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耶和华为什么要有见证人?
    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第1章

      耶和华为什么要有见证人?

      在普世各地,耶和华见证人以孜孜不倦地对人谈及耶和华上帝和他的王国为人所知。他们也以不顾反对、坚守信仰,甚至不惜为信仰舍命而闻名。

      “在二十世纪,美国宗教逼迫的主要受害者是耶和华见证人,”阿奇博尔德·考克所著的《法庭与宪法》(1987年)一书这样说。“耶和华见证人……曾受到世界各地的政府折磨和逼迫,”托尼·霍奇斯写道。“在纳粹德国,他们被逮捕解到集中营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守望台]社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被禁止活动。……现今[1970年代]耶和华见证人正在非洲饱受虐待。”——《耶和华见证人在非洲》,1985年版。

      他们为什么受到这么多逼迫呢?他们努力传道究竟有什么目标?耶和华见证人真的是上帝所委派的吗?为什么耶和华要有见证人——并且立不完美的人作他的见证人?答案与在宇宙法庭上聆讯的若干争论有关。这乃是有史以来关系最重大的案件。我们必须查考一下这些争论,才能明白何以耶和华要有见证人,以及何以这些见证人甘愿忍受甚至最猛烈的反对。

      耶和华的至高统治权受到挑战

      这些重大争论牵涉到耶和华上帝的至高统治权是否正当的问题。因为耶和华创造了万物,同时由于他身为上帝以及他的全能,他乃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创世记17:1;出埃及记6:3;启示录4:11)因此,他有权管治天地万有。(历代志上29:12,《新世》脚注)但他一向都凭着爱心行使他的至高统治权。(可参阅耶利米书9:24。)那末,上帝要求他所造的聪慧生物怎样报答他呢?上帝要他们爱他,并且对他的至高统治权表现体会。(诗篇84:10)可是,耶和华的合法至高统治权在数千年前受到挑战。以什么方式?究竟谁这样行?圣经的第一本书创世记将事情的经过透露出来。

      创世记报道,上帝创造了第一对人类——亚当和夏娃——并且赐给他们一个美丽的家园。在此之后,上帝也对他们颁布了以下的命令:“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世记2:16,17)“分别善恶树”究竟是什么?吃这棵树的果子代表什么意思?

      这是一棵实际的树,但上帝把它用作一个象征性的目的。由于他将这树称为“分别善恶树”,并且吩咐第一对人类不可吃这树的果子,这棵树很适当地象征上帝有权为人决定什么是“善”(上帝所喜悦的事),以及什么是“恶”(上帝所不悦的事)。因此,这棵树可以试验人是否尊重上帝的至高统治权。可悲的是,第一对人类并没有顺从上帝;他们擅自吃了禁果。人在顺从和体会方面受到这个简单却意义深刻的考验,但结果一败涂地。——创世记3:1-6。

      吃禁果这项看来细小的行动其实意味到反叛耶和华的至高统治权。怎会如此呢?若要明白亚当夏娃所做的事的真正含义,一个重要关键是明白上帝将我们人造成怎样的生物。耶和华创造第一对人类的时候赐给他们一项杰出的恩赐——自由意志。为了补充这项恩赐,耶和华赋予人各种心智能力,包括领悟力、理智和判断力等。(希伯来书5:14)人并不像没有头脑的机械人,也不像主要受本能支配的动物。可是,人所拥有的自由是相对的,他们的自由必须受上帝的律法所支配。(可参阅耶利米书10:23,24。)亚当夏娃选择吃禁果。这样,他们便滥用了自己的自由。究竟什么促使他们采取这条途径呢?

      圣经解释,上帝所造的一个灵体蓄意采取一条与上帝对抗为敌的途径。这个后来被称为撒但的灵体在伊甸园里透过一条蛇说话,首先引诱夏娃,然后通过她引诱亚当,使两者都偏离了顺服上帝的至高统治权的途径。(启示录12:9)亚当夏娃既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便将自己的判断力置于上帝的决定之先,由此表示他们要自行决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创世记3:22。

      这件事所引起的争论是,耶和华有权统治人类吗?他以一种对手下臣民最有益的方式行使至高统治权吗?蛇对夏娃所说的话清楚暗示有这个争论存在:“上帝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这段话所暗示的意思是,上帝不公平地故意把一些好处不给女人和她的丈夫。——创世记3:1。

      人在伊甸园里的反叛引起了另一个争论:人在考验之下能够对上帝保持忠心吗?24个世纪之后,发生在忠信的约伯身上的事件将这个有关的争论清楚显示出来。潜伏在蛇背后的‘声音’——撒但——当面向耶和华提出挑战,说:“约伯敬畏上帝,岂是无故呢?”撒但指控说:“你岂不是四面圈上篱笆围护他和他的家,并他一切所有的吗?他手所做的都蒙你赐福;他的家产也在地上增多。”由此撒但暗示,约伯的正直是以自利为动机的。他进一步指控说:“人以皮代皮,情愿舍去一切所有的,保全性命。”既然耶和华指出,‘地上没有人像约伯一样,’撒但其实声称他能够使上帝的所有仆人都离弃他。(约伯记1:8-11;2:4)这样,上帝手下所有的仆人都间接受到挑战,要他们证明自己对上帝的至高统治权的确忠贞不二。

      争论一旦引起,就必须加以解决才行。时间的过去——至今已有6000年左右——以及人类统治的彻底失败,清楚表明人亟需上帝的至高统治。但他们愿意接受这种统治吗?会有人表明他们衷心承认耶和华拥有公义的至高统治权吗?的确有!耶和华有他的见证人!但在考虑他们所提出的见证之前,首先让我们查考一下,作见证人牵涉到一些什么事。

      作见证人意味到什么

      译作“见证人”的原文字词可以帮助我们看出作耶和华的见证人是什么意思。在希伯来文圣经里,译作“见证人”(ʽedh,厄德)的名词来自一个意思是“回来”或“重复、再次做”的动词(ʽudh,乌德)。《旧约神学词汇集》论及这个名词(厄德)说:“见证人便是借着复述,有力地证实自己的证言的人。这个字词[厄德]在法庭上是个常用的字眼。”《给英语读者的希伯来语详尽语源辞典》补充说:“[乌德这个动词的]原本意思很可能是‘他再三有力地说’。”

      在基督教圣经里,译作“见证人”的希腊字词(marʹtys,马珥提于斯)和译为“作见证”的希腊字词(mar·ty·reʹo,马珥提于肋俄)也含有法律的意味,虽然后来这个字词的含义变得较为广泛。据《新约神学辞典》说,“作见证的观念[被用来]一方面指为可知的事实作证,同时也指为真理作见证,意即将信念表明和宣认出来。”因此,见证人可以根据直接的个人所知陈述事实,也可以宣布自己所坚信的见解或真理。a

      第一世纪基督徒所跟从的忠心途径使“作见证”一词含有更深的意义。这些早期的基督徒有许多曾在逼迫及面对死亡的情势下作见证。(使徒行传22:20;启示录2:13)结果,到大约公元第二世纪,见证一词的希腊字词(马珥提于斯,英文的“殉道者”[martyr]一词即来自这个语词)含有进一步的意思,被人用来指一些甘愿“以死亡证实自己所作见证或宣认的严肃性”的人。他们并不是由于杀身成仁而被称为见证人;反之,他们乃是为了忠心作见证而舍命。

      那末,耶和华的这些早期见证人是谁呢?谁甘愿“再三有力地”宣布——在口头上,也借着所过的生活——耶和华是合法、配得的至高主宰呢?谁甘愿对上帝保持忠诚,甚至不惜为此舍命呢?

      耶和华的早期见证人

      使徒保罗说:“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希腊文neʹ-phos,内佛斯,意指一大团云]围着我们。”(希伯来书12:1)人类在伊甸园里反叛上帝的至高统治权之后不久,这‘大群像云彩一般’的见证人便开始形成了。

      保罗在希伯来书11:4标明亚伯是耶和华的第一位见证人,说:“亚伯因着信,献祭与上帝,比该隐所献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称义的见证,就是上帝指他礼物作的见证。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亚伯以什么方式作耶和华的见证人呢?答案集中于亚伯所献的祭物何以比该隐所献的“更美”一事上。

      简单说来,亚伯怀着正确的动机献上正确的祭物,并且以正确的行为加以支持。他献上一个有血的祭物作为礼物,祭物所代表的是他羊群里首生者的生命——该隐则献上没有生命的土产。(创世记4:3,4)该隐的祭物缺乏发自信心的动机,而这便是使亚伯的祭物得蒙上帝悦纳的原因。该隐必须修正他所作的崇拜。可是,他却将内心的不良态度显露出来;他拒绝接受上帝的劝勉和警告,反而把忠信的亚伯杀了。——创世记4:6-8;约翰一书3:11,12。

      亚伯所表现的信心正是他父母所缺乏的。借着他所跟从的忠信途径,他表明自己坚信耶和华的至高统治权是公义和配得的。亚伯活了一个世纪左右,当其时他表明人是能够对上帝保持忠心的;他甚至以死把自己所作的见证确立起来。亚伯的血继续“说话”,因为上帝感示人将他殉道的事迹记录下来,保存在圣经里让未来的世代可以读到!

      亚伯死后大约五个世纪,以诺开始“与上帝同行”,跟随一条与耶和华的善恶标准一致的途径。(创世记5:24)在他的日子,由于一般人背弃上帝的至高统治权,各种不敬虔的恶行在人类当中大行其道。以诺坚信至高的主宰会采取行动处置不敬虔的人,而上帝的灵亦感动他向人宣布恶人将会遭受毁灭。(犹大书14,15)以诺至死不渝地作耶和华手下忠信的见证人;最后耶和华“把他接去”,看来使他不致落在仇敌手中遭受横死。(希伯来书11:5)因此,我们可以把以诺的名字加进基督之前‘一大群有如云彩般的见证人’之列。

      一种不敬虔的精神继续弥漫在人类的事务中。以诺死后大约70年,挪亚出生了。挪亚在世期间,上帝手下的天使儿子们来到地上;看来他们披上人的外表,与地上美貌的女子同居。他们所产生的后代称为尼弗凌;这些是世上的巨人。(创世记6:1-4)灵体与人的反常结合以及他们所产生的混种后代造成了什么结果呢?上帝感示的记载回答说:“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上帝观看世界,见是败坏了;凡有血气的人在地上都败坏了行为。”(创世记6:5,12)上帝的脚凳——地球——竟‘满了强暴’。这种情形多么可悲!——创世记6:13;以赛亚书66:1。

      在另一方面,“挪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世代、他纯全无疵。”(创世记6:9,《吕译》)他表明自己全心顺服耶和华的至高统治权,“凡上帝所吩咐的,他都照样行了。”(创世记6:22)他凭着信心采取行动,“造了一艘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希伯来书11:7,《新译》)但挪亚并非仅是从事建造而已,他也以‘传义道者’的身份警告人毁灭将临。(彼得后书2:5)可是,虽然挪亚放胆向人作见证,当时那个邪恶的世代却“毫不理会,直到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部冲去”。——马太福音24:37-39,《新世》。

      挪亚的日子之后,耶和华在洪水后的诸族长当中也有他的见证人。圣经提及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约瑟,这些乃是基督之前一大群像云彩般的见证人的早期分子。(希伯来书11:8-22;12:1)他们一生紧守忠诚,由此表明自己全力支持耶和华的至高统治权。(创世记18:18,19)他们借此对于使耶和华的名成圣一事作出贡献。他们并没有试图在地上某个王国治下寻求安全;相反,他们公开“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并且怀着信心“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上帝所经营所建造的”。(希伯来书11:10,13)他们以耶和华为统治者,寄望于上帝所应许的属天王国,将此视为他那合法的至高统治权的表现。

      在公元前16世纪,亚伯拉罕的后代沦为奴隶。他们亟需有人把他们从埃及的奴役下拯救出来。当时摩西和他的兄长亚伦在一场‘诸神之战’中担任重要角色。他们去到法老面前,向后者发出耶和华的最后通牒:“容我的百姓去。”但高傲的法老硬起心来;他不想失去一大群奴隶工人。于是他回答说:“耶和华是谁,使我听他的话,容以色列人去呢?我不认识耶和华,也不容以色列人去!”(出埃及记5:1,2)当时法老被人视为一位活的神,他那充满蔑视的反应表明他拒绝承认耶和华是真神。

      谁是真神的争论既已引起,耶和华便着手证明他才是真神。通过手下行法术的祭司,法老号召埃及诸神合力与耶和华的大能对抗。但耶和华降下十场灾殃,每一场均由摩西和亚伦预先宣布出来,借此表明他有能力支配地上的各种自然力量和生物,也证明他的能力远高过埃及的诸神。(出埃及记9:13-16;12:12)降下第十场灾殃之后,耶和华以“大能的手”将以色列人带出埃及。——出埃及记13:9。

      摩西是‘世上最谦和的人’,因此他需要有很大勇气和信心才能去见法老——不是去一次而是去许多次。(民数记12:3)可是,摩西从没有冲淡耶和华吩咐他向法老发出的信息。甚至死亡的威胁也无法使他噤口不言!(出埃及记10:28,29;希伯来书11:27)摩西的确是个名副其实的见证人;他“再三有力地”为耶和华的真神地位作证。

      以色列人在公元前1513年从埃及获救之后,摩西写了创世记一书。一个新时代——撰写圣经的时代——由此便开始了。既然摩西看来是约伯记一书的执笔者,他对上帝和撒但之间的争论必然略有所知。但是,随着圣经的写作继续进行,牵涉到上帝的至高统治权和人的忠诚的争论会被人清楚记录下来;这样,所有人都能够充分认识事情所牵涉到的重大争论。与此同时,耶和华在公元前1513年奠下了根基去产生一个由见证人组成的国家。

      一个由见证人组成的国家

      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之后第三个月,耶和华与他们缔结了一项独特的立约关系,使他们成为他的“特别产业”。(出埃及记19:5,6,《新世》)他现在把以色列人视为一个国家,并通过摩西去管理他们。他也设立了一个以他们的国家宪法——律法的约——为基础的神治政府。(以赛亚书33:22)他们是耶和华的选民,组织起来去代表他们的至高统治主。

      可是,在随后多个世纪中,这个国家并没有始终如一地承认耶和华的至高统治权。以色列人在应许之地定居之后屡次偏离正道,转而崇拜列国的魔神。由于他们没有将耶和华视为合法的至高统治主而服从他,上帝便容许他们受人劫掠,以致情形看来仿佛列国的诸神比耶和华能力更高强似的。(以赛亚书42:18-25)但在公元前第八世纪,耶和华公开向列国的诸神提出挑战。他决心要澄清这项错误的印象,从而解决谁是真神的重大问题。

      耶和华透过预言者以赛亚发出以下的挑战:“他们[列国的诸神]中间谁能将这事说明[准确地加以预言],将先前的事[意即预先的事]说给我们听呢?他们[诸神]可以带见证来,以显自己为对,或让他们[列国的人民]听见,便说这是真的。”(以赛亚书43:9,《吕译》)不错,列国的诸神尽管提出他们的见证人,作证诸神的预言“是真的”好了!但这些神当中,没有一个能够提出真正的见证人去证明自己是真神!

      耶和华向以色列人清楚表明,在解决谁是真神的问题上,他们究竟负有什么责任。他说:“你们就是我的见证人,我所拣选的仆人,为要使你们知道,并且相信我,又明白我就是‘那位’;在我以前没有神被造出来,在我以后也必没有。唯有我是耶和华;除我以外,并没有拯救者。我曾预告,我曾拯救,我曾说给你们听,在你们中间没有别的神。……你们是我的见证人,我就是上帝。”——以赛亚书43:10-12,《新译》。

      因此,耶和华的子民以色列人成为一个由见证人所组成的国家。他们能够有力地作证,耶和华的确拥有正当、配得的至高统治权。他们能够根据以往的经验,怀着信念宣布耶和华是他百姓的伟大拯救者,同时是说真预言的上帝。

      为弥赛亚作见证

      虽然在基督之前有‘一大群像云彩般’的见证人作了很多见证,牵涉到上帝的争论却尚未完全解决。何以故呢?因为在上帝指定的时间,当事实已清楚表明人无法成功地管理自己,从而需要受耶和华统治之后,耶和华便会对一切不肯尊重他的合法权威的人执行判决。再者,所引起的争论其实远远超越人世。由于有一个天使在伊甸园里反叛上帝,关于对上帝的至高统治权保持忠诚的问题便伸展到天上的受造众生当中,将他们也牵涉在内。因此,耶和华定意要派一位灵体儿子来到地上,届时撒但会有充分机会试探他。上帝的这位灵体儿子会有机会以十全十美的方式解决以下的重大问题:会有人在任何考验之下均忠于上帝吗?上帝的这位儿子证明了自己的忠贞之后,上帝会授权给他去作耶和华的伟大洗雪者;他会将一切恶人消灭,并且彻底实现上帝原本对地球所定的旨意。

      但是人怎能认出上帝的这位儿子呢?耶和华在伊甸园里应许,将来会有一个“后裔”来到,击伤与蛇相若的大仇敌的头,借此使上帝的至高统治权获得彻底洗雪。(创世记3:15)耶和华透过希伯来的众先知提出了许多与这位弥赛亚“后裔”有关的细节,包括他的背景和活动,甚至他露面的年份在内。——创世记12:1-3;22:15-18;49:10;撒母耳记下7:12-16;以赛亚书7:14;但以理书9:24-27;弥迦书5:2。

      到公元前第五世纪中期,希伯来文圣经完成了,预言均已记录下来,等候弥赛亚来到加以应验。我们会在下一章考虑这位见证人——事实上他是上帝最伟大的见证人——所提出的见证。

      [脚注]

      a 例如,第一世纪有些基督徒能够从第一手知识为有关耶稣的历史事实——关于他的一生、死亡和复活——作见证。(使徒行传1:21,22;10:40,41)可是,后来相信耶稣的人却只能够借着把耶稣的一生、死亡和复活的意义向别人宣讲而作见证。——使徒行传22:15。

  • 耶稣基督,忠信的见证人
    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第2章

      耶稣基督,忠信的见证人

      在一段大约4000年的时期中,基督之前一长串的见证人提出了他们的证言。但是,牵涉到上帝的至高统治权和他仆人的忠诚的争论却一直未获得彻底解决。现今时候来到,作王的“后裔”,上帝所应许的弥赛亚,要在地上出现了。——创世记3:15。

      耶和华在他手下的亿万灵体儿子当中拣选谁去执行这项重大任务呢?所有这些灵体儿子均曾目击在伊甸园里发生的事,他们无疑知道事情所引起的宇宙争论。但谁最热中于证明耶和华的圣名的清白,并且洗雪他的至高统治权呢?既然撒但声称没有人能够在考验之下对上帝的至高统治权保持忠诚,谁能够对他的挑战提出最有力的答复呢?耶和华拣选了他的首生子,他的独生子耶稣,去肩负这项重任。——约翰福音3:16;歌罗西书1:15。

      虽然这意味到耶稣要离开他的天上之家——在这个家里,他比其他任何生物与他的天父共处了更长的时间——但他却热切、谦卑地接受这项工作委派。(约翰福音8:23,58;腓立比书2:5-8)耶稣怀着什么动机接受委派呢?由于他对耶和华怀有深挚的爱心,他渴望见到上帝的圣名证明清白而摆脱一切非难。(约翰福音14:31)耶稣也由于深爱人类而甘愿作出牺牲。(箴言8:30,31;可参阅约翰福音15:13。)他在公元前2年初秋在地上诞生。这件事唯独凭着圣灵的力量才可能发生——耶和华将耶稣的生命从天上转移到犹太处女马利亚的腹中。(马太福音1:18;路加福音1:26-38)这样,耶稣便生于以色列国中。——加拉太书4:4。

      耶稣比其他任何以色列人更深知自己必须作耶和华的见证人。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以色列国的成员,而耶和华曾通过预言者以赛亚对这个国家说:“你们就是我的见证人。”(以赛亚书43:10,《新译》)除此之外,公元29年耶稣在约旦河受浸时,耶和华用圣灵膏他。(马太福音3:16)这样,正如耶稣后来作证说,他获得能力去“报告耶和华的恩年”。——以赛亚书61:1,2;路加福音4:16-19。

      耶稣忠贞不二地执行任务,成为耶和华在地上最伟大的见证人。由于这缘故,耶稣临死时站在他身旁的使徒约翰有充分理由将他称为“忠信的见证人”。(启示录1:5,《新世》)在启示录3:14(《新译》),得了荣耀的耶稣将自己称为“阿们”及“忠信真实的见证人”。这位“忠信的见证人”提出了什么证言呢?

      “给真理作见证”

      耶稣在罗马总督彼拉多面前受审时宣布说:“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约翰福音18:37)耶稣给什么真理作见证呢?就是上帝的真理。他努力将耶和华永恒的旨意显示出来。——约翰福音18:33-36。

      可是,耶稣怎样给这项真理作见证呢?译为“作见证”一词的希腊文动词也含有“宣布、证实、提出有利的证言、称赞、嘉许”的意思。在古希腊的纸莎草纸文件中,这个动词的另一个形式(马珥提于若)常常出现于署名之后,正如在商业往来文件中的情形一般。因此,耶稣必须凭着他所执行的服事职务证实上帝的真理。这无疑需要他向人宣布及传扬真理。可是,所需的并非仅限于谈话而已。

      耶稣说:“我就是……真理。”(约翰福音14:6)不错,他的生活方式实现了上帝的真理。上帝曾在预言里将自己对王国及其弥赛亚统治者所定的旨意表明出来。耶稣在地上时一生跟从的途径,最后借着牺牲生命作祭物而达到最高潮;借此他应验了圣经论及他的一切预言。这样,他便证实和肯定了耶和华那含有预言性的话语的确是真实的。由于这缘故,使徒保罗能够说:“上帝的应许、无论多么多,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我们说‘阿们’[意即“好吧”或“的确”]时也是借着基督,使荣耀借着我们而归于上帝。”(哥林多后书1:20,《吕译》)不错,上帝的应许均应验在耶稣身上。——启示录3:14。

      给上帝的名作见证

      耶稣教他的跟从者祷告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马太福音6:9)耶稣在临死前的晚上对天父所作的祷告中也说:“你从世上赐给我的人,我已将你的名显明与他们。他们本是你的,你将他们赐给我,他们也遵守了你的道。我已将你的名指示他们,还要指示他们,使你所爱我的爱在他们里面,我也在他们里面。”(约翰福音17:6,26)事实上,这便是耶稣降世为人的首要目的。他显明了上帝的名;这牵涉到什么事呢?

      当时耶稣的跟从者已经知道上帝的名字,而且也加以使用。他们在犹太会堂所用的希伯来文圣经书卷里见到和读到这个名字。他们在教人和写作时运用一部称为《七十人译本》的希伯来文圣经希腊文译本,他们在这本圣经里也见到和读到上帝的名字。既然他们已经知道上帝的名字,在什么意义上说来,耶稣将这个名字显明或指示给门徒呢?

      在圣经时代,名字并非仅是标签而已。J.H.塞耶编的《新约希腊语-英语辞典》说:“在新约里,对上帝的崇拜者说来,上帝的名字被用来指这个名字所总括的一切特质,凭此上帝使自己为人所知。”耶稣把上帝的名指示给人,不是仅凭着使用这个名字,同时也凭着将这名字背后的个体——他的旨意、活动和各种特质——显露出来。既然耶稣是“在父怀里”的爱子,他能够以无人能及的方式将父显明出来。(约翰福音1:18)不但如此,耶稣以如此十全十美的方式将他的父反映出来,以致耶稣的门徒能够在子身上“看见”父。(约翰福音14:9)耶稣凭着自己的所言所行给上帝的圣名作见证。

      他为上帝的王国作见证

      身为“忠信的见证人”,耶稣是上帝王国一个杰出的宣扬者。他强调说:“我必须……宣告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因为我是为此被差来的。”(路加福音4:43,《新世》)耶稣仆仆风尘,徒步走遍巴勒斯坦各地,向人宣扬上帝的属天王国。在一切有人聆听的地方,他都向人传道:在湖边、在山麓上、在城市和村镇里、在会堂和圣殿中、在市场和人们家里。但耶稣深知,他所能到达的地方和能够听见他作见证的人,数目相当有限。(可参阅约翰福音14:12。)因此,为了将传道工作扩展到全世界,耶稣训练和派出门徒作王国的宣扬者。——马太福音10:5-7;13:38;路加福音10:1,8,9。

      耶稣是个勤恳热心的见证人,他绝不容许自己受其他事所分心。他虽然对别人的需要表现个人关注,却绝没有如此专注于为人带来短期的舒解,以致忽略了上帝托付给他的任务——向人指出上帝的王国才是解决人类难题的永久方法。有一次,耶稣施行奇迹喂饱了大约5000名男子(将妇孺包括在内也许远超过一万人)。在此之后,一群犹太人想强迫他在地上作王。耶稣怎样行呢?他“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约翰福音6:1-15;可参阅路加福音19:11,12;使徒行传1:6-9。)虽然耶稣施行过许多医病的奇迹,他却主要不是以行奇迹者为人所知;相反,信徒和不信的人均将他视为“老师”。——马太福音8:19;9:11;12:38;19:16;22:16,24,36;约翰福音3:2;《现译》。

      显然,为上帝的王国作见证乃是耶稣所能从事的最重要的工作。耶和华定意要人人都知道他的王国是什么,以及这个王国会怎样达成他的目的。耶和华十分关心这件事,因为王国乃是他用来使自己的名成圣、将所有加于这名之上的非难一概清除的工具。耶稣深知这件事,因此他以王国为传道的主题。(马太福音4:17)借着尽心竭力向人宣扬上帝的王国,耶稣全力拥护耶和华那合法的至高统治权。

      忠心至死的见证人

      没有人比耶稣更爱戴耶和华和他的至高统治权。身为“一切创造物中的首生子”,耶稣在天上作灵体时与他的父耶和华亲密交往,从而能够真正“认识”父。(歌罗西书1:15,《新世》;马太福音11:27,《新译》)他在上帝未创造第一对男女之前的无穷岁月中,一直甘愿顺服上帝的至高统治权。(可参阅约翰福音8:29,58。)目击亚当夏娃背弃上帝的至高统治权必然使耶稣大感痛心!可是,他却耐心地在天上等候了大约4000年,然后时间终于来到,他得以成为耶和华在地上最伟大的见证人!

      耶稣充分意识到,宇宙的争论直接将他牵涉在内。事情看来耶和华仿佛圈上篱笆保护他。(可参阅约伯记1:9-11。)耶稣在天上充分表明了他对上帝的忠心和爱戴;但是,他若在地上成为一个人,他会在任何类型的试炼之下都紧守忠诚吗?他若在敌人看来占上风的环境里,他能够抵抗撒但吗?

      与蛇相若的大仇敌绝没有浪费时间。耶稣受浸和受膏之后不久,撒但随即引诱他表现自私的精神,劝他抬高自己,最后更怂恿他背弃天父的至高统治权。但耶稣斩钉截铁地对撒但说,“当拜主——你的上帝,单要事奉他,”由此表明他在这些争论上的立场如何。他与亚当简直有天渊之别!——马太福音4:1-10。

      上帝为耶稣规划的途径意味到他必须受苦和死亡,这是耶稣深知的。(路加福音12:50;希伯来书5:7-9)可是,“他既见自己有人的样子,就谦卑自抑,服从至死,甚至死在苦刑柱上。”(腓立比书2:7,8,《新世》)借此耶稣证明撒但是个无耻的说谎者。当时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上帝若容许撒但随意考验人,人能够对上帝的至高统治权保持忠诚吗?耶稣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耶稣的死所成就的事并非至此为止。

      由于耶稣死在苦刑柱上,他也“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太福音20:28;马可福音10:45)他那完美属人的生命具有作祭物的价值。耶稣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不但使我们的罪得蒙赦免,同时也向我们打开在地上乐园里享永生的机会。这是与上帝原本的旨意完全一致的。——路加福音23:43;使徒行传13:38,39;希伯来书9:13,14;启示录21:3,4。

      耶和华证实了他对耶稣的爱,并且表示嘉许耶稣担任“忠信的见证人”的角色。他在耶稣死后第三日使他从死里复活过来。这证实耶稣为王国所作的见证是真确的。(使徒行传2:31-36;4:10;10:36-43;17:31)耶稣复活后在地球附近逗留了40日,当其时他多次向使徒显现,然后升返天上。——使徒行传1:1-3,9。

      耶稣曾表示,上帝的弥赛亚王国会在遥远的未来才建立起来。(路加福音19:11-27)这件事会同时标明耶稣‘临在和事物制度末期’的开始。(马太福音24:3,《新世》)但他在地上的跟从者怎样才能看出这些事在什么时候发生呢?耶稣给了他们一个“标记”——一个由许多证据共同组成的标记。标记的特色包括战争、地震、粮食短缺、瘟疫和不法事件大增等。标记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王国的好消息会传遍有人居住的大地,作为对万国的一个见证。在我们的日子,我们已见到这个令人惊讶的标记的所有特色均逐一出现,由此表明我们正生活在耶稣以属天君王的身份临在及事物制度的末期中。a——马太福音24:3-14,《新世》。

      可是,耶稣的跟从者又如何?耶稣临在期间,隶属于许多不同教会的人均自称跟从耶稣。(马太福音7:22)可是,圣经说只有‘一个信仰’。(以弗所书4:5,《新译》)既然如此,你怎样才能辨明纯真的基督徒会众,看出哪个团体是蒙上帝嘉许及受他指引的组织呢?借着查考一下圣经怎样论及第一世纪的基督徒会众,然后看看今日谁正跟从同一的模式,你便能够看出哪一个团体才是真正的基督徒会众了。

      [脚注]

      a 可参阅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的《圣经——上帝的话语抑或人的话语?》第10章,“一个你已目击其应验的圣经预言”。

  • 耶稣基督,忠信的见证人
    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第23页的整页图片]

  • 第一世纪耶和华的基督徒见证人
    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第3章

      第一世纪耶和华的基督徒见证人

      “你们[要]……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人。”(使徒行传1:8,《新译》)耶稣的这项临别训示将他的门徒立为见证人。但是作谁的见证人呢?耶稣说,“作我的见证人。”这段话意味到耶稣的门徒不会作耶和华的见证人吗?绝不然!

      其实,耶稣的门徒获得一项前所未有的特权——一方面作耶和华的见证人,同时也作耶稣的见证人。耶稣的早期门徒是忠信的犹太人,他们已经是耶和华的见证人了。(以赛亚书43:10-12)但现在他们也要为耶稣作见证,向人指出在通过上帝的弥赛亚王国使耶和华的名成圣一事上,耶稣所担任的重大角色。这样,他们为耶稣作见证的目的其实是要荣耀耶和华。(罗马书16:25-27;腓立比书2:9-11)他们作证耶和华绝没有说谎,在过了4000多年之后,他终于兴起了应许已久的弥赛亚(基督)!

      第一世纪耶和华手下的基督徒见证人也负有一项独特的责任——这项责任至今仍落在真正的基督徒肩上。

      “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

      耶稣从死里复活之后,向聚集在加利利一个山上的门徒显现。耶稣在那里将门徒所负的责任向他们陈明:“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19,20)请想想这项重大任务牵涉到一些什么事。

      耶稣说:“你们要去。”但是到谁那里去呢?到“万民”那里去。这是个新命令,对犹太裔的信徒来说特别具有挑战性。(可参阅使徒行传10:9-16,28。)在耶稣的日子以前,有些外邦人对纯真的崇拜发生兴趣,他们便归附以色列而受到欢迎。(列王纪上8:41-43)在耶稣执行服事职务的早期,他曾吩咐使徒‘去传道’,但只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马太福音10:1,6,7)现在他们却奉命要到万国的人那里去。为了什么目的呢?

      耶稣吩咐说,‘要使人作我的门徒。’不错,他的门徒奉命要使别人也成为门徒。但这件事牵涉到什么呢?门徒是个学习者和受教的人——不仅是学生,同时也是拥护者。门徒接受耶稣的权威,不是仅借着在内心相信他,同时也借着服从他而在外表上显明自己的立场。据《新约神学辞典》说,译作“门徒”的希腊字词(马特特斯)“暗示有一种个人的感情存在,被描述为[门徒]的人的一生均受这种感情所模铸”。

      耶稣补充说:“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人若要对耶稣培养个人的感情,就必须受到教导去‘遵守基督所吩咐的一切事’,包括他吩咐我们宣扬“王国的好消息”的命令在内。(马太福音24:14,《新世》)唯独这样,人才能够在真正的意义上成为耶稣的门徒。唯独那些接受耶稣的教训而成为真正门徒的人才应当受浸。

      耶稣向门徒提出保证说:“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耶稣的教训一向均与我们有切身关系,因此永不会过时。基于这个理由,直至今日基督徒仍有义务要使别人成为基督的门徒。

      这样,基督将一项责任重大的使命授予他的跟从者,那便是,在普天下致力于使人作基督门徒的工作。可是,为了使人成为基督的门徒,他们必须为耶和华的圣名和王国作见证,因为这便是作他们模范的耶稣毕生致力的工作。(路加福音4:43;约翰福音17:26)凡是接受基督的教训而成为他门徒的人,都成为耶和华的基督徒见证人。成为耶和华的见证人不再由血统——生为犹太民族的成员——去决定了;反之,这会凭个人选择去决定。人成为耶和华的见证人乃是由于他们深爱耶和华,并且衷诚渴望顺服他的至高统治的缘故。——约翰一书5:3。

      但是,第一世纪耶和华的基督徒见证人有执行他们的任务,作上帝和基督的见证人,并‘使万民成为基督的门徒’吗?

      “直到地极”

      耶稣将任务交托给门徒之后不久,便回到他父的天上居所那里了。(使徒行传1:9-11)十日之后,在公元33年五旬节的日子,使人作基督门徒的工作以盛大的规模展开。耶稣将他应许赐下的圣灵倾浇在他那些在地上热切等待的门徒身上。(使徒行传2:1-4;可参阅路加福音24:49及使徒行传1:4,5。)这使他们充满热心,努力向人传讲基督已经复活,而且他将要带着王权复临。

      正如耶稣所吩咐一般,他在第一世纪的门徒从耶路撒冷开始为上帝和基督作见证。(使徒行传1:8)使徒彼得带头对数千个从许多国家来到耶路撒冷守五旬节的犹太人“作了彻底的见证”。(使徒行传2:5-11,40,《新世》)不久,仅是归信的男子已大约有5000人。(使徒行传4:4;6:7)后来,腓利对撒马利亚人“传上帝国的福音和耶稣基督的名”。——使徒行传8:12。

      但当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未受过割礼的外邦人哥尼流在公元36年归信之后,好消息开始传到万国中许多非犹太人那里。(使徒行传第10章)事实上,好消息传播得如此迅速,到公元60年左右,使徒保罗已能够说好消息“传给了天下万民”。(歌罗西书1:23,《新译》)这样,到第一世纪的末了,基督的忠信跟从者已在罗马帝国各地——在亚洲、欧洲和非洲——使许多人成为基督的门徒!

      既然耶和华的基督徒见证人在第一世纪这么短的时期内成就了这么多的工作,问题是:他们有将自己组织起来吗?若然,以什么方式?

      基督徒会众的组织

      从摩西的时候开始,犹太民族便居于一个独特的地位——它乃是上帝的会众。上帝使这群会众具有高度的组织,在长老、首领、法官和长官的指挥下操作。(约书亚记23:1,2)但是,由于后来犹太民族悍然拒绝接受耶和华的爱子,它失去了所享的光荣地位。(马太福音21:42,43;23:37,38;使徒行传4:24-28)在公元33年的五旬节,上帝的基督徒会众取代了以色列会众。a基督徒会众是怎样组织起来的呢?

      在五旬节的日子,门徒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由此表明他们自始就借着所受的教导团结一致。在第一天,他们“同心合意”地聚集起来。(使徒行传2:42,46)随着使人作基督门徒的工作继续扩展,信徒所组成的会众开始成立,首先在耶路撒冷,然后伸展到耶路撒冷以外。(使徒行传8:1;9:31;11:19-21;14:21-23)门徒习以为常地在公众地方及在私人家里聚集起来。——使徒行传19:8,9;罗马书16:3,5;歌罗西书4:15。

      当时的基督徒会众迅速扩张。究竟什么使这个组织不致沦为一个散漫的群体,属下的会众在当地各自为政呢?原因是,他们都在一位领袖之下团结起来。耶稣基督自始便是上帝所任命的主和会众的元首,各地的会众均承认他的这个地位。(使徒行传2:34-36;以弗所书1:22)基督从天上积极指挥他在地上的会众的事务。以什么方式呢?借着耶和华交给他运用的圣灵和天使。——使徒行传2:33;可参阅使徒行传5:19,20;8:26;彼得前书3:22。

      基督也持有另一项工具去维持基督徒会众的团结——一个显形的治理机构。起初,治理机构是由耶稣的忠信使徒所形成的。后来,这个机构也将耶路撒冷会众的其他长老以及使徒保罗包括在内,即使后者并不住在耶路撒冷。所有会众都承认这个中央长老团的权威,每逢在组织或教义方面有问题发生,便向这个机构寻求指引。(使徒行传2:42;6:1-6;8:14-17;11:22;15:1-31)结果如何?“于是[各会众]信心越发坚固,人数天天加增。”——使徒行传16:4,5。

      治理机构在圣灵指挥之下负责任命监督和助手(服事仆人)去照料每群会众。这些男子都符合圣经所定的属灵资格。这项划一的标准并不是由当地会众自行设立的,相反,它对所有会众均适用。(提摩太前书3:1-13;提多书1:5-9;彼得前书5:1-3)监督们受到敦促要跟从圣经的教训及服从圣灵的指引。(使徒行传20:28;提多书1:9)会众的所有分子均受到鼓励要‘服从带头的人’。(希伯来书13:17,《新世》)这样,不但每群会众得以保持团结,而且整个基督徒会众的群体也能够保持内在的合一。

      在第一世纪耶和华的基督徒见证人当中,即使有些男子持有负责的职位,会众里却没有教士和平信徒的分别。他们都是弟兄;他们只有一位领袖,就是基督。——马太福音23:8,10,《新世》。

      圣洁的品行和爱心将他们标明出来

      第一世纪耶和华的见证人所提出的证言并非仅限于“嘴唇的果子”而已。(希伯来书13:15)基督徒见证人的一生均受到作基督门徒一事所模铸。因此,当时的基督徒不但宣告自己的信仰,他们的信仰也将他们的生活改变过来。他们撇下旧品格及其种种有罪的行为,努力披上按照上帝旨意而形成的新品格。(歌罗西书3:5-10,《新世》)他们为人忠实正直、勤奋可靠。(以弗所书4:25,28)他们道德清白——严禁任何形式的性不道德。醉酒和拜偶像也受到禁止。(加拉太书5:19-21)因此,基督教有充分理由以“这道”为人所知。这乃是一种以对耶稣的信仰为中心、紧紧跟从他脚踪而行的生活方式。——使徒行传9:1,2;彼得前书2:21,22。

      可是,基督徒有一种格外显著的特质——爱心。早期基督徒对信徒同工的需要表现仁爱的关注。(罗马书15:26;加拉太书2:10)他们不但爱人如己,而且爱别人过于爱自己。(可参阅腓立比书2:25-30。)他们甚至甘愿彼此舍命。但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耶稣岂不是甘愿为他们舍命吗?(约翰福音15:13;可参阅路加福音6:40。)耶稣能够告诉门徒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3:34,35)基督吩咐他的跟从者要表现这种自我牺牲的爱心;他在第一世纪的门徒切实遵守这个命令。——马太福音28:20。

      “不属世界”

      第一世纪的基督徒有责任要使人成为基督的门徒及作上帝和基督的见证人,因此他们无法容许自己被世俗事务所分心;他们必须将注意集中在执行他们的使命之上。耶稣无疑曾如此行。他对彼拉多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约翰福音18:36)他也毫不含糊地对门徒说:“你们不属世界。”(约翰福音15:19)因此,早期的基督徒像耶稣一样与世界保持分离;他们绝不参与政治或战争。(可参阅约翰福音6:15。)虽然一般世人均热中于追求物质东西及纵情享乐,基督徒却拒绝采纳世人的行事方式。——路加福音12:29-31;罗马书12:2;彼得前书4:3,4。

      由于第一世纪的基督徒见证人与世界保持分离,他们的确与众不同。历史家E.G.哈迪在《基督教与罗马政府》一书中评论说:“基督徒在周遭的世界里是陌生人和客旅;他们是天上的公民;他们所仰望的王国并不来自这个世界。因此他们对公众事务不感兴趣,这种情形自始便是基督教的一个显著特色。”

      为义受逼迫

      耶稣曾警告说:“‘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约翰福音15:20)耶稣未死于苦刑柱上之前曾受到猛烈的逼迫。(马太福音26:67;27:26-31,38-44)正如他所警告一般,他的门徒不久便经历到类似的待遇。(马太福音10:22,23)但是为了什么缘故呢?

      早期的基督徒很快便引起了别人的注意。他们紧守崇高的道德原则和忠诚。他们坦率、热心地执行使人作基督门徒的工作;结果实际有数以千计的人舍弃伪宗教制度,毅然成为基督徒。这些人拒绝参与世俗的事务。他们不愿附和大众去崇拜皇帝。因此难怪他们很快便成为恶毒的逼迫的攻击对象,而这些逼迫是由伪宗教领袖和不明真相的政治领袖所挑起的。(使徒行传12:1-5;13:45,50;14:1-7;16:19-24)可是,这些人只是那促成逼迫的真正罪魁——“古蛇”撒但——手中的工具而已。(启示录12:9;可参阅启示录12:12,17。)在这件事上撒但怀有什么目的呢?目的便是要遏止基督教及其勇敢的见证活动。

      但是,没有任何逼迫能够使第一世纪耶和华的基督徒见证人噤口不言!他们既通过基督从上帝接获任务要向人传道,就决心要服从上帝过于服从人。(使徒行传4:19,20,29;5:27-32)他们全心倚赖耶和华的力量,深信他会奖赏手下忠贞的见证人所表现的坚忍。——马太福音5:10;罗马书8:35-39;15:5。

      历史证实罗马帝国当局所发动的逼迫并未能消灭耶和华的早期基督徒见证人。第一世纪的犹太历史家约瑟夫斯说:“基督徒从[耶稣]得名,这个派别的人直至今日[约公元93年]还未销声匿迹。”——《犹太古史》,第18册,64(iii,3)。

      第一世纪耶和华的基督徒见证人所留下的记录显示,他们具有几项清晰可见的特色:他们勇敢、热心地执行为上帝和基督作见证的使命,并且致力于使人作基督门徒的工作;他们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其中人人都是弟兄而绝没有教士与平信徒之分;他们紧守崇高的道德原则,并且彼此相爱;他们与世俗的行事方式和事务保持分离;他们为义饱受逼迫。

      可是,到第一世纪末了,团结一致的基督徒会众却受到一项伺隙乘虚的严重危险所威胁。

      [脚注]

      a 在基督教希腊文圣经里,“会众”一词有时用在集体的意义上,意指基督徒会众的总体(哥林多前书12:28,《新世》);这个名词也可以指在某个城市或某个人家里聚集的当地群体。——使徒行传8:1;罗马书16:5;《新世》。

      [第26页的精选语句]

      新门徒不是仅仅消极、被动地相信耶稣,而是要顺服地跟从他

      [第27页的精选语句]

      成为耶和华的见证人不再由血统决定而是出于个人选择

      [第28页的精选语句]

      到第一世纪末了,耶和华的基督徒见证人已在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努力使人成为基督的门徒!

      [第29页的精选语句]

      在第一世纪的基督徒当中绝没有教士和平信徒的分别

      [第27页的附栏]

      基督教借着热心传道而散播

      耶和华的早期基督徒见证人受到无可扑灭的热心所激励,孜孜不倦地将好消息传播到最广泛的地步。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一书中指出,“基督徒的热心……使他们散布到[罗马]帝国的每一个行省和差不多每个城市。”J.W.汤普森教授在《中世纪史》一书中说:“基督教以令人惊讶的速度传遍罗马世界。到公元100年,很可能地中海沿岸的每个行省都已有基督徒的社区存在。”

      [第30页的附栏]

      ‘基督教的胜利’

      圣经以外的资料来源证实了早期基督徒的优良品行和爱心。历史家约翰·洛德写道:“基督教的真正胜利在于使服膺基督教训的人成为好人。……有充分证据表明他们生活清白、道德高尚,也证明他们是良好的公民及具有基督徒的种种美德。”——《古罗马世界》。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