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日本
    1998耶和华见证人年鉴
    • 神户的发展

      在神户,工作的增长也很显著。1949年12月30日至1950年1月1日,日本第一个正式的神治大会在神户的海外传道员之家举行。这个海外传道员之家的地方十分宽敞。星期日的公众聚会则在神户的垂水学校礼堂举行,出席人数增至101人。有三个人在垂水的公共大浴池受浸。

      在神户的海外传道员当中,阿德里安·汤普森学日语特别快。他在1951年被委任为日本第一位环务监督,后来更成为日本第一位区务监督。他作了很大努力,为当地的工作奠下稳固基础,好迎接未来的迅速增长。他母亲多年来在新西兰忠心从事先驱工作,而阿德里安自己曾一度在榄球比赛方面颇有名气。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他毅然舍弃运动明星的光采,受浸成为见证人,然后到澳洲从事全时服务。他在1977年去世,但他那过人的精力,以及对耶和华“专一的爱”,却长留在弟兄的记忆中。——民数记25:11,《新世》。

      海外传道员需要相当时日,才能适应日本人的家居习惯、文化和语言,但他们最关心的是向人传讲圣经真理。绰号“老虎”的柏西·伊斯洛是个性情豪爽的澳洲人,他回忆说:“我们主持很多圣经研究,我有36个圣经学生,伊玛和其他海外传道员也不相伯仲。很多时,圣经学生到海外传道员之家研读,有些人每天都来。屋里每个房间都有人在研读圣经,每晚有三四个。我们把英语版和日语版的课本打开在面前。为了帮助学生,我们数算答案在页中的哪几行。这样做当然要花不少时间,但学生凭着阅读圣经,把经文跟社方的资料比较,就明白课文的意思了。这的确令我们惊讶不已。今天,他们都仍在真理里!”

      在早期的日子,海外传道员在传道工作上可以使用的王国书刊很少。在神户,有一箱日语版的《光》第2册是战前遗留下来的。传道员向人介绍这本书时,对方时常会说,“我宁愿先读第1册。”可是,在神户最先认识真理的日本人当中,有一位却是由于阅读《光》的第2册而发生兴趣的,他后来更成为环务监督。不久,传道员开始使用《“以上帝为真实”》一书的资料。有几个圣经学生自行把书里的各章译成日语,油印之后借给海外传道员,供他们主持其他圣经研究之用。但这些翻译有时颇成问题。有一次,伊玛·伊斯洛发觉,译者在一份译文中加插了评注,写上“伊玛·伊斯洛夫人提供的解释”等字样,令她大吃一惊。

      十年之后,柏西在福冈市有一个极为感人的经历。当地监狱有个名叫中田公弘的死囚,他因受雇杀死两个人而被判死刑。这个囚犯要求有个圣经研究,柏西就跟他研读。结果,公弘完全脱去他的“旧品格”,后来更在监里受了浸。(以弗所书4:22-24)柏西说,他是“我所知最热心的王国传道员之一”。公弘学会盲人点字法,将《“以上帝为真实”》、《“这王国的好消息”》,以及《守望台》和《儆醒!》的文章转为点字本。社方将这些刊物分发到日本各地,包括给盲人学校。1959年6月10日清早,一辆警车驶到海外传道员之家门前。原来公弘会在该天早上行刑,他要求见柏西最后一面。柏西答允了,并在刑场跟他交谈了一会儿,最后他们一同唱了一首王国诗歌。公弘对柏西说:“柏西,你为什么浑身发抖?其实,紧张的应该是我才对。”他被吊之前,最后说的话是:“今天我深深信赖耶和华,也深深相信赎价的牺牲和复活的希望。我会睡一会儿,如果是耶和华的旨意,我会跟你们所有人在乐园里再见。”公弘也向普世的弟兄致亲切的问候。他杀人要偿命,但死的时候不是个毫无希望、怙恶不悛的罪犯,而是耶和华手下一个献了身、受了浸的忠仆。——参阅使徒行传25:11。

      伊玛·伊斯洛后来患了癌症,跟恶疾搏斗了十年之后,终于在1988年1月29日死于日本海老名的伯特利之家。妻子死后,柏西曾以宾雪法尼亚州守望台圣经书社社员的身分,数次出席社方的年会,不久之前更在年会上发表关于日本的报告。后来他自己也在1996年去世。

      1949年年尾,梅尔巴·巴雷开始在神户参与外勤服务;当时她所识的日语非常有限,但却开始了一个圣经研究。结果产生了两个新传道员,其中一位是高木美代,她从事先驱服务已达几十年之久。她后来告诉梅尔巴,她当初见到她们两位海外传道员姊妹踏着一片泥泞上门探访她,令她深受感动。四十八年后的今天,美代需要坐轮椅,但仍逐户向人传道。梅尔巴在神户不及三年,就被调到东京去了,但她却在神户帮助了七个人认识真理。这些弟兄姊妹多年来一直保持忠心;值得庆幸的是,1995年神户发生大地震时,他们都安然无恙。

  • 日本
    1998耶和华见证人年鉴
    • 1950年年初,五位在基列第11届毕业的姊妹由于未能获得签证前往新喀里多尼亚,社方把她们转派到日本神户工作。这些姊妹包括洛伊丝·戴尔(至今从事先驱工作已有67年之久)和莫莉·赫伦。在过去49年,她们一直是传道伙伴,目前在东京的三田海外传道员之家服务。《守望台》1980年12月15日刊载有洛伊丝的事迹。

      莫莉·赫伦回忆说:“神户的海外传道员之家相当宽敞。第一批海外传道员抵达后六个月,我们在当地举行耶稣受难纪念。当时大约有180人出席,饭厅和通道都挤满了人;有些人‘不得其门而入’,只好在窗外聆听日语传译的演讲。”听众听到关于传道安排的宣布,次日(星期日)早上,约有35个人来到要参加传道。巴雷弟兄说:“每位海外传道员不得不带着三四个感兴趣新人到别人门口传道。由于海外传道员说日语还不很流利,住户就转而跟我们的日本同伴交谈。至于这些感兴趣新人告诉住户什么事,我们就无从知道了。”

      1950年6月尾,韩战突然爆发。当然,日本的海外传道员很想知道八个在韩国服务的同学的情形怎样。他们不用等很久就知道了。韩战爆发之后第二天,神户有些海外传道员搭火车回家。一列来自相反方向的火车也同时抵站。两辆火车离去时,神户的传道员看见八个来自韩国的海外传道员竟然站在对面的月台上。这次重逢令他们多么惊喜交集!韩国的海外传道员得以搭上最后一班接送平民的飞机离开韩国。神户海外传道员之家的成员突然从十个人增至十八个人。当时神户市仍有颇大部分是废墟,结果见证人在当地作了一个十分 彻底的见证。

  • 日本
    1998耶和华见证人年鉴
    • 1951年,诺尔弟兄(上图左边)在神户海外传道员之家主持大会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