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在伯大尼西门的家里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第101章

      在伯大尼西门的家里

      耶稣离开耶利哥之后,继续朝伯大尼进发。鉴于耶利哥位于海平线以下250米,伯大尼则位于海平线之上760米,而且地势颇为陡峭崎岖,故此行完整段共长19公里的路程差不多需时一整天。你也许还记得,伯大尼就是拉撒路和他姊妹的家乡。这是一条离耶路撒冷约3公里的小村庄,位于橄榄山东面的山坡上。

      许多人已经抵达耶路撒冷准备守逾越节。他们提早到达,以便在节日前先行洁净礼。也许他们曾触摸过尸体,或做过其他令他们成为不洁的事。因此他们会遵照指定的步骤先洁净自己,希望能够以蒙悦纳的方式守逾越节。这些预先抵步的人齐集在圣殿里,他们当中有许多人纷纷猜测耶稣是否会前来守逾越节。

      当时耶路撒冷充满了与耶稣有关的争论。众所周知,宗教领袖们一直想捉拿耶稣,将他处死。事实上,他们下令任何人若知道耶稣的踪迹,便要通知他们。这些领袖在近月来已三次——在住棚节、献殿节及耶稣使拉撒路复活之后——企图杀害他。因此,人们不禁纳罕,耶稣会再次公开露面吗?他们彼此问道:“你们的意思如何,他不来过节吗?”

      按照犹太历法,逾越节在尼散月14日举行。在节期之前六天,耶稣已来到伯大尼。他在尼散月8日,星期五晚某个时候抵达当地。既然犹太律法禁止人在安息日——从星期五日落至星期六日落——出外旅行,耶稣不可能在星期六才抵达伯大尼。他很可能像往常一样到拉撒路的家里,在那里度过星期五的晚上。

      可是,伯大尼的另一个居民邀请耶稣和他的朋友一起在星期六晚上共进晚餐。这人便是一度患麻风病的西门;他也许在较早时候蒙耶稣将他的病医好。马大生性勤恳耐劳,因此她忙于招待人客。马利亚则一向对耶稣殷勤体贴,但她这次却惹起了争论。

      马利亚打开一个细小的雪花石瓶子,里面盛了约500克重的“真哪哒”香油。这是极珍贵的香料,价值相当于工人一年的工资!马利亚将油倒在耶稣的头上和脚上,然后用头发将耶稣的脚抹干,屋内顿时充满了芬芳的香气。

      门徒气恼地问道:‘为什么要这么浪费呢?’加略人犹大接着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其实犹大并非真正关心穷人,因为他不时从门徒所保管的钱囊偷取金钱。

      耶稣于是挺身维护马利亚。他吩咐说:“由她吧!为什么难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要向他们行善随时都可以;只是你们不常有我。她所做的,是尽她所能的;她是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预先浇在我身上。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做的,以为记念。”

      耶稣在伯大尼已逗留了超过24小时,他的行踪已被人传开去。因此,许多人都来到西门家里要见耶稣,也想看看当时和耶稣一起的拉撒路。许多人因为看见这个由耶稣使之从死里复活过来的人而信了耶稣。由于这缘故,祭司长不但合谋要杀害耶稣,甚至想把拉撒路也一并杀掉。真的,这些宗教领袖实在丧心病狂!约翰福音11:55-12:11;马太福音26:6-13;马可福音14:3-9;使徒行传1:12。

      ◼ 人们在圣殿里为了什么事而议论纷纷?为什么?

      ◼ 何以耶稣必然是在星期五而非星期六抵达伯大尼?

      ◼ 耶稣抵达伯大尼时,很可能在哪里度过安息日?

      ◼ 马利亚的什么行动惹起了争论?耶稣怎样为她辩护?

      ◼ 什么足以表明祭司长的确丧心病狂?

  • 基督凯旋进入耶路撒冷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第102章

      基督凯旋进入耶路撒冷

      次日清晨,即尼散月9日星期日,耶稣与门徒离开伯大尼,朝着橄榄山向耶路撒冷进发。不久,他们行近位于橄榄山上的伯法其。耶稣吩咐两个门徒说:

      “你们往对面村子里去,必看见一匹驴拴在那里,还有驴驹同在一处;你们解开,牵到我这里来。若有人对你们说什么,你们就说:‘主要用它。’那人必立时让你们牵来。”

      虽然门徒起初看不出这些吩咐跟应验圣经的预言有什么关系,后来他们却意识到这是应验了圣经的话。撒迦利亚先知曾预言上帝所应许的君王会骑着驴,不错,“就是骑着驴的驹子”,进入耶路撒冷。所罗门王也曾类似地骑着驴的驹子前往受膏。

      门徒于是进入伯法其,把驴和驴驹子牵走。有些站在一旁的人说:“为什么做这事?”门徒遂告诉他们牲畜是给主用的,他们就让门徒把驴牵走,带给耶稣。门徒将自己的外袍放在驴和驴驹子的背上,耶稣则骑在驴驹子上。

      耶稣骑着驴驹子向耶路撒冷进发。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大多数人将外袍铺在路上,也有些人从树上砍下树枝来,铺在路上。他们喊道:“奉主[耶和华]名来的王是应当称颂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处有荣光。”

      群众中有些法利赛人对这些歌颂的话大感不满,于是对耶稣抱怨说:“夫子,责备你的门徒吧!”但耶稣回答说:“我告诉你们,若是他们闭口不说,这些石头必要呼叫起来。”

      耶稣行近耶路撒冷的时候,他见到城就为之哀哭,说:“巴不得你在这日子知道关系你平安的事;无奈这事现在是隐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来。”由于耶路撒冷蓄意忤逆,它必须自食其果,正如耶稣预言说:

      “你的仇敌[提多将军手下的罗马大军]必筑起土垒,周围环绕你,四面困住你,并要扫灭你和你里头的儿女,连一块石头也不留在石头上。”耶稣所预言的毁灭果然在37年之后,即公元70年,临到耶路撒冷之上。

      在耶稣说这番话之前几个星期,群众中有许多人亲眼目击耶稣使拉撒路复活过来。他们仍不断向人谈及这个奇迹。因此,当耶稣进入耶路撒冷时,全城都哄动起来。“这是谁?”人们想知道。群众不住的说:“这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稣。”法利赛人看见这一切事发生,便嗟叹自己束手无策,因为他们说:“世人都随从他去了。”

      耶稣每逢上耶路撒冷,都照例到圣殿里教训人。有好些瞎子和瘸子来见他,他一一将他们医好!祭司长和文士目睹耶稣所行的一切奇事,又听见小孩在圣殿里喊道:“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他们十分恼怒,于是对耶稣说:“这些人所说的,你听见了吗?”

      耶稣回答说:“是的。经上说‘你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赞美’的话,你们没有念过吗?”

      耶稣继续教训人,并且视察圣殿地区内的一切情况。不久天晚了,他和12个门徒便离开圣殿,回到大约3公里外的伯大尼去。他在那里——很可能是在他的朋友拉撒路家中——度过了星期日的晚上。马太福音21:1-11,14-17;马可福音11:1-11;路加福音19:29-44;约翰福音12:12-19;撒迦利亚书9:9。

      ◼ 耶稣在何时及如何以君王的身份进入耶路撒冷?

      ◼ 群众赞美耶稣一事有多重要?

      ◼ 耶稣看见耶路撒冷时有什么感觉?他说出什么预言?

      ◼ 耶稣前往圣殿时有什么事发生?

  • 再次前往圣殿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第103章

      再次前往圣殿

      耶稣和门徒从耶利哥抵达伯大尼之后,他们刚度过了第三个晚上。如今是尼散月10日星期一的清晨,旭日初升,他们已踏上前往耶路撒冷的路程。途中耶稣感觉饿了,他看见一棵长满叶子的无花果树,于是走上前去,看看可否找到一些无花果充饥。

      其实六月才是无花果结实的季节,而现在只是三月下旬而已,所以这棵树的叶子其实提早长了出来。可是,耶稣看来觉得,既然叶子提早长出来,也应提早结果实才对。但他却大失所望。这棵树仅是虚有其表而已。于是耶稣咒诅树说:“从今以后,永没有人吃你的果子。”第二天清晨我们便获悉耶稣的这项行动导致什么结果,以及这件事含有什么意义了。

      耶稣和门徒继续前行,不久便到达耶路撒冷。他在前一天下午曾到圣殿视察,如今他再次前往圣殿。可是,今日他却采取行动了,正如他在三年前——公元30年——前来守逾越节时所采取的行动一般。耶稣把那些在圣殿里做买卖的人赶出去,并且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售卖鸽子之人的凳子。他甚至不许人拿着器具从殿里经过。

      耶稣谴责那些在圣殿里兑换银钱及售卖牲畜的人,说:“经上不是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吗?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这些人与盗贼无异,因为上圣殿的人必须购买献祭所需的牲畜,于是只好光顾这些商人,他们便乘机谋取暴利。耶稣把这种买卖视为像勒索或敲诈一样。

      祭司长、文士和百姓的首领听见耶稣所做的事,便再次密谋要杀他。这足以证明他们的确怙恶不悛。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怎样除灭耶稣,因为民众都留心倾听他的教训。

      前来守逾越节的人除了血统上的犹太人之外还有些外族人,他们是改信犹太教的归信者。有几个希腊人——看来是归信者——到腓力那里去,请求谒见耶稣。腓力于是将事情告诉安得烈,也许想询问一下这样的会面是否适当。这时耶稣看来仍在圣殿里,希腊人能够在那里看见他。

      耶稣深知他在世的日子只剩下几天了,所以他设了一个比喻去描述自己的处境:“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一粒麦子的价值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如果麦子在泥土里“死了”,终止了它作为一粒种子的生命,那又如何呢?它便会萌芽,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更长成为一根麦秆而结出许多、许多麦粒来。同样,耶稣只是一个完美的人。但他若忠于上帝而死去,他便会为许多与他怀有同一自我牺牲精神的人打开得永生的途径。因此耶稣说:“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耶稣显然并非只是想到自己而已,因为他接着解释说:“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跟从耶稣而服事他的人会获得多么奇妙的奖赏!他们能够与基督一起在王国里共事而受天父所器重。

      耶稣想到即将临到他身上的莫大苦楚和屈辱的死亡便接着说:“我现在心里忧愁,我说什么才好呢?父啊,救我脱离这时候。”将要临到他身上的事,如果可以避免就好了!可是不然,正如他说:“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耶稣完全顺服上帝的安排,包括要他牺牲自己的性命一事在内。马太福音21:12,13,18,19;马可福音11:12-18;路加福音19:45-48;约翰福音12:20-27。

      ◼ 虽然当时并非无花果结实的季节,何以耶稣期望找着一些无花果?

      ◼ 何以耶稣把在圣殿里从事买卖的人称为‘盗贼’?

      ◼ 耶稣怎样仿佛一粒死去的麦子一般?

      ◼ 耶稣对于将要临到他身上的痛苦和死亡有什么感觉?

  • 第三次听见上帝的声音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第104章

      第三次听见上帝的声音

      耶稣在圣殿里的时候,为了自己将要面对的死亡深感苦恼。他最关心的是天父的名声会受到什么影响,因此他祷告说:“父啊,愿你荣耀你的名!”

      就在这时候,有响亮的声音从天上发出,宣告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

      站在周围的群众都大感困惑,有些人说:“有天使对他说话。”另一些人则认为是打雷。但其实说话的是耶和华上帝!然而,这并非上帝第一次在与耶稣有关的场合发言。

      三年半之前,施浸者约翰在耶稣受浸时听见上帝论及耶稣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然后,在前一个逾越节之后不久,耶稣在雅各、约翰和彼得面前变了形貌,当时他们听见上帝宣告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如今,在耶稣死前四天,即尼散月10日,人们第三次听见上帝发言。但这次耶和华发言的方式使大群人都能够听见他的声音!

      耶稣解释说:“这声音不是为我,是为你们来的。”这件事证实耶稣的确是上帝的儿子及应许的弥赛亚。耶稣继续说:“现在这世界受审判,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耶稣忠信的一生在实际上证明世界的王魔鬼撒但的确配被“赶出去”而受处决。

      耶稣接着论及他行将经历的死亡所要导致的结果,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他的死亡绝非一项失败;相反,他可以借此吸引别人归附他,使他们得享永生。

      但群众却提出异议说:“我们听见律法上有话说,基督是永存的,你怎么说‘人子必须被举起来’呢?这人子是谁呢?”

      尽管见到很多证据,包括听见上帝亲自发言在内,大部分人仍然不相信耶稣是真正的人子及应许的弥赛亚。然而,耶稣再次指出自己就是“光”,正如六个月前他在住棚节所为一般。他鼓励听众说:“你们应当趁着有光,信从这光,使你们成为光明之子。”说完这话之后,耶稣随即离开圣殿,躲藏起来,看来是由于当时他的生命正岌岌可危的缘故。

      犹太人对耶稣缺乏信心正好应验了以赛亚的预言。他曾指出,‘这百姓瞎了眼,硬了心,因此不肯回转过来得医治。’以赛亚在异象中看见耶和华的天庭,也看见耶稣在未降世为人以前与天父一起所享的荣耀。然而,犹太人却应验了以赛亚所写下的话,顽梗不化地否认证明这位就是应许的解放者的许多证据。

      在另一方面,甚至有许多官长(看来是犹太最高法庭犹太公会的成员)也信了耶稣。其中两人是尼哥德慕和亚利马太人约瑟。可是这些官员至少在当时仍未公开宣告自己的信仰,因为他们害怕会被逐出会堂而失去自己的地位。这些人错过了多大的机会!

      耶稣继续指出:“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来的。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若有人听见我的话不遵守,我不审判他。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

      耶和华对人类世界的挚爱促使他差遣耶稣来到地上,使信他的人可以得救。因此,人是否得救有赖于他们是否服从上帝吩咐耶稣所说的话。审判会在“末日”——在基督的千年统治期间——进行。

      耶稣在结论中说:“因为我没有凭着自己讲,唯有差我来的父已经给我命令,叫我说什么,讲什么。我也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故此,我所讲的话正是照着父对我所说的。”约翰福音12:28-50;19:38,39;马太福音3:17;17:5;以赛亚书6:1,8-10。

      ◼ 上帝曾在哪三个与耶稣有关的场合发言?

      ◼ 预言者以赛亚怎样看见耶稣的荣耀?

      ◼ 官长中有什么人信了耶稣?何以他们没有公开承认他?

      ◼ “末日”是什么?届时人会凭着什么受审?

  • 一个重大日子开始了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第105章

      一个重大日子开始了

      星期一晚上,耶稣离开耶路撒冷,回到位于橄榄山东面山麓的伯大尼。过去两天,他把握机会在耶路撒冷执行他最后的服事职务。他无疑再度在朋友拉撒路的家中过夜。这是他自星期五从耶利哥抵达伯大尼以来的第四个晚上。

      现在是尼散月11日星期二的清晨,耶稣和门徒再次上路。事实证明这是耶稣从事服事职务以来的一个重大日子,也是最忙碌的一天。这是他最后一次在圣殿露面,也是他在受审和被处决前公开从事服事职务的最后一天。

      耶稣和门徒依照同一路线从伯大尼越过橄榄山向耶路撒冷进发,途中彼得看见那棵在前一天早上被耶稣咒诅的树,便高声喊道:“拉比,请看!你所咒诅的无花果树已经枯干了。”

      但何以耶稣要将这棵树毁去呢?他接着指出原因,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无花果树上所行的事,就是对这座山[他们正站在其上的橄榄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

      因此,借着使树枯萎,耶稣向门徒提出一个客观的教训,表明他们必须对上帝有信心。正如他说:“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特别鉴于他们快要面临令人生畏的考验,这是个多么重要的教训!然而,在无花果树的枯萎与信心的质素之间还有另一个连系。

      以色列国像这棵无花果树一般具有一副骗人的外表。尽管这个国家与上帝缔结立约的关系,在表面上遵守他的诫命,但事实却证明他们毫无信心,也没有结出任何好果子来。由于缺乏信心,他们甚至猖狂到拒绝接受上帝的儿子!因此,借着使没有生产力的无花果树枯萎,耶稣以生动逼真的方式表明这个不结果子、缺乏信心的国家最后会有什么结局。

      不久,耶稣和门徒抵达耶路撒冷,他们照例到圣殿去,耶稣在那里开始教训人。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无疑想到耶稣在前一日把兑换银钱的人从圣殿逐出的事,于是质问他说:“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

      耶稣回答说:“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你们若告诉我,我就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

      祭司和长老于是彼此商议怎样回答耶稣。“我们若说‘从天上来’,他必对我们说:‘这样,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若说‘从人间来’,我们又怕百姓,因为他们都以约翰为先知。”

      领袖们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对耶稣说:“我们不知道。”

      耶稣于是对他们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马太福音21:19-27;马可福音11:19-33;路加福音20:1-8。

      ◼ 尼散月11日星期二有什么重要性?

      ◼ 借着使无花果树枯萎,耶稣提出什么教训?

      ◼ 耶稣怎样回答那些质问他凭什么权柄做事的人?

  • 以葡萄园的比喻揭发反对者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第106章

      以葡萄园的比喻揭发反对者

      耶稣在圣殿里。宗教领袖们质问他凭着什么权柄做事,但他驳倒了他们,使他们无言以对。在他们仍然感到困惑之际,耶稣进一步问他们:“你们认为怎样?”然后他用一个比喻去表明他们其实是怎样的人。

      耶稣说:“有一个人,他有两个儿子。他去对大儿子说:‘孩子,你今天到葡萄园去工作吧。’他说:‘我不想去。’但后来他改变主意,就去了。父亲又照样去吩咐小儿子。小儿子说:‘父亲,我会去的。’后来却没有去。”耶稣问道:“这两个儿子,那一个听父亲的话呢?”

      “大儿子,”他的反对者回答说。

      耶稣接着解释:“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比你们先进上帝的国。”税吏和娼妓在实际上有如起初不愿事奉上帝,后来却像大儿子一般感到懊悔,于是转而事奉他。在另一方面,宗教领袖们则像小儿子一般。他们虽然自称事奉上帝,但正如耶稣指出:“[施浸者]约翰来到你们那里,指示你们行义路,你们不信他;税吏和娼妓却信了他。你们看见了之后,还是没有改变心意去信[他]。”

      耶稣接着表明,宗教领袖们的不妥不是仅在于忽略了事奉上帝而已。他们其实是恶人。他说:“有一个家主,栽种了一个葡萄园,四面围上篱笆,在园子里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瞭望台,然后把园子租给佃户,就远行去了。到了收成的时候,园主派了仆人到佃户那里,收取应该纳给他的果子。佃户却抓住他的仆人,打伤一个,杀了一个,又用石头打死一个。于是园主再派其他的仆人去,人数比前一次更多,但佃户也是同样对待他们。”

      “家主”耶和华上帝派到“葡萄园”“佃户”那里的“仆人”就是众先知。佃户则是以色列国的首领代表。圣经表明,上帝的“葡萄园”便是以色列国。

      由于“佃户”恶待及杀害“仆人”,耶稣解释说:“最后,他[葡萄园的主人]派了自己的儿子去,说:‘他们必尊敬我的儿子。’佃户看见他的儿子,就彼此说:‘这是继承产业的;来,我们杀了他,占有他的产业吧!’于是他们抓住他,把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

      耶稣这时遂向宗教领袖们问道:“那么,葡萄园的主人来到的时候,会怎样对待那些佃户呢?”

      他们回答说:“他会毫不留情的除掉那些恶人,把葡萄园租给按时缴纳果子的佃户。”

      这样,宗教领袖们便不自觉地定了自己的罪,因为在耶和华那有如“葡萄园”的以色列国里,“佃户”把他们也包括在内。耶和华期望从这些佃户收取的果子就是要他们对自己的儿子——真正的弥赛亚——怀具信心。既然他们没有产生这样的果子,耶稣遂警告说:“经上[诗篇118:22,23]记着:‘建筑工人所摒弃的石头,成了房角的主要石头;这是主[耶和华]所作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这话你们没有念过么?因此我告诉你们,上帝的国要从你们那里取去,赐给那结果子的外族人。谁掉在这石头上,就必摔碎;这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必把他压得粉碎。”

      文士和祭司长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耶稣正谈及他们,于是合谋要杀死这位合法的‘继承者’。由于这缘故,以一个国家而言,他们会失去作王国统治者的特权。上帝会产生一个由新的‘葡萄园佃户’所组成的国家,一个能够产生适当果子的国家。

      由于宗教领袖们害怕群众——后者认为耶稣是先知——他们没有试图在这个场合杀害他。马太福音21:28-46,新译;马可福音12:1-12;路加福音20:9-19;以赛亚书5:1-7。

      ◼ 耶稣在头一个比喻里所描述的两个儿子分别代表谁?

      ◼ 在第二个比喻里,“家主”、“葡萄园”、“佃户”、“仆人”及‘继承者’代表谁?

      ◼ ‘葡萄园的佃户’会有什么遭遇?谁会取代他们?

  • 婚宴的比喻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第107章

      婚宴的比喻

      耶稣用两个比喻将文士和祭司长揭发出来之后,他们决心要杀死他。但耶稣对他们的谴责并非至此为止,他接着对他们设了另一个比喻,说:

      “天国好比一个王为他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就打发仆人去,请那些被召的人来赴席,他们却不肯来。”

      耶和华上帝就是比喻里的王,他替他的儿子耶稣基督摆设了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新妇——14万4000位受膏的跟从者——最后会在天上与他结合。王的臣民就是在公元前1513年被带进律法之约中的以色列人,他们享有成为一个‘祭司王国’的机会。当时他们首次接获邀请参加婚宴。

      然而,直至公元29年秋季耶稣和门徒(王的仆人)开始从事宣扬王国的工作时,首次的呼召才向被邀的人发出。但那些在公元29至33年期间接获呼召的以色列人却不愿赴席。于是上帝给这个受邀请的国家另一次机会,正如耶稣解释说:

      “王又打发别的仆人,说:‘你们告诉那被召的人,我的筵席已经预备好了,牛和肥畜已经宰了,各样都齐备,请你们来赴席。’”向被邀的人发出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呼召的时间开始于公元33年的五旬节,当时上帝将圣灵倾浇在耶稣的跟从者身上。这项呼召一直延续至公元36年。

      可是,大部分以色列人依然对呼召不屑一顾。耶稣说:“那些人不理就走了;一个到自己田里去;一个做买卖去;其余的拿住仆人,凌辱他们,把他们杀了。”耶稣继续说:“王就大怒,发兵除灭那些凶手,烧毁他们的城。”这件事发生于公元70年,当时耶路撒冷被罗马大军夷为平地,凶手也被杀戮净尽。

      然后耶稣解释与此同时有什么事发生:“于是[王]对仆人说:‘喜筵已经齐备,只是所召的人不配。所以你们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席。’”仆人就遵嘱而行,于是“筵席上就坐满了客”。

      从城外的大路上召聚宾客赴宴一事开始于公元36年。在未受过割礼的非犹太人当中,首先被召的乃是罗马的百夫长哥尼流及其家眷。这件召聚非犹太人去取代那些先前拒绝赴宴的人的工作一直延续到现今这20世纪。

      婚筵在20世纪才坐满宾客。耶稣叙述在此之后有什么事发生,说:“王进来观看宾客,见那里有一个没有穿礼服的,就对他说:‘朋友,你到这里来怎么不穿礼服呢?’那人无言可答。于是王对使唤的人说:‘捆起他的手脚来,把他丢在外边的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没有穿礼服的人预表基督教国中的假基督徒。上帝从没有将这些人正式视为属灵的以色列人,也没有以圣灵膏他们成为王国的后嗣。因此他们会被丢在外边的黑暗里遭受毁灭。

      耶稣结束他的比喻说:“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不错,以色列国中有许多人均接获邀请成为基督新妇的成员,但只有少数血统上的以色列人被选上。事实证明在获得属天奖赏的14万4000位宾客中,大部分都是非以色列人。马太福音22:1-14;出埃及记19:1-6;启示录14:1-3。

      ◼ 谁是最初接获邀请出席婚宴的人?他们在何时接获邀请?

      ◼ 首次的呼召在何时向被邀的人发出?谁是奉差发出呼召的仆人?

      ◼ 第二次呼召在何时发出?谁在后来接获邀请?

      ◼ 没有穿礼服的人预表谁?

      ◼ 被召的多人是谁?蒙拣选的少数人是谁?

  • 他们陷害耶稣不遂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第108章

      他们陷害耶稣不遂

      耶稣在圣殿里教训人,刚向他的宗教仇敌讲完三个比喻,将他们的邪恶揭发出来。法利赛人勃然大怒,于是商议要从耶稣的话找出把柄,将他逮捕。他们策划了一项阴谋,打发门徒与希律的党徒一起去见耶稣,希望设法找他的错。

      这些人说:“夫子,我们知道你是诚实人,并且诚诚实实传上帝的道,什么人你都不徇情面,因为你不看人的外貌。请告诉我们,你的意见如何?纳税给凯撒可以不可以?”

      耶稣绝没有被他们恭维的话所愚。他意识到他若说:‘不,纳这税是不合法或不对的,’他便犯了企图颠覆罗马政府的罪了。然而,由于犹太人不满受制于罗马,如果他说:‘不错,你们应当纳税,’犹太人就会恨他。因此他回答说:“假冒为善的人哪,为什么试探我?拿一个上税的钱给我看!”

      他们就拿一个银钱给他。他问道:“这像和这号是谁的?”

      他们回答说:“是凯撒的。”

      “这样,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众人听见耶稣这么机巧得体的回答,都大感惊讶,于是便离开他走了。

      撒都该人一向声称没有复活这回事,现在眼见法利赛人陷害耶稣不遂,便去见耶稣,问他说:“夫子,摩西说:‘人若死了,没有孩子,他兄弟当娶他的妻,为哥哥生子立后。’从前,在我们这里有弟兄七人,第一个娶了妻,死了,没有孩子,撇下妻子给兄弟。第二、第三,直到第七个,都是如此。末后,妇人也死了。这样,当复活的时候,她是七个人中哪一个的妻子呢?因为他们都娶过她。”

      耶稣回答说:“你们所以错了,岂不是因为不明白圣经,不晓得上帝的大能吗?人从死里复活,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样。论到死人复活,你们没有念过摩西的书荆棘篇上所载的吗?上帝对摩西说:‘我是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乃是活人的上帝。你们是大错了。”

      群众再次对耶稣的答复感到诧异。有些文士甚至承认说:“夫子!你说得好。”

      法利赛人看见耶稣堵住了撒都该人的口,于是便聚集起来,要进一步试探他。他们当中一个人问道:“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

      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事实上,耶稣补充说:“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一位文士同意说:“夫子说,上帝是一位,实在不错;除了他以外,再没有别的上帝;并且尽心、尽智、尽力爱他,又爱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样祭祀好的多。”

      耶稣见文士的回答很有见地,就对他说:“你离上帝的国不远了。”

      直至当时,耶稣已一连三天——星期日、星期一及星期二——在殿里教训人。群众很乐于听他的教训,但宗教领袖们却密谋要杀害他;可是,他们的计谋一直未能得逞。马太福音22:15-40;马可福音12:13-34;路加福音20:20-40。

      ◼ 法利赛人策划什么阴谋去陷害耶稣?他若回答是或不是,便会有什么结果?

      ◼ 耶稣怎样击破了撒都该人试图陷害他的计谋?

      ◼ 法利赛人怎样进一步试探耶稣?结果如何?

      ◼ 耶稣在耶路撒冷执行最后的服事职务时,他花了多少天在圣殿里教训人?结果如何?

  • 耶稣谴责他的反对者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第109章

      耶稣谴责他的反对者

      耶稣彻底挫败了他的宗教反对者,以致他们不敢再向他提出任何问题。于是他采取主动将他们的愚昧暴露出来。他问他们说:“论到基督,你们的意见如何?他是谁的子孙呢?”

      法利赛人回答说:“是大卫的子孙。”

      虽然耶稣并没有否认大卫是基督或弥赛亚的属人祖先,他却问道:“这样,大卫被圣灵感动[载于诗篇第110篇],怎么还称他为主,说:[耶和华]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把你仇敌放在你的脚下。大卫既称他为主,他怎么又是大卫的子孙呢?”

      法利赛人无话可说,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基督(受膏者)到底是谁。法利赛人看来相信弥赛亚只是大卫属人的后代,但其实弥赛亚曾一度在天上,因此居于比大卫优越的地位而是大卫的主。

      耶稣转过来向群众和门徒说话,警告他们要提防文士和法利赛人。既然这些人负责将上帝的律法教导人,“坐在摩西的位上”,耶稣便嘱咐人说:“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是他补充说:“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

      他们是伪君子。耶稣谴责他们的口吻与他数月前在法利赛人家里进膳时所用的类似。他说:“他们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见。”然后他举出例子去说明这点:

      ‘他们将佩戴着作为护身符的经文匣做阔了。’犹太人所用的经文匣是一些比较小巧的匣子,用来戴在额上或手臂上,里面装有律法的四个片段:出埃及记13:1-10,11-16;申命记6:4-9;11:13-21。可是,法利赛人却故意将这些匣子做得大一点,借此使人以为他们对律法十分热心。

      耶稣也指出他们将“衣裳的䍁子做长了”。上帝在民数记15:38-40吩咐以色列人在衣服的边上做䍁子,但法利赛人却将䍁子做得比任何人的更长。他们所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要沽名钓誉!耶稣宣告说:‘他们喜爱最显要的位置。’

      可惜的是,耶稣自己的门徒也受到这种出人头地的欲望所影响。因此他劝诫他们说:“你们不要受拉比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夫子;你们都是弟兄。也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也不要受[领袖]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领袖],就是基督。”他们必须摒弃好为首的欲望!耶稣劝告他们:“你们中间谁为大,谁就要作你们的用人。”

      接着他向文士和法利赛人宣布一连串的灾祸,并且再三称他们为假冒为善的人。他指责他们“把天国的门关了”,并且“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做很长的祷告”。

      耶稣说:“你们这瞎眼领路的有祸了!”他谴责法利赛人缺乏属灵的价值观,这由他们所作的武断区别足以见之。例如他们说:“凡指着殿起誓的,这算不得什么;只是凡指着殿中金子起誓的,他就该谨守。”他们将圣殿里的金子看得比崇拜处所的属灵价值更为重要,由此显示他们在辨别是非的能力上是瞎眼的。

      然后,耶稣再次像在较早时候所为一般,谴责法利赛人虽在献十分之一的琐细香料方面一丝不苟,但却将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等,完全忽视了。

      耶稣把法利赛人称为“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他们从酒里滤出蠓虫来,并非仅因为这是昆虫,而是因为蠓虫在礼仪上是不洁的。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律法上较重要的事;在相比之下,他们仿佛吞下了一只骆驼一般。从礼仪上说来,骆驼也同样是不洁的动物。马太福音22:41-23:24;马可福音12:35-40;路加福音20:41-47;利未记11:4,21-24。

      ◼ 耶稣向法利赛人问及大卫在诗篇第110篇所说的话时,后者为什么无言以对?

      ◼ 法利赛人为什么要将经文匣做大,将衣服的䍁子加长?

      ◼ 耶稣向门徒提出什么劝告?

      ◼ 法利赛人作出什么武断的区别?耶稣怎样谴责他们忽视了更重要的事?

  • 完成在圣殿的服事职务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第110章

      完成在圣殿的服事职务

      耶稣最后一次在圣殿露面。事实上,他三天之后便会受审而被处决,至此他在地上的公开服事职务便完成了。现在他继续严词斥责文士和法利赛人。

      他一连三次高声说:“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首先,他宣告他们有祸是因为他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因此他吩咐他们说:“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

      他接着再宣告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因为他们试图以外表的虔诚去掩饰内心的不洁和腐败。他说:“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

      最后,他们的伪善从他们建造及粉饰先知们的坟墓以炫耀自己的善行一事显露出来。然而,正如耶稣透露,他们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事实上,任何胆敢揭露他们伪善的人均有丧命之虞!

      接着耶稣以最严厉的措词斥责他们,说:“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矶汉拿]的刑罚呢?”矶汉拿是耶路撒冷城外用来倾卸垃圾的山谷。耶稣借此表示,由于文士和法利赛人蓄意跟随他们那邪恶的途径,他们会遭受永远的毁灭。

      论到耶稣所派出的代表,他说:“有的你们要杀害,要钉[苦刑柱];有的你们要在会堂里鞭打,从这城追逼到那城,叫世上所流义人的血都归到你们身上,从义人亚伯的血起,直到你们在殿和坛中间所杀的巴拉加[在历代志下称为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的血为止。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一切的罪都要归到这世代了。”

      由于撒迦利亚勇敢地抨击以色列的领袖,他们便“同心谋害撒迦利亚,就照王的吩咐,在耶和华殿的院内用石头打死他”。可是,正如耶稣预言,以色列人必定要偿还所有这些义人所流的血。这件事终于在37年之后,亦即公元70年,发生在以色列人身上。当时罗马大军摧毁了耶路撒冷,有超过一百万犹太人丧生。

      耶稣想到这场可怕的灾劫,不禁感到痛心。他再一次宣告说:“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

      然后耶稣补充说:“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耶和华]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那日便是基督在他属天的王国里临在作王的时候,届时众人会以信心的眼看见他。

      接着耶稣走到一处可以望见圣殿的银库及看到众人投钱入库的地方。他看见有钱的人投入许多钱币。但随后有一位穷寡妇来到,将两个价值很微的小钱投入银库里。

      耶稣叫了门徒来,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门徒必然对此感到摸不着头脑,于是耶稣解释说:“他们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里头;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耶稣说完这话之后,便离开圣殿而不再复返了。

      门徒当中的一个对圣殿的宏伟壮丽赞叹不已,说:“夫子,请看,这是何等的石头!何等的殿宇!”真的,据报这些石头长逾11米、阔逾5米、高逾3米!

      耶稣回答说:“你看见这大殿宇吗?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

      耶稣说完这话之后,便和门徒越过汲沦谷,登上橄榄山。从那里他们可以俯瞰宏伟壮丽的圣殿。马太福音23:25-24:3;马可福音12:41-13:3;路加福音21:1-6;历代志下24:20-22。

      ◼ 耶稣最后一次视察圣殿时做了些什么事?

      ◼ 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伪善怎样显露出来?

      ◼ “矶汉拿的刑罚”是什么意思?

      ◼ 何以耶稣认为寡妇所捐的比有钱人所捐的还多?

  • 末世的标记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第111章

      末世的标记

      现在是星期二下午。耶稣坐在橄榄山上,俯览矗立在山下的圣殿。这时,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约翰私下来见耶稣。由于他刚才预言圣殿将会“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他们对这件事十分关注。

      但他们去见耶稣时看来心里还怀有其他的疑问。数星期前,耶稣曾论及他“临在”和“人子显现”的时候。在较早的一个场合,他也向门徒谈及过“事物制度的末期”。因此使徒们对此深感好奇。

      他们说:“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会有这些事[耶路撒冷及圣殿遭受毁灭]?你的临在和事物制度的末期会有什么标记呢?”(《新世》)他们的问题其实包括三部分。首先,他们想知道耶路撒冷和其中的圣殿会在何时遭遇末日,其次是耶稣临在执掌王国权柄的时候,最后是整个事物制度所遭遇的末日。

      耶稣在他那详尽的答复中将三部分问题的答案都解释清楚。他提出一个表明犹太事物制度行将遭遇末日的标记。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一个标记,使他的未来门徒能够知道他们正生活在他临在的时期,而且整个事物制度的末日已近了。

      随着时间过去,使徒开始看见耶稣的预言获得应验。不错,他所预言的事在他们的日子便开始发生。因此,那些在37年后,亦即公元70年,仍然活着的基督徒并没有对临到犹太制度和圣殿之上的毁灭感到意外。

      可是,基督并没有在公元70年开始临在,现今的事物制度也没有在该年进入末期。他要等到迟许多的时候才会带着王国的权柄临在。但究竟在什么时候呢?考虑一下耶稣的预言可以帮助我们看出这件事。

      耶稣预言世上会有“打仗和打仗的风声”,“国要攻打国”,而且会有粮食短缺、地震及瘟疫等事发生。他的门徒会被人恨恶及杀害,也有假先知起来迷惑许多人。不法的事件会大增,大部分人的爱心会冷淡下来。与此同时,上帝王国的好消息会传遍天下,向万国作一个见证。

      虽然耶稣的预言在公元70年耶路撒冷遭受毁灭之前已获得了有限度的应验,主要的应验却要等到他临在及事物制度的末期才发生。我们若仔细回顾自1914年以来世上所发生的事,便可以看出自那年以来,耶稣的伟大预言已陆续获得大规模的应验。

      耶稣所列举的标记的另一部分是有‘行毁坏可憎之物’出现。在公元66年,罗马大军围困耶路撒冷,并着手拆毁圣殿围墙的根基。当时可憎之物以这种形式出现。‘可憎之物’妄自站在它不当站的地方。

      在标记的主要应验中,可憎之物便是国际联盟及其继承者联合国。基督教国把这个谋求世界和平的组织视为足以替代上帝的王国。这是多么可憎的事!因此,到了适当时候,隶属于联合国的政治势力会转过来攻击基督教国(耶路撒冷所影射的实体),将她一举毁灭。

      因此耶稣预言说:“那时必有大灾难,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虽然耶路撒冷在公元70年所遭受的毁灭的确是一场大灾难(据报当时有超过一百万人被杀),但规模却不及挪亚日子所发生的普世洪水。因此,耶稣的预言的这部分尚未获得大规模的应验。

      在末世保持信心

      当尼散月11日星期二行将结束之际,耶稣继续和使徒讨论有关他临在执掌王国权柄以及事物制度终结的标记。他警告门徒务要提防追随假基督。他透露假基督会起来迷惑人,“如果可以的话,他们连选民也要迷惑。”(《新译》)可是,选民却会好像能够看得很远的鹰一般,结集在可寻得真正灵粮的地方,意即在真基督隐形临在之际聚集在他手下。他们不会受人误导,以致被招聚到假基督那里。

      假基督只能显形地出现。但耶稣的临在却截然不同:他会是隐形的。这件事会发生于人类历史上一段令人惊惧的时期中,正如耶稣说:“太阳就变黑了,月亮也不发光。”(《新译》)不错,这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黑暗的时期,仿佛太阳在日间变黑了,月亮在晚上也不发光一般。

      耶稣继续说,“天上的万象震动。”(《新译》)他由此表明,实际的天会看来充满凶兆。天不再仅是飞鸟的领域了,相反,空中会充满战斗机、火箭和探测太空的人造卫星等。人类所经历的恐惧和暴力会超越有史以来的其他任何时期。

      由于这缘故,耶稣接着指出,“在地上,各国也要因着海洋波涛的咆哮而困苦不安。……人因为等待即将临到世界的事,都吓昏了。”(《新译》)事实上,正如耶稣说,人类有史以来这段最黑暗的时期会把人带到一个日子,“那时,人子的征兆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号。”(《新译》)

      可是,当‘人子带着能力降临’去毁灭这个事物制度时,并非所有人都会叹息哀号。14万4000位与基督一同在属天的王国里共事的“选民”并不会哀号;他们的同伴,即耶稣在较早时候称之为‘另外的羊’的人,也不会。尽管这些人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他们却听从耶稣的劝勉:“一有这些事,你们就当挺身昂首,因为你们得赎的日子近了。”

      为了帮助生活在世界末期的门徒决定末日确已临近,耶稣设了以下的比喻:“你们应该从无花果树学个功课:树枝长出嫩芽生出叶子的时候,你们就知道夏天近了;同样,当你们看见这一切,就知道人子已经近在门口了。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一切都必要发生,然后这世代才会过去。”(《新译》)

      因此,门徒一旦看见标记的许多不同特色纷纷获得应验,便当晓得事物制度的末日已迫在眉睫,上帝的王国行将毁灭一切罪恶了。事实上,末日会在目击耶稣所预言的各事获得应验的那代人一生中临到!耶稣劝勉一切生活在末世的重大时刻的门徒说:

      “你们应当自己小心,免得在贪食醉酒和生活的挂虑压住你们的心的时候,那日子突然临到你们,正如网罗临到全地的所有居民。你们要时时警醒,常常祈求,好让你们能逃避这一切要发生的事,可以站在人子面前。”(《新译》)

      聪明和愚拙的童女

      使徒们问耶稣他带着王国权柄临在时会有什么标记,他刚答复完他们的问题,如今他进一步用三个比喻去说明标记的各项特色。

      每个比喻的应验都是那些生活在基督临在时期的人可以目睹的。耶稣介绍第一个比喻说:“那时,天国好比十个童女拿着灯出去迎接新郎。其中有五个是愚拙的,五个是聪明[“审慎”,《新世》]的。”

      耶稣说“天国好比十个童女”,但他的意思绝不是说承受属天王国的人有一半是愚拙的人,一半是审慎的人。不,他的意思只是,在与天国有关的事上,会有这个或那个特色。换句话说,与王国有关的事会好像这里所说的事一样。

      十个童女象征一切有希望或自称有希望承受属天王国的基督徒。在公元33年的五旬节,上帝把基督徒会众许配给复活得了荣耀的新郎耶稣基督。但婚礼却会在未来某个没有指定的时间在天上举行。

      在比喻中,十个童女出去准备迎接新郎和加入婚礼的行列。新郎来到时,她们会在路上点起灯来照亮游行的行列,借此在新郎将新娘带往新居时向之表示敬意。可是,耶稣解释说:“愚拙的拿着灯,却不预备油;[审慎]的拿着灯,又预备油在器皿里。新郎迟延的时候,她们都打盹,睡着了。”

      新郎姗姗来迟,表示基督会在遥远的将来才以君王的身份掌权临在。他最后在1914年登基作王。在这个日子来到之前的漫漫长夜里,所有童女都睡着了。但耶稣并没有因此责备她们。愚拙的童女是因为器皿里没有油而受到责备。耶稣接着解释童女们在新郎来到前被唤醒的情形,说:“半夜有人喊着说:‘新郎来了,你们出来迎接他!’那些童女就都起来收拾灯。愚拙的对[审慎]的说:‘请分点油给我们,因为我们的灯要灭了。’[审慎]的回答说:‘恐怕不够你我用的;不如你们自己到卖油的那里去买吧。’”

      油象征一些帮助真正基督徒不断发出光来的东西,即上帝所感示的话语。基督徒紧紧持守这话语,并且凭着圣灵之助得以明白其中的内容。属灵的油使审慎的童女们在迎接新郎时能够照亮参加婚宴者的行列。可是,愚拙的童女阶级却在自己里面——她们的器皿内——没有所需的属灵灯油。因此耶稣描述接着有什么事发生:

      “她们[愚拙的童女]去买[油]的时候,新郎到了。那预备好了的,同他进去坐席,门就关了。其余的童女随后也来了,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他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

      基督在属天的王国里执掌王权之后,审慎的童女阶级——真正的受膏基督徒——醒觉过来,获悉他们有特权在这黑暗的世界里发出光来以赞美复临的新郎。但那些由愚拙童女所预表的人却没有作妥准备以这样的赞美去迎接新郎。因此,时候来到,基督拒绝开门让他们参加天上的婚宴。他将他们撇下在外边的黑暗里,在世界深夜的幽暗中,最后与其他一切行不法之事的人一同遭受毁灭。因此,耶稣在结论中说:“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

      按才干接受托付的比喻

      耶稣继续在橄榄山上与使徒们一起讨论,并且向他们讲述另一个比喻。这是一系列三个比喻中的第二个。他于数日前在耶利哥说了另一个有关银子的比喻去表明王国仍要等待一段颇长的时间才会来到。如今他所叙述的比喻虽然与先前的比喻有若干相似的地方,但这个比喻的应验却指向基督执掌王国权柄临在时的各项活动。比喻表明耶稣的门徒在地上时必须努力作工以增加“他的家业”。

      耶稣开始说:“天国[意即与王国有关的环境]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耶稣便是比喻里要往外国去的人,他在升天之前将自己的家业交托给仆人——有希望承受天国的门徒。家业并非指实际的财产,而是代表一块受到栽培的田地,耶稣已在其中奠下了能够产生更多门徒的潜力。

      耶稣在升天前不久把家业托付给仆人。他以什么方式如此行呢?借着吩咐他们在田地上继续工作,将王国的信息传到地极。正如耶稣说:“[他]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

      基督按照仆人的不同才干或属灵潜质将八千银子——基督的家业——分给各个仆人。仆人代表不同阶级的门徒。在第一世纪,接获五千银子的阶级看来包括使徒在内。耶稣接着叙述那领受五千和二千银子的仆人,都借着努力从事宣扬王国及使人作基督门徒的活动使所得的银子增加了一倍。可是,那接获一千银子的仆人却将其埋藏在地里。

      耶稣继续说:“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基督一直等到20世纪,即1900多年之后,才回来与仆人算账。这的确可说是“过了许久”。耶稣接着解释说:

      “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领受二千银子的仆人也使所得的钱增加一倍,结果赢得同样的称赞和奖赏。

      可是,这些忠信的仆人怎样进去享受主人的快乐呢?请想想,他们的主人——耶稣基督——的快乐是指他升到天父那里承受王国的产业而言。对现代忠信的仆人来说,他们由于进一步受托照管更多王国事务而大大喜乐。他们一旦完成了地上的旅程,便会复活升到天上的王国里享受莫大的喜乐。但第三个仆人又如何?

      这仆人埋怨说:“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子在这里。”仆人蓄意不肯在田里作工,不愿从事传道和使人作基督门徒的工作。因此主人将他称为“又恶又懒”的仆人,并且向他宣布判决,说:“夺过他这一千来,……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属于恶仆阶级的人既被赶出去,自然得不着任何属灵的喜乐。

      所有自称跟从基督的人都可以从这个比喻学得一个严肃的教训。他们若想赢得称赞及奖赏,不致被丢在外面的黑暗里而最后遭受毁灭,就必须全力参与传道工作,以求增加属天主人的家业。你正努力这样行吗?

      基督带着王国权柄来临

      耶稣仍与使徒在橄榄山上。使徒曾询问他临在及事物制度的末期会有什么标记,为了回答他们的问题,耶稣向他们讲出一系列三个比喻中的最后一个。他说:“当人子在他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

      人无法看见带着属天荣耀的天使。因此,人子耶稣基督与天使来临时必然是人目所不能见的。这件事发生于1914年。但他为了什么目的来临呢?耶稣解释说:“万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

      耶稣描述那些被分别出来安置在蒙嘉许一边的人会有什么遭遇,说:“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从世界定基]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绵羊不会与基督一同在天上掌权统治,但却会以地上臣民的身份承受王国。“世界定基”是指亚当夏娃初次生下一些可以从上帝救赎人类的安排得益的儿女的时候。

      但何以绵羊会被安置在王所嘉许的右边呢?王回答说:“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

      既然绵羊在地上,他们想知道他们怎可能为属天的君王行这些善事。他们问道:“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什么时候见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

      王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基督的弟兄便是14万4000个与他一同在天上作王统治的受膏基督徒当中仍然留在地上的分子。耶稣指出,善待他们便等于善待他。

      王接着对山羊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不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

      可是,山羊却埋怨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体,或病了,或在监里,不伺候你呢?”山羊所受的不利判决其实与绵羊所受的有利判决根据同一的准则。耶稣回答说:“这些事你们既不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

      因此,基督临在执掌王权的时候——在这个邪恶的事物制度于大患难中遭遇末日之前——会是一段审判的时期。山羊“要往永刑[“永远剪除”,《新世》]里去;那些义人[绵羊]要往永生里去”。马太福音24:2-25:46;13:40,49;马可福音13:3-37;路加福音21:7-36;19:43,44;17:20-30;提摩太后书3:1-5;约翰福音10:16;启示录14:1-3。

      ◼ 什么促使众使徒向耶稣发问?但看来他们心里还存有其他什么疑问?

      ◼ 公元70年所发生的事应验了耶稣的预言的哪一部分?但当时什么事尚未获得应验?

      ◼ 耶稣的预言在何时获得首次的应验?但在何时才获得大规模的应验?

      ◼ 在首次及最后的应验中,可憎之物是什么?

      ◼ 何以耶路撒冷的毁灭并非有关大灾难的预言的最后应验?

      ◼ 世事的什么发展将基督的临在标明出来?

      ◼ “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号”这件事会在何时发生?但基督的跟从者却会怎样行?

      ◼ 耶稣设了什么比喻去帮助他未来的门徒看出末日已近了?

      ◼ 耶稣向生活在末世期间的门徒提出什么劝勉?

      ◼ 十个童女象征谁?

      ◼ 新娘在何时许配给新郎?但新郎在何时到来接新娘前往参加婚宴?

      ◼ 油代表什么?由于有油,审慎的童女能够怎样行?

      ◼ 婚宴在何处举行?

      ◼ 愚拙的童女丧失了什么伟大的奖赏?她们有什么结局?

      ◼ 我们从按才干接受托付的比喻学得什么教训?

      ◼ 众仆人是谁?主人托付给他们的家业是什么?

      ◼ 主人在何时回来与仆人算账?他发现什么情形?

      ◼ 忠信的仆人进去享受的快乐是什么?第三个仆人——恶仆——却有什么遭遇?

      ◼ 何以基督的临在必然是隐形的?那时他会做些什么工作?

      ◼ 绵羊在什么意义上说来承受王国?

      ◼ “世界定基”是在什么时候?

      ◼ 基督根据什么准则将人判为绵羊或山羊?

  • 耶稣行将度过他在世的最后一个逾越节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第112章

      耶稣行将度过他在世的最后一个逾越节

      随着尼散月11日星期二行将结束,耶稣完成了他在橄榄山上对使徒们所作的教导。当天他的确忙个不了,十分辛劳!现在,也许是在返回伯大尼过夜的途中,他对使徒们说:“你们知道,过两天是逾越节,人子将要被交给人,钉在[苦刑柱]上。”

      翌日,即尼散月12日星期三,耶稣看来在一处僻静的地方与使徒共聚。他在前一天曾公开指责宗教领袖们。耶稣深知他们正密谋要杀他。他不打算在星期三公开露面,因为他不想有任何事发生,以致妨碍他在接着的晚上与使徒们一起守逾越节。

      这时候,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聚集在大祭司该亚法的院子里。他们对耶稣在前一天提出的抨击大感愤怒,于是密谋用诡诈的手段逮捕他,然后将他处死。可是他们却说:“当节的日子不可,恐怕民间生乱。”他们害怕民众,因为耶稣深受民众欢迎。

      宗教领袖们正恶毒地图谋杀害耶稣之际,忽然来了个不速之客。令他们出乎意料的是,这人竟是耶稣的使徒之一——加略人犹大!撒但在犹大心里撒下了出卖主人的卑鄙念头。犹大问宗教领袖们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这话使他们不禁心花怒放,于是欣然同意以三十块银子作为酬劳。按照摩西律法,这是一个奴隶的身价。从那时起,犹大便留意找个没有群众在场的好机会,将耶稣交给敌人。

      尼散月13日开始于星期三的日落时分。耶稣早在星期五已从耶利哥来到伯大尼。因此这是他在伯大尼的第六日及最后一个晚上。他们必须在次日,即星期四,为从日落开始的逾越节作妥最后准备。他们需要将逾越节所用的羔羊宰了,然后整只烤熟。他们会在哪里守这个节日呢?谁会负责作准备?

      耶稣并没有透露这些细节,也许为了避免犹大在暗中通知祭司长,以致这些人在耶稣守逾越节的当儿前来捉拿他。但如今,可能是星期四下午的较早时分,耶稣从伯大尼差遣彼得和约翰说:“你们去为我们预备逾越节的筵席,好叫我们吃。”

      他们问道:“要我们在哪里预备?”

      耶稣解释说:“你们进了城,必有人拿着一瓶水迎面而来,你们就跟着他,到他所进的房子里去,对那家的主人说:‘夫子说:客房在哪里?我与门徒好在那里吃逾越节的筵席。’他必指给你们摆设整齐的一间大楼,你们就在那里预备。”

      无疑这位家主也是耶稣的门徒之一,也许他正期待耶稣在他家里庆祝这个特别的节日。无论如何,彼得和约翰抵达耶路撒冷时,他们发觉情形正如耶稣所预言的一般。因此,他们两人遂打点一切,预备好足够供13个人——耶稣和12位使徒——用来守逾越节的羊羔及作妥其他安排。马太福音26:1-5,14-19;马可福音14:1,2,10-16;路加福音22:1-13;出埃及记21:32。

      ◼ 耶稣看来在星期三怎样行?为什么?

      ◼ 有什么集会在大祭司家中举行?犹大前往见宗教领袖的目的何在?

      ◼ 耶稣在星期四打发谁到耶路撒冷去?目的何在?

      ◼ 耶稣所差的人遇见什么事,从而再次显明耶稣具有神奇的能力?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