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基督徒海外传道工作上一个受感示的模式
    守望台1992年 | 9月1日
    • 基督徒海外传道工作上一个受感示的模式

      “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哥林多前书11:1。

      1.耶稣在什么方面立下杰出的榜样给门徒效法?(腓立比书2:5-9)

      耶稣为门徒立下多么杰出的榜样!他乐意撇下天上的荣耀,来到地上生活在有罪的世人当中。为了拯救人类,更重要的是,为了使他天父的名成圣,他甘愿忍受莫大的苦楚。(约翰福音3:16;17:4)当他受到生死攸关的审讯时,他勇敢地宣告说:“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约翰福音18:37。

      2.为什么耶稣复活后能够吩咐门徒继续执行他所发起的工作?

      2 耶稣在死前给了门徒极佳的训练,使他们能够执行为王国作见证的工作。(马太福音10:5-23;路加福音10:1-16)因此,耶稣复活之后能够吩咐门徒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马太福音28:19,20。

      3.使人作基督门徒的工作怎样迅速扩展?但这件工作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

      3 在接着的三年半期间,耶稣的门徒听从这项吩咐,但却仅限于使犹太人、归信犹太教的人以及受过割礼的撒马利亚人成为基督的门徒。后来在公元36年,上帝指引基督徒向一个未受过割礼的男子——哥尼流——和他的家人传道。在此后十年,其他外邦人也被带进基督徒的会众里。可是,看来大部分的工作仅在地中海东部的地区进行。——使徒行传10:24,44-48;11:19-21。

      4.大约公元47-48年,有什么重要发展发生?

      4 上帝需要设法推使基督徒前往较遥远的地区,使犹太人和外邦人成为耶稣的门徒。因此,大约公元47-48年,在叙利亚的安提阿,会众的长老接获这个来自上帝的信息:“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做我召他们所做的工。”(使徒行传13:2)请留意当时保罗仍以他的原名扫罗为人所知。请也留意上帝把巴拿巴置于保罗之先,也许是由于当时巴拿巴被人视为较资深的缘故。

      5.为什么保罗和巴拿巴的海外传道旅行的记载对今日的基督徒深具价值?

      5 圣经将保罗和巴拿巴的海外传道旅行详细纪录下来;这项记载对耶和华见证人,特别是对离乡背井到别的地区为上帝服务的海外传道员和先驱,有很大的鼓励作用。不但如此,将使徒行传第13、14章温习一下无疑会激励更多人效法保罗和巴拿巴的榜样,增加他们在使人作基督门徒这件重大工作上的参与。

      塞浦路斯

      6.海外传道员在塞浦路斯立下什么榜样?

      6 海外传道员随即从叙利亚的海港西流基起程,坐船前往塞浦路斯。在撒拉米上岸之后,他们“就在犹太人各会堂里传讲上帝的道”。他们跟从基督所立的模式,不是留在城里等待岛上的人到他们那里去。相反,他们“经过全岛”向人传道。既然塞浦路斯是个颇大的岛,而他们的旅程又要横贯岛上最阔的部分,他们必然行了许多路及在许多不同的地方停留。——使徒行传13:5,6。

      7.(甲)在帕弗有什么特出的事发生?(乙)这项记载鼓励我们怀有什么态度?

      7 这两位海外传道员在岛上停留的末了,耶和华奖赏他们,使他们在帕弗获得一个极佳的经验。省长士求·保罗聆听他们的信息,“就信了”。(使徒行传13:7,12)保罗后来写道:“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哥林多前书1:26)可是,有些“有能力的”也作出回应,士求·保罗是其中之一。这个经验应当鼓励所有人,特别是海外传道员,对于向政府官员作见证要怀有积极的态度,正如提摩太前书2:1-4嘱咐我们一般。诚然,掌权者曾不时给上帝的仆人很大的帮助。——尼希米记2:4-8。

      8.(甲)从这时起,保罗和巴拿巴彼此之间的关系看来发生了什么改变?(乙)巴拿巴在什么方面立下优良的榜样?

      8 在耶和华的灵感动之下,保罗在使士求·保罗归信方面担任主要角色。(使徒行传13:8-12)再者,看来从这个时候开始,保罗在工作上居于带头地位。(可将使徒行传13:7与使徒行传13:15,16,43比较。)这项发展是与保罗归信时所接获的委派一致的。(使徒行传9:15)也许这项发展令巴拿巴的谦逊受到考验。可是,巴拿巴并没有把这项改变视为对他个人的侮辱;相反,他很可能行事与他名字的含意(“安慰之子”)一致,在海外传道旅行期间,以及后来有些犹太裔基督徒对他们在未受割礼的外邦人当中传道一事提出挑战时,均忠贞不二地支持保罗。(使徒行传15:1,2)他为我们所有人,包括海外传道员之家和伯特利之家的成员在内,立下多么优良的榜样!我们应当总是乐意接受神治的调整,全力支持那些受任命在我们当中带头的人。——希伯来书13:17。

      小亚细亚高原

      9.保罗和巴拿巴甘愿不顾艰辛前往彼西底的安提阿,我们从这件事学得什么教训?

      9 保罗和巴拿巴从塞浦路斯乘船北上,前往亚洲大陆。为了某个未经透露的理由,海外传道员没有留在海岸地带,反而长途跋涉,穿过危险的地区,深入内陆约180公里,前往位于小亚细亚高原中央的彼西底的安提阿。他们必须穿山越岭,然后下到一个海拔1100米的平原。圣经学者J.S.豪逊说:“这些山岭将高原……与南部海岸的平原隔开,山地居民以劫掠的不法恶行著称,在古代历史上丑声远播。”除此之外,海外传道员也面对自然界的危险。豪逊补充说:“在小亚细亚,没有任何地区比彼西底的山岭地带更常有‘洪水’为患;在这一带,河流在巨大悬崖的基部涌出,或沿着深谷急流。”这些细节帮助我们看出,为了传播好消息,海外传道员甘愿作多么艰险的旅程。(哥林多后书11:26)今日的情形也一样,为了将好消息与别人分享,耶和华手下有许多仆人不得不克服各种各式的障碍。

      10,11.(甲)保罗怎样与听众保持共通之点?(乙)为什么许多犹太人听闻弥赛亚所受的苦楚很可能大吃一惊?(丙)保罗向听者提出怎样的拯救希望?

      10 既然在彼西底的安提阿设有一个犹太会堂,海外传道员就先到那里去,让那些最熟悉上帝话语的人有机会接受好消息。保罗应邀发言,于是站起来作了一个精采有力的公众演讲。他在演讲里自始至终均与听众里的犹太人和改信者保持共通之点。(使徒行传13:13-16,26)保罗作过引言之后复述犹太人光采的历史,提醒他们耶和华曾拣选他们的祖先,把他们从埃及拯救出来,后来更帮助他们征服应许之地的居民。然后保罗强调耶和华如何恩待大卫。这些资料是第一世纪的犹太人十分关心的,因为当时他们正期望上帝从大卫的后代中兴起一位救主和永远的统治者。至此保罗勇敢地宣告说:“从这人[大卫]的后裔中,上帝已经照着所应许的,为以色列人立了一位救主,就是耶稣。”——使徒行传13:17-23。

      11 可是,许多犹太人所等待的救主是个军事英雄。他们期望这人把他们从罗马人的辖制下拯救出来,将犹太民族提升到超乎万族的地位。因此,他们听到保罗说弥赛亚已经被他们的宗教领袖交给罗马人处死了,他们无疑大吃一惊。保罗勇敢地宣告说:“上帝却叫他从死里复活。”他在演讲的结束部分向听众指出,他们能够获得一种奇妙的拯救。他说:“你们当晓得:赦罪的道是由这人传给你们的。你们靠摩西的律法,在一切不得称义的事上信靠这人,就都得称义了。”最后,保罗提及上帝曾预言有许多人会忽视这项奇妙的救恩安排,但他劝勉听众切不可置身于这些人之列。——使徒行传13:30-41。

      12.保罗的演讲获得什么结果?这应当对我们有什么鼓励?

      12 保罗根据圣经作了一个多么优良的演讲!听众的反应如何?“犹太人和敬虔进犹太教的人多有跟从保罗、巴拿巴的。”(使徒行传13:43)这对我们今日的人有多大的鼓励!不论我们从事公开的服事职务,抑或在会众的聚会里发表评论、演讲,愿我们都同样尽力以有效的方式传讲真理。——提摩太前书4:13-16。

      13.海外传道员为什么不得不离开彼西底的安提阿?关于新门徒,有些什么问题发生?

      13 在彼西底的安提阿,新近感兴趣的人无法不将好消息告诉别人。结果,“到下安息日,合城的人几乎都来聚集,要听上帝的道。”不久信息便传到城外的其他地区。事实上,“主[耶和华]的道传遍了那一带地方。”(使徒行传13:44,49)满心嫉妒的犹太人非但没有为这件事欢喜,反而煽动民众把海外传道员驱逐出境。(使徒行传13:45,50)这对新门徒有什么影响?他们有感觉灰心而决定放弃吗?

      14.为什么反对者无法消灭海外传道员所发起的工作?我们由此学得什么教训?

      14 没有,因为这乃是上帝的工作。此外,海外传道员奠下了稳固的基础,使他们能够对复活了的主耶稣基督怀具坚强的信心。显然,新门徒把基督而不是把海外传道员视为他们的领袖。因此我们读到,他们“满心喜乐,又被圣灵充满”。(使徒行传13:52)这件事对今天的海外传道员和其他努力使人作基督门徒的人有多大的鼓励!只要我们谦卑、热心地尽我们的本分,耶和华上帝和耶稣基督便会祝福我们的服事职务。——哥林多前书3:9。

      以哥念、路司得和特庇

      15.海外传道员在以哥念跟从什么程序?这带来什么结果?

      15 接着保罗和巴拿巴向东南行了大约140公里,抵达下一个城市——以哥念。他们并没有因为害怕受人逼迫,就不敢按照在安提阿的程序而行。结果是,正如圣经说:“犹太人和希腊人信的很多。”(使徒行传14:1)再次,不接受好消息的犹太人挑起反对。但是海外传道员却忍受逼迫,在以哥念花了很多时间帮助新门徒。后来保罗和巴拿巴获悉犹太反对者打算用石头打他们,于是便明智地逃到下一个地区——到‘路司得、特庇和周围地方去’。——使徒行传14:2-6。

      16,17.(甲)保罗在路司得有什么遭遇?(乙)上帝对使徒的恩待怎样影响到一个来自路司得的青年?

      16 他们在这个全新的地区无畏地向人“传福音”。(使徒行传14:7)后来彼西底的安提阿和以哥念的犹太人听闻这件事,就赶到路司得来,煽动群众用石头打保罗。保罗赶不及躲避,被石头击中。反对者以为他死了,于是把他拖到城外去。——使徒行传14:19。

      17 你能够想象这件事令新门徒多么伤痛吗?但令他们大感惊奇的是,他们围住保罗的时候,保罗竟然站起来!圣经没有说这些新门徒是否包括一个名叫提摩太的青年人。他无疑曾获知上帝对保罗的恩待,而且这件事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保罗在他写给提摩太的第二封信中说:“你已经[仔细留意]我的教训、品行,……以及我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遭遇的逼迫、苦难。我所忍受是何等的逼迫;但从这一切苦难中,主都把我救出来了。”(提摩太后书3:10,11)保罗被人用石头掷打之后大约一两年,他回到路司得去,发现年轻的提摩太是个堪作模范的基督徒,“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称赞他。”(使徒行传16:1,2)因此保罗拣选他作周游的同伴。这帮助提摩太在灵性上壮大起来,后来更具备资格,奉保罗所派前往探访各群会众。(腓立比书2:19,20;提摩太前书1:3)同样,今日上帝手下热心的仆人对年轻人具有极佳的影响;有许多年轻人像提摩太一样长大成为上帝能干的仆人。

      18.(甲)海外传道员在特庇有什么遭遇?(乙)当时有什么机会向他们打开?当时他们选择什么途径?

      18 保罗在路司得死里逃生之后,次日早上他便跟巴拿巴离开该地往特庇去。这次反对者并没有跟踪他们,圣经说他们得以“使好些人作门徒”。(使徒行传14:20,21)在特庇成立了一群会众之后,保罗和巴拿巴必须作一个决定。从特庇有一条常有人来往的罗马大道通往大数城。从大数城到叙利亚的安提阿,路程并不很远。若要回到安提阿去,这很可能是最方便的方法;再者,海外传道员大可以认为,现在他们应当休息一下了。可是保罗和巴拿巴却效法他们的主而意识到一项更大的需要。——马可福音6:31-34。

      完成上帝的工作

      19,20.(甲)海外传道员毅然返回路司得、以哥念和安提阿,耶和华怎样祝福他们所作的努力?(乙)今日耶和华的子民能够从这件事学得什么教训?

      19 海外传道员并没有拣选最方便的捷径回家,相反,他们无畏地转头回去探访那些一度令他们生命蒙受威胁的城市。他们对新羊所怀的这种不自私的关注有赢得耶和华的祝福吗?的确有,因为圣经的记载说,他们“坚固门徒的心,劝他们恒守所信的道。”他们很适切地告诉新门徒说:“我们进入上帝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使徒行传14:21,22)保罗和巴拿巴提醒新门徒,他们已蒙召在将临的上帝王国里同作后嗣。今日我们应当给新门徒同样的鼓励。我们可以提醒他们,在保罗和巴拿巴所传的同一个上帝王国治下,他们有希望在地上享永生。借着这样行,我们能够强化他们忍受各种试炼。

      20 在离开每个城之前,保罗和巴拿巴帮助当地的会众以较佳的方式组织起来。显然,他们训练具备资格的男子,任命他们在工作上带头。(使徒行传14:23)这无疑促成了进一步的扩展。同样,今日的海外传道员和其他人帮助没有经验的新人进步到能够负起责任的地步之后,有时会迁到其他需要较大的地区去,继续从事他们的善工。

      21,22.(甲)保罗和巴拿巴结束了他们的海外传道旅行之后有什么事发生?(乙)这引起了什么问题?

      21 海外传道员最后回到叙利亚的安提阿,他们无疑能够深感满足。的确,圣经说他们“完成”了上帝托付给他们的工作。(使徒行传14:26,《新译》)我们可以理解,他们叙述所经历的事,“叫众弟兄都甚欢喜”。(使徒行传15:3)但是将来又如何?他们会感觉踌躇满志吗?绝没有。两人前往耶路撒冷与治理机构会面,获悉他们对割礼问题所作的决定之后便再次启程到海外传道。这次他们分道扬镳。巴拿巴带着马可到塞浦路斯去,保罗则选了一个新同伴——西拉,二人走遍叙利亚、基利家各地。(使徒行传15:39-41)在这次旅程上,保罗拣选了年轻的提摩太作助手,与他结伴同行。

      22 圣经并没有透露巴拿巴的第二次传道旅行结果如何。至于保罗,他进一步开拓欧洲的新地区,至少在五个城市——腓立比、庇哩亚、帖撒罗尼迦、哥林多、以弗所——建立了会众。保罗获得这么杰出的成功,要诀究竟是什么?同一的原则对今日努力使人作基督门徒的人也适用吗?

  • 所有真正基督徒都必须是传福音者
    守望台1992年 | 9月1日
    • 所有真正基督徒都必须是传福音者

      “[要]从事传福音者的工作。”——提摩太后书4:5,《新世》。

      1.第一世纪传福音者所传的好消息是什么?

      在今日,作传福音者是什么意思呢?你是个传福音者吗?“传福音者”一词来自希腊文语词尤安格利斯特斯,意思是“宣扬好消息的人”。自从基督徒会众在公元33年成立以来,基督教的好消息一直强调上帝的拯救安排,并且宣告耶稣基督会在稍后的时间回来作王统治人类。——马太福音25:31,32;提摩太后书4:1;希伯来书10:12,13。

      2.(甲)在我们的日子,好消息的内容怎样更为丰富?(乙)今日所有真正的基督徒都负有什么义务?

      2 从1914年起,日增的证据表明,显示耶稣已复临和隐形临在的标记正在应验中。(马太福音24:3-13,33)再次,好消息能够把“上帝的国近了”这项宣告包括在内。(路加福音21:7,31;马可福音1:14,15)的确,耶稣在马太福音24:14所说的预言获得大规模应验的时候已来到了:“这王国的好消息要传遍有人居住的大地,对万国作一个见证;然后终结便会来到。”(《新世》)因此,现在传福音的工作包括热心地向人宣布上帝那已经建立起来的王国,以及这个政府不久便会为顺服的人类带来的种种幸福。所有基督徒都奉命要从事这件工作以及‘使人作基督的门徒’。——马太福音28:19,20;启示录22:17。

      3.(甲)“传福音者”一词含有什么额外的意思?(可参阅《洞察圣经》,第1册,770页,2栏,2段。)(乙)这引起了什么问题?

      3 除了一般的传讲好消息之外,圣经也把“传福音者”一词用在一种特别的意义上,意指那些离乡背井,到未有人传道的地区宣扬好消息的人。第一世纪有许多在海外工作的传福音者,诸如腓利、保罗、巴拿巴、西拉、提摩太。(使徒行传21:8;以弗所书4:11)但是自1914年以来的特别时期又如何?今日耶和华的子民有献出自己,在当地和海外作传福音者吗?

      1919年以来的进展

      4,5.1914年之后不久,传福音的工作看来前景如何?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8年结束,当时上帝的仆人从叛道者、基督教国及其政治盟友受到日益猛烈的反对。事实上,真正基督教的传福音工作在1918年6月几乎陷于停顿;当时美国守望台社的几位领导分子被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判处20年的徒刑。上帝的仇敌能够成功地扼杀宣扬好消息的工作吗?

      5 出人意表的是,社方的主管人员在1919年3月获释,后来更进一步得以洗脱使他们被捕下狱的虚假罪名。一旦恢复自由,这些忠贞的受膏基督徒意识到,在他们获得属天的奖赏,与基督一同承受上帝的王国之前,他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罗马书8:17;提摩太后书2:12;4:18。

      6.在1919年至1939年之间,传福音的工作有什么进展?

      6 根据报告,在1919年参加宣扬好消息工作的人尚不及4000。在随后的二十年间,有好些男子自告奋勇到海外传福音,其中有些人被派往非洲、亚洲和欧洲各国去。到1939年,在致力于宣扬王国20年之后,耶和华见证人的数目增至7万3000人。这项在猛烈逼迫之下所获致的杰出增加与基督徒会众早期的经历颇相似。——使徒行传6:7;8:4,14-17;11:19-21。

      7.在公元47年和1939年,对基督徒的传福音工作来说,有什么类似的情势存在?

      7 可是,当时大部分耶和华见证人都集中在说英语的基督新教国家里。事实上,在当年的7万3000个王国宣扬者中,超过百分之75来自澳洲、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像在大约公元47年的情形一样,社方需要设法鼓励传福音者多点留意世上较少人传道的地区。

      8.到1992年,基列学校成就了一些什么事?

      8 战时上帝的仆人虽受到种种限制和逼迫,但这并不能阻止耶和华强有力的圣灵推动他们为将来更大的扩展作准备。1943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仍在激烈进行之际,上帝的组织设立了守望台基列圣经学校,目的是要把好消息传播得更广远。到1992年3月为止,这所学校派出了6517位海外传道员到171个国家地区去。除此之外,有许多男子受到训练去照料守望台社的许多海外分社。按1992年的统计,在97位分社委员会统筹者当中,有75位受过基列学校的训练。

      9.在促进传福音和使人作基督门徒的工作上,什么训练计划曾担任重要角色?

      9 除了基列学校之外,还有其他训练计划装备耶和华的子民去扩展和改良传福音的工作。例如,普世各地的耶和华见证人会众均设立神治传道训练班。这项安排,连同每周的服务聚会,训练了数百万王国传道员以有效的方式从事公开服事职务。此外,王国服事职务训练班对长老和服事仆人提供极有价值的训练,使这些人能够以较佳的方式照顾人数日增的会众。先驱服务训练班曾帮助许多全时的传福音者在传道工作上更有效能。近年来,社方在不同的国家举办服事职务训练班以帮助未婚的长老和服事仆人成为现代的提摩太。

      10.上帝组织所提供的这一切优良训练带来了什么结果?(包括附框的资料。)

      10 这些训练带来了什么结果呢?1991年,耶和华见证人拥有四百多万王国宣扬者,在212个国家地区里积极向人传道。可是,跟1939年的情形不同,现在有超过百分之70的传道员来自天主教、东正教、非基督教或其他的国家;在这些国家里,英语并不是主要的语言。——请参看附框“1939年以来的扩展”。

      何以成功

      11.使徒保罗表明,他在传福音方面的成功其实是谁的功劳?

      11 耶和华见证人并不将这一切扩展的功劳归于自己。相反,他们对工作的看法跟使徒保罗一样,像他在写给哥林多人的信中所解释一般。“亚波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无非是执事,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引导你们相信。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上帝叫他生长。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上帝。因为我们是与上帝同工的;你们是上帝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哥林多前书3:5-7,9。

      12.(甲)在成功的基督徒传福音工作方面,上帝的话语担任什么角色?(乙)上帝将谁立为基督徒会众的元首?表明我们顺服他的首领权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什么?

      12 耶和华见证人所经历的惊人增加无疑是由于他们受上帝祝福的缘故。这乃是上帝的工作。他们深知这件事实,因此他们继续努力研读上帝的话语。他们传福音时所传讲的一切道理都以圣经为根据。(哥林多前书4:6;提摩太后书3:16)他们传福音得以成功的另一个要诀是:既然上帝将主耶稣基督立为会众的元首,他们便完全承认基督的权威。(以弗所书5:23)第一世纪的基督徒也表现同一的态度,他们与耶稣立为使徒的人通力合作。这些人,连同耶路撒冷会众的其他长老,组成了第一世纪基督徒的治理机构。主耶稣基督从天上运用这群成熟的基督徒去解决各种争论和指挥传福音的工作。由于保罗热心跟上帝的这项安排合作,他所探访的会众均得以继续增长。(使徒行传16:4,5;加拉太书2:9)今日的情形也一样,传福音者只要紧守上帝的话语,热心与来自治理机构的指引合作,就必然能够在服事职务上成功。——提多书1:9;希伯来书13:17。

      看别人比自己强

      13,14.(甲)使徒保罗在腓立比书2:1-4向我们提出什么劝告?(乙)当我们从事传福音的工作时,为什么将这个劝告紧记在心十分重要?

      13 使徒保罗对寻求真理的人怀有真挚的爱心,他从没有表现自大的精神或种族的偏见。因此,他能够劝勉信徒同工要“看别人比自己强”。——腓立比书2:1-4。

      14 同样,今日真正的基督徒传福音者在对待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人时不会表现自命不凡的态度。一位来自美国、奉派在非洲作海外传道员的耶和华见证人说:“我深知我们并非比别人优越。也许我们较有钱,受过较多学校教育,但他们[当地的人]却有些特长是我们所不及的。”

      15.奉派在海外工作的人能够怎样对未来的门徒表现真正的尊重?

      15 无可置疑的是,我们跟别人分享好消息的时候,如果我们对别人表现真正的尊重,他们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圣经的信息。海外传道员若表明自己很乐于生活在他奉派去协助的人当中,这也会有帮助。过去38年一直在非洲工作的一位成功海外传道员解释说:“我深深感觉到这就是我的家乡,会众里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每逢我回加拿大度假,我并不真正感觉自己回到家里。到最后一个礼拜左右,我就急不及待地想回到非洲去了。我一向都有这样的感觉。我告诉我的圣经学生和弟兄姊妹我多么高兴回到他们身边,他们也很高兴见到我喜欢 跟他们在一起。”——帖撒罗尼迦前书2:8。

      16,17.(甲)许多海外传道员和当地的传福音者毅然接受什么挑战以求在服事职务上更有效能?(乙)一位海外传道员由于能够说当地的语言而有什么经验?

      16 有些传道员发觉当地某些地区有许多说外国语言的人聚居在一起,他们便设法学会这些人的语言,借此表明他们“看别人比自己强”。一位海外传道员评论说:“在南非,具有非洲背景和欧洲背景的人有时在彼此之间有互不信任的感觉。但是,你若能说当地的语言,这种感觉很快就会消除了。”我们与人分享好消息的时候,说对方的语言大大有助于打动他们的心。但是我们必须作出很大努力,而且谦卑地锲而不舍才行。一位在亚洲国家服务的海外传道员解释:“我时常说错话,但还是硬着头皮继续说;我也常常因为所犯的错误给别人笑。忍受这一切实在不是容易的事。干脆放弃看来容易得多。”可是,对上帝和邻人的爱心却帮助这位海外传道员坚忍不拔。——马可福音12:30,31。

      17 可以了解的是,人们见到一个外国人试图用他们的语言把好消息跟他们分享,他们会受到感动。有时这可能带来出乎意料的好结果。在非洲的莱索托,一位海外传道员在一间挂毯店里用塞苏杜语跟一个女职员谈话。来自另一个非洲国家的一位政府官员正在店里参观,无意中听见两人的谈话。他走过来热烈称赞海外传道员,后者于是用这个政府官员的本国语言对他说话。官员问道:“既然你也会说斯瓦希里语,你何不来[我的国家],在我们的人民当中工作呢?”海外传道员机巧地回答说:“我会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但我是个耶和华见证人,目前我们的工作在阁下的国家里是受禁止的。”官员回答说:“请不要以为我们所有人都反对你们的工作。我们当中有许多人都喜欢耶和华见证人。也许有一天你能够在我们的人民当中随意教导人,不受什么拘束。”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海外传道员很高兴获悉,该国政府已容许耶和华见证人享有崇拜的自由了。

      甘愿牺牲权利

      18,19.(甲)在什么重要方面保罗努力效法主耶稣基督?(乙)请叙述一个经验(本段课文所提及的或你自己的)去说明,我们必须避免让任何事使我们与之分享好消息的人跌倒。

      18 使徒保罗写道:“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在此之前,他刚论及我们必须避免使别人跌倒,说:“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上帝而行。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上帝的教会,你们都不要使他跌倒;就好像我凡事都叫众人喜欢,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哥林多前书10:31-33;11:1。

      19 保罗甘愿为了他向之传道的人的益处作出牺牲,许多传福音者表现同一的精神而赢得很大的祝福。例如在一个非洲国家里,一对海外传道员夫妇为了庆祝他们的结婚周年,到当地一间旅馆吃一顿饭。既然圣经并不禁止人适量喝酒,起初他们打算在用膳时叫一点酒。(诗篇104:15)但是后来他们还是决定不喝酒,以免冒犯了当地的人。作丈夫的回忆说:“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遇到一个男子,是在那间旅馆当厨师的,我们跟他开始了一个圣经研究。很久之后,他告诉我们:‘你们还记得,有一次你们来旅馆吃饭吗?我们都在厨房门后望着你们。教会的传教士告诉我们,喝酒是不对的。可是,他们来旅馆吃饭,却随意叫酒喝。因此我们决定,如果你们叫酒,下次你们来向我们传道,我们就不听了。’”今日,这个厨师和另外几位在旅馆工作的人均已受浸成为见证人。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0.为什么我们必须坚忍不拔地作热心的传福音者?许多人正接受什么喜乐的特权?

      20 这个邪恶制度的末日正迅速临近,但世上还有很多人渴望听见好消息;因此每个基督徒均急需孜孜不倦、坚忍不拔地向人传福音。(马太福音24:13)你能够增加自己在这件工作上的参与,像腓利、保罗、巴拿巴、西拉和提摩太一样在一种特别的意义上成为传福音者吗?许多人正在这样行;他们毅然投入先驱的行列,并且甘愿到需要较大的地方服务。

      21.“有一道通往活动的大门”怎样向耶和华的子民打开?

      21 近来,在非洲、亚洲和东欧的若干国家,虽然耶和华见证人的工作在当地曾受到限制,现在却有广大的传福音地区向我们开放。像使徒保罗的情形一样,“有一道通往活动的大门”向耶和华的子民打开。(哥林多前书16:9,《新世》)例如,最近抵达非洲莫桑比克的海外传道员发觉,想研读圣经的人多到他们无法应付。我们多么高兴,从1991年2月11日以来,耶和华见证人的工作已获得该国的法律认可了!

      22.不论我们当地的地区是否做得很频密,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决心怎样行?

      22 在许多一向容许我们享有崇拜自由的国家里,我们的弟兄也继续增加。不错,无论我们住在什么地方,我们都‘有许多主工要做’。(哥林多前书15:58)既然如此,让我们继续明智地运用剩下的时间,‘从事传福音者的工作,彻底完成我们的服事职务’。——提摩太后书4:5,《新世》;以弗所书5:15,16。

      你能够解释吗?

      ◻ 传福音者是什么?

      ◻ 1914年之后,好消息的内容怎样更为丰富?

      ◻ 自1919年以来,传福音的工作有什么进展?

      ◻ 传福音工作的成功是由什么重要因素促成的?

      [第19页的附栏]

      1939年以来的扩展

      请考虑一下来自三大洲的例证,这三个大洲均有受过基列训练的海外传道员被派到当地工作。根据报告,1939年西非洲仅有636个王国宣扬者。到1991年,这个数目已增至20万人,分布在西非洲的12个国家里。海外传道员对于南美洲各国的惊人增长也有很大贡献。例如巴西,1939年该国只有114位王国宣扬者,到1992年4月已增至33万5039人。海外传道员抵达亚洲各国之后也促成了类似的增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本的小群耶和华见证人受到猛烈逼迫,他们的工作陷于停顿。后来在1949年,13位海外传道员抵达,着手把工作重新组织起来。在那年,全日本只有为数不及10个本地的传道员报告参与外勤服务,但在1992年4月,传道员的总数达到16万7370人的高峰。

      [第21页的附栏]

      基督教国与语言的难题

      基督教国有些传教士的确作出认真的努力去学习外国语言,但是有许多传教士却期望当地人民说他们的欧洲语言。正如杰弗里·穆尔豪斯在《传教士》一书中解释:

      “难题是,他们时常把学习一种土语仅视为翻译圣经的工具而已。不论是个别的传教士还是雇用他们的圣经会,都很少留意使传教士能够流利地用当地的语言对原住民说话;而这样行其实是使两个人能够彼此深深了解的惟一方法。每个传教士都学会讲几句当地的土语。……除此之外,谈话通常以所谓的洋泾滨英语——一种可怕而荒谬可笑的语言——进行,大家都认为非洲土人采用访者所说的英语乃是理所当然的事。在最坏的情况下,这可说是种族优越感的另一项表现。”

      1922年,伦敦的东方与非洲研究学会就语言的难题发表了一份报告。该报告说:“我们认为,一般传教士对当地语言的熟练程度……低到令人遗憾,甚至可说是危险的地步。”

      守望台社的海外传道员一向把学习当地语言视为必需,这有助于解释他们在海外传道工作上的成功。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