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以要开明地接受新思想?守望台1989年 | 6月15日
-
-
饱受逼迫压制的“基督徒”终于起来反抗当地的一个领主,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央的幕府政府认为暴动是由天主教的传教运动直接引起的,于是驱逐葡萄牙人,又禁止日本人出国。当局在1639年颁布了上述法令之后,日本就真真正正的闭关自守了。
荷兰人是惟一获准继续与日本有贸易往来的西方人,他们被迫迁到出岛——长崎港的一个小岛——居住。有200年的时间,西方文化只可以在现在收复的出岛悄悄传入。每年岛上贸易站的长官都提交一份《荷兰报告》,好让政府知道外面世界的情形如何,但幕府政权却很小心不让任何人看到这份报告。从此日本人就与世隔绝,直至1853年佩里准将砰然叩响日本的门户,情况才改变过来。
闭关自守的终止
佩里那支庞大的黑色舰队喷出团团烟雾,开进江户湾,把当地的渔民吓呆了。渔民以为舰队是移动的火山呢。江户(今东京)的百姓恐慌万分,很多人带同家具逃离江户城。这次逃奔严重到政府要颁布公文去安定人心。
震惊日本人的不单是佩里准将所率领的蒸汽轮船,他带来的礼物也令这些与世隔绝的人目瞪口呆。这些来客示范用电报把信息由一座建筑物传到另一座建筑物那里。由佩里监督编辑的《美国舰队远赴中国海域及日本探险记事》一书提及一班日本官员忍不住跳上一辆极小的火车头,据说这个火车头小得“连一个六岁小童也容不下”。甚至一个权贵也抱住车顶,弄得“官袍松开,随风飘扬”。
佩里翌年的探访终于把日本的大门完全推开。日本政府向压力屈服,把国家向外国开放。死硬派的排外主义者为了想日本继续闭关自守,不惜采用恐怖手段,暗杀政府的丞相,并且袭击外国人。有些排外的领主更向外国舰队开火。但他们的攻击终于沉寂下来,于是日皇从德川幕府手中接管政府。
佩里打开日本门户之时,西方各国已经历了工业革命。由于日本闭关自守,所以比别国远远落后。当时各工业化的国家已利用蒸汽作为动力。到1830年代,蒸汽机和蒸汽推动的机器已普遍受人采用。日本因锁国政策而在工业化方面落后甚远。日本初次派遣到欧洲去的代表团就特别有这种感觉。在1862年伦敦的一个展览会中,日本的产品是用纸和木造的。据一个尴尬的代表说,那些展品就像“古玩店里摆卖”的古董一样。
日本遣往欧洲和美国的代表觉得祖国亟需工业化,因此热心介绍现代的发明和思想回国。佩里初到日本之后六十四年,最后在世的船员探访日本,说:“日本在过去60多年的进步实在叫我吃惊。”
因此,日本的锁国政策大大限制了自己的发展潜能。向新思想开放门户证明在很多方面对日本有益。可是,今天在日本有人指出,仍有若干个别的人“在思想上固步自封”,并且认为这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克服墨守成规的倾向不但对现代的日本人是个挑战,对全人类也是个挑战。你对“固步自封”有何感想?像日本在1850年代一样头脑开明,接受新思想会叫你得益吗?
-
-
你开明地接受新思想吗?守望台1989年 | 6月15日
-
-
19世纪中叶的日本人也把向他们叩门的西方人视为“骚扰”他们。当时在很多日本人眼中,一切跟不速之客有关的事物都是不足取的,甚至有害的。正如一句东方谚语说:“疑心生暗鬼。”日本绘画中的佩里准将正好说明许多日本人的心态。这样的绘画留存下来的大约有50幅,其中只有2,3幅把他描绘为一个普通的美国海军军官,其他的则把他描绘为长鼻子的恶鬼或脸色苍白的怪物,正如这里的插图一样。
然而,随着日本的开放,开明的日本人渐渐明白外国人并非蛮夷。日本第一个遣往美国的代表团就有些人有这样的经历。他们亲自看见西方文化时,情形好像眼睛里的阴翳消掉了一样。虽然高级官员根据日本人的观点不断埋怨美国人如何无礼,年轻的一代却对新文化作出更持平的判断。
一个19岁的男子是一位高官的随员,他在后来写道:“在日本代表团的70个代表当中,大部分人都不满或憎恨[美国人]。可是,目睹真正的情形之后,我们当中有些人明白自己错了,而且后悔怀有这样的恶意。把外国人视为有如犬马般卑贱而侮辱他们,只会为我们招来不仁不义的臭名而已。”你和这个年轻随员一样开明,以不偏不倚的态度看待新思想吗?
庇哩亚人的榜梯
在公元第一世纪,很多犹太人都对基督的教训怀有无理的偏见。在某方面来说,这好像排外的日本人对外头世界所怀的偏见一般。
-
-
你开明地接受新思想吗?守望台1989年 | 6月15日
-
-
请想想匡治的例子。他曾经极度仇视基督教,像反对日本开放的排外主义者一样。后来他的妻子幸子开始研读圣经,他就猛烈反对她。他甚至想过要杀死家人,然后自杀。由于他这么暴烈,家人只好逃到幸子的哥哥在日本北部的家去。
最后,匡治决定开明一点,研究一下妻子的宗教。他读过一些圣经刊物之后,看出自己需要作出改变。随着他研读圣经,他那暴烈的态度逐渐改变过来,进而反映出上帝圣灵的果子。(加拉太书5:22,23)匡治迟疑不敢参加耶和华见证人的聚会,因他从前曾猛烈反对见证人,他害怕见证人会找机会向他报复。但他终于到王国聚会所去。当时他受到极为热烈的欢迎,令他不禁掉下泪来。
不错,克服偏见,研究新思想可以扩阔我们的眼界,而且在很多方面造益我们。但这意味到我们要接纳一切新思想吗?
要慎加选择!
随着日本不再锁国,新思想就纷纷涌进该国。有些新思想造益日本人,但其他的却乏善可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