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万民恨恶’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
利用战时的狂热达成他们的目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主义的狂热席卷全球;这使圣经研究者的敌人有一项新武器去对付他们。基督新教和罗马天主教的宗教领袖可以拿着爱国主义的幌子,将他们的仇恨表达出来。他们利用战时的歇斯底里,诬告圣经研究者煽动叛乱。在第一世纪,耶路撒冷的宗教领袖也对耶稣基督和使徒保罗提出过同样的指控。(路加福音23:2,4;使徒行传24:1,5)当然,教士们若要提出这样的指控,自己就必须积极支持战争才行。虽然这意味到将许多青年男子送上战场,去残杀另一个国家中与他们信奉同一宗教的人,大部分教士却看来并没有对此感到不安。
1917年7月,守望台社在罗素死后发行了《完成的奥秘》一书。这本书就启示录、以西结书以及雅歌这几本书作了详细的评论。这本书坦率地揭发基督教国属下教士的伪善!在一段颇短的时期内,这本书已销流很广。在1917年12月杪和1918年年初,美国和加拿大的圣经研究者也分发了1000万份称为《圣经研究者月刊》的单张,其中含有措辞猛烈的信息。这份像小报般大小的四页单张题名为“巴比伦的倾倒”,次标题则是:“基督教国现今何以必须受苦——最后的结局”。文章指出,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属下的各宗教团体乃是现代的巴比伦,他们不久便会倾倒了。为了支持提出的论点,单张刊出《完成的奥秘》一书的片断,论及上帝的预言如何表示,他已对“神秘的巴比伦”作了不利的判决。底页刊有一幅生动的漫画,展示一道墙正在倾倒。墙上有些巨石分别写着“三位一体的道理(‘3×1 =1’)”、“灵魂不死”、“永远受苦的理论”、“基督新教——信条、教士等”、“罗马天主教——教皇、红衣主教等”等字样;所有石头都正纷纷倾倒。
耶稣将犹太教士们的伪善揭发出来时,后者大感忿怒;同样,上述的揭发也使基督教国的教士们忿怒若狂。(马太福音23:1-39;26:3,4)在加拿大,教士们迅速作出反应。1918年1月,600多个加拿大教士联名递交一份请愿书,要求政府禁止万国圣经研究会的书刊流通。正如《温尼伯论坛晚报》报道,温尼伯圣斯蒂芬斯教堂的教士查尔斯·G·佩特森在讲坛上抨击刊登“巴比伦的倾倒”一文的《圣经研究者月刊》之后,司法部长约翰逊便与他联络,并从他取得一份刊物。在此之后不久,加拿大政府在1918年2月12日颁布法令,宣告若有人拥有《完成的奥秘》一书或上述的单张,便会招致罚款和监禁的惩罚。
-
-
‘受万民恨恶’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
洛杉矶的《论坛晨报》对这个演讲发表了一项详细报道。这使教士们大为震怒。牧师联会当天便召开会议,并派会长去见该报的经理,让后者知道他们对此极为不悦。在此之后,有一段时期守望台社的办事处经常受到政府情报人员的骚扰。
在这段充满国家主义狂热的时期,教士们在美国费拉德尔菲亚举行会议,并且通过决议要求政府修改间谍法,将触犯这条法例的人交给军事法庭审判,从而有招致死刑的可能。他们推举约翰·洛德·奥布赖恩——检察长在战争活动方面的特别助手——将请求向美国的参议院提出。美国总统并没有容许这个法案成为法律。但后来美国陆军少将詹姆斯·富兰克林·贝尔在盛怒之下向J.F.卢述福和W.E.范安伯透露当时在会议席上发生的事,并且表示政府打算运用间谍法去对付守望台社的主管人。
-
-
‘受万民恨恶’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
在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B.F.怀兰牧师进一步利用战时的狂热,声称圣经研究者为敌人作宣传。他在《每日电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在其中声称:“作为国家公民,你们要肩负的爱国职责之一便是:下令禁制总部设于布洛克林的万国圣经研究会。这些人打着宗教幌子推销《完成的奥秘》这本书,其实是要为德国人宣传。”他毫无避嫌地告诉政府当局,政府有责任要逮捕圣经研究者,并且制止他们继续举行聚会。
1918年的春季和夏季,圣经研究者在北美洲和欧洲都普遍受到迫害。教唆者包括浸信会、循道会、圣公会、路德会、罗马天主教和其他教派的教士们。
-
-
‘受万民恨恶’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
这宗案件在6月5日提堂,起诉人是以撒·R·伊兰和信奉天主教的查尔斯·J·巴克纳。在审讯期间,卢述福弟兄留意到天主教教士时常与巴克纳和伊兰商谈。
-
-
‘受万民恨恶’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
可是,值得注意的是,豪法官在判刑之前说,被告律师所作的陈述不但使政府的执法官员,同时令“全国各地的牧师教士”,均受到质疑和侮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