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快乐的上帝一同喜乐守望台2001年 | 5月1日
-
-
与快乐的上帝一同喜乐
“最后,弟兄们,你们要继续欢喜,……仁爱和平的上帝就会跟你们同在。”——哥林多后书13:11。
1,2.(甲)为什么许多人活得不快乐?(乙)喜乐是什么意思?我们怎样才能喜乐?
在这个黑暗的日子,许多人都看不出有什么喜乐的因由。当自己或亲人遭遇不幸时,他们也许跟古人约伯有同感,他说:“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约伯记14:1)在这个“难以应付的凶险时代”,基督徒也难免经历种种压力和紧张,耶和华的忠仆不时感到灰心,并不出奇。——提摩太后书3:1。
2 即使这样,基督徒仍可在试炼之下保持喜乐。(使徒行传5:40,41)要明白这怎么可能,我们先看看喜乐是什么意思。喜乐可说是“人经历或期待得到的一种愉快之感”。a因此,我们数算一下目前的福分,也沉思未来上帝新世界的幸福,我们就能够喜乐了。
3.为什么我们可以说人人都有一些喜乐的因由?
3 其实,人人都有一些值得高兴的事。做家主的如果失了业,自然很担心,因为他要维持家人的生活。即使这样,他仍可庆幸自己身体健康强壮。他找到工作之后,也能努力工作。一个基督徒女子也许染上恶疾。可是,她很感激好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叫她能够保持尊严,勇敢地面对疾病。所有真基督徒,不论环境如何,都可以因认识“快乐的上帝”耶和华和“那快乐的、独一的掌权者”耶稣基督,而感到喜乐。(提摩太前书1:11;6:15)不错,耶和华上帝和耶稣基督都是十分快乐的。虽然世上的情况跟耶和华的原意大相径庭,但他们却能够保持喜乐。在保持喜乐方面,他们的榜样给了我们不少教益。
他们没有失去喜乐
4,5.(甲)人类的始祖反叛时,耶和华有什么反应?(乙)耶和华怎样对人类保持积极的态度?
4 在伊甸园里,亚当夏娃享有完美的健康和头脑。他们的工作富于成果,环境也十分理想。最好的是,他们能够常与耶和华沟通。上帝要他们享有幸福的前途。可是,我们的始祖仍不满足于这一切福分,竟然取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来吃。这个忤逆行动种下了祸根,叫他们的后代经历今天种种不快乐的事。——创世记2:15-17;3:6;罗马书5:12。
5 亚当夏娃虽然忘恩负义,可是耶和华却没有让这件事夺去他的喜乐。他相信他们有些后代是会真心事奉他的。上帝深信这件事。因此,在亚当夏娃还没有生下第一个孩子之前,上帝已经宣布要救赎他们顺服的子孙了!(创世记1:31;3:15)在接着的许多世纪,大部分人都步亚当夏娃的后尘。可是,耶和华并没有因为这么多人不服从他,就舍弃人类。相反,他集中留意那些“叫[他]的心欢喜”的人。这些男女都爱戴上帝,努力取悦他。——箴言27:11;希伯来书6:10。
6,7.什么因素有助于耶稣保持喜乐?
6 耶稣又如何?他怎样保持喜乐呢?他本是天上一位大能的灵体,充分观察过地上世人的一举一动。人类虽有许多弱点,但耶稣仍然喜爱他们。(箴言8:31)后来,耶稣来到地上,实际“住在”世人当中,他对人类的看法并没有改变。(约翰福音1:14)究竟什么使上帝完美儿子对有罪的世人,怀有这么积极的看法呢?
7 首先,耶稣对己对人的期望,都是合情合理的。他知道自己并不是要改变全世界。(马太福音10:32-39)因此,即使只有一个诚恳的人接受王国信息,他也感到喜乐。虽然门徒的行为态度有时叫人失望,他却看出他们内心是很想遵行上帝旨意的,因此深爱他们。(路加福音9:46;22:24,28-32,60-62)值得注意的是,耶稣对天父祷告时总结门徒所遵循的途径,说:“他们也遵守了你的话语。”——约翰福音17:6。
8.请说明我们可以怎样效法耶和华和耶稣,时刻保持喜乐。
8 在这方面,我们沉思耶和华上帝和基督耶稣的榜样,无疑会得益不浅。如果事情的结果并不理想,我们可以更努力效法耶和华而不过度忧虑吗?我们能够更密切跟从耶稣的脚踪,对目前的环境保持积极的看法,对己对人的期望都通情达理吗?各地的热心基督徒都珍视服事职务,让我们看看怎样把其中的原则应用在这方面。
以积极眼光看传道
9.耶利米怎样恢复喜乐?他的事例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9 耶和华想我们喜乐地为他服务。我们是否喜乐,不该取决于事情的结果。(路加福音10:17,20)耶利米先知传道多年,成果却十分有限。当他只想到人民的恶劣反应时,他失去了喜乐。(耶利米书20:8)后来,他想到信息的美好一面时,喜乐就恢复过来了。耶利米对耶和华说:“耶和华……啊,我得着你的言语就当食物吃了;你的言语是我心中的欢喜快乐,因我是称为你名下的人。”(耶利米书15:16)耶利米有幸传讲上帝的话语,叫他大感喜乐。我们也一样。
10.即使目前地区反应不佳,我们仍怎可保持喜乐?
10 即使大部分人不愿接受好消息,我们仍有理由喜乐地向人传道。你还记得,耶和华深信有些人会真心事奉他。我们要像耶和华那样,永不放弃希望,深信有些人必定会看出真相,接受王国的信息。不要忘记,人们的环境是会改变的。要是遇到意外或面对危机,连最自满的人也可能会认真想想人生意义的问题。如果有人“自觉有灵性需要”,你可以帮助他吗?(马太福音5:3)你下次探访地区时,说不定会遇到乐于聆听好消息的人!
11,12.一个市镇的情况怎样?我们从中学到什么?
11 地区里的人也是会改变的。请想想一个例子。一个小镇住了一些有儿女的年轻夫妇,他们的关系很密切。每逢耶和华见证人前来探访,他们的反应都是: “我们没有兴趣!”假如有人对王国信息表示兴趣,邻人就会立即劝阻他不要跟见证人接触。不用说,在这里传道并不容易。可是,见证人却没有灰心放弃,他们继续传道。结果怎样呢?
12 后来,镇上的儿童都长大了,不少人在当地成家立室。有些青年看出他们的生活并不真正快乐,于是开始寻求真理。他们接受见证人所传的好消息,从而找着了真理。因此,作过多年的努力之后,当地的小会众终于开始增长了。请想想,这叫没有放弃的王国传道员感到多么喜乐!愿我们也锲而不舍地宣扬王国的美好信息,为自己带来喜乐!
同工的支持
13.我们感到灰心时,可从哪里得着力量?
13 如果你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甚至遭受重大打击,你能够从哪里得着安慰呢?耶和华有数百万献身给他的仆人,他们先向他祷告,然后寻求基督徒弟兄姊妹的帮助。耶稣在地上时,很重视门徒的支持。他在死前的晚上称门徒为“在考验中,紧紧跟我在一起”的人。(路加福音22:28)虽然门徒都不是完美的,但他们的忠贞却令上帝的爱子感到安慰。我们也能从信徒同工得着力量。
14,15.一对夫妇得到什么帮助,去面对儿子去世的打击?你从他们的经历学到什么?
14 米歇尔和黛安这对基督徒夫妇就体验到弟兄姊妹的支持是多么可贵。他们那20岁的儿子乔纳森是个生气勃勃、前途美好的基督徒,可是却患了脑瘤。医生虽尽力挽救,他的病情却继续恶化,终于在一个傍晚不幸去世。米歇尔和黛安伤心欲绝。他们知道那天晚上举行的服务聚会已快要结束,但由于需要安慰,于是请跟他们一起的长老陪他们到聚会所去。他们抵达时,会众正在宣布乔纳森的死讯。聚会完了,弟兄姊妹纷纷上前,围着伤心流泪的父母,拥抱和安慰他们。黛安回忆说:“我们来到聚会所时,感到心如死灰,但弟兄给我们很大安慰,令我们振作起来!他们虽不能除去我们的痛苦,却帮助我们忍受逆境!”——罗马书1:11,12;哥林多前书12:21-26。
15 在逆境之下,米歇尔和黛安更亲近他们的弟兄,夫妇间的关系也更密切。米歇尔说:“我更珍爱妻子。在伤心的时刻,我们彼此谈论圣经真理,述说耶和华怎样扶持我们。”黛安也说:“现在,我们对王国希望的体会,比以前更深了。”
16.我们主动让弟兄知道我们的需要,为什么是重要的?
16 不错,在困难的时候,基督徒弟兄姊妹是“强化[我们]的良助”,叫我们保持喜乐。(歌罗西书4:11)当然,他们不能全知我们心里所想的。因此,我们需要别人支持时,最好让他们知道。这样,无论弟兄给我们什么安慰,我们都可表达衷心的感激,并且看为耶和华的帮助。——箴言12:25;17:17。
看看你的会众
17.有个单亲母亲面对什么困难?我们怎样看这样的人?
17 你越认识信徒同工,就会更赏识他们而乐于与他们交往。请看看你的会众。你看见什么呢?有单亲的母亲正吃力地教养孩子行走真理之道吗?你有没有想过她的好榜样呢?试想象她所面对的问题。一个名叫珍妮的单亲母亲说出了几个难题:寂寞、男同事的追求、经济拮据,但最大的困难是照顾孩子的感情需要,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是不同的。珍妮也提及另一个难题:“由于没有丈夫,我自然很想儿子担起这头家。要抗拒这个倾向并不容易。我也有一个女儿,我要记住不要把什么心事都告诉她,以免加重她的负担。”像世上许多敬畏上帝的单亲母亲一样,珍妮要做全职工作,还得照顾家庭。她也教导孩子学习圣经,训练他们传道,带他们参加聚会。(以弗所书6:4)耶和华天天看见这个家庭努力持守忠义,必然感到十分欣慰!我们当中有这些好榜样,不是也叫我们内心感到喜乐吗?的确是。
18,19.请说明我们可以怎样加深对会众各人的赏识。
18 请再看看你的会众。你也许见到一些丧偶的人,他们忠心不二,“从没有缺席”聚会。(路加福音2:37)他们有时会感到寂寞吗?自然会。他们十分怀念逝去的配偶!可是,他们却在耶和华的工作上保持忙碌,并且关心别人。他们稳定平衡、态度积极,有助于促进会众的喜乐!一位从事全时服务逾30年的基督徒说:“最令我喜乐的,是见到年老的弟兄姊妹虽然经历许多艰辛,仍旧忠贞不二地事奉耶和华!”不错,我们当中年长基督徒所立的榜样,会给年轻人很大鼓励。
19 刚开始跟会众交往的新人又怎样?他们在聚会里表达自己的信仰时,我们不是很鼓舞吗?请想想他们学习圣经以来的进步。耶和华必然很喜悦他们。我们也一样吗?我们有没有表示高兴,称赞他们的努力呢?
20.为什么我们可以说,会众各人都对会众大有贡献?
20 你是已婚、独身,或是个单亲父母吗?你是个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孩子,或是丧偶的人吗?你跟会众交往已有多年,还是最近才开始的?可以肯定的是,你的忠心榜样会给我们大家很大鼓励。你唱王国诗歌,参与评论,在神治传道训练班里演讲,你的贡献都增加了我们的喜乐。但更重要的是,这叫耶和华的心欢喜。
21.我们有许多理由要怎样做?但这引起了什么问题?
21 不错,尽管这个时代祸患重重,我们仍能喜乐地敬拜我们快乐的上帝。我们有理由听从保罗的劝勉:“要继续欢喜,……仁爱和平的上帝就会跟你们同在。”(哥林多后书13:11)可是,如果我们遭遇天灾、迫害或经济困难,那又怎样呢?在这样的逆境下,我们还可以保持喜乐吗?你看完下一篇文章之后,就可以作出结论。
[脚注]
a 见《洞察圣经》第2册119页,耶和华见证人出版。
-
-
喜乐地事奉耶和华守望台2001年 | 5月1日
-
-
喜乐地事奉耶和华
“要在主里常常欢喜。我再说,要欢喜!”——腓立比书4:4。
1,2.一个弟兄一家虽然家财尽失,却怎样能够保持喜乐?
詹姆斯是个年届70的基督徒,住在塞拉利昂。他一生勤勤恳恳,努力工作,终于储了足够的钱购买一栋有四个房间的小平房,他无疑感到很高兴!可是,詹姆斯一家搬进新屋之后不久,当地就爆发了内战,他们的房屋完全被火焚毁。他们失去家宅,却没有失去喜乐。为什么呢?
2 詹姆斯一家着重他们仍有的东西,而不是失去了什么。詹姆斯解释说:“在那段可怕的日子,我们照常举行聚会,阅读圣经,一起祷告,把仅余的东西跟别人分享。我们注重与耶和华的宝贵关系,因此能够保持喜乐。”这些忠心基督徒数算自己的祝福,深知最大的福分莫过于跟耶和华保持亲密的关系,因此他们能够“继续欢喜”。(哥林多后书13:11)当然,要忍受这些不幸并不容易。可是,他们却继续因耶和华而喜乐。
3.有些早期基督徒怎样保持喜乐?
3 早期基督徒也饱经忧患,不亚于詹姆斯一家的经历。可是,使徒保罗却对希伯来基督徒这样写道:“[你们]的财物被人劫掠,还是喜乐地 接受。”保罗接着解释他们喜乐的因由:“因为你们知道自己有更好而长存的产业。”(希伯来书10:34)不错,公元1世纪的基督徒怀有很大的希望。他们满怀信心,期望获得的奖赏是无人能够夺去的,就是天上上帝王国里永不衰残的“生命的冠冕”。(启示录2:10)今天,我们的基督徒希望(不论是属天还是属地的)也能帮助我们在逆境下保持喜乐。
“在希望中要欢喜”
4,5.(甲)保罗劝勉罗马的基督徒“在希望中要欢喜”,为什么这个劝告很合时?(乙)什么可以使基督徒忘记了自己的希望?
4 使徒保罗鼓励罗马的信徒同工“在[永生的]希望中要欢喜”。(罗马书12:12)对罗马的基督徒来说,这是个适时的忠告。保罗写信给他们之后不及十年,猛烈的迫害就临到他们身上了。罗马皇帝尼禄甚至下令折磨一些基督徒至死。他们对上帝所应许的生命冠冕怀具信心,无疑强化他们熬过苦难。我们今天又如何呢?
5 作为基督徒,我们也预料会受迫害。(提摩太后书3:12)再者我们知道,人人的经历也在乎“时间和不能预见的遭遇”。(传道书9:11,《新世界译本》)一宗意外,就可夺去我们亲人好友的性命。一种不治之症,也可叫我们的双亲或密友一瞑不视。除非我们专注于王国的希望,否则,当考验来到时,我们的灵性就可能受损了。因此,我们最好问问自己:“我有没有‘在希望中……欢喜’呢?我多常沉思这个希望呢?将临的乐园对我很实在吗?我想象自己在乐园里吗?我仍然热切期待目前这个制度的终结来到,就像最初认识真理时一样殷切吗?”最后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想想。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们健康良好、生活舒适,大致上不受战乱、饥荒或天灾所影响,我们就可能——至少在目前——忘记了人类迫切需要上帝的新世界。
6.(甲)保罗和西拉遭遇患难时,集中思念什么?(乙)保罗和西拉的榜样,怎样鼓励我们今天的人?
6 保罗也勉励罗马的基督徒“受患难要忍耐”。(罗马书12:12)对保罗来说,受患难绝不是新事。有一次,他在异象里看见一个人请他“跨到马其顿来”,好帮助那里的人认识耶和华。(使徒行传16:9)保罗于是同路加、西拉和提摩太启程往欧洲去。这些热心的海外传道员要面对什么情况呢?是患难!保罗和西拉在马其顿的腓立比城展开传道之后,就遭受鞭打,然后被投入狱中。显然,有些腓立比居民不但对王国信息不感兴趣,而且加以猛烈反对。这样的遭遇,有没有使热心的海外传道员失去喜乐呢?没有。他们被鞭打和监禁之后,“约在半夜,保罗和西拉祷告,唱歌赞美上帝 ”。(使徒行传16:25,26)当然,鞭打的痛楚不会叫保罗和西拉喜乐,但他们所注意的并不是这些苦楚。相反,他们以耶和华为念,沉思他怎样祝福他们。保罗和西拉保持喜乐,在“患难[中]忍耐”,为腓立比等地的弟兄立下好榜样。
7.为什么我们也该在祷告里感谢上帝?
7 保罗写道:“祷告要坚持不懈。”(罗马书12:12)你感到忧虑的时候,有没有祷告呢?你祷告祈求什么呢?你可能明确提及自己的难题,并且恳求耶和华帮助。但你也可以为所得的祝福表示感激。当难题出现时,想想耶和华怎样恩待我们,有助于我们“在希望中……欢喜”。大卫一生饱经忧患,他却写道:“耶和华——我的上帝啊,你所行的奇事,并你向我们所怀的意念甚多,不能向你陈明;若要陈明,其事不可胜数。”(诗篇40:5)如果我们像大卫那样,常常沉思耶和华的恩惠,就无法不喜乐了。
保持积极
8.什么有助于基督徒在迫害之下保持喜乐?
8 耶稣鼓励门徒,他们遭遇各样考验时,要保持积极的态度。他说:“人为我的缘故,责难你们,迫害你们,用各种邪恶的话撒谎攻击你们,你们就快乐了。”(马太福音5:11)我们有什么理由要在这样的环境下感到快乐呢?我们经得起反对,就证明耶和华的灵在我们身上了。使徒彼得告诉当日的基督徒同工说:“你们要是为了基督的名字受人责难,就快乐了,因为有荣耀的灵,就是上帝的灵,留在你们身上。”(彼得前书4:13,14)耶和华也会以他的灵帮助我们忍耐,叫我们保持喜乐。
9.有些弟兄为了信仰而下狱,什么帮助他们寻得喜乐?
9 甚至在最困难的环境下,我们也能找着喜乐的理由。一个名叫阿道夫的基督徒就体验到这点。在他的国家里,耶和华见证人的工作多年来受到政府禁止。阿道夫和他的同工由于不肯放弃圣经信仰,受到逮捕和判处长期徒刑。狱中的生活十分艰苦,但阿道夫和他的同伴却像保罗和西拉一样,寻得感谢上帝的理由。他们发觉,监禁的经历反而加强了他们的信心,也帮助他们养成了慷慨、体恤和弟兄之情等可贵的基督徒特质。举例说,他们收到家里寄来的包裹时,很乐于跟信徒同工分享。他们把这些额外供应,视为来自耶和华的福分,因为“各样美善的恩赐、各样完美的赏赐”,最终都是来自他的。这样的善行,叫施与和收受的人都得到喜乐。这样,他们的艰苦经历不但没有破坏他们的信心,反而使他们的灵性更为坚强!——雅各书1:17;使徒行传20:35。
10,11.一个姊妹不断受到盘问,又判处长期徒刑,她怎样应付这些考验?
10 艾丽也住在一个王国工作长期受禁止的国家里。由于传讲基督徒的希望,她被当局逮捕。有八个月之久,她不断受到盘问。最后她出庭受审,判监十年。在监狱里,只有她一人是敬拜耶和华的。当时她只有24岁。
11 当然,艾丽并不想自己的年轻日子在监狱里度过。既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她决定改变自己的观点。因此,她把监狱看作自己的传道地区。她说:“我有很多传道工作可以做,几年很快就过去了。”五年多之后,艾丽再次受到盘问。盘问她的官员意识到监禁并未能摧毁艾丽的信仰,于是对她说:“我们不能释放你,因为你根本没有改变。”艾丽坚决地回答说:“我的确 改变了!跟我下狱时比较,我现在的态度好多了,信心也比以前强得多!”她又说:“如果你们不肯释放我,我就留下来,直到耶和华救我出狱好了。”五年半的监狱生涯,并未能夺去艾丽的喜乐!她学会在任何环境之下都怡然自得。你能够从她的榜样学到教训吗?——希伯来书13:5。
12.在困难环境下,什么能使基督徒享有内心的安宁?
12 不要以为艾丽勇气过人,所以能够面对这样的困难。谈到判刑之前好几个月的盘问,艾丽承认说:“我记得牙齿不断打战,觉得自己好像受惊的麻雀一样。”可是,艾丽却对耶和华有坚强的信心。她学会全心信赖耶和华。(箴言3:5-7)结果,她看上帝更真实了。她解释说:“我每次进入盘问室时,内心都充满了安宁的感觉。……情况越可怕,安宁的感觉就越深。”这种安宁是来自耶和华的。使徒保罗说:“什么事都不要忧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和恳切祈求,连同感谢,把你们的呼吁告知上帝。这样,上帝那超越一切意念的和平,就会借着基督耶稣,守卫你们的心和你们的思考力。”——腓立比书4:6,7。
13.什么使我们坚信有力量忍受患难?
13 艾丽已经出狱了。她虽然饱受艰辛,却始终保持喜乐。她这样做,不是凭着自己的力量,而是凭着耶和华所赐的力量。使徒保罗也一样,他写道:“所以,我反而非常乐于夸耀自己的软弱,好让基督的力量像帐幕一样恒常覆盖我。……因为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有力量。”——哥林多后书12:9,10。
14.请说明基督徒怎样对困难抱积极看法,以及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
14 你现在面对的压力,也许跟我们这里谈及的不一样。不论是什么压力,都不是好受的。例如,雇主可能对你的工作十分挑剔,但对其他宗教的雇员却宽大得多。你也许无法转换工作。那么,你怎样才能保持喜乐呢?你还记得阿道夫和他的同工。他们在狱中的经历,帮助他们养成了一些重要的特质。如果你诚恳地努力满足雇主的要求,即使他是个“难以取悦”的人,你也能养成耐心和恒忍等基督徒美德。(彼得前书2:18)再者,你可以成为更好的雇员,找到更好工作的机会也更大。现在,我们来讨论另外一些方法,帮助我们在耶和华的工作上保持喜乐。
简化生活,带来喜乐
15-17.一对夫妇怎样学会减轻压力,即使压力是无法完全消除的?
15 对于从事什么世俗工作、在哪里工作,你也许没有什么选择余地。但是,其他的事却是你可以支配的。请想想以下的事例。
16 一对基督徒夫妇邀请一位长老到家里吃饭。在交谈中,弟兄和妻子透露,生活的压力实在叫他们吃不消。他们两人都要做很繁重的全职工作,而且目前也无法转换工作。他们不知道自己还能够支持多久。
17 他们向长老请教,长老回答说,“简化生活好了”。怎样做呢?这对夫妇每天都要花上三小时来回工作地点。长老很熟悉他们,于是提议他们迁到较近公司的地方居住,好减少每天的交通时间。他们可以把省下的时间用来照顾其他要事,或让自己有多点休息。如果生活压力令你失去喜乐,何不看看是否能够作出若干调整,好减轻压力呢?
18.我们作决定之前,为什么要三思?
18 要减轻压力,作决定之前就要三思。例如,有个基督徒打算盖一幢房子。他从没有盖过房子,却选择了一个很复杂的设计。现在他看出,如果在选择设计之前“步步谨慎”,就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了。(箴言14:15)另一个基督徒愿意替信徒同工的贷款作保。根据协议,借方如果无力偿还,担保人就有义务要代为还款。起初,一切都很顺利,但后来借款人却开始不按期还款。贷款人见情势不妙,于是要求担保人清还全部欠款。这叫担保人大受压力。在同意替人作保之前,他更仔细考虑所有因素,不是可以避免这件事发生吗?——箴言17:18。
19.我们可以怎样减轻生活的压力?
19 我们感到疲累时,不要以为减少个人圣经研读、传道和聚会,就能减少压力、恢复喜乐。其实,我们想得到耶和华的圣灵,享有圣灵所结的喜乐果实,就须参与这些活动。(加拉太书5:22)基督徒活动总是叫人安舒的,不会令人更疲劳。(马太福音11:28-30)令我们劳累的原因,很可能是世俗的活动或消遣,而不是属灵的活动。早一点上床睡觉,也有助于消除疲劳。多一点休息会很有益。已故的诺尔弟兄是耶和华见证人治理机构的成员,他常常告诉海外传道员:“如果你感到灰心沮丧,首先要做的,就是休息一下。好好睡一晚之后,你会发觉许多问题都看来不难处理了!”
20.(甲)请概述我们怎能保持喜乐。(乙)你还想到什么喜乐的理由?(参看第17页附栏。)
20 基督徒有荣幸事奉“快乐的上帝”。(提摩太前书1:11)正如上文指出,我们即使遭遇严重难题,也能够保持喜乐。愿我们继续注视王国的希望,调整自己的观点,生活保持简朴。这样,不论处于什么环境,我们都能听从使徒保罗的话:“要在主里常常欢喜。我再说,要欢喜!”——腓立比书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