勒特尔在1972年献身,当时见证人是受禁制的,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他的感受;他忆述:“我们受到邀请参加大会时,简直高兴得不得了。大会前的几个星期,我们都雀跃不已,只盼大会快点举行。我们实在很难想像,自己竟然可以在大型的运动场里,看见来自世界各地的弟兄欢聚一堂。莫说是我,就是很多弟兄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住在东柏林的弟兄姊妹从前常常想,如果可以到几公里外的城市那里,跟其他弟兄姊妹一起参加大会就好了!现在,他们如愿以偿了。

      大会共有大约4万5000个来自64个国家的代表出席,包括治理机构的其中7位成员。他们前来参与这个盛会,跟来自东德的基督徒弟兄姊妹一同欢乐。在1936年,雄心勃勃的第三帝国,一心要凭着在这个场地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向世人炫耀自己的成就。现在,场内虽然同样响起了如雷的掌声,受到颂扬的却绝不是运动员,也不是某个国家民族的优越地位。安坐场内的都是耶和华的人民、真正快乐的国际大家庭的成员。他们的掌声表达了他们对耶和华的感激,充分显示出他们对上帝话语的宝贵真理的赏识。在这个大会里,共有1018人受浸;大部分受浸的人,都是在东德禁制见证人期间认识真理的。

      与会的人也包括4500个来自东德的邻国波兰的代表。这些欢欣雀跃的代表,也许最能够理解东德的弟兄姊妹的感受。他们也同样在禁制下坚忍地渡过了很多年,到最近才有机会举行多年来首次的大型大会。一个来自波兰的见证人后来笔述他的感受,说:“德国的弟兄给我们安排食住和来往大会的交通工具,而且分文不取,我们来自波兰的弟兄实在十分感激他们的自我牺牲精神。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到这里来参加大会。”

      自由自在地参加大会,虽然在西德的弟兄看来是件平常的事,可是,他们也深受这个大会所感动。克劳斯·法伊格是塞尔特斯伯特利家庭的成员,他说:“我们那些年老的忠贞弟兄,不单在四十年的共党统治期间饱受迫害,早在[希特勒治下]第三帝国的时代,他们已经吃过很多苦头。现在,看见他们坐在会场内,甚至坐在当年预留给希特勒和纳粹党要人的座位上,心里实在很感动。”大会本着仁爱的原则,把这些比较好的座位预留给年老和行动不便的人,充分反映了上帝王国的显著特点。这个王国现在已战胜了一切妄图阻挠它的政治势力,迈向最后的胜利!

      兴建举行聚会的地方

      东德对见证人的禁令一撤销,弟兄们就立刻着手筹备举行大会,让东德的弟兄姊妹像全球各地的耶和华仆人一样,从大会的节目得益。东德的各个环在重组前,个别的会众应邀到西德参加特别大会日和环务大会。起初,参加大会的传道员一半来自西德,一半来自东德。这个安排不但能够强化弟兄团体的联系,也让东德的弟兄有机会跟西德的弟兄合力工作,熟习筹备大会的各项程序。

      东德开始组成环后,社方请各环使用西德的大会堂举行大会。其中五个大会堂很接近以往东西德的边界,东德的弟兄到那里举行大会并不困难。这五个大会堂分别位于:柏林、慕尼黑、比兴巴赫、默尔贝尔根和特拉彭坎普。可是,情况一许可,弟兄们就着手在东德兴建第一座见证人的大会堂。这座大会堂位于格劳豪,邻近德累斯顿,在1994年8月13日举行奉献礼,是现今德国耶和华见证人最大的大会堂,可容纳4000个听众。

      社方也留意兴建王国聚会所。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时代,见证人不可能兴建聚会所,可是他们现在需要这样做,为这个地区里超过二万个见证人提供聚会的地方。聚会所的建筑方式也令不少人惊叹不已。

      一份报章评论施塔文哈根的一宗王国聚会所建筑工程说:“建筑物盖起来了,不论是建筑方式还是速度,都教许多好奇的旁观者瞠目结舌。……兴建这座建筑物的,约有240名分别懂得35种技能的志愿工人,他们全都是耶和华见证人。他们都是不受薪的;只消一个周末,他们就把建筑物盖好了。”

      另一份报章也报道,见证人在波罗的海的吕根岛(位于萨加尔德)上盖了一座聚会所:“大约五十名男女工人忙得不可开交,为建筑物做好根基。可是,工程却不见出任何乱子,工地的气氛也出奇地平和。工程的进度虽然很快,看来却没有人感到紧张,也没有人像在大部分工地里的情形那样,向同工破口大骂。”

      到了1992年年底,7座王国聚会所已经落成,由16群会众共用,另外有30多个建筑计划正在筹备中。直到1998年,前东德地区的会众有超过百分之70是在自行兴建的王国聚会所里举行聚会的。

      振奋人心的国际大会

      在东欧,一个接一个的国家撤销了对见证人的禁制,治理机构于是安排在这些国家举行大会。大会是个令人灵性振奋的场合,上帝的仆人从大会得到鼓励,要专心执行上帝委派给他们的工作。(马太福音6:19-24,31-33;24:14)在这些国家里,很多见证人多年来一直只能跟一小群人聚会,大会却可以让他们结识一大群见证人,并且感受到耶和华因他们的忠心忍耐而赐给他们的祝福,因而大受鼓励。来自其他国家的代表也受到邀请,前来更深切地领略置身于国际弟兄团体的滋味。德国的代表就有这样的殊荣。从1989年到1993年,德国派出了不少代表,出席在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前苏联举行的国际大会。

      1991年,在捷克共和国的布拉格举行“爱好敬虔自由者”国际大会。当地的报章《人民报》(Lidové noviny)在大会的前一天报道,一个由40名见证人组成的工程队,完成了出色的工作,就是把“他们的‘德国弟兄’借出的音响设备”装配起来。德国的弟兄不单借出 音响器材,也参与装配工作;他们也是工程队的成员。他们很乐于借着这一次机会,把他们数十年来举行大会的经验,传授给捷克的弟兄。一般说来,德国分社只会派出数百人的代表团到外地参加国际大会,可是布拉格这次大会却有三万个代表应邀出席。这次大会实在盛况空前!

      迪特尔·卡布斯在1955年曾在捷克斯洛伐克做区务监督,他也是这次大会的德国代表团成员。他说:“宣布发行《新世界译本》[现在用社方的印刷机印刷]的时候,人人都从座位上站起来,全场立刻响起持续不断的掌声。与会的人互相拥抱,许多人更喜极而泣。我们想起以前坐牢的时候,16个弟兄只有一部圣经。节目结束后,很多人留下来唱诗歌,享受愉快的交谊,直到一两小时后才离开。”

      接着的一年,即1992年,德国也派出代表参加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国际大会。有些代表记得,当年的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起码德国代表团的住宿安排就出了问题。不过,这件事却向外人作了一次见证。当时,一群代表突然接到通知,要立刻搬到另一家旅馆去。同行的一个50岁俄籍女翻译员对见证人的品行钦佩不已,忍不住喊道:“你们确实与众不同,竟然没有人大吵大闹,也没有人不高兴。”在德国的大会代表心目中,他们那些亲爱的俄罗斯弟兄姊妹,才是他们所关心的。大会结束后,德国一个代表记述:“弟兄们对节目的赏识有多深,决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形容的。他们没有圣经,没有歌集[那时候俄罗斯仍旧缺乏书刊],却仍然聚精会神地聆听耶和华的教诲。”

      1993年,超过1200名德国见证人前往俄罗斯的莫斯科和乌克兰的基辅参加国际大会。这些代表回家后,也把不少令人振奋的经历告诉别人。蒂图斯·托伊布纳从50年代起一直是周游监督,他也参加了这个大会。他说:“我跟太太说过,将来东欧要是开放了,我必定要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个大会。”1993年,他终于还了这个心愿;他说:“我可以在红场上分发杂志,向人宣讲上帝的王国,这件事简直跟奇迹无异。”另一个大会代表说:“我们来这里参加大会,是要鼓励俄罗斯的弟兄姊妹,这个目标我们无疑做到了。可是,我们却也受到他们的鼓励。我们在俄罗斯的弟兄姊妹,通过他们所表现的爱心、感恩之心和忠信,大大鼓励了我们。”

      塞尔特斯伯特利家庭的成员,有幸为这些忠信的弟兄姊妹服务,都感到十分欣幸。伯特利的货车司机把书刊运送到外地时,受到热情的接待,当地的弟兄就算要在夜半把书刊卸下来,也是满心喜乐的。挥手告别前,这些弟兄更一起祷告,感谢耶和华。伯特利的货车司机带回来的这些感人经历,令人更深切体会为弟兄姊妹服务的价值。

      不断增长,不断建筑

      东欧一个接一个的国家撤销了对见证人的禁令。大会陆续举行,宣扬好消息的工作也加紧进行。这个地区对圣经书刊的需求正急剧上升。社方可以怎么办呢?德国分社应邀在这方面多尽一份力。

      早在1988年,在柏林围墙给拆毁前,治理机构已经发出指示,要德国分社把设施扩充百分之50。起初,分社委员会觉得这样的扩充有点莫名其妙,因为仅仅四年前,这个大型的新分社才落成启用。可是,弟兄们仍旧向当地的官员申请扩建分社。鲁特凯弟兄忆述:“我们呈上计划书的时候,塞尔特斯的建筑专员压低了嗓子,几乎像对我耳语般说:‘我跟你说啊,你们的建筑物最好有多大就盖多大,上头将来恐怕不会再批准你们扩建的了。’他这番话倒教我们停下来想想。”几个月后,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分社得到政府各个有关的部门许可,把分社的面积从原本建议的扩大百分之50,增加到扩大百分之120!

      1991年1月,工程正式展开。可是,从两方面看来,弟兄们当时似乎并不认为扩建是必需的。首先,分社宣布招募具有专业才能的工人后,迟迟没有收到回应。其次,资助这次工程的捐款并不多。分社可以怎样做呢?

      显然,分社只需要把详情告诉会众的弟兄就行了。于是,分社在1991年10月3日,在德国的各个大会堂跟会众的部分长老举行特别聚会。聚会里,分社指出在过去十年,德国分社的书本印刷量增加了差不多两倍。随着波兰、匈牙利、东德、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和苏联撤销对见证人的禁令,德国分社所印的书刊已经不仅是供应给国内的各群会众了。上述各国的传道员都十分渴望获得圣经书刊。按照社方的指示,塞尔特斯伯特利是主要向这些国家供应书刊的分社。弟兄们一旦了解分社的需要后,都表示热烈支持。

      话说回来,起初的冷淡反应也未尝不是好事。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分社决定,与其完全依赖德国的志愿工人,不如善用治理机构在1985年所推行的国际志愿建筑计划。德国分社的工程完工前,共有331个来自19个国家的志愿工人跟伯特利家庭一起服务。

      德国本土的见证人也有不少趁着假期协助扩建工程,其中包括差不多二千个来自前东德地区的传道员。在受禁制期间,他们很可能全没有想过,自己将来竟然可以在伯特利工作。

      举行奉献礼的周末

      全德国的耶和华见证人有的实际出力,有的捐款资助,有的借着祷告,支持这个建筑计划。塞尔特斯是他们的 伯特利;现在,分社经过大大扩充,他们 也希望把它献给耶和华。因此,工程完结前很久,分社已经着手筹备一次庆典,让全德国的弟兄姊妹和来自外地的嘉宾都能够出席。

      节目在1994年5月14日星期六早上开始,演讲有力地强调,随着东欧国家陆续开放,“通往活动的大门”正向他们打开。(哥林多前书16:9)来自这些国家的弟兄,讲述当地所经历的扩展和展望未来的增长。这些报告大大强化了听众的信心。塞尔特斯的3658个与会者当天所感受到的热烈气氛,一直延续到星期天。分社租用了六个分别位于不来梅、科隆、盖尔森基兴、莱比锡、纽伦堡和斯图加特的大型会场,邀请全德国的耶和华见证人出席这一天的盛会。

      正当十多万名听众屏息静候之际,节目在六个会场里同时开始。第一个环节是简略回顾星期六在塞尔特斯举行的节目,接着是外国代表发表更多优良的报告。节目的高潮是治理机构的三位成员,分别在盖尔森基兴、莱比锡和斯图加特发表演讲。大会把演讲的内容,通过电话线播放给在其余三个会场的听众聆听。当天出席大会的17万7902人都受到鼓励,要保持信心坚强,勿让任何障碍使他们缓慢下来。现今的确是挺身行动的时候!耶和华在我们意想不到的时候,使东欧开放,让王国工作在这里不断扩展,我们绝不可以容许任何事情阻碍这件工作进行。全场听众在低头祷告向耶和华致谢前,一起唱道:“千千万万忠贞弟兄,/与我站在一起;/每个都是见证人,/紧守忠贞节气。”耶和华的人民一向都团结一致、刚毅果敢,但很少有机会以这么壮观的方式,把这些特质表现出来。

      这次教人津津乐道的奉献礼虽然结束了,分社的扩建工作却仍然继续下去。星期一清早,建筑工人又再忙个不停。原来社方刚刚在德国分社实施代存书刊的安排,目的是要避免不必要的工作重叠和开支,所以塞尔特斯需要更大的存书空间。

      1975年,德国分社印制了583万8095本书,2528万9120本杂志。二十年后,单在1998服务年度,德国分社的生产量已经增至1233万零998本书,1亿9966万8630本杂志和265万6184盒录音带。这些惊人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东欧各国的需求大增而促成的。

      随着东欧各国陆续撤销对见证人的禁令,塞尔特斯开始把书刊运送到更多的国家。事实上,从1989年5月到1998年8月,塞尔特斯所印制的所有书刊中,百分之68(共5万零583吨)是运往东欧和亚洲各国的。这相当于2529辆货车(每辆可以载20吨书刊)的总运货量。

      建筑不忘传道

      自从1975年以来,耶和华见证人落实了不少建筑工程。他们像挪亚一样,除了从事建造外,也兼顾不同的责任,包括向人“宣讲正义”。(彼得后书2:5)一方面,他们意识到,从事建造是现代纯真崇拜的重要一环。另一方面,他们也保持清晰的属灵目光,知道宣扬好消息的工作不但重要,而且十分迫切。

      事实上,德国分社的服务部发觉,塞尔特斯的种种建筑工程,实际上增加了传道员花在外勤服务上的时间。当然,拨作神治用途的建筑物落成后,建筑物本身就是一个见证。用速建技术兴建的王国聚会所和美观的大会堂,往往令旁观者对见证人刮目相看。耶和华见证人热心投入建筑工作,这种态度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使这些人乐意听听他们所传讲的好消息。这些内心正直的人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耶和华见证人比任何宗教团体更活跃、更热心。

      马格德堡聚会所历劫犹存

      在这段时期,其中一座举行奉献礼的聚会所位于马格德堡。1923年,当时的德国分社办事处从巴门搬到马格德堡。在1927和1928年年间,分社在这里兴建了一座美观的大会堂,可以容纳大约八百人。弟兄们把会堂命名为“竖琴堂”,以表示对守望台社所出版的书刊《上帝的竖琴》的赏识。会堂后面的墙上有一幅浮雕,刻画了大卫王演奏竖琴的情景。

      1933年6月,纳粹党充公了社方在马格德堡的物业,关闭了工厂,在社方的建筑物上升起有纳粹党党徽的旗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政府把这些物业归还见证人。可是,好景不常,1950年8月,共党的官员没收了社方的所有物业。

      1993年,德国统一后,当局把大部分物业归还社方,其余的物业就大都以赔偿代替归还。从前的“竖琴堂”也是归还社方的其中一个物业。经过几个月的重修,马格德堡有一座合适的王国聚会所了。

      奉献礼上,彼得·康斯卡克介绍说:“这座建筑物已经是第三次举行奉献礼了:第一次是在20年代,然后是1948年,这是第三次,在1995年。”维利·波勒代表德国的分社委员会发表奉献礼演讲。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马格德堡的伯特利服务。说起来,原来1947年海登·科温顿从世界总部前来德国探访时,曾在这个会堂里发表演讲,当时波勒是他的传译。难怪波勒弟兄对在座450个应邀前来的嘉宾说:“我讲这个演讲时的感受,你们应该可以想像了。”

      今天,马格德堡有几群会众经常在从前的“竖琴堂”举行聚会。这件事是鲜明的例证,表明耶和华对他的仆人所说的话是真确的。以赛亚在二千七百多年前引述上帝的话,说:“凡为攻击你造成的器械必不利用。”此外,希西家王也提醒人民说:“与我们同在的是耶和华——我们的上帝,他必帮助我们,为我们争战。”——以赛亚书54:17;历代志下32:8。

      翻译部门

      德国分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翻译。1956年,当时只有四个成员的德语翻译部从瑞士的伯尔尼迁到威斯巴登。其中两个成员是艾丽斯·贝尔纳和埃丽卡·苏贝尔,她们生前一直忠于职守。另外一个当年在翻译部工作的人是安妮·苏贝尔,她现在仍然在这个部门服务。这些年来,德语翻译部不断扩充人手,现在除了德语的《守望台》和《儆醒!》跟英语同期出版外,德语版的书本也通常跟英语版同时发行。

      早在60年代,德国分社除了德语翻译外,也负责一部分的俄语和波兰语的翻译工作。这两种语言的翻译工作由国外服务部督导。当时东德、波兰和苏联都禁止见证人活动,国外服务部负责统筹这几个国家的王国工作。

      社方尽可能从波兰邀请富于经验的翻译员到塞尔特斯。另外,社方也从苏联招募新的翻译员到塞尔特斯去,因为那里不但有适当的设备,环境也比较舒适,翻译员可以受到进一步的训练。此外,这些翻译员也可以汲取德语翻译员的经验。不论翻译员从事什么语言的翻译工作,都会碰上类似的困难,德语翻译员可以在这方面提供实用的帮助。外来的翻译员抵达塞尔特斯不久,就赢得了伯特利家庭成员的深深喜爱。

      当然,训练只是短期的,翻译员始终要回到本国去。因此,位于华沙附近的波兰伯特利在1992年启用后,留在德国的波兰语翻译员一完成手头的主要翻译项目,就回到波兰跟当地的翻译员一起工作。

      这批翻译员离开前,更多的俄语和乌克兰语的新翻译员前来受训。头一批的五个翻译员在1991年9月27日到达,其他的随后而来,最后共有超过30个翻译员曾经到过塞尔特斯受训。

      1994年1月,俄语翻译员要回去本国,入住位于圣彼得堡附近的索尔涅奇诺耶的伯特利。至于乌克兰语翻译员,他们目前(撰写这篇报告的时候)正期待不久就可以迁到兴建中的乌克兰伯特利去。不同语言的翻译小组也曾经跟塞尔特斯的翻译部门合作,从他们所提供的协助得益。他们的工作教人时刻想到,耶和华的旨意是要“从所有国族、部族、民族、语言”把人召集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地”的基础。在这个由“新地”所预表的人类社会里,人人都全心一意地事奉独一的真神耶和华。——启示录7:9,10;彼得后书3:13。

      国际会议中心

      由于德国分社位置适中,不少访客都乐于到那里参观。法兰克福的莱茵-美因机场据称是欧洲大陆客运量最高的机场。塞尔特斯离法兰克福的机场只有60公里,因此不少见证人即使只是路经法兰克福,也喜欢抽空到分社参观一下。他们都觉得,花一点时间到分社参观,享受一下伯特利家庭的慷慨接待,往往令他们精神一振。

      塞尔特斯也是举行国际会议的理想地点。有时候,来自不同分社的代表会在这里会面,彼此交换意见。例如,治理机构的出版委员会就曾经在1992年,安排欧洲16个分社的代表到这里,跟布洛克林的弟兄举行为期四天的会议。会议的目的是要协调各个分社的工作,务求确保欧洲的所有分社,不论国内的经济情况有多恶劣,都能够得到充足的灵粮。

      其实在这次会议之前,德国的耶和华见证人已经免费向所有感兴趣的人分发圣经刊物了。这个措施令指控守望台社售卖书刊牟利的人哑口无言。

      塞尔特斯的会议结束后,欧洲各分社都实行同样的措施。在东欧地区,这个措施实在大大造益当地的人,因为这些地区里不少渴求属灵事物的人,往往是生计窘迫的。那么,全球的王国工作所涉及的庞大开支,又怎样可以支付呢?完全靠耶和华见证人本身和其他有心人的自愿捐款。他们为什么慷慨解囊呢?有些人是因为看出,我们应该让人人都有机会知道,实践圣经的原则可以使人改善目前的生活。(以赛亚书48:17;提摩太前书4:8)有些人就渴望在上帝终止现今这个邪恶事物制度之前,尽一份力令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宣讲开去,遍及世人所住的全地,所以也慷慨资助这件工作。——马太福音24:14。

      第二次会议在1992年的较后时间举行,主要是商讨一个新的措施。直到当时,德国分社先把书刊运送到欧洲的各个分社,然后分社把书刊运送到个别的会众去。新的措施是,由德国分社直接把书刊运送给欧洲各国的所有会众。1993年4月,德国分社举行第三次会议后,着手把中欧六个国家也纳入这个新措施里。1994年2月,东欧各分社的代表在奥地利的维也纳举行会议,再有19个国家的会众从这个措施受惠。

      这个措施的好处十分明显。既然有些国家的分社不用储存书刊,这些分社自然不用设立庞大的书籍装运部,整个分社的开销也相应减低了。由于有这个措施,有些国家的伯特利不用扩充物业。此外,其他国家兴建新的伯特利之家的时候,也可以把建筑规模缩小,因为书籍的储存、装箱和运送,现在通通由德国分社一手包办了。

      在1989年,德国分社储存了大约2000种书刊,分别属于59种语言;到了1998年,书刊种类增至8900种,分别属于226种语言。直到1998年4月,德国塞尔特斯分社负责把书刊供应给74万2144个传道员,这些传道员分别属于32个国家里的8857群会众。

      真基督徒仍然受人憎恨

      耶稣在生前度过的最后一晚告诉门徒说:“因为你们不是世界的一部分,而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他们要是迫害了我,也会迫害你们。”(约翰福音15:19,20)因此,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倒台后,耶和华见证人料到,他们在德国所受到的迫害并不会完全终止。同样,共党政权对他们的禁令虽然撤销了,人民普遍享有更大的人身自由,耶和华见证人所受到的迫害却没有停止,只是变换了手法罢了。——提摩太后书3:12。

      今天,叛道者已取代了以往迫害耶和华子民的人;他们仿佛拿着棍棒一样,殴打昔日的基督徒同伴。(马太福音24:48-51)在20世纪80年代尾和90年代初,叛道者的声音越来越大,也更经常恶意中伤见证人。部分清谈节目的制作人把叛道者形容为熟悉耶和华见证人的“专家”。可是,有些公正的人却质疑叛道者的做法。他们觉得,单凭这些心怀怨恨的前度见证人的片面之词,就对见证人妄下定论,是不明智的。一个青年看过这样的一个电视节目后,打电话给社方在塞尔特斯的办事处。他说,电视访问的那个前度见证人在几年前曾跟他研读圣经。后来,青年由于个人理由没有再研读下去。看过电视节目和认出那个教过他圣经的人之后,他觉得很不高兴。他问道:“他怎么可以说那种话呢?他明明知道自己指控见证人的那些话是假的。”结果, 青年再次研读圣经;这一次是跟当地会众的长老研读。

      当然,不少人无论从电视听见什么,从报章读到什么,就都会想也不想的就接受。由于传媒经常散播针对耶和华见证人的言论,社方于是特别编制了一本32页的册子,驳斥这些误导大众的传言。册子的题目是:《耶和华见证人——你的邻人。他们是谁?》。

      这本册子登载了1994年一次调查的实况报告,当时共有约14万6000名德国见证人接受调查。调查的结果轻易驳倒了不少人对见证人的误解。这个宗教的成员都是老年妇人?德国四成的见证人是男性,见证人的整体平均年龄是44岁。这个宗教的成员自小就被洗脑?百分之52的见证人是成年后才归信的。这个宗教令家庭破裂?百分之19的见证人是独身的,百分之68已婚,百分之9是寡妇,只有百分之4跟配偶离了婚,其中大部分更是成为见证人之前离婚的。这个宗教反对人生儿育女?已婚的见证人当中,八成是父母。这个宗教的成员智力低于常人?三分之一的见证人懂得起码一种外语,百分之69经常留意时事。这个宗教不准属下的成员享乐?见证人每星期用在消遣上的时间平均是14.2小时。另外,他们也优先做属灵的事,平均每周花17.5小时从事宗教活动。

      册子也专题报道了“小奥利弗事件”。奥利弗在1991年出生后不久,医生发觉他的心脏有一个小洞。奥利弗的母亲于是马上安排给儿子做手术。她找到愿意合作的医生,为孩子做不输血手术,以求符合她的宗教信仰。可是,反对者却歪曲事实,试图丑化耶和华见证人。尽管手术十分成功,期间完全没有输过血,一份报章在事后却大造文章,含沙射影地说奥利弗的“宗教狂”母亲虽然横加反对,奥利弗却由于输入了“救了他一命的血”而平安无恙。册子驳斥了媒体所散播的错误言论。

      起初,册子的分发对象是那些对见证人所受的污蔑有怀疑的人。可是,社方后来在1996年把封面重新设计,在封底印上邀请人接受义务圣经研究的信息,在全德国分发出去,结果分发了180万本。

      向传媒提供事实

      由于反对者不断借用媒体煽风点火,肆意丑化耶和华见证人,德国分社于是在1996年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委任瓦尔特·克拜为掌管新闻资讯部的委员会的主席。克拜弟兄说:“反对者的宣传攻势往往铺天盖地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好好统筹回应的工作,让传媒更容易得到有关我们的正确信息。”首先,分社在各地物色善于处理公共关系的人选,然后举行研讨会去训练他们。直至1998年,分社把全国划分为22个大小适中的区域,共有几百个新闻资讯部的联络员在这些区域里工作。联络员的工作,主要是亲自接触地区里媒体的编辑和记者。

      新闻资讯部也安排在德国向公众放映《耶和华见证人在纳粹迫害下屹立不移》这部录像带。德语版的《屹立不移》在1996年11月6日举行全球首映,地点是拉文斯布吕克的集中营纪念馆。不少耶和华见证人曾经给囚禁在这个集中营里。出席首映的包括新闻界人士和著名的历史学者。

      直至1998年9月1日为止,全国举行过331次公映,共有超过26万9000人观看过这部录像带。听众中除了见证人外,也包括媒体和政府的代表及公众人士。报章上刊登了过百篇有关公映录像带的报道,全部都对见证人有好评。其中的176次公映,是在一个有关纳粹党迫害耶和华见证人的展览会上举行的。

      1993年11月,一名记者在一份德语报章(Meissner Zeitung )上说:“有些人认为耶和华见证人盲从轻信,遵从不切实际的圣经教训。这些人终有一天会惊觉,原来见证人对自己的楷模耶稣基督,竟然认识得那么深切。由于这种认识,见证人令自己的一生充满意义。”现在,新闻界有越来越多人跟他有同感。

      五十年后依旧屹立不移

      耶和华见证人从集中营里释放出来后,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们的忠贞事迹非但没有随着历史被人淡忘,反而继续向世人提出了强有力的见证。撰写这篇报告的时候,当年因紧守信仰而给关在集中营的人当中,有一部分仍然活着。他们至今仍旧像当年一样,热心为耶和华服务。他们勇敢坚定的立场证明,耶和华确实有能力保护他的人民。请读读以下这些从集中营里生还的人的心底话(请也留意他们的年龄,括号内是他们在1998年年初时的年龄);他们所说的,无疑也是许多劫后余生者的心声:

      海因里希·迪克曼(95岁):“在萨克森豪森,他们强要我看着弟弟奥古斯特在全营囚犯面前被处决。他们给我一个机会,我只要声明放弃信仰,就可以立刻获释。我不肯妥协,集中营的长官于是说:‘想清楚吧,我看你还可以活多久。’五个月后,他死了,我还活着。我的座右铭是:‘要专心仰赖耶和华’。我现在仍然抱着这个宗旨做人。”

      安妮·迪克曼(89岁):“我把[在集中营里的经历]当作训练,令我继续忠于伟大的创造者、赐生命给我们的耶和华。我的经历使我一生富于意义,也令我更亲近上帝。这些年来,对上帝的信心和爱一直激励着我。我从不用人来催迫我做什么。”

      约瑟夫·雷瓦尔德(86岁):“回顾过去那段艰苦的日子,我感到十分安慰,因为考验虽然令人感到压力和痛苦,我却能够始终紧守基督徒的信仰和中立立场。我深信,全凭全能的上帝耶和华帮助,我才能够活到今天。对于基督徒的信仰,我现在所怀有的决心,比从前受考验的时候更强。我的心愿是要继续站在上帝那一方,绝不退缩。”

      爱尔弗莉德·勒尔(87岁):“希特勒掌政的时候,我给关在狱中八年。回想在狱中发生的一切事,我不得不说,没有什么事是我意料之外的。我很清楚的是,行走真理的道路虽然不免要奋力挣扎和受苦,个中也有喜乐和成就感。我并不觉得这一辈子是白过的。”

      玛丽亚·洪巴赫(97岁):“我很高兴自己有这么难得的权利,可以在遭受那些非人虐待的时候,显明自己对耶和华的爱戴和感激。没有人强迫我这样做!只有仇敌才强迫我们,威吓我们,目的是要我们服从希特勒过于服从上帝。可是他们却没有成功!我的良心清白,就算给关在监里也感到快乐。”

      格露德·普辛格(86岁):“我被判处三年半的独自监禁。审判结束后,我给带回囚室。这时候,一个长官对我说:‘谢谢你。你的话鼓励了我,使我再次相信上帝。你只要保持一贯的坚强勇敢,这三年半你一定能够熬过去的。’这句话说得真对!就在这段给独自监禁的日子里,我特别感受到耶和华的爱和他所赋予的力量。”

      集中营的生还者仍旧屹立不移。这些见证人的忠贞事迹,直到他们获释后五十年的今天,仍旧传颂于世,为耶和华带来赞美,令上帝的仆人受到莫大的鼓励!

      在德国,宣扬好消息的工作还没有完结。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德国的见证人总共花了8亿小时向国人宣讲上帝的王国。同时,德国耶和华见证人的服事职务也惠及多个国家的人民。德国的见证人觉得,他们并不是个独立的族群,而是耶和华崇拜者的全球大家庭的成员。

      1998年,共有21万7472人出席德国举行的五个“上帝的生命之道”国际大会。大会充分显示了耶和华的崇拜者四海一家、团结合一的精神。与会的代表来自世界各地,大会的节目以13种语言举行。大会强调,基督徒需要不断保持忠信,持续不懈地宣讲好消息。凭着耶和华的扶持,德国的耶和华见证人决心继续持守上帝的生命之道。

  • 德国
    1999耶和华见证人年鉴
    • [第69页的图片]

      1955年,在纽伦堡举行的“胜利王国”国际大会

      [第73页的图片]

      德国的见证人曾帮助很多外国移民从圣经真理获益

      [第88页的图片]

      威斯巴登伯特利,摄于1980年

      [第90页的图片]

      分社委员会成员(从左到右)。前排:京特·金茨,埃德蒙·安斯塔特,雷蒙·坦普尔顿,维利·波勒。后排:埃伯哈德·法比安,理查德·凯尔西,维尔纳·鲁特凯,彼得·米特伦加

      [第95页的图片]

      德国的见证人目前共有十座大会堂(图示部分大会堂)

      1.格劳豪

      2.罗伊特林根

      3.慕尼黑

      4.梅肯海姆

      5.柏林

      [第99页的图片]

      马丁·普辛格和格露德·普辛格

      [第100,101页的图片]

      塞尔特斯的分社设施

      [第102页的图片]

      部分从德国奉派到海外服务的传道员:(1)曼弗雷德·托纳克,(2)玛格丽塔·柯尼格尔,(3)保罗·恩格勒,(4)卡尔·索迈斯奇,(5)京特·布施贝克

      [第110页的图片]

      东欧各国的禁令撤销后,大量书刊运送到这些地区去

      [第118页的图片]

      1990年的柏林大会

      [第124页的图片]

      第一座在前东德地区兴建的王国聚会所

      [第132,133页的图片]

      奉献礼——首先在塞尔特斯(见上图)举行,然后在德国六个会场内举行

      [第139页的图片]

      反驳失实信息的有力工具

      [第140,141页的图片]

      这些忠心的基督徒(摄于勃兰登堡,1995年)虽然曾被囚在集中营里(耶和华见证人的囚衣绣上紫色三角作为记认),却仍然紧守信仰

      [第147页的图片]

      下一页,顺时针方向:海因里希·迪克曼、安妮·迪克曼、格露德·普辛格、玛丽亚·洪巴赫、约瑟夫·雷瓦尔德、爱尔弗莉德·勒尔

  • 德国
    1999耶和华见证人年鉴
    • [第139页的图片]

      反驳失实信息的有力工具

      [第140,141页的图片]

      这些忠心的基督徒(摄于勃兰登堡,1995年)虽然曾被囚在集中营里(耶和华见证人的囚衣绣上紫色三角作为记认),却仍然紧守信仰

      [第147页的图片]

      下一页,顺时针方向:海因里希·迪克曼、安妮·迪克曼、格露德·普辛格、玛丽亚·洪巴赫、约瑟夫·雷瓦尔德、爱尔弗莉德·勒尔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