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人性变成怎样了?
    守望台1990年 | 12月1日
    • 人性变成怎样了?

      “在这个时代,何以我们对待儿童那么残酷?何以我们对待动物那么残酷?何以我们有那么多暴力事件?……何以有人从事恐怖活动?何以有人吸毒、贩毒?……在人已拥有一切之际,何以竟然还有人要诉诸一些破坏整个文明的事?”

      以上的问题是英国首相大声疾呼地提出的。你也许曾经多次提出类似的问题。你有找到任何满意的答案吗?

      把问题透视一番之后,英国首相有感而发地说:“多年之前,在我还年轻的时候,我怀着满腔的希望、梦想和抱负去从政。在我和许多同时代的人看来,若有一天我们人人都有适当的住宅、优良的教育、合理的生活标准,便会凡事满足,而我们也应该享有美好安乐得多的前途。但如今我们知道事情并不是这样。我们正在面临人性的真正难题。”——楷体另排。

      人性可以界定为“人类基本性情和特性的综合体”。显然,彼此冲突的性情和特性可以在个人、国家甚至国际的层面造成难题。可是,对于今日的暴力、恐怖活动、贩毒等危险趋势,我们究竟可以归咎于人性到什么程度呢?

      威胁到“破坏整个文明”的种种情况可以完全归咎于人性吗?抑或我们应该考虑其他因素才能解释何以人本可以追求较高尚的美好事物,却那么易于转向堕落、自私的行径?我们且来看看。

  • 改变人性
    守望台1990年 | 12月1日
    • 许多时人性都趋向有破坏性的消极事物。

      例如在英国,最近暴力罪行激增了百分之11。英国首相说:“我们的任务是找出阻遏方法,使伟大的文明可以延续下去。”不过,法律和政治上的压力即使出于好意,真的能够扭转世人作恶的倾向吗?即使有法律制止,甚至在严格的执法之下,不法事件不但存在,而且继续增加,这件事实本身已足以说明答案。目前所需的是比立例管制更进一步的东西。人的本性必需改变。

      圣经对人生怀有合乎现实的忠实观点,因此坦率地描述人的劣根性。例如,使徒保罗在写给加拉太的基督徒的信中谈及“淫乱、秽行、邪荡……人跟人成为仇敌,彼此争斗、嫉恨、恼怒、……嫉妒、酗酒、狂欢宴乐,和其他类似的事”。据这里引述的译本说,所有这些堕落的行为都是‘人的本性’。——加拉太书5:19-21。

      难题的根源

      可是,《现代中文译本》是一本意译本,所以‘人的本性’一词只是将保罗实际所说的话粗略地表达出来而已。保罗所用的希腊字词是萨尔克斯(Sarx),意思是“肉体”而不是“人性”。由于这缘故,精确的译本将这个字译作“肉体的行为”以表达保罗的真正意思。a

      圣经以简明的笔触记述罪如何进入人类世界——事实上,它简单到令大多数人不愿相信。保罗描述说:“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马书5:12)保罗在这里所提的创世记——圣经的第一本书——的记载和第一个受造的男人亚当及后者的妻子夏娃。他们的蓄意忤逆是人所熟知的。为了这缘故,他们被判处死刑。他们的子孙承受到他们的不完美,因此也同样死去。于是“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由于这个基本原因,今日人性充其量只能很模糊地反映出上帝原先创造人时人所具有的完美天性。——罗马书3:23;创世记第2和3章。

      人性得以改变!

      可是,人性中有许多最恶劣的弱点是可以克服的。不错,圣经说我们可以改变人性,意即改变自己的品格。方法如何?凭着上帝的圣灵之助。——罗马书8:9。

      保罗在写给歌罗西基督徒同工的信中这样说:要“脱去旧人和旧人的行为,穿上了新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在属于旧品格的各种行为中,保罗列出几种特性是能令人堕落以致自毁的,例如:恶欲、恼恨、忿怒、恶毒。——歌罗西书3:5-10。

      在写给以弗所基督徒的一封类似的信中,保罗再次提及人需要披上“新品格”。他告诉他们,这新品格是‘照着上帝的旨意按真正的正义和忠贞创造的’。(《新世》)他继续发挥他的论据说:“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以弗所书4:24,31,32。

      保罗的话合乎现实吗?人的品格真的可以改变吗?证据显示,许多早期基督徒在生活上的确作出剧烈的改变。以一群人而论,他们在周遭的世界截然不同。早期基督徒时代的历史家,殉教者查斯丁,写道:“我们曾经互相憎恨和破坏,同时,由于生活方式的差异而拒绝和不同氏族的人和睦共处,但如今却由于基督的出现,我们与异族的人像家人般亲密相处,为我们的仇敌祷告,努力说服无缘无故憎恨我们的人按照基督的完美教训而生活。”

      今日又如何?在人性方面作出剧烈改变依然是可能的吗?不错,数以万计的例子表明不断有人作出剧烈的改变。以下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斯蒂芬在英国一个工业中心长大。他父亲是个无神论者。斯蒂芬在12岁时已被判入惩教学校三年。他招认犯过64次盗窃罪!他很快就失去对任何权威的尊重。他年纪越大,所犯的罪行就越严重,其中包括盗窃、醉酒、妨碍治安、袭击警员等,最后一种罪行使斯蒂芬被判入狱。他的性情变得非常暴戾。他说:“一个无神的人在有急需时是无所不为的。”

      什么能够改变这样的一个积犯呢?斯蒂芬终于接纳他那身为耶和华见证人的兄弟的帮助。经过短时期的研究圣经之后,斯蒂芬开始穿上“新品格”。他所作的改变十分戏剧化。如今,五年之后,他结了婚而有个快乐的家庭,同时在基督徒会众中是个负责的成员,担任服事仆人的职位。

      因此,以个别的事例而言,人性是可以改变的。但今日‘破坏文明’的是否纯粹归咎于人性的弱点呢?

      “圣经中的魔鬼”

      使徒保罗写过一个有关‘末世’的杰出预言。我们将他的话刊于以上附框之中。请留意世上越来越严重的暴力和罪恶带来了一段‘难以应付的危险时期’。这一切全是由人性所造成吗?——提摩太后书3:1,《新世》。

      不,还有另一件事,一股操纵人类的弱点使之行恶的恶势力。正如许多人觉得难以相信人有遗传的罪性,同样,他们也觉得难以接受有一股高于人而企图操纵人的势力存在。但圣经说这样的力量的确是存在的,他便是魔鬼撒但。

      “魔鬼”一词(意即“毁谤者”)在圣经中出现过33次,而撒但(意即“反抗者”)则出现过52次。这些经文均论及同一个邪恶的灵体。可是,有些人却否认撒但是一位个体,他们宁可说:“有犯罪倾向的人性就是圣经中的魔鬼。”b不过,令人感兴趣的是,在关于耶和华的忠仆约伯的记载中,希伯来文圣经使用撒但(has·Satanʹ)一词;在路加福音4:2,我们则读到试探耶稣的是“魔鬼”(希腊文:hodi·aʹbo·los)。(约伯记1:6)在两个事例上,语法均指向一位特殊的个体。事情并不牵涉到人性。

      使徒保罗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撒但的势力多么强大,他在致以弗所人的信中谈及“管辖这幽暗世界的,……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以弗所书6:12)与撒但魔鬼狼狈为奸的‘世界统治者们’便是他手下的鬼灵,隐形的邪恶灵体。他们正“迷惑普天下”,尽可能利用人的堕落情况。(启示录12:9)为了这缘故,保罗大力敦促每个基督徒要“抵挡魔鬼的诡计”。他便是促成在我们周遭所见的人类堕落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弗所书6:11。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